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侨华人“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情况探析

2022-07-01王子刚梁芳郡

八桂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西语世界华人受访者

王子刚 梁芳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太平洋联盟国家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一、研究缘起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不仅受到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积极响应,在学界更是引发了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研究。纵观现有著述不难发现,前人对此探讨大体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海外华人在倡议中作用的探讨。这一问题最为基础,因而发轫最早也成果颇丰,众多学者从不同区域国别角度出发对当地华人自身优势进行了客观分析①盛毅、任振宇:《发挥东盟国家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中的桥梁作用》,《东南亚纵横》2015 年第10 期;杨丽尧、殷勇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作用》,《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7 年第5 期。,并指出华侨华人凭借自身的社会资本与网络将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政治政策②李鸿阶、廖萌:《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 年第3 期。、企业经济③陈成吨、叶炜:《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龙岩学院学报》2015 年第4 期。、社会文化、国际安全④崔守军、张政:《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与“一带一路”安保体系建构》,《国际安全研究》2018 年第3 期。、认同传承⑤朱锦程:《代际传递视阈下马来西亚华商群体的多元文化认同》,《八桂侨刊》2020 年第4 期。等多方面的桥梁作用⑥朱东芹、胡越云:《多元视角下的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年,第213—215 页。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的发展。其二是对于海外华人参与倡议的机制研究。可以说对这一方面的探索建立在前者之上,虽然发端略晚,但取得成果同样丰富,前人通过不同理论、宏观数据和具体案例分析了海外华人参与其中的关系连接①许培源、陈乘风:《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年,第63—75 页。、参与路径、合作机制②邓江年:《海外华侨华人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互动机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3 期。、理论模型③张向前:《“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北京:红旗出版社,2018 年,第31—48 页。以及相应支持性的侨政侨策④张伟玉、黄德海:《“一带一路”视域下侨务工作的转型路径、合作机制与模式创新》,《东南亚研究》2017 年第4 期。,对于海外华人如何在倡议中发挥作用给出了富有一定指导性和启发性的答案。得益于这些研究,我们不仅明确了华侨华人在倡议中的作用“位置”,亦铺垫了将海外华人导向这些“位置”的诸多“通道”。

笔者曾于2013—2018 年间居住于西班牙,彼时正值“义新欧”铁路马德里班列开通,中国企业与资本在西班牙出现爆发式增长。作为“一带一路”欧洲延长线上的重要国家⑤人民日报海外网:“欧洲如何参与‘一带一路’? 西班牙提供示范经验”,http://m.haiwainet.cn/middle/353596/2018/1128/content_31447692_1.html,西班牙与其近20 万定居华人⑥西班牙移民局(Secretaría de Estado de Migraciones):“年报统计数字”,https://extranjeros.inclusion.gob.es/es/estadisticas/operaciones/con-certificado/index.html正处于“作用特殊”“大有可为”之时。笔者也因此在2016—2018 年初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⑦笔者于2016—2018 年在西班牙开展了题为《中国企业家在西班牙,跨国主义与“一带一路”的影响》的研究课题,内容详见:Empresarios chinos enEspana. Transnacionalismo e impacto de la iniciativa “Belt and Road”,http://hdl.handle.net/10803/666771。后文所指“此前田野调查”均指这次调研。,以探求西班牙华人在倡议中的作用发挥与影响感受。但在对53 位华人进行半结构访谈或深入对话后,笔者发现,存在相当数量的受访者表示并不知晓或对这一倡议表现漠不关心,因而更无从谈及所期待了解的“作用”与“影响”⑧Wang Z,Empresarios chinos en Espana.Transnacionalismo e impacto de la iniciativa“Belt and Road”,Universitat Autónoma de Barcelona,Tesis Doctoral,http://hdl.handle.net/10803/666771。无独有偶,王子昌教授曾在其东南亚调研中同样发现不少当地华侨华人似乎并未起到前人研究中所提作用⑨王子昌:《“一带一路”战略与华侨华人的逻辑连接》,《东南亚研究》2015 年第3 期。,而这些现象皆表明,目前海外华人潜力仍未充分释放,相关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笔者认为,事实上,无论是寻找华人在倡议中发挥作用的“位置”,还是探索导向这些位置的“通道”,其实最终目的都是期待海外华人能够真正“融入”这一倡议之中。但华人并非是一个单一实体,不同个体间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与个案研究之外对更广范围内的华人“融入”倡议情况加以摸查:即以某一华人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把握其融入这一倡议之中的整体情况。虽然亦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认知的社会调查,但相关研究对象都为他国当地群体而并非华人⑩玛丽卡、李立威:《哈萨克斯坦大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调查研究》,《现代商业》2019 年第12 期;刘晓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调查——以10 个国家为样本》,《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 年第6 期;藤依舒、杨越明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调查与中国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7 年第10 期。,可以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务实的今天,我们对于不同华人群体的“融入”情况还缺乏了解。

