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2022-07-02孙宏宇

种子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甜玉米田间管理栽培技术

孙宏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甜玉米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之一,甜玉米栽培技术受到了种植人员的重视。文章结合实际经验,分析了甜玉米类型,深入研究了甜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甜玉米的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甜玉米;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0-003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甜玉米是粗粮产品中的一种,是普通玉米发生基因突变后产生的,其色泽亮黄,味道香、脆、甜,因此甜玉米也叫作水果玉米[1]。目前,甜玉米广受群众喜爱,我国应加强甜玉米栽培技术保证甜玉米的质量。虽然我国甜玉米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人们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甜玉米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各界人士青睐。因此,我国应加大甜玉米的栽培技术推广力度,不断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绿色的甜玉米。

1 甜玉米类型

甜玉米根据其表现形式不同,大致分为3种,即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以及加强型甜玉米。普通甜玉米最早被发现,其籽粒内所含水分较多、淀粉较少,营养物质易被人体所吸收;超甜玉米又被称为特甜玉米,这类玉米籽粒内糖分明显高于普通甜玉米,糯性低于普通甜玉米,表面呈凹陷干瘪状,市面上的速冻玉米就是超甜玉米;加强型甜玉米用途广泛,因其具有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共同的优点广受人们青睐,发展前景广阔,常被制成罐头。

2 甜玉米的种植条件

2.1 科学选种

栽培甜玉米的目的是提高产量,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我国每个地区因地理特征和气候温度不同,因此在选择甜玉米品种上也有所不同[2]。应针对该地区特点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的种子,确保种子完好无损,具有高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需要选择杂交一代种子,避免种性发生变异;在正规的市场购买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种子;果穗要大小一致,籽粒饱满,这样才能保证甜玉米产量高、味道好;市场要求甜玉米产品必须口感好,选择成熟、种皮薄、纤维化少的品种,有利于生产加工。例如,我国于1992年研发了甜玉4号品种,该玉米具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以及籽粒大等优点,常用于制作罐头。在选种前要做好晒种和筛种工作,选择颗粒完整的种子进行催芽。

2.2 适宜的温度

甜玉米为喜湿作物,从整体来说温度偏高则生长速度较快。在试验中,不同地区种植的甜玉米对热量的要求也不同。南部地区甜玉米的积温需求在2 500 ℃以上,而中部地区甜玉米的积温需求在2 100 ℃上下。由此可见,种植环境的变化,会让甜玉米的积温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然而无论是南部还是北部的甜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共性。在发芽阶段最低温度不低于7 ℃,在拔节期到抽丝期最低温度不低于18 ℃,授粉期最低温度不低于25 ℃,同时不管在哪个阶段,甜玉米生长的最高温度都不能超过32 ℃。

甜玉米根据不同的播种时间可分为春季播种和秋季播种,且平时气温要高于12 ℃,确保温度是种植甜玉米最适宜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在春季播种时,要先确定甜玉米属于早熟、中熟还是晚熟品种,然后再确定播种时间,合理调节温度。春季在每年4月底进行播种作业,该时期的温度适宜栽种甜玉米,等到8月中下旬,玉米就可收获。秋季播种的甜玉米最好在7月中旬进行播种作业,一般于10月下旬可收获甜玉米。同时,要合理控制播种时间,将温度控制在适宜甜玉米生长的范围内。

2.3 适宜的湿度

不同生长期的甜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甜玉米在生长期需水量较大,出苗期生长需水量较小,只要含水量能够让幼苗顺利生长即可,从出水期到拔节期,需水量占整个周期需水量的15%;从拔节期到吐丝期,需水量持续增加,占整个周期的35%;吐丝期到成熟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占整个需水期的50%。只有按需补水,才能促进甜玉米优产高产。

2.4 合理的光照

甜玉米作為短日照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光照时长不同。从播种期到适收期,光照时长至少在9 h以上;适收期光照时长至少在10 h以上。试验证明光照时长与甜玉米的产量呈正相关,在种植时需合理延长光照时长。

2.5 良好的墒情

甜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确保土壤肥力好、含水量至少达到15%、pH值为7、土壤透气性好,否则会影响甜玉米根部的发育。

3 甜玉米不同时期栽培技术的应用

3.1 催芽技术

甜玉米常应用催芽播种的方式进行种植,种植人员应先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选择饱满健壮的种子并在清水中浸泡1 d,再用75%托布津500倍液,浸泡种子2~3 h,或者用50%菌灵溶液浸泡种子,在浸泡完成后捞出种子并用清水洗净,之后开展控干催芽工作[3]。种植人员将控干的种子放置到容器内,容器底部需要铺设干麻布,并用40~50 ℃的温水喷射种子表面,再盖上湿麻布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将甜玉米种子放置在温度26 ℃的环境中,等待1 d后方可发芽。

