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周华刚满目诗韵“写”农桑
——读周华刚系列画
2022-07-02李熙斌湖南郴州
◆李熙斌(湖南 郴州)
周华刚,1997年函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油画研究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郴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湘南油画风景研究会主席。2009年被湖湘画坛评为十大年度人物。曾在《美术报》《当代绘画艺术》《中国收藏》等专业报刊发表作品。作品多次获奖和入选国家级展览,其中水彩画《晨光无限好》荣获“2021年中国首届水彩静物画”优秀奖,油画《绿色家园》入选“2021年精神图式——第二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油画《岁月流痕》入选“2021年古堰画乡首届全国风景油画展”。先后北京等地举办个展3次,出版个人专著3部。部分作品被北京、上海、长沙、广州、甘肃、威海卫等美术馆和画廊收藏。
在湘南画坛乃至湖南油画界,周华刚是颇有影响力的青年画家,近几年他创作的水彩画、油画作品,在湘南文化的土壤中植入了“时代性”“地域性”及“民族性”的印记。2021年,他创作的《晨光无限好》荣获“2021年中国首届水彩静物画展”的最高入会资格奖;《岁月流痕》入选“古堰画乡——首届全国风景油画展”;《绿色家园》入选“精神图式——第二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仅仅一年时间,接连三幅作品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画展中“喷井式”发力获奖或入选,无不显示出他对艺术本质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转化与重构的自觉。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最本质的因素,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浓浓乡情,于质朴中提炼出哲思般的精神图景,让观赏者不自觉地品读出他又作为青年诗人的绵绵诗韵。
水彩静物画是直接以居室里内外的摆设为描绘对象的一种作画方式。其绘画过程既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一种再现与表现相融合的艺术活动,亦是从景物到绘画语言的转换过程,还是水彩画家创造意识深化的过程。周华刚创作的《晨光无限好》水彩静物画,乍看是一栋民居的静物,束束晨曦透过门、窗射进居室。民居是百姓居住之所,是先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一种凝固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周华刚笔下的这幅作品,和中国画有颇多相似之处。譬如水彩画中的“含蓄蕴藉”“潇洒飘逸”“轻灵飞动”“水色淋漓”的视觉效果,与中国画的“水晕墨章”“笔墨飞动”“枯湿浓淡”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从而使这幅画中诗意盎然的物象与水彩画的意境相得益彰。《晨光无限好》静物水彩画的特点是简约。简约的境界是画家与物象的神会,是精神超越物器的反射,更是所谓“知白守黑”的哲学命题在绘画上的体现。简约不是孤寂,不是单调;相反,它是丰富的充满着生命气息的勃发动力。周华刚用笔节省,点彩若珠,画中的门、柱、窗、桌、椅、盆花、台阶等静物,都透露着接受晨曦沐浴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的思考、情怀与赞美。简约中的丰富是诸多美术家难以达到的至境,并于哲思里表达至远的深邃。画中的门、窗、柱等的结构与形式表现,采用了透视法,遵循了突出物象主体、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的构图原则,提升了画面的形式美感。他对所选物象进行了概括、取舍、置换和虚构等主观处理,使之更符合“欲画之象”。晨光是这幅画中的“画眼”。色彩是水彩画表现的首要因素,康定斯基曾形象地说:“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键,眼睛是打键的锤。”瞬息万变的晨曦色彩,使得同一物象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面貌。当然,周华刚长期创作油画、水彩画,深谙此理。他深刻认识到:水彩画是以水作为媒介、以色为载体的创作。水色交融形成或如梦如幻、或浑然天成、抑或难以名状的效果。它最本质的技法基础是对于“水”的把控,依照不同的绘画材质和对象来调节水的用量,基本技法主要有“干画法”和“湿画法”。具体的表现技法又十分丰富,如留白法、盘冲法等,通过刮、压、印、吹、滴、喷、洒等手法,将画面呈现出各种特殊的肌理效果。《晨光无限好》整个画面的色彩定位于暖色调,作者用湿画法把画面涂上最纯的乳白色,之后在台阶边沿涂上大面积的紫灰色,居室空间的窗帘、桌台、地面均有大面积的留白,柱子左边用比较写实的手法点到为止,中间的柱子则被晨曦浸润虚化,然后用干湿结合的画法重点描绘中景的门窗、盆花、桌、椅等,粗略地处理地面,增强了画面节奏感,突出了光影对比,表达了晨光带来的居室的喜悦与快乐的主题。由于水彩媒介亮丽透明的特质以及对线和面的挤压与提炼的优势,周华刚在表现光与影的效果时追求的是那种松动而灵活的笔意,充分发挥水彩的灵动性,达到了水与色、光与影的淋漓效果。
岁月流痕 油画 周华刚
靓美之一 油画 周华刚