考虑于此,本研究以西语世界华人为研究对象,期待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初步了解目前这一群体“融入”倡议的整体情况,并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发现不足和优点,针对相关情况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和办法,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华人群体能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之中,在倡议于西语世界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其潜力与作用。

二、“融入”情况的三个基本方面

“融入”事实上是一个广泛且抽象的概念,尽管对其诠释可能因切入视角而异,但笔者结合此前田野调查、前人研究和自身经验来看认为,“认知了解”、“感受评价”和“传播扩散”至少应是把握华人群体“融入”倡议情况的三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认知了解”情况,即华人个体对于“一带一路”相关情况的知晓程度,这是华人个体融入倡议的底层根基。正所谓“先知而后行”,先知为行动的前提,若华人个体对倡议本身不了解或缺乏基本了解,这势必将直接造成华人个体与倡议之间的“陌生感”,那么讨论其是否能融入倡议之中便可能从根本上缺乏前提。

其次是“感受评价”情况,即华人个体主观意识对于“一带一路”相关信息和概念的察觉和判断,这是华人个体融入倡议的基本动力和保障。在对倡议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个体也并不一定就能积极响应其中,正如前人所发现的,在一般情况下,华侨华人可能并不会自发地宣传和参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调动其积极性是必要的。而这种华人个体的“积极”与否事实上即是一种主观“感受评价”的体现。可以想象,若华人个体对于倡议感受评价积极,那么亦可较大程度上期待其具有响应倡议的主观能动性,反之则说明个体尚未从精神或思想上将之足够接纳,因而也缺乏融入倡议之中的内在动力。

其三是“传播扩散”情况,这里的“传播”是指两个独立个体间自发性的信息传递行为,是华人个体融入倡议的基本表现。之所以说是基本表现,是因为与其他所需要投入社会资本或资源的实践活动不同,“传播扩散”可以说是华侨华人对该倡议的一种最易程度上的行为反馈,亦是“华侨华人对于‘一带一路’的传播者作用”①中国新闻网:“何亚非: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传播者实践者受益者”,2015 年04 月20 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5/04-20/7219889.shtml的基本体现。并且区别于华社、华媒等有一定组织性和制度化的传播,个体间的自发性传播更源于其本身对于倡议的关注、认可等内在精神动力。可以说,若华人个体从不主动对外谈论、传递“一带一路”的任何有关信息,那么整体而言我们可能很难期待其有更多响应倡议的实际行动,也难以认为其已很好地融入了倡议之中。

本研究将基于以上三方面进行调研,探查华人群体融入倡议的基本情况。对于华人群体而言,“认知了解”、“感受评价”和“传播扩散”均较好的个体比例越大,则说明这一群体融入倡议的情况越佳,反之,则说明仍有不足或欠缺值得引起重视,应积极调整或指定相应策略,从而推动其融入情况的向好发展。

三、调研方法概述

(一)调研对象与意义

西语世界或西语圈②是指西班牙裔的社区和群体,亦指其间所共享的语言和文化特征的总和。根据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RealAcademia Espanola)第23 版释义。。而本文所探索的华人群体便是指生活在这一“西语文化圈”中的华人。