3.2 播种技术

甜玉米播种的关键是通过播种方式整齐植株,由此控制玉米整体生长情况,避免出现生长差异化。在试验中可以看到,玉米的产量与植株整齐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玉米的整齐度又与种子的成熟度和含水量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期应保证播种深度,否则会影响种子的成活率。合理控制玉米播种深度,是开展播种工作的关键。

优化整地工作可使得土壤达到最佳的状态,控制好土壤的温湿度、酸碱度、土壤疏松度、合理控制播种密度等,是播种时需要控制的参数。剔除不良的种子,其包含带病、发育不健康、已被虫蛀的种子。甜玉米与其他玉米需间隔播种,避免串粉。间隔方法可采取花期间隔或物理间隔方法。

在完成播种后应定期查田,如果发现幼苗生长异常需要及时处理。合理选择间苗期,可在3叶期进行间苗、定苗。做好间苗与定苗工作,拔除一部分生长异常的幼苗,留下优质的幼苗,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3 穗期管理

甜玉米穗期是指抽雄期到适收期,这一阶段的关键工作是授粉,在这一环节要注意避免串粉现象。及时了解气候信息有助于开展浇水工作,在这一期间如遇到连续降水天气,则要提前冷藏一部分花粉,待天晴后进行人工授粉。在这一期间,甜玉米生长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所以要分阶段、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工作。在抽穗前的15 d应及时对甜玉米补充复合肥及钾肥。应用灌跑马水的方式补充水分,根据这一阶段的补水需求,促使甜玉米健康生长。吐丝期需要摘除多余的小穗,这是为了把氮元素和钾元素集中提供给植株,以满足植株生长的需求。

4 田间管理技术

4.1 控制种植密度

从生产试验中可以了解到甜玉米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氮肥的供给、商品外观的品质、病虫害有密切关系,种植人员需了解控制种植密度的价值、意义及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甜玉米有乳熟初期,需要做好干物质的积累。如果此时生长密度不足,光合作用就会影响干物质的积累,

使叶片出现早衰现象。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可以确保光合作用满足甜玉米发育的需求。

甜玉米在生长时,必须合理分配植株的干、鲜物质。在鲜果穗采收期,鲜果穗的干重占各器官干重的比例最高。此时,如果降低甜玉米的种植密度,就能提高果穗干重的比例。如果甜玉米植物中的物质转移到器官中,就可提高甜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这时就需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根据甜玉米作物需氮量供给分析,如果氮肥量超过300 kg/hm,甜玉米的产量就会下降,如果氮肥施入不足就会影响甜玉米的产量。因此,控制种植密度要从玉米的需氮量出发,合理控制植株的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与病虫害的产生有直接影响,如果种植密度过小,就难以保证透气性,此时易发生病虫害,从而影响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评价甜玉米质量的重要指标内容之一是评价其外观和品质,其参数包括:穗型、大小、苞汗、外观色汗、籽粒排列整齐程度、籽粒饱满度。因甜玉米有不同穗型,所以其品质不同。甜玉米穗型包括圆筒型、长锥型、短锥型。评价指标包括单穗重、穗长、穗粗。甜玉米穗型是否合格与干、鲜物质的比例有关,即与氮肥的供给量相关。外观与色泽是指甜玉米的色泽和光泽是否存在异常,即除了固有颜色以外的色泽;籽粒排列是指排列是否规律,每颗籽粒是否紧密,有没有出现空瘪、秃尖、虫咬、霉变、损伤的情况,种子饱满度好意味着商品价值高。控制种植密度与品质、色泽有密切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密度与穗长整齐度呈负相关,与穗粗整齐度呈正相关。外观品质与密度存在函数关系,即其会出现低值与峰值,并且整个植株行列的密度越一致,外观整齐度越好。

种植密度低,单穗产量高,甜玉米外观和品质较好,然而产量却难以保证;种植密度高,虽然能保证其产量,但对产品性状有所影响。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控制密度是丰产和优产的关键。基于种植需求,双行种植方式是常见的播种方式,针对以上需求进行分析,为了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实现丰产优产的目标,在控制种植密度时要确定间距,间距为50~60 cm,土壤温度在10~15 ℃可进行种植工作,这是为了配合光合作用顺利完成播种工作。栽培环境适宜可采用平展型种植方式,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甜玉米的产量较大。此外,对于优质的种子可采取紧凑型种植方式,确保种植密度为60 000 株/667 m,种植深度大约距离地面5 cm左右。

