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音乐提升古诗词意境美的实践研究

2022-07-02邵建波

考试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意境古诗词

邵建波

摘 要:古诗词中强调“随律而韵”“随调押韵”,明晰了诗词的韵律和乐曲中的“律”和“调”有关。古典诗歌所具备的韵律美和音乐所显示的“美”相似,两者都在塑造形象,映照出现实层面的问题,两者之间不仅有其相似的一面,而且有其独特性。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主要是借助语言和用来阐明概念的词汇、语句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音乐则是声音的艺术,主要是借助声音的长短、轻重和音色等表现手法,依靠音乐中的旋律和结构,来表达思想情感,叙述音乐所表达出的形象。在古诗词当中,音乐和诗词之间相互依存,且相互表现彼此的艺术涵养。文章从音乐的视角出发,对古诗词的意境美进行描述,进而依靠古诗词的语言特性,提升古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古诗词;声乐作品;意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1-0021-04

“意境”包含在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当中,标志我国古代艺术民族风格的重点,就在于对意境的讲究。意境是文学和艺术作品借助生动形象的文字所彰显出来的境界和情绪,是情感和风景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形神之间的完整和统一,也是作品依靠这些文字表现能力,所拓展出来的审美想象空间。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形态和最高境界就是意境的表达,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从不同的方面,结合不同的策略,对“意境”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最大限度地充实了意境的概念。

宗先生把“意境”称之为“实景下的虚境,形象下的象征”,王国维把“意境”称之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千百年的文化内涵,使得我国拥有灿若星辰的优秀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内涵,都标志着我国文学作品所彰显的特征,即“意境”。诗歌,包括诗、词、曲等,在内容以及形式和体裁上,都各有各的独特性,但在和音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诗歌展现出了自身和音乐的融合性,是其他文学内容所无法企及的。

诗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能够相互推动,相互弥补,相互渗入,而这两种艺术的融合,也被称作混合艺术。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音乐凸显诗词的“意境美”,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里,认知到诗词的意境美,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 诗歌意境和音乐意境之间的融合

在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当中,古人曾这样说过诗歌和音乐之间的关系,“音乐把诗歌当作基础,而诗歌为乐者所用。”诗歌和音乐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古诗词中的音乐作品,则是诗歌和音乐之间联合生产的事物,其创作素材,几乎都来自诗词,它用含蓄的,有意境的,且含有意蕴的音乐,来表达中国古代诗词当中的艺术美,就比如在诗歌《水调歌头》当中,诗人就把自己的一切思想感情文字化,把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浓缩成一首诗歌,并给予它们以生命般的生动和精神,让读者借助自身的想象力,去填补诗歌中的艺术构思和文字表现,继而描绘出“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画卷。文人的情感韵味隐藏在意境当中,使得诗词的观赏者像是生活在月色的照耀之下。

(一)直用歌曲的诗词教育

从古代到现代,有不少的歌曲,都是直接运用原本的诗歌词句进行创作的,比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葬花吟》《知否知否》《明月光》《如梦令》《砚道》《虞美人》等,在这一类歌曲当中,编曲者并不局限于古代的曲风,更多的是依据了现代人的审美,进行的再度创作。并在古典和现代当中,所寻求到的一个契合点。简单地说,它既汲取了中国古典音乐,又扩展了现代音乐的要素。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些音乐,提升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二)借用歌曲的诗词教学

音乐当中除了有直接运用原本歌词的歌曲,还有一些借用古诗词语句的歌曲。比如《涛声依旧》当中就有“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歌词,《新鸳鸯蝴蝶梦》当中也借用了李白的诗词。这些歌曲虽然借用了诗歌的词汇,但这些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却产生了一定的转变。就比如《涛声依旧》表达的就是现代人的情恨别离,又比如《新鸳鸯蝴蝶梦》则表达了和李白怀才不遇完全不同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爱情观。对这些音乐的运用,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曲调,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在对比的过程里,展开一定的想象,认知到古诗词和音乐之间不同的艺术魅力。