目前世界上存在以语言划分的多个文化圈,与仅关注地理划分的现实国界不同,语言作为文化的基础和民族的象征,其所划出的“圈”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超越性,考虑到的更多是个体、社会和国家在意识和逻辑等更深层的相似性和历史的延续性和关联性。西语世界即是如此,从区域国别角度而言我们往往将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欧洲的西班牙和位于美洲的拉丁美洲诸国,前者对于后者300 余年殖民统治为这一文化圈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Huntington,S.P.“El choque de las civilizaciones y la reconfiguración del ordenmundial.”,Cuadernos de estrategia,vol.99.,时至今日曾经的宗主国依然与后者有着多维度的紧密联系④GRACIA J,Espana,Una Nación Americana,Ministerio de los Asuntos Exteriores y de Cooperación. En:http://www.exteriores.gob.es/Portal/es/SalaDePrensa/Articulos/Documents/2016_MARZO_ARTICULO%20SECIPI.pdf。也正因如此,这一文化圈中的华人无论是在语言习得、信息交流、融入文化上都难免存在相似性,这亦体现在西语圈中华人频繁的“内部移民”①朱慧玲:《拉丁美洲侨情现状与特点》,《八桂侨刊》2005 年第4 期。现象之中②不仅在拉丁美洲国家内部,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之间同样存在中国移民的跨国流动现象。如在2008 年西班牙遭遇经济危机后,在西华人为规避风险,出现向语言一致的拉丁美洲国家流入的案例(如哥伦比亚)。。

从历史来看,无论是西班牙还是拉美,其华侨华人历史均始于16 世纪下半叶连接西班牙、拉美与中国的“太平洋丝绸之路”③陈翰笙:《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1202 页;Bernardino de E.,“Discurso de la navegacion que los portugueses hazen à los Reinos y Provincias del Oriente,y de la noticia que se tiene de las grandezas del Reino de la China”,1577,transcripción de Minerva Terrades,Universitat Pompeu Fabra,vol.100.,华人群体亦同在经历几度沉浮之后随着祖国改革开放而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时至今日,西语世界华侨华人数量总和已达100 万以上④杨发金:《拉美华侨华人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初探》,《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5 年第4 期;Secretaría de Estado de Migraciones,“Extranjeros con certificado de registro o tarjeta de residencia en vigor a 31de diciembre de 2017”,Ministerio de Empleo y Seguridad Social,2018,其绝对数量虽然无法比拟东南亚或“英美澳加”等华人聚集地区,但这一群体充满活力,无论是在族裔规模、融入社会还是经商从政上均有着显著发展和突出表现⑤王子刚:《突破与创新:2008 年经济危机后西班牙华人企业的发展策略》,《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年第3 期;崔守军、徐鹤:《拉美华人华侨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及路径》,《拉丁美洲研究》2018 年第1 期。,成为我国与西语国家的重要纽带。

虽然西语世界距离中国十分遥远,但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均有着重要作用⑥人民日报:《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关于中拉关系的重要论述》,2016 年11 月11 日。见: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111/c40531-28852396.html,这不仅体现在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广阔市场,亦体现在与其他文化圈相比对于“倡议”的信任与支持⑦新华社马德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西班牙王国关于加强新时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新华月报》2019 年第1 期,第20—23 页。。从倡议巩固、落实和发展的客观需求角度来看,西语世界华人无疑将能在将来发挥巨大作用,因而对这一群体融入倡议情况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

(二)调研问题与思路

本次研究采用了基于问卷的社会调查法,在问卷设计上,笔者首先根据此前田野调查情况和本次考察目的为基础制作初稿,在进行小范围探索性投放并根据西语世界华人与相关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后,本次调研问卷针对“认知了解”、“感受评价”与“传播扩散”三方面对应考察内容、问题及流程如下图1 所示:

图1 西语世界华人“一带一路”融入情况问卷考察内容、问题及流程

西语世界华人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了解”情况方面:对于该方面情况的考察应是本次研究所期待探索和了解的底层基础问题,在问卷中通过Q1 完成。在此前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已发现华人群体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故在Q1 选项上本次调查并未采用非是即否的二元选择形式,而是以1—5分进行赋值,分数越高则代表个体对于该倡议越了解。

由于接下来对于倡议“感受评价”和“传播扩散”方面的考察均在一定程度上需以了解“一带一路”为基础,因此需在Q1 后对受访者进行分流,具体而言便是根据华人个体认知了解倡议程度分为“知情组”与“非知情组”,前者包括Q1 获得3—5 分的被试个体,而后者则包括得分1—2 分的其余个体;显然,“知情组”的受访者将是本次研究进一步考察的重点对象。但B 组受访者也并非没有考察意义。事实上,“不了解”仅是一种暂时的状态,虽然目前尚难以真正知晓这些受访者在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后的确切情况,但考虑到该倡议是近年来中国最为重要的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意义①的对外议题,因而还是可以通过考察相关宏观问题来对其“感受评价”和“传播扩散”情况进行间接推断,不过此时进行细致询问意义有限,故问卷仅简要对该组受访者进行简单考察。