4.2 隔离种植

种植甜玉米种子需要隔离种植,即要将不同类型的玉米分开种植,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串粉。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是在甜玉米栽培过程中常用的两种隔离种植方法,栽培人员可利用这两种方式对甜玉米进行种植,其目的在于一方面避免不同甜玉米品种之间相互串粉而影响甜玉米品质,另一方面提高甜玉米产量。空间隔离法是指在种植区域周围不允许栽种其他玉米品种,若周围存在树林等天然屏障时,可适当缩小空间隔离距离。时间隔离法是指错开两种不同玉米品种的栽种时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两种玉米相互串粉,从而影响甜玉米品质。需要注意的是,栽培人员要将两种玉米播种时间间隔20 d以上,当甜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时可适当缩短隔离时间。

4.3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保证甜玉米健康生长的前提,因此栽培人员在对甜玉米进行施肥时要把握好施肥总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肥料,肥料要满足甜玉米的市场需求。一般情况下,首次施肥是施底肥,在播种前将肥料混合物撒入土壤中,这个过程要保证土壤含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否则会影响甜玉米的最终产量。另外,在定苗15 d后,要进行施肥作业,需肥量为30 kg/667 m,之后定期进行追肥作业,要求追肥深度要适宜,灌溉水分要充足,定期除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保证甜玉米更好地吸收养分。

4.4 适时收获

甜玉米的收获期较为特殊,一般苗木自然死亡后就到了收获期,收获期过早过晚都会影响甜玉米的口感和品质。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得出,收获期过早会导致籽粒不够饱满、口感较差、营养物质不充足;收获期过晚会导致玉米变老、口感欠佳、果皮质地较硬、颗粒不饱满、口感不甜。据以往收获经验可以得出,甜玉米在乳熟期最适合采收,此时甜玉米中的籽粒含水量较高,占整个生长期的66%~71%,口感最佳。通常在甜玉米吐丝后17~24 d收獲,如果制作甜玉米罐头可提前1~2 d采收。

5 病虫害的防治

在种植甜玉米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是确保甜玉米丰产和高产的重要环节。甜玉米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等;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蟋蟀、蛴蠕、蝼蛄、玉米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鼠害等。

人们对甜玉米的安全系数要求高,所以要少施农药,多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一方面,种植人员需要优化田间管理,让甜玉米植株茁壮生长,这是抵御病虫害的基础;另一方面,应用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应用物理防治的方法能够防治虫害及鼠害,除了放置诱虫灯来消灭虫害以外,当前人们还研发了驱鼠灯,即在声波可及的范围内,刺激鼠类的听觉器官,其不敢进入这片区域,声波只对鼠类造成伤害却不会对甜玉米的生长造成影响,种植人员可把这种驱鼠技术应用于生产中。引入生物天敌的方式也可减少病虫害,使甜玉米种植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圈,以此减少病虫害。

由于甜玉米生长所需,必须应用无剧毒、无残留的化学农药来杀死病菌和昆虫,必要时还要应用化学防治法。在除草时不能使用百草枯,百草枯虽然能除灭杂草,却会伤害甜玉米的胚乳,影响甜玉米的正常生长。应用阿脱拉津可有效除灭杂草,也不影响甜玉米的正常生长,但其残留期较长,在播种时需处理土壤。只有科学使用化学药剂,确保产品安全,才能减少化学药剂带来的不良影响。

6 结束语

当前,甜玉米是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果蔬,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把甜玉米列为部分区域优先发展的农作物,积极鼓励农户种植甜玉米,因此,农户应调整好种植结构,可通过种植甜玉米达到增收的目的。优化甜玉米种植,让其成为重要区域的产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技术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就目前而言,甜玉米已是我国餐桌上必备的食物之一,为了提高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要积极应用甜玉米栽培技术,使得甜玉米营养物质丰富,可让人们放心食用。另外,为了保证甜玉米果穗率较高,必要时种植人员可去除多余的小穗,以提高甜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赵永周.浅谈甜玉米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8(3):75.

[2]曲艳鑫.浅谈甜玉米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3):75.

[3]汪仁华,汪平.浅析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187-189.

猜你喜欢

甜玉米田间管理栽培技术
无花果田间管理
抢种暮春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