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岛传统村落活化利用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以平潭钱便澳传统村落为例

2022-07-02陈小宇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6期
关键词:平潭海岛村落

陈小宇

0 引言

2019 年福建省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前下达了2020 年平潭石头厝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的通知,每年补助1 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平潭钱便澳传统村落的石头厝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共计三年。钱便澳村村域总面积为169.39km,本次规划设计核心面积约19.5hm,一期总投资3 000 万元。而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对于乡村文旅重点业态、乡村文旅建设方向及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均有重要表述,释放出乡村旅游发展与资源活化利用的重要信号。

1 海岛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价值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遍布众多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而海岛传统村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相较于内陆村落在自然环境、气候、资源、文化上均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及古村游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因而海岛传统村落如何在其间突出自身优势,结合古村文化遗产、海洋自然风光打造现代村落集群,激活乡村发展潜力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同时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地理位置重要且特殊,对岛上传统村落进行活化利用的探索与实践,对于立足两岸,面向世界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 钱便澳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设计

2.1 钱便澳传统村落简介

钱便澳村位于平潭主岛南部的芬尾半岛,属敖东镇,下辖1 个自然村,分东、西、南、北四片,村域总面积169.39km。全村人口3012 人,生产方式以传统捕捞业和养殖业为主,是著名渔区。2015 年入选福建省首批省级传统村落。从其文化属性角度看,钱便澳村是平潭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自明代建村,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村庄一村四澳,靠澳创收,由此得名。全村依山面海,坐北朝南,冬暖夏凉,不受寒风侵袭,是平潭渔村中难得的避风良港。村内建筑多为平潭历史悠久的石头厝,其中“三道厝”(前中后三厅)结构的传统建筑有20余座。除保留有大量的古厝,村内还保存了不少古井、古墓,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总而言之,该海岛村拥有海岛特色的选址格局,是历史悠久的渔业强村,拥有典型代表的石头厝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

2.2 钱便澳传统村落现状存在问题

2.2.1 石头厝建筑保存质量欠佳

村庄人口外流呈现“空心化”现象,村内有大量石头厝闲置,缺少维护,逐渐破败。再加上平潭处于东南季风入风口,海风腐蚀性强,使石头厝建筑各部分常有不同程度的残损。

2.2.2 不当修缮影响整体风貌

石头厝建筑多为民居,村民为满足生活需求,在对传统石头厝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水泥等材料破坏了石头厝建筑的外观;因传统石头厝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村民在改建、翻建新房时,未考虑风貌协调,导致建设风格混乱,破坏了石头厝聚落原有的建筑风貌和空间肌理。

2.2.3 村落居住品质难以提升

缺乏针对整个村落整治提升的统筹规划设计,村民无序建房导致村落格局混乱,未能预留相应的道路和设施配套空间,电力、网络、给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导致村落居住品质难以有效提升。

2.2.4 自然人文资源有待开发

村落自然、人文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也有一定积淀,但在开发利用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村落古厝资源、渔业文化资源和公社时期历史遗迹等独特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同时文化空间逐步衰败消亡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民俗习俗、村落记忆、传统文化随历史变迁渐渐没落。钱便澳村是传统渔业村,全村一半以上人口从事捕捞业和养殖业,产业单一,每年5月~9月为禁渔期,禁渔期间缺少收入来源。

2.3 钱便澳传统村落设计原则及思路

2.3.1 设计原则

(1)要遵循保护优先、整体保护原则。在“应保尽保”基础上,调查现存各类文化遗产,抢救濒危遗产。系统保护传统村落的传统格局、空间尺度、历史风貌及其遗存自然景观环境。修缮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加大对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2)要遵循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原则。坚持以解决当地居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坚持“活态传承”理念,注重古村更新过程中的文化延续问题,保留当地人文生态。(3)合理适度、永续利用。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把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产业提升有机结合,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3.2 设计思路

受环境影响,海岛传统村落在村落选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乃至文化信仰上都与内陆村落有所不同。在选址上,海岛村落背山面海,村庄多以自然环境命名,如本文以“澳”命名的“钱便澳村”;在空间布局中,以集中成片的“面”状居民区及沿海廊道的“线”状空间组成;为抵御风浪,建筑材料多以石头为主;因靠海而生,海神妈祖为其主要文化信仰,以庇护海洋渔业生产及海事活动。

因此围绕钱便澳山、海生态景观、石厝建筑、海洋文化四大资源本底,协同发展传统村落核心石厝群与滨海风光带,串联周边凤凰山景区,依托南部生态廊道(将军山景区段)建设,达到活化利用传统村落,激活古村生命力,引领乡村振兴的目的。

(1)编制符合地域特色的设计理念,如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形成的“乘风破浪,一路向前”主题。(2)结合村、景、文特色,明确设计结构,打造“一带一区,村景相依”的古村保护区、滨海风光带(具体如图1 所示)。(3)规划村落交通系统。围绕钱便澳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格局、海景特征,结合两处码头及停车场设置,梳理村内旅游交通系统,满足现代化使用需求(具体如图1 所示)。(4)结合村落山海环境、历史遗存、景观节点等要素,形成完整景观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同时为打造安全、可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需依据防洪排涝标准,提前布设防洪排涝、环卫工程,做好岸堤防护坝检修、养护,以营造干净、卫生可持续的乡村环境体系。

图1 设计思路相关要素

2.4 钱便澳传统村落详细设计措施

2.4.1 滨海风光带

滨海廊道作为村落外部空间,拥有得天独厚的一线海景资源,也是村民从出海捕鱼到满载而归的海事活动及渔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保证风貌协调的基础上,在设计中融入现代功能元素,打造立体村落文化+旅游配套体系。据此,滨海风光带设计以“祈福、出海、渔作、丰收、展望”作为序列主题段。