西语世界华人对于“一带一路”的“感受评价”情况方面:对于知情组,问卷设置了QA1、QA2 以及QA3进行考察,并以7 级量表对结果进行衡量。三项问题在考察重点与时间尺度上存在不同:QA1 主要期待把握华人个体与倡议的“心理距离”,侧重于衡量个体当下对于倡议的感受评价,距离越近则越说明个体已较好地感受到了倡议的积极影响与相关机会,在主观感受上越“亲近”这一倡议;QA2 则期望获悉华人个体对倡议的“惠利期待”,侧重于衡量个体在中长期尺度上对于倡议的感受评价,个体期待未来的“惠利”越多,则越说明其对于倡议的主观兴趣与评价越高;QA3 是希望了解华人个体对倡议的“展望评价”,侧重于衡量个体在长期尺度上对于倡议的感受评价,个体所给出展望越乐观,则说明其对于该倡议的可持续性和核心理念越认可,评价也越积极。

对于非知情组,问卷设置了7 级量表题QB1 以期待了解个体对于祖国政治影响的主观态度,从而间接判断其对“一带一路”可能的感受评价情况。若受访者对于该题给出的答案越积极肯定,那么则越可期待其对倡议的评价也越积极。

西语世界华人对于“一带一路”的“传播扩散”情况方面:对于知情组,问卷设置了5 级量表题QA4 以及单选题QA5 进行考察。其中QA4 是期待了解华人个体关于倡议的“对内传播”情况,个体对相关信息谈论或转发越频繁,则说明其行动越积极,在华人社群内部有更强的自发传播动力;QA5 则有助于了解华人个体关于倡议的“对外传播”情况,由于在小范围调查中发现,对于向社群外传播情况而言调研传播“频率”意义有限,因此正式调查中改为对于华人个体“能动性”的考察,并根据其强弱分为有序四级以考察其对外传播情况。两项问题均有助了解个体在倡议中进行最易程度响应的情况。

对于非知情组,问卷设置了单选题QB2 以了解该组受访者目前所进行我国政治时事对外传播的实践能力,若个体目前可以积极对外传播相关信息,那么亦可期待其在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后,仍能发挥好主动对外宣传作用。

除以上内容之外,问卷还考察了受访者个体背景性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当地社会融入程度”“语言水平”“是否侨社骨干”情况②;个体获取倡议或国内政治政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以及个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或祖国在支持华侨华人方面的诉求①该题为排序题,以笔者前期田野调查中所发现的五项对倡议的主要的“惠利”诉求(提供商业讯息、便利侨策侨政、提供培训教育、改善社会地位、便利跨国交通)加上“其他(请指出)”作为选项,要求受访者依据对自己重要性来对这些“惠利”进行补充或排序。。

(三)调研方法与过程

为尽可能获取截面时间上的调查结果,本次调研选用了“腾讯问卷”平台通过华人微信群进行投放。在微信群的选择上本次研究仅选取了不同西语国家主要城市的华人社区微信交流群进行投放,这一方面是因为其人数众多便于问卷的扩散与收集,更重要的是这些微信大群往往是以获取与扩散不同信息为目的建立,不设加入门槛,亦不强调成员间的强联系与相似性,因而这些群中的个体特点也更为多元化。因此,选择这些微信群进行问卷投放有利于建立西语世界华侨华人的一般性样本。

西语世界包含国家众多,并在疫情之中受影响较大,这在客观上给本次调查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在不同国家侨领、侨民的共同协助下②在此诚挚感谢刘坊勇(阿根廷)、庾志坚(哥伦比亚)、孟可心(秘鲁)、张秦风(西班牙)、史旻昊(西班牙)、王刚(西班牙)、孟一雄(智利)的大力协助。,本次研究在2020 年7 月—8 月约30 天的回收周期内总计回收问卷509份,筛选之后总计获得有效问卷494 份,有效率98.8%。其中,男性被试占比57.9%,女性为42.1%;受访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34 岁年龄段,占比高达45.3%,其次是35—49 岁,占比37.7%。之后是50—65岁、19 岁以下以及65 岁以上,分别占比11.1%、4.5%和1.4%,符合海外华人年龄结构特点;从地理覆盖角度来看,有效问卷样本来源共覆盖13 个西语国家,占整个西语世界的75%,其中来自西班牙、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秘鲁和智利六国的样本最多,而这六国也是华人数量较多的西语世界国家。整体来看本次获得样本有一定代表性。

