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主要消白技术对比分析
2022-07-01王建国朱蒙卢少华杜林
王建国 朱蒙 卢少华 杜林
(河北建投宣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张家口 075100)
煤炭是我国最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燃煤发电在我国电力生产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为满足烟囱入口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低于35 mg/Nm3的“超低排放”限值要求,国内电厂普遍采用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1-2]。在脱除过程中,由于石灰石浆液与90 ℃~130 ℃的高温烟气逆流接触发生换热传质作用,浆液中的部分水分受热蒸发为水蒸气,在脱硫塔出口产生了饱和甚至过饱和湿烟气[3-4]。如果将从脱硫塔排出的烟气直接排向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空气中,烟气中的水蒸气会发生冷凝形成小液滴,并经光线的折射或散射作用产生白色烟羽。该烟羽不仅造成视觉污染,而且扩散能力差、极易在烟囱周边产生细小酸性液滴飘落的现象,污染了附近居民环境。同时,饱和湿烟气还含有一定量的离子、细颗粒物等,直接排放不仅会导致水的浪费,而且可能加重雾霾的形成[5-6]。虽然2019年生态环境部牵头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规定“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电厂,不得强制要求治理白色烟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白”工程热度,但仍有地方政府和电力企业从环保和地域发展角度支持“消白”改造。当前,烟羽治理方案众多,为了满足改造指标要求,降低能源消耗,有必要对各种技术路线进行分析比较,为“消白”工程的合理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1 白色烟羽形成机理
常压条件下,大气环境中饱和含湿量与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温度越高,饱和含湿量越大,即环境中可容纳的水汽含量越多。在曲线的左上方为过饱和区,烟气温湿度参数在此区域,就会有水汽凝结,形成白烟;曲线的右下方为欠饱和区,排放烟气参数在此区域,则不会有白烟生成。装有湿法脱硫的机组排放烟气普遍为温度47 ℃~52 ℃的饱和状态,在烟囱出口与大气环境接触后,其温度会迅速下降,致使混合气体温湿度参数处于饱和区,蒸汽含量超过了气体对水汽的容纳能力,造成蒸汽凝结形成白烟,并且环境温度越低,水汽凝结量越大,白烟越明显。这也是白烟冬季比夏季严重、北方比南方恶劣的原因。
图1 饱和含湿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2 消白主要技术路线
由白烟形成机理看出,如果提升排烟温度或者降低含湿量,将混合气体参数控制在欠饱和区,则不会有液滴析出,是当前“消白”技术的主要措施。
(1)烟气冷凝技术。该技术是在脱硫塔出口净烟道内设置烟气冷凝换热器,将烟气冷却5 ℃~8 ℃,使烟气中水蒸气冷凝,将烟气中部分水脱除,降低烟气的含湿量;烟气冷凝换热器后设置烟气再热器,将烟气温度升高10 ℃~15 ℃,使烟气具有一定过热度,减少烟囱出口白色烟羽的形成。热源可取自烟气冷却器回收的烟气余热、蒸汽等。烟气冷凝再热系统主要包括烟气冷凝器、烟气冷却器、烟气再热器、循环泵、辅助加热器等设备。该技术的优点:①通过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可以减少脱硫塔水耗;②能协同脱除烟气中的粉尘、SO3等污染物;③白色烟羽消除明显;④采用烟气余热加热净烟气,系统能耗较低,不增加额外能耗。然而,该技术仍存在一些难点,包括:脱硫出口烟温较低,需要温度更低的冷源,方可冷凝烟气中的水分;冷凝后水量较大,如脱硫系统不能处理,需要新增水处理系统;受热面腐蚀风险严重,需采用强耐腐蚀材料制作。
(2)浆液冷凝技术。烟气冷凝过程主要在脱硫塔内进行,通过安装浆液冷却换热器,冷却脱硫塔最上层浆液,向经过常温蒸发脱硫吸收区处理过的饱和烟气中喷入低温浆液,水蒸汽发生相变转化为液态,析出凝结水,减少烟气湿度,强化脱硫除尘,析出凝结水通过收水系统回收;脱水后的烟气经过烟气再热器,提高净烟气温度,热源优先选取烟气冷却器回收的烟气余热,也可为蒸汽或热风等。浆液冷凝再热系统包括浆液冷却换热器、喷淋系统、收水系统、高效除雾器、烟气再热器等设备。与烟气冷凝再热技术相同,该技术同样面临低温冷源、受热面腐蚀和废水量大问题。
