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品种黔豆10号和郑9525在桐梓县的对比试验

2022-07-01卢启坤代永红杨万红

耕作与栽培 2022年2期
关键词:桐梓县粒数株高

邵 鹏, 卢启坤, 代永红, 梁 晔, 杨万红, 赵 熊

(1.桐梓县狮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 桐梓 563211; 2.桐梓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 桐梓 563200)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是重要的战备粮食和平衡营养的优质蛋白食品,豆油约占油类消费的35%[1]。大豆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范围遍布全国,但大豆的国际竞争力较弱[2]。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高,大豆产品的消费也逐渐上升,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也在逐年上升[3]。贵州省大豆种植面积较小,且大豆种植面临品种老化、增产潜力低等问题[4],严重影响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桐梓县大豆种植面积小、产量低,主要是缺少可选择的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落后导致,选育和引进新品种对桐梓县大豆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试验通过对黔豆10号和郑9525两个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桐梓县优质大豆品种引进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黔豆10号由贵州省油料研究所提供,郑9525由河南省农科院提供。

1.2 试验区概况

实验地点在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桐梓县狮溪镇凤九花椒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东经107°77′,北纬28°47′,海拔781 m),试验地区土壤为沙壤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便于管理。年平均雨日168 d左右,年均无霜期270 d左右,年均降雨量1 100 mm,年均气温15.5 ℃,年平均积温4 219~6 696 ℃。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1年4—10月进行,2021年4月28—29日播种2021年9月1—5日收获。选用国审大豆品种黔豆10号和郑9525为试验材料。两个品种各种植0.33 hm2,郑9525种植株行距为30 cm×15 cm,黔豆10号种植株行距为30 cm×10 cm,开沟条播种植。施有机肥1 000 kg/667 m2、三元复合肥20 kg/667 m2作底肥,出苗后30 d进行中耕并追施尿素5 kg/667 m2,其他同一般大田管理。

1.4 测定指标

1.4.1株 高

在大豆成熟后每个品种选取10株测量株高,平均株高为该品种株高。

1.4.2全生育期

自大豆播种之日起到成熟收获日的累计天数。

1.4.3产量指标

在大豆达到生理成熟期小区两侧各去掉4行,两端各去掉3 m,按对角斜线4点,每点取6 m2进行实收测产。每个实收测产点随机选取10株统计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

1.5 数据分析

试验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生育期

如表1所示,郑9525和黔豆10号大豆品种种子萌发及出苗期和成熟期生育期相同,分别为6 d和23 d,幼苗期相差2 d,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均差1 d,全生育期郑9525为128 d,比黔豆10号晚5 d。

表1 两个大豆品种各生育期

2.2 农艺性状及产量

如表2所示在黔北地区郑9525平均株高为66.84 cm,黔豆10号为55.27 cm,郑9525比黔豆10号高11.57 cm;单株荚数郑9525为58.3个,黔豆10号为38.85个,相差19.45个;单株粒数郑9525为122.7粒,黔豆10号为71.5粒,两者相差51.2粒,百粒重相差1.79 g;理论产量郑9525为324.86 kg/667 m2,黔豆10号为288.52 kg/667 m2,相差36.34 kg/667 m2;实收测产郑9525为306.82 kg/667 m2,黔豆10号为289.87 kg/667 m2,相差16.95 kg/667 m2。

表2 两个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

2.3 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如表3和表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郑9525大豆品种株高、百粒重、有效株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与单株荚数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相关;黔豆10号大豆品种株高、百粒重、有效株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相关。

表3 郑9525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表4 黔豆10号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两个大豆品种各生育期进行分析,在黔北地区两个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相差不大,全生育期郑9525为128 d,黔豆10号为123 d,全生育期在120~130 d;对产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两个品种均能达到高产水平,黔豆10号可达280 kg/667 m2以上,郑9525可达300 kg/667 m2以上;对两个大豆品种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大豆品种株高、百粒重、有效株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中可通过提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来提高大豆的产量。本试验种植大豆面积较小,农艺性状统计不够全面,如节间数、分枝数等没有进行统计,将在下一步试验中再做补充和分析,以期为优质大豆品种在桐梓县推广和引进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桐梓县粒数株高
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