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体育活动中小场地运动的有效开发和实施
——以杭州市嘉绿苑小学为例

2022-07-02王楚楚杭州市嘉绿苑小学景汇校区

灌篮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教师

王楚楚 杭州市嘉绿苑小学景汇校区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场地与体育设施限制

现有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设施情况是影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杭州市嘉绿苑小学场地有200 米室外田径场1 块,室外篮球场2 块,室内篮球场1 块,风雨操场100 米,室外乒乓球6 台。然而学校的学生就有1400名左右,每个人平均下来的场地少之又少。通过调查发现(见图1)63%的学生对学校场地设施表示不满意,15%的学生表示满意,22%的学生表示一般。因此该校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图1 学生对活动场地满意程度

(二)活动意愿随年级降低

由图2 可见,1-2 年级的学生在学业和学制上都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管理形式,学业考核方式和幼儿园的考核方式一样,没有书面的考试,是通过游园方式来进行,这样大大减少了1-2 年级的学习压力。同时,1-2 年级也属于对外界事物好奇的阶段,每件事情都想尝试,这样增加了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意愿。3-4 年级也逐渐真正进入小学阶段,学业上有一定的压力。5-6 年级已经进入升学备战阶段,学业压力很重,阻碍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意愿。

图2 1 ~6 年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愿

(三)望子成龙和名校效应

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很低。家长给予孩子很大的希望,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名校,对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过分重视。同时,家长认为成绩与学校师资水平和学校升学率所带来的声望密切相关,把学习成绩没有提升或者成绩不好完全归结为学校和任课教师,没有从本质解决其问题。家长的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对学校起到了一定的鞭策作用,使学校更加重视学习成绩。同时,“名校效应”非常明显,促进家长都想把学生送进好的学区,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而各个学校把文化课成绩当作是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校内活动都是围绕着“升学率”,围绕着学习排名而展开的。

由于学校的“名校效应”和家长的“望子成龙”所反映出的课外培训。根据调查中低年级的课外补习或者各种培训班每周有三到四个,有的甚至更多,高年级随着要考入理想初中的压力,把重心都转入到学业中,学生花在课外体育的时间也来越少。

(四)开展活动有安全顾虑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安全排在第一位。由于自媒体的发展,爆出很多课外体育的安全事故,学校为保全安全,省去很多有趣但有一定危险性的课外体育活动,这样就导致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减少,学生的兴趣也就降低。同时体育老师为了给自己省去安全上的一些麻烦,也会考虑安排难度系数低、安全度高的体育活动,这样同样减少了体育活动的多样性。

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与意义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出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就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尤其在中小学“双减”政策下,体育活动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国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加重视。

(一)劳逸结合利身心

小学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各类课内、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小学生肌体活力,利于学生学业压力缓解,从而促进身心健康。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脑的思维能力经常性在运转当中,易产生疲劳。但结合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适当、适时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大脑会在进行身体活动时得到一定的放松,消除了一部分大脑的疲劳,同时还可以延长小学生注意力的时间。一些研究也证明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心理上的焦虑和烦躁。可见,课外体育活动能使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互相调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核心素养的人。现在教育部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不能小于1 小时,因此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学校开展了不同的体育活动。它不仅有校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也有相应软文化的设立,例如比赛队伍的名称,加油的口号,队伍的队旗,队伍的队徽等方面的设计,有这样的文化设立,就需要有语文的功底,绘画的功底,同时也要知道相关项目的文化背景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名称。活动所需的器材整理、搬运也是需要孩子们自己付出劳动才可以获得,同时也要学会各类器材的分类。同时,课外体育活动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种种需求。

(三)提升个人的能力

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纪律性、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行为习惯等。我校根据自主活动时间是年级打通的,设计的活动都是以游戏类为主,这样更加能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意识行为,为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这是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群体意识与集体观念。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机动,场地开发具有创新性。同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非常多,不同学段的学生也会因为同一爱好,参与同一课外体育活动。因此,在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要具有较强管理、沟通、组织能力,以便将课外体育活动办得顺利、和谐、有趣。另外,大多数体育课外活动都是群体类、游戏类活动,需要有很好的规则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这样体育课外活动才能长久进行下去。