任何艺术,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油画发源于西方的宗教,早期它是西方宗教的艺术形态,主要表现为宗教题材,是宗教对世界和生命的认识,并通过圣像和宗教故事的表现进行宗教教化。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东方哲学思想在生命与自然认识观念下的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目的是表达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与自我的情感。这两种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表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价值标准。周华刚创作的人物油画《靓美》之一、《靓美》之二等作品,用油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情感。这些作品以青春靓丽的少数民族少女为表现对象,造型概括、洗练,具有极强的形式感,如果从风格与人物形态上看,明显与他以前创作的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时代精神——全国人物肖像油画作品展”的《永远的头饰》作品,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这些作品都是关于湘南瑶家少女的人物油画。即便接下来的创作中,有些风格特征得以延续,有些有所变化,但周华刚对传统文化和西方表现主义的体悟,尤其是对青春少女塑造的语言本体的研究却从未间断。《永远的头饰》的特征大多是疏离了人物的面部表露特征和头像细节性描述,而追求人物头饰与湘南乡土环境渲染的象征性,在头顶部位用概括的、提炼的湘南田土板块,去表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使头饰看上去,又似湘南乡土的自然风景。《靓美》之一、《靓美》之二却在人物头像上有了细节性描述,以人物侧面的面部特征来突出瑶家少女的青春靓丽,头戴银饰,衣着华丽,都是瑶家风情的图式,构图上《靓美》之一突出了面部,《靓美》之二延伸到了腰部。油画用笔上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互生。色彩上运用了灰与紫、黄与黑的对比,沉着、浓郁,是典型的属于“纯形式”的“表现”性画风。厚与薄处理得当,色块上相得益彰。两幅作品中显现了一种对湘南瑶族地域历史的追溯感和震撼人的叙事力量。
风景油画的创作,是美术家获得对自然的新鲜感受,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作激情,用油画的笔触去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唯美图式。一幅好的油画风景作品,色彩是至关重要的表现因素,美术家情感和情绪的表达,便取决于作品的主题表达与色彩、色调的和谐性。周华刚与同代人一样,对艺术模式与价值判断,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他的风景油画作品主题,大多是对湘南农村民俗、风土人情的描绘。东江湖畔的村落,大多是浩瀚的东江湖水淹没后靠的村庄,湖水后靠的移民以撒网捕鱼、种植时令蔬菜和水果为主,乡民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周华刚和画家去采风、写生,力图真正融入到当地乡民的生活,和乡民一起吃和住,喝米酒,撒鱼网,摘水果,在最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乡民的性格与情怀,寻找到一种语言与形式,来塑造乡民的气质与精神,描绘出秀丽的风景。在面对美丽的东江湖风光写生时,周华刚会先确定好自己感受到的风景采用什么色调来表达,这直接关系到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首先在构图方面,要把握好点、线、面等因素形成的形式感,使之体现自己的精神内涵。因此,周华刚把自己感兴趣的、提练出来的最理想的景色做最合理的安排,通过调动不同的形式组合,把东江湖畔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征服观者。他生活在湘南新城,东江湖是上天给他的最奢侈的馈赠,东江湖风情、东江湖文化,喝东江湖水,吃东江湖鱼,体验那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江湖,是他用自己的画笔和独特的油画语言表达的悠远的、神秘的、恒久的主题。因此,他创作了《东江湖语》系列、《岁月流痕》等风景油画,或多或少地在布局与审视中,将自己的表现形式语言等加诸画面,湖里的铁壳船、摩托艇、小木船、天空、飞鸟、湖心小岛、湖岸青山、果树林以及撒网的乡民、水果商贩,都别有一番生活气息。在具象中寻找个人风格的形式表现,周华刚不断尝试各类手法、理念。这些风景油画,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达到了情与景的和谐融合。《岁月流痕》风景油画之所以有艺术感染力,是他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段,把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紧扣在岁月沧桑的乡村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作者对自己所描摹的物象,注重以单纯、精练的艺术语言追求表现的深度,把纷繁复杂的形、色加以提练和概括,体现出幽远的意境,并赋予深刻的内涵。
绿色家园 油画 周华刚
《绿色家园》是他苦苦探索多年创作的别具一格的写意油画。写意油画是与写实体系绘画并行的一种绘画创作方法。它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文人画者的主观思考,是传统精神与中国气派的重要艺术创作手段。写意油画有别于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风格流派,它属于一种文化特质,反映的是写意精神。《绿色家园》风景油画,是周华刚研究西方近代油画特性、融合中国写意绘画传统的佳作。作者搜检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将长期萦绕于心中的所见、所闻、所思的故乡,以及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涌现于自己诗一般的心境照映,诉诸于笔端,并根据一定的形式美感进行错落排列,努力摆脱纯客观的表达,寻找到一种写意的自我表现的视觉需要,画中所表现的诗韵绵绵的场景:村前小河流动的春水、屋檐翘立的马头墙、栋栋紧挨的房屋、凌空竖立的电杆、农家置办的新窗帘、牵小狗悠闲散步的村民等等,呈现给观者是一幅暖色调、斑斓与厚重的《绿色家园》风景油画,抒写了一曲春意盎然的乡村颂歌……
逝 水彩画 周华刚
瑞雪 水彩画 周华刚
湖湘西望之一 油画 周华刚
湖湘西望之二 油画 周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