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国琮与重水分离

2022-07-02综合

科学导报 2022年38期
关键词:重水天津大学周总理

综合

1958年,我国的第一个原子反应堆投入运行。原子反应堆需要重水做减速剂,但当时我国并未掌握重水的自主生产技术,重水主要从苏联进口。中苏交恶后,我国的原子能事业面临着停转的威胁。于是,攻克重水分离的难关,掌握重水的自主生产技术,刻不容缓。最后,这个重任落在了余国琮肩上。

余国琮,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中科院院士,是中国化工精馏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他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后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在化工热力学及蒸馏理论研究领域展现出过人的天赋。1949年,余国琮提出汽液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理论,被命名为“余-库”方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著名的Perry化工手册中,还引用了他当时的研究成果。

1950年,作为被美国政府限制回国的知名学者,余国琮以探亲名义乘船经香港返回祖国。回国后,他在唐山工学院化工系短暂执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余国琮调入天津大学,为祖国的化工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从50年代开始,余国琮就确立了重水分离的科研目标,并得到了中央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被定为绝密等级。1959年5月28日,周总理来天津大学视察,特地参观了余国琮分离重水的实验室。周总理进入实验室时,出于保密考虑,工作人员不准照相,其他人也不准进入实验室。余国琮向总理汇报实验室科研情况。周总理对重水研究寄予厚望。临别之际,他紧握余国琮的手说:“我听说你们在重水研究方面很有成绩,等着你们的消息。现在有人想卡我们的脖子,为了祖国的荣誉,我们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重水,要争一口气!”

不久,学校告诉余国琮,总理专门从武汉打电话过来,关心重水科研进行情况。余国琮回复说:“你们可以告诉总理,研究进行得很顺利。”重水在天然水中的濃度约为0.014%,余国琮进行的试验,为提取纯度达99.9%的重水提供了关键设计。

1961年,我国重水生产进入了攻关阶段。国家科委在全国组织了重水生产攻关小组,余国琮是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他领导的天津大学重水科研被列为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余国琮还担负起了培养重水科研人才的任务。他在天津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专业班,亲自编写教材并讲授,从技术和人才上为我国重水生产奠定了基础。

最终,余国琮不负众望,首次提出了浓缩重水的“两塔法”,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技术作为我国唯一的重水自主生产技术被沿用至今。余国琮曾深情地说过:“我们中国人并不笨,我们能自力创新。我不仅仅要自己去争一口气,更要把‘争一口气’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继续为中国‘争一口气’!”

人们的认知中,余国琮是我国精馏分离学科的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以及化工分离工程科学的开拓者。但如果将时钟拨回到半个世纪之前,我们就会发现,余国琮同样为我国核技术的起步作出了宝贵贡献。而他,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一生践行者。

猜你喜欢

重水天津大学周总理
周总理“喝”饭
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
精馏技术在CANDU型重水堆核电机组的应用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雨中情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