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产业有支撑 文化有传承
2022-07-02小康麦婉华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2022年5月,广州的初夏已经让人备感炎热。为了消暑,不少人会选择投身大自然“偷得半日闲”,而广州市黄埔区的油麻山森林公园便是不错的去处。沿盘山而上的步道,站在高峰向下俯瞰,尽收眼底的是湖光山色与高楼大厦交织掩映的中新广州知识城。
走进山脚下的黄埔区新龙镇,品名厨粤菜佳肴、赏传统貔貅舞,乡村旅游不亦乐乎。放眼知识城“两街一镇”,龙湖街迳下村纳米研学基地迎来一批批学子,生态“巴斯马蒂米”熟了一茬又一茬;九佛街莲塘村百年古村焕发新活力,“九佛九人谈”热闹开讲,专家学者和村民群策群力、建言献策……作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中心镇,新龙镇充分发挥小城镇连结城乡作用,依托全区产业基础优势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辐射带动,与龙湖街、九佛街共同绘就知识城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除了感受消暑的大自然风光,有的游客更热衷于到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参观学习。这时,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萝岗钟氏大宗祠又是另外一个好去处。青砖石,硬山顶,龙船脊,雕花檐。走进古色古香的钟氏大宗祠,一砖一瓦都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始建于明弘治三年的钟氏大宗祠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见证了当地钟氏家族的历史变迁。
大宗祠是黄埔区厚重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作为广州市农耕文化的重要区域,黄埔区拥有大量传统村落,积淀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据统计,全区有革命文物35个,不可移动文物45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古树名木5208棵,是全市列入古树名木保护系统最多的区。
走进黄埔,人们既能看见乡村自然风光、特色产业,更能看见乡村文化的传承……该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现代化、宜居化、品牌化,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的核心力量,“一核两心多园”发展蓝图在知识城全面铺开,形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湾区半导体产业园等8大组团式空间布局,一批教育、医疗、生活等综合配套服务标志性项目也纷纷落地。
然而,将近12年的开发建设,如何更好的促进城乡融合?如何更好的以工业反哺农业?如何让乡村振兴工作服务工作大局?这里给出的的答案,就在“产业兴农”里。
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新龙镇加快45个重大项目的建设,涵盖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
为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黄埔区以自然村为单位启动全区村史编修。图为萝岗钟氏大宗祠建筑群。
以开益无土栽培精品科技农业产业园为例,这个产业园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全部采用无公害无土立体栽培,依靠设施农业摆脱了天气的影响,全年无休。番茄、青瓜、辣椒等多种农作物,既供游客采摘,也对外销售,创收十分可观。
在迳下村,村农田被集约化管理,实施规模化、机械化作业;迳下纳米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将打造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建设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中心,引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系统。在莲塘村等特色古村落,惠农中心、火车餐厅、酒店民宿、咖啡馆、图书馆等以农业为内核的特色服务业产业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科学城集团、知识城集团、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等区属国企也纷纷下乡,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带动多村围绕区域特色发展优势农产品,构建覆盖配送、物流、储藏、加工和观光休闲的完整农业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有力推动黄埔区乡村振兴出新出彩。
居民“菜篮子”稳住了,“黄埔菜”品牌打响了,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以迳下村为例,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26万元增加至28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原来的18000元增长至28000元。常住人口1200人的村子,现在有1/4的人都留在村里工作,“迳下村再也不是过去的‘空心村’了。”知识城集团党委副书记彭月梅说。
346个自然村,村村有《村史》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然而,乡村振兴除了经济上的发展外,文化上的传承也非常重要。特别是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村落正逐渐消失,如何将祖祖辈辈聚居的村庄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好?
就此,今年2月,黄埔区委召开村史编修部署会,以自然村为单位全面启动全区村史编修工作,促进文化传承发展。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黄埔区346条自然村在搜集整理过往村史资料基础上,挖掘新的史料,摸清文化家底,最终将内容编修成册,实现“村村有村史”。
从萝峰小学退休的老校长、萝峰村村民钟进甜就是参与者之一。在村史编修过程中,为了确定坑村是否为钟玉嵒的出生地,他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拜访了上百位老人,最终在截稿前一周,在村里一位八十岁老人家中发现了遗存的钟氏族谱,原来钟玉嵒是八岁时随父母迁至萝岗坑村永保里定居,成为萝岗钟姓始迁祖。
群众的广泛参与,为村史资料搜集、村史内容的编排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文冲街道,17位长者主动请缨,驻点社区近一个月参与村史编修。文冲街道文冲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罗柳民说,“在编修村史过程中,老人将文冲古祠堂、古建筑的建成及修缮年代历史、建筑特色、功能一一道来,还详细讲述了文冲私塾、学堂教育的发展变迁,以及近现代文冲本地名人对地方发展所作的贡献。老人们参与编修,让文冲街道村史内容更生动鲜活。”
黄埔区国家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主任李国荣表示,接下来将用活用好《黄埔区村史》丛书,发挥村史服务区域发展的功能,加强文物古迹与历史文化的研究,整理各村“十古”文化遗存历史故事,助力打造富有黄埔特色的乡愁旅游文化线路,促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记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记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记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