(3)喷淋冷凝再热技术。喷淋冷凝再热也是先将净烟气冷凝、脱水,再通过再热器将烟温升高,消除白色烟羽,不同点在于冷凝方式是通过向脱硫塔出口净烟气喷淋冷却水,将烟气中水蒸汽冷凝,通过新增烟道除雾器达到脱水目的。技术相较增加换热面冷凝方式,其阻力较小;然而能耗较大,并且需要有充足的冷源水,对烟道的防腐要求也较高,适用于近海(河)电厂。喷淋冷凝再热系统包括喷淋系统、收水系统、高效除雾器、烟气再热器等设备。
(4)水媒式烟气换热技术。该项技术是在锅炉尾部烟道内设置烟气冷却器,并在烟囱进口前净烟道内设置烟气再热器,将烟气温度升高到80 ℃以上,有效提高烟气及污染物的扩散能力,改善烟囱冒白烟现象。烟气冷却器和烟气再热器通过热媒水进行热量交换。烟气冷却器回收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加热循环水,循环水经循环泵送至烟气再热器加热净烟气。为降低再热器腐蚀风险,再热器入口安装蒸汽快热段,将烟温快速升高5 ℃~10 ℃。整套系统包括烟气冷却器、烟气再热器、蒸汽快热段、辅助加热器、热媒水循环泵等设备。该技术因能耗低、系统稳定以及安全的特点在工程中应用较多,但是存在新增设备多、烟气侧阻力高的缺点。
(5)烟气直接加热技术。烟气直接加热技术与水媒式烟气换热的区别在于热源不同,其使用烟气冷却器回收的烟气余热加热净烟气,而烟气加热系统直接采用蒸汽加热,蒸汽气源取自6 抽或7 抽。烟气加热系统主要包括烟气再热器、疏水泵等设备。该技术的优点在于系统简单、设备少、阻力小,但是热源采用蒸汽,能耗较高。
(6)热风混合技术。热风混合技术即向饱和湿烟气内混入一部分热空气,达到加热烟气的目的。热空气可以来自空预器出口热风,但送风机和一次风机要有足够的裕量,同时为避免热风中携带粉尘对净烟气粉尘排放指标产生影响,需要加装高效除尘器;也可在烟囱区域单独增加1 台送风机,并通过蒸汽加热器,将冷风直接加热后送入净烟道内。由于饱和湿烟气含湿量很大,所需的热风温度和热量较高,系统能耗较高。热风混合系统主要包括烟气再热器、高效除尘器等设备。
(7)管式气气换热(GGH)技术。管式气气换热技术同样在脱硫塔出口净烟道内布置烟气再热器,直接将净烟气加热,热源取自脱硫塔前原烟气。换热器管内外介质分别为原烟气和净烟气。由于原烟气和净烟气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管式GGH冷端需采用高耐腐蚀材料制作,根据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需要调节原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出口烟气温度,保证足够的热量加热净烟气。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系统简单,主要设备为烟气再热器,但是因换热面腐蚀泄露风险,对粉尘排放指标存在隐患。
3 消白实施典型案列
上海外三电厂采用了烟气冷凝技术消白。在脱硫塔后安装烟气冷凝换热器,将烟气降温5 ℃~8 ℃,使烟气中水蒸汽冷凝,降低烟气含湿量,再通过烟气加热器将烟温升高10 ℃~15 ℃。
邯郸电厂采用浆液冷凝技术消白。浆液冷却循环水取自尖峰冷却系统循环泵入口前集水池,换热升温后送至冷却塔冷却。供暖季循环水入出口温度分别为15 ℃、30 ℃,脱硫出口烟气温度低于45 ℃;非供暖季循环水入出口温度分别为30 ℃、38 ℃,脱硫出口烟气温度低于47 ℃。蒸汽再热采用机组辅汽为热源,供暖和非供暖季实现烟囱入口烟气温度分别大于65 ℃、54 ℃。
铜川照金电厂采用了水媒式烟气换热技术,在空预器与除尘器之间的竖直烟道加设烟气冷却器,在湿式除尘器与烟囱之间加设烟气再热器,由烟气冷却器吸收的热量加热烟囱入口的烟气。设计工况下电除尘器前烟气排烟温度由117 ℃降低至90 ℃,循环水温由70 ℃升高至101 ℃,降低了电除尘器入口的烟气量和飞灰比电阻,提高了除尘器效率,同时降低了脱硫系统的水耗。烟囱入口排烟温度由46 ℃升高至72 ℃,循环水温由100 ℃降低至70 ℃,降低了烟气对烟囱的腐蚀性,提高了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韶关电厂采用了管式GGH 技术,在脱硫塔与烟囱之间的烟道加设管式GGH 换热器,原烟气走管内,净烟气走管外。设计工况下,管式GGH 将脱硫塔入口原烟气温度由124 ℃降低至80 ℃,将烟囱入口净烟气温度由47 ℃升高至85 ℃。
4 结论
(1)烟囱出口的白色烟羽不仅造成视觉污染,而且会造成水资源浪费、酸性雾滴飘落以及加重雾霾等负面影响。提升排烟温度或者降低含湿量,将混合气体参数控制在欠饱和区,是“消白”技术的主要措施。
(2)烟气冷凝再热、浆液冷凝再热、喷淋冷凝再热等消白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烟气或者浆液温度的方式避免烟羽形成,在能耗、系统复杂程度、设备腐蚀等方面各有优缺点,也都有一定的实施案例。对于待改造项目,建议根据冷区水源、设备现状、改造技术方案的成熟度、能耗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进行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