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悟·行: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跨文化小学美术课程探讨

2022-07-02李园园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美术课程跨文化

李园园

[摘要]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小学美术教材中的中西方作品教学占比不均衡,学生在学习中仅仅局限于对作品的欣赏,教师在教学上缺乏深度挖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依托经典传世作品,设计“遇见艺术家”主题课程内容,通过知、悟、行三个步骤开展实践探讨,使学生认识与理解西方艺术作品,学会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形成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跨文化;美术课程

一、课程设计思路

跨文化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理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有利于学习者领悟文化融合并实践文化创新。小学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更要紧随时代文化发展的步伐,着力成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之一。

1.课程设计理念

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跨文化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的视角,学会尊重与包容不同文化,逐步形成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以“遇见艺术家”为主题设计系列课程内容,使学生根据所处的世界文化交融大环境和所能接触的世界视觉文化资源,从中探究人类视觉艺术的发展之路。在跨文化教学的探索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等文化的多重维度,寻找这个时代本源性的东西,使学生建构起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的文化精神。

2.教材内容梳理

从小学美术教材中,教师选取不同文化相比较、相融合的造型艺术课题,作为教学中国际理解渗透的内容(如表1)。基于文化分析角度選取课程内容并进行教学设计,带领学生对艺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进行品读、赏析、学习,从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课程实践案例

开展跨文化美术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依托大师经典传世作品,设计“遇见艺术家”为主题的课程学习内容,创建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此做到师从大师,提高眼界,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逐步递进,通过知、悟、行三个步骤,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知”指向个人,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引导学生走近大师,旨在探究作品的价值及精髓。“悟”指向社会,学生需要对不同国家的艺术语言在作品表达上有充分到位的理解,在文化上需要有相互包容的理念。“行”指向行动,教师要立足当下教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表达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能力。

“遇见艺术家”主题课程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融合,以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4课“彩色拼贴画”教学为例,设计以“向马蒂斯学拼贴”为主线的造型与表现领域教学内容。课程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尝试用剪纸拼贴的造型形式表现美术作品,通过剪、拼、贴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教材中呈现的马蒂斯的作品,让学生感受马蒂斯简洁概括的造型方法和运用对比色表现作品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补充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家库淑兰的作品,其独特的拼贴工艺和奇异的装饰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传统拼画的艺术形式和美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运用中西融合的方式更好地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从而引导学生品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类型的拼贴、剪纸作品之美,感受彩色拼贴画的色彩表现形式。

(一)知:走近大师,探究精髓

1.绘本激趣,拉近距离

亨利·马蒂斯是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但是,这位西方艺术家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而遥远的。正因如此,边看边听绘本,用孩子语言来分析解读和欣赏大师的作品,用对话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学生会在看到某个作品时产生一定的疑问,教师把这类问题带入解读作品的对话中,让学生觉得枯燥的美术知识也可以变得有趣,让小学生也能“对话”世界艺术大师。

2.走近大师,初感形式

(学生先进行绘本视频欣赏)

师:现在,能解开你们心中的疑惑了么?

生:我觉得马蒂斯爷爷其实在用剪刀作画。

生:他一定觉得很开心,这个贴满剪纸作品的房间就是他的小花园。

小学生往往充满探索欲和好奇心,他们天生具有向美开放的眼睛。这些仅用一些纸张、别针和剪刀变换出的作品看上去奇妙得好似被施了魔术,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同样不可思议的还有它们诞生的环境——它们出自一位只能靠轮椅生活的老人之手。教师要善于抓住马蒂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色彩风格,利用其贴近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特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去表达,他们就会对每一幅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作品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二)悟:寻找历史,理解文化

1.作品欣赏,美人之美

师:那么,马蒂斯爷爷的这些剪纸作品又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生:马蒂斯爷爷的剪纸作品颜色都很鲜艳,他剪出来的这些形象看起来形状都很简单,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剪影一样。

师小结:马蒂斯爷爷非常喜欢和自然有关的事物,所以他的作品里总是能看到各种形态的植物。除了植物,他还很喜欢剪的就是人物,这些形态各异的人物都是他的作品。

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理解。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学生欣赏作品的主动性,也就为学生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品味异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2.感悟探究,各美其美

(出示马蒂斯和库淑兰的剪纸作品)

师:让我们欣赏一下,和中国传统的剪纸作品相比,马蒂斯的剪纸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生:这幅《蜗牛》作品,就是由一些不同颜色和大小的方块组成,很简单很夸张。

生:他的作品都没有像库淑兰的作品那样细致,都是剪出大致的外形。

学生通过对马蒂斯与库淑兰作品的比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特有风格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传统拼画的艺术形式和美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马蒂斯在拼贴画中运用对比色表现出的效果,以及库淑兰的作品中独特的拼贴工艺和奇异的装饰效果,让学生充分感受中西方艺术的经典元素之美,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三)行:立足当下,参与表达

1.小组合作,演绎分享

教师如果直接讲述大师的经典作品,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其中的内涵。相反,在潜移默化中濡染却能够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另一扇窗,培养他们对美的认知和创造。当学生体会到马蒂斯在创作时的构图和色彩搭配特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感受马蒂斯通过作品试图传达出来的情绪,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画作独特魅力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联系所学的剪纸方法进行思考。最后展开小组合作,拿起剪刀创作作品,用大师的风格,演绎大师的画面,真正使课堂做到传统的文化精神与世界文化的和谐互动,进而构建浓厚的跨文化学习氛围。

2.拓展延伸,美美与共

马蒂斯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马蒂斯简洁概括的造型方法和运用对比色表现作品的效果。库淑兰的作品表现出的独特的拼贴工艺和奇异的装饰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传统拼画的艺术形式和美感,体会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活动中,学生尝试用剪纸拼贴的造型形式来表现美术作品,通过剪、拼、贴的活动,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中西融合的拼贴作品进行拓展延伸,培养了学生美美与共的意识。

三、成效与反思

尊重并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是新时代需要具备的学科素养之一。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文化学科,是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呈现的窗口之一。教师应善于多元整合,開创新型教学渗透方式,主动寻求与学科相关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培植学生的国际意识,引导学生丰富知识、探究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根据美学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各种美的因素,并学会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在生活学习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具备国际视野,在学科教学上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在认同和交流的基础上探索跨文化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适应跨文化学习的能力,尊重并理解他国文化,以此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美术课程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