从回收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来看,本次问卷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71(>0.7),并通过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0.80),说明问卷信度和结构效度良好,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对于回收问卷研究采用了SPSS 23.0 进行统计,我们发现西语世界华人倡议“融入”的三个基本方面情况有如下特点:

(一)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了解”情况

图2 西语世界华人“一带一路”倡议“认知了解”情况统计

从图2 中可以发现,选择“不太了解”的受访者比例最大,占比35.22%,紧随其后的为“一般了解”,占比32.79%。依据研究预定思路将样本分为“知情组”与“非知情组”后,可以发现二者分别占比54.45%(269 人)和45.55%(225 人)。虽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有一定了解的华人占据多数,但其中较大部分也仅是对该倡议有着一般程度的了解,真正具有深入了解的受访者仅占约两成(21.66%)。

这一结果与笔者此前所进行的田野调查结果相似,其表明无论是从倡议的普及程度而言还是了解程度而言,西语世界华人都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作为海外华人社群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之中的根本基础,如何改善这一现象应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对“一带一路”的“感受评价”情况

通过整理QA1、QA2、QA3 以及QB1 的作答情况可得图3,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发现:

图3 西语世界华人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了解”情况调查结果

知情组:当下动力不足,长期潜力突出。

从心理距离上来看,大部分(32.34%)的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目前与自己的距离处于既非“遥不可及”亦非“近在咫尺”的“中间”状态(=3),稍占多数的受访者(35.69%)认为目前这一倡议离自己的距离偏远(>3),与此同时只有31.97%的受访者在现阶段认为“一带一路”与其距离较近(<3)。

从惠利期待上来看,绝大部分受访者(66.92%)均对“一带一路”在中长期所能为当地华侨华人所带来的机会和福利表现出明显期待(>3),“极多”(=6)机会和福利甚至成为受访者选择最多的选项(23.42%),与之相对的是仅有13.01%的“知情者”对倡议所能创造的惠利期待较低(<3)。

从展望评价上来看,依然有绝大多数受访者(64.32%)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长期发展抱有明显乐观的预期判断(>3),而持偏消极态度的被访者比例(<3)则占10.04%。

从以上结果可知,从中长期和长期来看,西语世界对于“一带一路”有一定了解的大部分华人拥有充足的融入倡议的内在潜力,这不仅体现在其对倡议将能为之带来的机会与福利抱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和期待,同时也反映在其对于倡议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积极展望和充足信心之中。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现状,即就当下而言西语世界华人群体中能感受到倡议明显积极影响或能抓住相应机会的人占比仍相对较少,大部分受访者对于这一倡议的心理距离处于“若即若离”。正如笔者在前期田野调查访谈中受访者所说:

“‘一带一路’这个想法非常好,我相信在将来肯定会对我们有很多益处,包括提升华人地位、物流速度、生意机会等等……不过我觉得可能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跟我个人关系不大,我也没途径具体参与……”

-2017 年10 月访谈于巴塞罗那

“这个(一带一路)倡议目前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小部分人的活动吧,比如侨领们,我想参与也参与不进去啊,也希望之后政府能够针对我们这些一般侨民,搞些我们也能参与的活动。”

-2018 年1 月访谈于马德里

与此相似的回答在访谈中尤为普遍,大部分了解该倡议的受访者认为就目前而言自己并未明显感受到倡议对自身的影响。可以说西语世界的“知情群体”虽有潜力,但暂时还并未转化为融入倡议的实际动力,这也意味着应着重探索对于西语世界华人而言更为直接、有效和互惠的参与机制,从而进一步拉近其与倡议的心理距离。

非知情组:国政联系密切,深感积极影响。

从国政影响情况来看,尽管非知情组被试群体目前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缺乏了解,但有两成以上的受访者强烈肯定了祖国政治国际影响力对自身的积极影响(=6),是选项中比例最高的被选项,除此之外更是有6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中国政治国际影响力将对自己产生明显的正向作用(>3),远超持有偏否定态度的比例(13.79%)。由此可见,非知情组受访者对于祖国政治的国际影响绝非是“事不关己”,而恰恰相反,大多数被试认为其与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与工作紧密且积极相关,表现出十分正面的“感受评价”。因而也可以期待该群体在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后将同样积极评价。

