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镇化与区域电子商务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2-07-01史一鸣
■ 张 敏 ,史一鸣 ,2,邹 辉
(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一、引言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和各地区的城镇化进程。自2015年“互联网+”计划提出以来,根据近五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数据,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4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有效激活了各地区市场经济活力。电子商务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方案的出台,使我国城镇化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数据显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城镇化进程,成效显著。据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20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国共有5425个淘宝村,约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745个年交易额过亿元的淘宝村,共有1756个淘宝镇,其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淘宝镇同比增长了76%,淘宝村呈现出“滚雪球式”发展态势。从省级空间层面来看,淘宝村已经广泛分布于28省市,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散。
关于区域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涉及区域电子商务测度与城镇化机理的研究较多。如在对区域电子商务水平测度研究中,陈祥兵等[1]对我国31个省市8年内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测度后建立面板数据,并分析了各地区差异化原因。徐德顺等[2]在探究区域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提出以指数的形式对电子商务发展进行测度的方法。姚慧丽[3]对中原经济区电子商务发展近五年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次对该区域的电商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任今方[4]针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差异,建立了一种考虑差异性的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测评模型,并对福建省各市县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吴凌娇等[5]探讨了长三角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业态,分析指出该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呈现生态链、产业链发展模式和专业市场发展模式。杨春[6]基于主成分分析对安徽省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识别省电子商务县域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关于电子商务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的研究中,于婧等[7]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熵值法,研究全国31个省市的电子商务与城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谢萌[8]从研究城镇化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的互动关系内在机理出发,探索城镇化与电子商务两者协调互动发展的路径。由此可知,电子商务与城镇化之间的高质量融合发展,能进一步优化产业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而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电子商务的领头羊,为有效探究该区域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融合关系,以长三角26市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加快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二、长三角26市城镇化与电子商务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既要遵循指标实际数据的可得性,又要能综合反映评价对象的水平。为此,在构建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评价指标和城镇化的评价指标时,在借鉴于婧[7]、王滨[9]等的研究基础上,按照科学系统性原则,建立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体系,来测算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见表1),建立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体系,来评价区域城镇化水平(见附表1)。
同时,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进行指标间无量纲化处理,以下采取标准化处理中常用的归一化原则,针对正向、逆向指标采取差异化处理的形式,其公式表达如式(1)所示。
其中X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min、max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权重的确定
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标设为x1,x2,…,xm,长三角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设为y1,y2,…,ym,区域电子商务评价函数设为f(xi),其表达式如式(2)所示,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函数设为g(yi),其表达式如式(3)所示。
其中,指标权重表示为wi,为了更加客观地描述指标权重,以下引入熵权法。熵是度量系统无序程度的常用指标。对于某项指标的信息熵,主要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若指标信息熵值越小,则其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即权重)就越大;若某项指标的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知,可利用信息熵这个工具,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再通过熵权对多个指标权重进行修正,得到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权重计算过程为:①计算各个指标占该区域的比重pij,各指标的熵值hij以及各指标的效用值ei;②确定各个指标的赋权权重wi,即式(4)—式(7)。依照以上计算过程,依次计算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各指标权重和长三角城镇化各相关指标权重,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1和附表1所示。
附表1 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及权重
表1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及权重
(三)耦合协调模型分析
耦合协调度既可以反映各系统是否具有较好的水平,又可以反映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耦合协调模型常用于测度系统间的协调和谐发展程度。在该模型中,耦合度用来度量系统间相互关联影响程度,该指标反映了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相互依赖制约关系的大小,通过指标数据大小识别系统间动态协调发展的关联关系,但耦合度指标的缺点是不能反映各个系统的水平。模型中的协调度是测量系统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通过该指标的数据大小可识别系统在发展中的相互和谐一致程度,反映出系统间协调状况的好坏水平,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趋势的直观体现。而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均有各自的影响因素,两者之间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系统间的关系时,需依次计算系统间的耦合度C值,协调指数T值,耦合协调度D值。计算公式见式(8)—式(10)。结合耦合协调度D值和协调等级划分标准(表2),可判断出各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
表2 耦合协调度判断标准
其中,式9中α、β为权数,权数的确定依据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考虑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规定α、β取值为0.4和0.6。依照以上计算过程,分别计算长三角26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判定耦合协调程度(见附表2)。
附表2 各市电子商务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