二、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的价值

(一)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教师应在兴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热衷于从古诗词中找寻乐趣。就像孔子所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在当前这个阶段,小学生对音乐很是热爱,从嘻哈音乐到古典音乐,从主旋律音乐到流行音乐,每一个都在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注意力。若是把枯燥乏味的古诗词和音乐结合起来,其实就让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学生对音乐的喜欢,也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维持情绪高涨的情绪,提升学习古诗词的高效性。

(二)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感悟力

借助音樂进行辅助性的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比肩的。从心理教育层面来说,人们之所以会想象,是因为人脑会对已经保存过的表面形象进行修整和创造,并把它改编成新型的形象。这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呈现。

在对应的音乐当中,学生能够借助诗词当中的内容,进行无限制的想象,学生还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引之下,从大动干戈、刀光剑影、金鼓齐鸣的古代战场,到幽静秀丽的楼阁。从“孤烟直”的大漠,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从内心的孤寂苦楚到思念故友的情谊……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曲调当中,进行遐想,并在脑海中,呈现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和人物。学生也能够在音乐中,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而准确无误地了解一首诗歌的内涵。

(三)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逐步深入,课程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教师需要强化诗歌的诵读过程和赞咏过程,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里,感悟作品中的意境,理解作品中的生动形象。而在进行感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感知,学习进一步的诗词赏析技巧。学生可以借助创意、结构和意境以及语言描绘,来对教材中的诗歌进行解析,并深刻地体悟到作品的意境美和艺术魅力,并获取到充足的审美能力。

对诗词的教学,并不应该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而是要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在课堂当中,养成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而运用音乐进行诗词教学,不仅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为教师带来一个特别的教学导入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诗词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共通性,对古典要素和现代化要素进行了融合,这种融合方式,能有效地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还能够让学生从深处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音乐和古诗词之间的相得益彰

(一)诗词声韵中隐藏的音乐美

在诗词的声韵当中,蕴藏着一定的音乐美。就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诗歌就完成了诗歌意境和曲调情感的完整融合。由“千呼万唤始出来”开始,借助一些校弦,然后依赖于“未成曲调先有情”“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语句来显示音乐的“韵律”,并抒发自己的思想内容。而“大珠小珠落玉盘”“铁骑突出刀枪鸣”的词句则凭借着通感艺术和夸张修辞彰显出了一种乐韵,进而使得琵琶女演奏完歌曲之后,出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情况,而“无声胜有声”就彰显了诗歌的一种意境美。听者依旧沉浸在之前的演奏过程里,而无声代表着留白,把意象融入一个词语当中,把音乐融入了无声当中。

(二)诗歌意象中彰显的音乐美

以《诗经》为例,其中的诗歌大都具有印象派的音乐特征,它应用极为简单且富含艺术特征的诗歌意境,完成了情景之间的交融,情境和作者之间的相互协调。诗经运用双声叠字和韵律的艺术手法,除了获取到韵律层面的美以外,还结合重复唱歌、一唱三叹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成效,完成了更为深远的意境。就比如《国风·魏风·硕鼠》当中对“硕鼠”的重复,以及对“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等描述,它用硕鼠比喻贪婪可憎的奴隶主剥削阶级,并用无限反复,来表达他们对“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幻想。这首诗歌所渲染的音乐意境十分的和谐,表达的时候,也会运用逐步上升式的阶层描述来表达情感。“谁之永号?”的结束,给读者和听众留有无限遐想的空间,语言的描绘虽然已经结束,但表达出来的意境和意象,却是无穷尽的。

四、 运用音乐提升古诗词的意境美

(一)通过对诗文的阅读,扩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根据对其根本属性的研究,学生在提升自身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它们之间是能够互相协助的,只有让学生沉浸到诗文的情境当中,他们才能够深刻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并借此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

就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绝句》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学生对诗文的阅读,扩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为初读、再读、细读的教学过程。在初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专业朗读者的朗读方法,并让学生跟读,学生需要在初读的过程中,认知到一些《绝句》当中的生字词,比如“迟”“鸳鸯”等。