(四)培养体育人才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一部分是关于一些项目竞赛训练的,这样有利于加强在校学生的竞技水平。学校会根据现有教师的特长设立相应的队伍或者俱乐部,这些队伍和俱乐部时针对部分在体育某些方面有一定特长并且爱好的学生。通常教师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训练队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这样就会发现并且培养出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通过比赛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从而带动学校相关项目的竞技水平,慢慢形成体育特色项目,最终形成全校重视体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三、对策与建议

(一)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学校通过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从中发现运动乐趣,激发运动兴趣与热情,并积极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当中,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为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1.增加体育社团个数

嘉绿苑小学周二下午社团时间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可以利用此时间增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组织了多个体育社团例如:足球、旱地冰球、乒乓球、跆拳道、健美操、空竹、轮滑等社团,同时这几个社团也是经常性爆满,今年我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增加篮球、国际象棋等。

2.组织多形式体育比赛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和晨会时间进行体育宣传教育,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在比赛当中为了参与的广泛性,增加了竞赛软文化的评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率,在竞赛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见表1。

表1 一学年赛事安排

3.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间,通过热心家长、体育老师和社区志愿者合力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场地,有运动经验的家长、老师、社区志愿者等组织训练或者比赛。也可以利用校外天然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例如:爬山、游泳、飞盘、野炊、定向运动等活动。

(二)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思想投入

1.逐步淡化应试教育

“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教育部文件保证中小学每天1 小时的锻炼时间,学校从意识上逐步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从评价方式上开始淡化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积极完善评价机制,体育课的评价不仅仅从课内的技能学习上,可以增加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参加竞赛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贯彻执行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

2.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方面来看,学校、家长不应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在学校各类培训和家长会的时间向教师和家长传递素质教育的理念,从本质上改变。

(三)有效利用学校体育场地

1.学校加强场地设施利用率

为走出现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现状,必须提高学校现有体育设施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开发现有学校设施的利用率。以体育老师为牵头人,同时邀请其他学科和高年级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利用开发当中。先罗列现有场地和器材,对现有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器材进行合理改造。从而解决人多器材少,场地小的问题。

2.教师开发小场地运动

学校师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小场地大利用的体育活动,增加体育活动场地和活动方式,编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菜单,供学生进行自由选择,菜单方式可以是体育教师与音乐教师联合起来创编新颖的韵律操,也可以是体育教师与科学教师联合创造有趣的体育活动等。

(四)积极培养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现在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还伴有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学校应尽早配足配齐体育教学人员的数量,同时要加强对已有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强化体育组的整体实力。

1.加强体育教师职业培训

利用周六日将实习期的中小学教师区内教师集中进行职业培训,加强了西湖区的师资职业能力。通过每周三的西湖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集中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并通过以专题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教研活动,加强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西湖区还提供了各种展示平台,使得体育教师能在日常教学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当中探索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等。

2.加强体育教师一专多能

现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样要求教师的能力不仅要有专业的能力,还需要在其他方面要有一定的涉及和了解。因此学校不仅要加强现有的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其他能力的培养。体育老师不仅要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还要在多个方面都能有用武之地。为了课外体育活动的丰富就可能涉及赛事的组织、音乐的播放,创设的项目的不同也会涉及其他学科。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项目化的内容,将不同学科的老师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

(五)增强体育活动安全意识

1.安排教师进行指导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区域主要在校内,根据不同项目有规定的场地,学校可以在不同的场地安排有责任心、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在场地进行巡视,对学生不安全的行为及时进行提醒,还可以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学生的安全问题得到了保障,学生的运动强度得到保障、运动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课外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学生是进行体育课外活动的主体,因此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是第一位。学校和家长是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监管者,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普及避免课外体育活动意外伤害处理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必须了解和正确掌握各项体育课外活动的技术要求和可能存在危险,知道每项技术的活动关节和位置,并知道其保护措施。要了解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之前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坚决做到热身好以后才进行体育锻炼。除了培养预防运动中受伤的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合理保护自己的方法,以及在运动中受伤能合理处理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淘气包马小跳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