(三)对“一带一路”的“传播扩散”情况

通过整理QA4、QA5 以及QB2 的作答情况可得图4,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发现:

图4 西语世界华人对于“一带一路”的“传播扩散”情况调查结果

知情组:内传有待增加,外扩能动性强。

从对内传播情况来看,在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受访者中,92.94%的受访者至少有一次主动与华人朋友讨论或转发过相关信息。但其中仅有21.56%的受访者能够较为频繁(>3)地谈论和转发倡议相关消息,展现出积极的自发传播动力,而超过一半(52.04%)的受访者对于相关信息的传播和扩散相对随机和偶然(=3),更有超过四分之一(26.39%)的受访者谈及或转发相关信息的频率处于较低水平(<3)。

从对外传播情况来看,能够“偏被动”和“偏主动”向外传播“一带一路”及其相关信息的华人比例分别为42.75%和57.25%,也就是说大部分“知情者”都可以将倡议相关信息积极主动地自发向外传播,其中绝大部分(34.2%)更是认为自己可以十分积极地扮演“传播者”的作用,主动寻找机会向外传播。

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传播扩散倡议有关信息,绝大部分“知情者”均能不同程度地进行自发的信息传递,这也意味着可以期待该群体对倡议进行更多其他形式的主动响应。尤其是从对外传播来看,每三个了解倡议的华人之中就有一个能够十分积极地对外进行倡议相关信息的传播。不过我们还需要看到西语世界华人在相关信息的对内传播上仍有所欠缺,从数据来看,仅有约五分之一的“知情人”能较好发挥内部信息再扩散的作用。而这反映出西语世界华人社区内部缺乏传播相关信息的动力或存在信息壁垒的情况。正如在此前访谈中受访者所指出的:

“可能也是因为不如美国那边华人那么多吧,这边(西班牙)华人毕竟比较少,感觉大家关系也不那么近,离中国又远……我知道“一带一路”,但都是自己看(新闻)……我也没参加社团,他们好像会开会讨论什么的,我自己的话跟朋友基本也没机会交流这些……”

-2017 年10 月访谈于巴塞罗那

因此,在西语世界华人群体本身“认知了解”情况有待加强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知情者”优势让相关信息在社群中更有效地流动起来,进而稳固西语世界华人融入倡议的底层基础,应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非知情组:外扩同样积极,拥有较大潜能。

从向社群外传播能动性情况来看,“偏消极”和“偏主动”向华人社群外传播中国情况和相关信息的受访者分别占比48%和52%,二者比例相近,差别甚微,但事实上在所有受访者中仅少部分(9.33%)处于信息封闭状态(不会谈论),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非知情者”均可以或潜在可以成为“政策相通”的传播者,其中更是有36.44%能够十分积极地对外扩散中国政策、国情等相关信息。从这一角度而言,非知情组同样拥有较高的将中国的政策向外宣传的能动性,而这将是其在今后响应“一带一路”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五、相关影响因素初探

在关注以上统计性调查结果的同时,研究同样关注西语世界华人对于倡议“认知了解”、“感受评价”与“传播扩散”三方面融入情况间的相关性以及其与华人个体特征的相关性。前者能够提示不同融入方面的相互关联与作用关系,而后者则能进一步揭示华人个体因素对于其三方面融入情况的可能影响,两者皆是进行后续深入探索和构建量化模型的必要步骤。由于本次调查使用的皆为量化数据,这也为相关性的探索提供了便利。

研究利用SPSS 23.0 对“知情组”融入倡议的三方面情况与其个体信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中“性别”与“是否侨社骨干”被处理为虚拟变量,其结果如表1 所示,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发现:

(一)“认知了解”、“感受评价”和“传播扩散”的相互影响

“认知了解”与“传播扩散”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这一相关性表明越熟悉“一带一路”的个体也越有更为频繁的对内信息扩散行为。相似的,对于倡议的认知程度对个体对外传播的积极性同样有着正向作用。这一方面符合经验判断,因为能够积极传播扩散信息的个体在客观上需要对于倡议本身有着深入了解并掌握更多信息,而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文初设想,即对于倡议的认知了解程度是个体传播扩散行为与做出融入表现行为的重要基础。