而在再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和“春天”相关的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春天所带来的喜悦,并理解《绝句》中的意境,教师在这个过程里,还可以提出一些学生能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時,探究诗词,比如:“飞燕的繁忙和鸳鸯的安静,映照出了怎样的景色,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比如:“作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吗?”学生能够在感受音乐以及解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并理解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在最终细读的过程里,其实就是归纳和整合这篇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以及情感表达。学生能够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扩展自身的想象力,看到动静结合的春天景色,闻到春天的芳草香,关注到春日的艳丽。学生能够借助重复性的阅读,巩固自身的知识,并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

(二)借助音乐的表达,感受诗歌所展现的意蕴

在人教版教材当中,诗歌文字总和图画相连,比如李白会在庐山的脚下,安静地伫立着,为的就是观察那一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教师能够借助教材上的图像,让学生感受“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学生可以在想象性的聆听当中,明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当然,在这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对应的声响内容,学生能够在真实聆听声响的过程中,了解一件事物的真实特性,并对诗歌中的夸张描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如果说,学生能够在想象的过程里,直观地感受景物之美,那么在借助音乐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则能够通过诗歌的文字内容和现实声响,来感悟景物的美和韵律。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中的《塞下曲》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音乐的表达,感受诗歌所展现的意蕴,并提升诗歌当中的意境。《塞下曲》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歌,在这首诗歌里,作者为读者描绘出了戍边战士们在大雪纷飞的季节里,预备抗击敌人的场景。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诗歌所传达的意境以及情感,教师可以在学古诗的时候,添加一些古筝配乐,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里,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感受诗歌意境,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思想。除了添加这些配乐之外,还可以与相关的音乐进行融合。

(三)运用音乐的情景交融,发展诗歌意象之美

那些直用诗歌的音乐,有着深长隽永的音韵之美,而结合诗词所创作出来的古典乐,能够借助音乐,呈现情感和景色之间的交融。当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完全借助自身头脑中的想象,也可以借助诗词当中的意境,描绘意象之外的意象,景物之外的景物。编创者沿袭了这样的创作观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迎合了音乐作品自身就要借助景物进行情感的抒发。编创者可以运用动静之间的对比和优美流畅的律动来营造出广阔的意境。而教师在传授诗词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意蕴无穷的音乐,来发展诗歌的意象之美,并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的价值对人的一生有其独特的影响,它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它从始至终都在和人的生命、生活以及生存等内容,与人的人生、精神以及价值等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类能够借助文学内容,找寻自身的精神乐园,并建构自身的精神乐园,这是人类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形式。音乐属于艺术的一种,而艺术可以装饰生活,为生活营造一定的趣味性。在情感的艺术当中,音乐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借助音符之间的构成,传递炽热的情感。人类的语言是艺术的发生基调,而在这个基调上,教师可以从音乐的视角对文学作品中的韵律和意境做一个深刻的探究。中国文学的主流就是古诗词,其文化发展过程极为久远,古诗词中所彰显的音乐美,更是浓郁,且拥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此同时,音乐也由于古诗词的发展而逐步走向繁荣,更因为诗词的传播而形成一定的艺术美和意境美。对古诗词进行研究,除了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知以外,也能够延伸艺术的创造力和音乐的魅力。而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音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提升古诗词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付可欣.浅析古典诗词声乐作品所蕴含的意境美:以《春江花月夜》为例[J].明日风尚,2019(15):180,182.

[2]郑炎菊.浅议如何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J].考试周刊,2019(51):39.

[3]杨雪丽.读、想、画、演、唱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微[J].读写算,2021(19):189-190.

[4]张倩楠.巧搭“支架” 还原古诗词的意境美[J].辽宁教育,2021(9):76-78.

[5]宋炎.“唱、比、画、创”小学古诗教学的四步法:以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为例[J].教育界,2020(45):13-14.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