(1)祈福——村口景观。结合钱便澳村的带状地形,以海浪为基点,以石头厝波浪形封火墙上压卵石的传统结构为着力点,设计寓意“压住风浪”的“祈福”景观,拟在挖掘本地文化要素的同时,拉近游客与环境、本地居民的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2)出海——美食街。基于活化理念,以海浪、渔网、捕捞、加工、消费为活化设计元素,立足现代设计理念,以地方饮食特色、地形地貌为基点,打造台地式商业+饮食模式的特色街区,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息区、购物区、消费区、饮食区,以在提升地域吸引力的同时,提升游客黏性。

(3)渔作——石厝会客厅、渔趣园。为提升石头厝的再利用、再保护,挖掘其文化价值,在对石头厝建筑活化利用时,应注意以下内容:秉持应保尽保原则,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以避免影响石头厝历史价值,如钱便澳村现存一处闲置油库建筑,一面临海,为台地式下沉结构,下沉建筑内部空间约500m,顶部平坦开阔,底部堤坝与码头避风港联通,整体均为石头砌筑,高低错落,犹如碉堡,且视野极佳。可在设计时,结合“渔作”主题,将其上平台改造为文化广场、下平台打造为石厝会客厅;另一方面为有效衔接石厝会客厅,可将临近的旧冷冻厂(地块面积约3 000m,同油库高差约8m,中间由山包隔开,场地平坦)设计为渔趣园,并设置二层观光廊道,整体以流动的线型构图,通过两处观景台阶将该地块与上层石厝会客厅及下层的亲子活动沙滩贯通,形成富有层次感的景观界面。

(4)丰收——渔市。钱便澳村南部闲置的鲍鱼养殖场,可活化利用为关联性较强的渔市。具体而言:渔船捕捞回港后,满载的海鲜需进行交易或加工,故该地块以“丰收”作为设计主题,可作为海鲜交易市场及现场加工品尝的海鲜大排档。

(5)展望——码头灯塔。由于钱便澳港口是平潭四大港口之一,船只吞吐量大,是主岛通往南海乡草屿岛、塘屿岛以及海坛天神的必经之路,也是海坛海峡往来船只停泊和避风的重要港口。因此,在码头尽端设计一座灯塔,不仅为来往船只护航照明,更能美化景观天际线,增加视觉焦点,成为一处吸引游客打卡拍照的网红景点,同时灯塔之光也象征着对光明未来的展望。

2.4.2 古村游览区

古村游览区以村落内部集中成片的石头厝为主,石头厝是海岛村落的文化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海岛村落空心化问题越发严重,传统石厝建筑部分面临着年久失修倒塌损毁的风险,部分因翻新加盖导致建筑风貌不协调。人们在进行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时,往往容易着力于如何保护修复,没有将可持续发展——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保护为基础,以活化利用促保护,才可使石头厝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因而规划设计古村游览区时,应以修旧如旧为基本原则,对村庄内濒危的老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选取部分传统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整治不协调建筑的外立面。

挖掘钱便澳村古厝老故事,结合未来旅游发展,选取合适的传统建筑及场地,改造为餐馆、商铺、民宿、村史馆、幸福院、石厝礼堂、渔市、茶室、摄影工作室等,具体设计内容如表1所示。此外,为提升钱便澳村村容村貌,还应对公共绿地和活动场地进行景观改造提升,以满足村民及游客使用需求。

表1 钱便澳村石头厝活化利用方案

2.5 钱便澳传统村落活化利用设计要点

(1)明确发展原则:在保护钱便澳传统村落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明确发展原则、定位与方向,挖掘地方特色,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创新,制定活化利用机制,合理布局各区块功能,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景观风貌和旅游业态,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协调发展。

(2)严控保护及活化措施:尊重传统村落原始空间格局、街巷肌理、石厝建筑风貌。充分发挥景观类型丰富的特点,从传统石厝、海洋、山地中提取设计元素,对空间进行全方位思考。选用条石、仿石铺装、高等级防腐木及新型材料等与村落环境较为协调且适宜平潭特殊气候条件的建筑材质,采用“旧空间,新装置”的方式满足现代使用功能,新旧之间互相和谐共融,保证钱便澳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3)多项目、多产业协同发展:充分结合南部生态廊道的建设,串联周边海坛天神、凤凰山景区等各村落、风景区旅游资源,达到区域联动,共同发展;完善村内业态,策划各类主题活动,增加游客参与性,达到宣传和丰富游览体验的目的,淡旺季渔业与旅游业转产灵活,生产生活与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带动经济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的活化利用模式。政府,一直是地区发展最重要的推手,继而推动社会力量的不断参与,如地方乡贤参与村庄谋划,艺术家企业入驻村庄,当地村民主动参与并提供资源,均能够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首先,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活化利用机制不断创新,石头厝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其次,海岛渔业及观光旅游业形成规模,村民生活水平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得到提升,并辐射周边地区,形成一定影响力,成为海坛风景区南部景区重要旅游服务基地、南部生态廊道重要旅游目的地、平潭重要的远洋渔港;第三,村落保护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综上,我国传统村落适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文以平潭钱便澳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分析海岛村落现状存在的问题,梳理人文与自然资源,多维度、多层面挖掘其自身特色、发展潜力,形成具有海岛特色的乡村发展体系,对于海岛传统村落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和学习价值。

猜你喜欢

平潭海岛村落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在海岛度假
油画《村落》
平潭映象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