(四)实证结果分析
由附表2可知,根据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算f(x)值,位居前八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台州、镇江、杭州、泰州、湖州、宁波、南京。根据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值g(x),长三角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位居前八的城市依次为:上海、镇江、南京、泰州、杭州、台州、湖州、南通。这两个数据可知,上海市和浙江省已成为长三角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和谐互动的高地。为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地对各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需要进一步探析各城市间两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
由以上数据可知,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两系统间互动频繁。耦合度评价方面,长三角26市的耦合度值均在0.8以上,其中13个市的该值处于0.9以上,由表2所示等级划分标准判断其处于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评价数据显示,各个地区的协调水平存有一定差异。安徽省的芜湖、池州、滁州三市的协调度值在0.4以下,由等级划分标准判断处于其轻度失调状态。协调度值处于0.5以下的城市有14个,涉及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其中安徽省5市,江苏省6市,浙江省3市,由等级划分标准判断其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协调度值在0.5以上的城市有9个,依照排序依次为:上海、镇江、台州、杭州、泰州、南京、湖州、宁波、南通。由此可知,长三角地区26市中安徽省总体的协调度偏低,上海和台州两地的f(x)>g(x),说明这两个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优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协调度值均在0.7以上,可推出上海和台州两地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对地区城镇化的推动效果显著,和谐度较高。其他城市呈现出f(x) 综上分析,长三角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城镇化之间互动强劲,但各城市间两者的发展协调平衡程度等差异化显著,究其原因是长三角各省市地区间的经济发展规模、程度、效益等存在不平衡现象,皖北、苏北地区相对其他地区信息化程度较低,加之配套的软件、硬件等设施不到位,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较难在短时期内形成集聚效应,出现电子商务发展的综合水平较长三角其他城市偏低、城镇化整体进度缓慢等问题,地区内部要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压力巨大。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受城乡配套资源的影响,在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建设水平的综合作用下也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发展差距,出现较低的协调发展水平。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城镇化率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两者有较强的互动关系,两者的互动协调发展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的统筹发展、生态文明等的建设意义重大。根据长三角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数据基础,为实现长三角26市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均衡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新业态,长三角各地区政府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地的城镇化增长率也在有序推动增长。在实现城镇化的进程中,长三角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城镇化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相脱节的情况,这也看出各地区往往将两者分开对待,发展过程中双方互不干涉,缺乏将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化的认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特色淘宝村、淘宝镇等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同时也进一步助推了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因此,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发展联系紧密,长三角各地区需要从战略上认清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 长三角地区中上海市、浙江省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好,两地区作为长三角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头羊,应充分发挥其特色发展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周边省市区域。耦合协调程度较差、相对滞后的苏北、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在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应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产业如:苏北地区应发挥其交通地理优势,紧抓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壮大电子商务经济产业链;皖南地区凭借其丰富的地理环境和物产资源,可依托当地旅游自然资源,以打造旅游电子商务为契机,创新特色化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皖北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地区农产品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打造绿色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促进绿色农副产品的输出等。各地区在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虹吸效应,推动其他产业的集聚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人口集聚、务工人口回流、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为全面提升区域内电子商务水平,上海市在2019年启动的产业电商“双推”工程不仅扩大了中小企业电商平台的受益面,更有效推动了上海产业电商等企业服务平台创新发展。目前已有27家平台型企业入选,企业聚焦长三角供应链体系,服务触角以长三角为重点,并向全国拓展。随着长三角电商消费的日常化、多元化,长三角居民的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向服务型消费转变,相关数据显示,长三角不同省市在服务消费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日常化、高端化的特点。为此,提高长三角地区间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应充分发挥产业电商“双推”工程,加强产业电商长三角区域间的联动融合,打破产业电商发展边界,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发挥上海产业平台优势,服务辐射长三角电商企业,从而形成各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链,同时逐渐向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过渡,利用集聚效应提升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促进城镇化双向互动发展。 长三角地区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示范区,以长三角26市为例,探讨了该区域内电子商务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上海、浙江省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整体协调度较江苏省、安徽省好。这也说明电子商务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根据存在的问题,从提高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统一性的认识、发挥各地区优势、长三角产业电商“双推”工程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三、提高长三角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电子商务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统一性的认识
(二)发挥长三角各地区特色优势,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三)以长三角产业电商“双推”工程为契机,全面提升电子商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