表1 “知情组”融入倡议的三方面情况与其个体信息的相关性

“感受评价”存在内部显著相关性。可以看到,“惠利期待”和“展望评价”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即对倡议所能带来惠利更为期待的个体往往也对这一倡议的展望评价越积极。这表明个体对于倡议在中长期与长期的感受评价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这种对于倡议的惠利期待并非是源于某种“一次性”的诉求,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对倡议发展核心理念认可的基础上所期待建立的长期、可持续性的惠利关系。

“感受评价”与“传播扩散”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从表中可以看到,个体对倡议惠利期待或展望评价越高时,相应的,其对外传播和对内传播的情况便更为理想。这或许可以被解释为倡议的全球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内容使得相关机会福利即惠“我身”亦惠“彼身”,往往需要华人社群内外相结合共同把握机会,因而惠利期待较高的个体也更有动力将之向外传播;而展望评价更多的则是基于华人群体本身的长期发展所进行的考量,因而对此评价较高的个体在华人群体进行内部传播的情况相对更好。这种相关性也印证了文初设想,即信息的自发性“传播扩散”是华人个体积极“感受评价”的外在表现。

“传播扩散”存在内部显著相关性。从结果可见,对内传播越积极的个体其在对外传播中也往往展现出更好的主动性。这表明西语世界华人在对外与对内传播中应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整体而言在信息传递倾向上“一视同仁”。

(二)华人个体背景差异性所带来的影响

个体年龄与其“感受评价”和“传播扩散”方面情况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从统计情况来看,年龄越长的受访者对于倡议的远期展望也越高,这表明个体本身的阅历和积淀对于把握倡议的核心内涵有所帮助,因而其往往能够看得“更远”。与此同时,年长的被试同样在对内和对外传播行为上也更为频繁和积极,这应与移民个体在“日积月累”中所形成的人脉网络与社会关系有关系。

个体社会融入情况与其“感受评价”和“传播扩散”方面情况有显著正相关性。具体而言,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在其与“惠利期待”以及“对外传播”之间。即社会融入情况越好的华人个体越对倡议所能带来的福利与机会抱有期望。这并不难解释,作为面向全球的新型多边倡议,“一带一路”更多的是带来“跨国视野”下的多元机会,而这便需要参与个体对于两国甚至多国情都较为熟悉。从这一角度而言,能够更好融入当地的华人个体也会对于两国情况更为熟悉,也更有可能在倡议之中发现更多机会,因而在中长期的感受评价上也越高;而社会融入程度高的另一表现便是在华人社区之外还拥有较广的社会网络,在“惠利”期待下,相关信息也更容易经此流向华人社区之外,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社会融入程度与“对外传播”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侨社骨干身份与“认知了解”和“传播扩散”方面情况有显著正相关性。侨社骨干在上述两方面中表现更佳,相对而言表现优于一般华人个体。从经验研究来看,侨社骨干往往更为关心华人社区内外部事务,与祖国关系密切,在信息渠道上也更为多样化,因而在“一带一路”的“认知了解”和“传播扩散”中也更具带头作用。

六、策略与建议

本研究从华人群体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对西语世界华人“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了解”、“感受评价”和“传播扩散”三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初步探索了这一群体融入倡议的基本情况,发现西语世界华人虽然相隔万里,是世界上离自己祖国最为遥远的移民群体之一,但其拥有响应倡议的巨大潜能和积极表现,为进一步推动其“融入”倡议之中,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优化信息传递,推动倡议普及,铸牢底层融入基础

西语世界华人对倡议认知了解情况尚有不足。作为该群体融入倡议的底层基础,改善群体对倡议的认知了解情况至关重要,而这便需要了解并关注“一带一路”相关信息“抵达”华人个体的方式。尽管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已趋向于“去中心化”,但“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级倡议,其相关重要信息的发布、解读、内涵等依旧在大体上遵循了政府重要信息的传播结构,即通过公报、通告、门户网站、向媒体提供新闻稿,并以从政府到媒体、公众的单向传播方式为主的“多级”链式传播结构。而对西语世界华人而言,受制于地理距离和客观条件限制(如互联网情况),这条“信息链”可能会更长,这使得国内政治时事类信息对于华人群体的渗透能力相当有限,而较长的“信息链”一是会造成信息的不准确和噪声,二是将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偶然性。本次调研亦对“非知情组”进行了国内政治时事类新闻获取途径特点的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微信朋友聊天(35.56%)与当地华文媒体(51.56%)是其最重要的两种渠道。而这至少给予我们两点启示:其一是应努力优化“倡议”信息抵达华人群体路径,缩短传播链长度,使“一带一路”相关信息能够通过“稳定”渠道“准确”到达华人个体;其二是应继续加大对华文媒体支持,做好倡议相关新闻转载和定期推送等,提高信息密度,尽可能加强“一带一路”相关信息的渗透作用。

