APP下载

发挥社保信息化服务保障和引领作用

2022-07-02宋京燕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5期
关键词:社保卡人社部待遇

■文/宋京燕(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方便不方便”,第一个层面主要靠制度保障,第二个层面主要靠待遇水平,第三个层面则主要靠信息化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社部加快推动信息化发展:2013 年推动各地信息系统向省级集中,2014 年建立全国社保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2016 年启动“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并发布“互联网+人社”2020 行动计划,2017 年开通跨省异地就医服务,2018 年开通电子社保卡服务,2019 年开通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2020 年启动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2021 年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通过持续发展,形成了跨部门共享、跨地区协作、跨层级融通的全国社保经办服务格局。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变革中,我们必须主动拥抱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为引领,为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以信息化助力便利服务

要完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适应人员流动和身份变化的需求,适应平台经济和新就业形态的变化,通过全国性平台,更好地保障各项社保制度实施,持续拓展“一网通办”社保服务事项,拓展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场景,实现信息化便民服务。

初步实现社保卡“一卡通”。社保卡是国家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2020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截至2022 年3 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13.6 亿人,覆盖96%的人口,其中5.4 亿持卡人同时在手机中领用了电子社保卡。人社部积极推进人社领域“全业务进卡”,用卡办理参保登记、查询社保权益,领取养老金、失业金和工伤津贴等,并不断拓展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支持群众持卡乘坐公交、借阅图书、进入公园景区,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特别是近几年推出的电子社保卡,已成为群众享受就业、社保等“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服务的首选平台。电子社保卡累计上线62 项全国服务、千余项属地服务,可通过468 个服务渠道访问,2021 年全年累计服务超112 亿次。电子社保卡还推出“长辈版”服务,通过放大字体,让老年人操作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等功能更为方便;通过“亲情服务”,家人可为老年人和儿童代领电子社保卡,尽享线上服务的温馨与便捷。

建成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社保服务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2019 年9 月,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提供56 项全国性、跨地区的网上社保服务,访问量逐年提升,累计服务超过30 亿人次。截至2021 年底,社保关系转移网上申请累计服务近463 万人次,全面实现“全程网办”;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服务累计已完成近500 万人次刷脸认证,群众足不出户完成操作;社保查询服务支持亿次以上查询,方便参保人了解自身社保权益;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一网通办”,支持“一键申领”。

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

为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人社部采用“大管控”模式,遵循全国标准统一、数据实时同步、部省两级联动、风险有效管控的总体思路,推动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2021 年12 月28 日,部级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22 年3 月底,所有省份完成了基金财务系统部省对接,形成全国基金“一本账”;10 个省份完成省级业务系统接入工作,初步实现了养老保险数据全国集中管理和业务统一风险管控。

支持多层次多支柱社保制度实施。

2022 年以来,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先后出台,信息化同步提供服务保障。人社部正在建立全国集中的职业伤害保障信息平台,按照“总对总”对接思路,规范统一技术标准,组织试点省份和试点平台企业的系统对接,支持全流程的业务办理和数据共享,方便新业态从业人员享受基本权益。按照以“账户制”为核心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人社部正在推进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与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金融行业平台对接,归集制度运行有关信息,为参加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个人养老金公共服务,为各参与机构实施政策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以大数据助力基金安全

加强数据共享,降低风险隐患。积极推进人社部门各层级以及人社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用数据评估制度运行情况、防控基金风险。在地方层面实现跨部门共享比对和人社部门内部的跨业务共享比对,同时运用部级汇聚的社保卡持卡人员、就业、社保等全国数据和跨部门共享接口,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共享比对。在经办过程中形成联网核验机制,防范虚构人员、重复领取待遇、死亡冒领待遇、服刑违规领取待遇等情形发生;支持告知承诺制、压减证明材料等便利服务要求。特别是针对“死亡冒领待遇”这一常见风险,部级与相关部门一方面共享比对死亡数据,另一方面共享出行“活跃”数据。2021 年,人社部已面向地方人社部门提供33 亿人次比对服务。

加强系统风控,控制增量风险。切实提升各级社保信息系统的“技防”水平,通过系统落实“全面取消社银人工报盘、取消手工经办业务、取消现金发放待遇”,做到全流程进系统、全规则入系统、全数据存系统,实现全闭环规范管理。健全系统中的风控预警和稽核内控功能,切实增强风控能力。强化数据共享和数据规范管理,实现联网核验和联动经办。建立完善系统功能和加强数据监控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保信息系统风险动态清零。

加强数据筛查,消减存量风险。近年来,人社部基于各地上报的联网数据,开展了重复领取待遇、疑似死人和“假人”等疑点筛查工作;基于各地上报的生产数据,开展了多人通过一个银行账户发放待遇、待遇开始领取年龄异常、补缴记录异常、转移记录异常等疑点筛查工作。通过大数据手段筛查疑点数据,具有定位问题准、靶向性好、佐证实、事实清的优势,既能发现一批长期存在的管理不规范问题,也能排查出一些内部人员作案线索,为各地精准查找风险、主动堵塞漏洞、加强风险管控探索了新的监管模式。

持续提升社保系统能力

打铁还要自身硬,随着系统和数据的高度集中,保障系统不中断服务和数据安全管理,成为社保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做好全国集中系统和省级集中系统的能力提升,加强部省系统联动运行维护、安全规范管理和灾备系统建设,保障各类经办服务的连续稳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并同步对“安全”进行充分评估,把握好服务便利与安全可靠的关系。面向政府需求和社会需求,探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促进社会创新发展。

兜牢数据安全底线。全面落实《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展数据分类分级工作,加强数据安全监测,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系统设计中,避免数据滥用和随意导出,最大程度减少数据在系统外单独管理;在公共服务中,强化个人授权机制和保护个人隐私;在数据共享中,做好信息审查和业务授权,加强传输安全防护;在系统管理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避免因外部攻击和病毒入侵等引起的数据泄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的重要论述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擘画了蓝图。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阶段,社保信息化也逐步迈入“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从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视角,做好信息化的总体设计,全面加快推进社保信息化建设,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信息化力量。

猜你喜欢

社保卡人社部待遇
不换第三代社保卡影响待遇发放吗
持电子社保卡也可就医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中组部、人社部调研组到福建省开展仲裁机构队伍建设工作调研
人社部回应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全国超140个城市接入电子社保卡
人社部就业扶贫专项组专职副组长、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 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你的收入与此有关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