(二)探索侨民需求,落实期待“惠利”,提高当前融入动力

西语世界华人对倡议的中长期感知评价较高,但在当下却与倡议的心理距离较为“疏离”。作为该群体融入倡议的重要动力,其有所乏力的主要原因是该群体尚不能切实感到倡议惠利或真正参与其中,因而进一步关注并开展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惠利侨民活动应是改善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这首先便要求我们对侨民需求展开积极探索,这是因为目前我们所探讨和分析的机会福利并不一定完全契合海外华侨华人当下的实际需求或仅存于理论之中。那么到底什么是西语世界华人所最为期待的惠利呢?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知情组”最期盼倡议为自己带来的惠利内容依次为:“提供商业讯息(2.54)”“便利侨策侨政(2.58)”“提供培训教育(3.06)”“提高社会地位(3.20)”“便利跨国交通(3.82)”和“其他(5.81)”①括号内为排序平均值,数值越小代表该项相对排位越为靠前。。而对于“非知情组”来说,尽管其并不了解“一带一路”,但其对于祖国对外政策所能给自身带来的“惠利”在排序上与“知情组”所列完全一致。从这一角度而言,这些“惠利内容”或是西语世界侨民的“刚需”,这也为设计相关活动拉近西语世界华人与倡议心理距离提供了一个大致方向上的参考。其次,在形式上相关活动的对象应避免仅限于少部分人或是侨界精英,而是更加“草根化”,在当今信息化发达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线上渠道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点,可能的具体活动包括:搭建两地企业家线上论坛或信息发布平台、设立线上侨务工作咨询沟通平台、提供系列在线培训教育课程等等。此外开展相关活动时亦应注意将其与“倡议”本身进行联系,换言之,应争取华侨华人在切实感受所期惠利之时亦能意识到这些惠利与倡议的关联所在,建立“一带一路”与“惠利”最为直观的逻辑连接。

(三)发掘关联因素,发挥侨领优势,提升现有融入表现

西语世界华人对倡议的传播扩散较为乐观,但其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作为该群体融入倡议的重要表现,相比“了解认知”和“感受评价”,华人个体的自发性传播扩散活动更像是一种“果”,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华侨华人融入倡议之中真正参与和实践的成“果”,也是因为其亦是不同影响因素所导致的结“果”,这也意味着通过改善不同相关影响因素来达到最终改善华人个体传播扩散情况成为可能。尽管本文初步探索了相关关系,但相关影响因素尚有许多,在今后研究中需要也值得进一步发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个体差异性对传播扩散信息所带来的影响,尤其应注意到侨社骨干在对倡议认知了解和传播扩散方面的突出表现,这也实证了这一群体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在接下来的侨务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侨社骨干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学习、组织及宣传能力,在做好对华人社群内部进行相关信息传递的同时,亦应鼓励其利用自身拥有的高制度化社会网络将倡议的内涵与相关信息对外进行积极传播。当然,也必须深刻意识到,仅依靠“侨领”清楚和传播倡议是不够的,普通华人虽然没有强大的社会资本,但其却真正是海外华人群体中的“绝大多数”,更是民间外交中最为广泛和“草根”的力量,这一群体将是“一带一路”倡议在西语世界“自下而上”传播的重要推手。

“一带一路”已进入务实阶段,为真正做到让华人“共商共建”,感受到倡议的开放包容与互利共赢,进行战略视角和华人视角的反复切换具有必要性,相关政策的制定也应基于广泛和定期的社会调研,从而准确把握不同时间点不同华人群体拥有的客观条件和融入情况,随后对症下药,积极调整策略,真正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位华人都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之中,成为真正的“传播者”、“实践者”与“受益者”。

猜你喜欢

西语世界华人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 年开始不再收取审稿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 年开始不再收取审稿费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外文字符标准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认识亚健康
殡葬展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西语版)全球上线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Heart of Darkness With Freud’s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