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2022-07-01周梦梅

民族文汇 2022年35期
关键词:生活现象创设策略问题情境

周梦梅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物理课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原来单一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有活力,有生机的课堂,让物理课堂更贴近生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将依托于“生活”主题来就构建初中物理课堂的问题情境创设撰写一些内容,并围绕场景构建、教具设计和使用、生活现象引入以及生活性氛围塑造等主题展开具体论述,希望可以对诸位的工作优化提供一定的灵感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现象;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和归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的研究和应用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相应的教学策略也不断被提出。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生活作用性都非常强的科目,在推行生活化教学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先天优势和客观需求。基于上述认识,本人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相关研究,围绕“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一题撰文,并试从生活化场景构建、生活化材料引入、生活化活动组织、家校合作机制引入以及学生生活性物理学习习惯培养等五个角度入手,提出以下几点策略性建议:

一、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构建物理学习场景

生活不是静态的,而是由各种各样的生活活动共同组成的,这些活动在执行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这也为物理学习场景的有机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师要将形形色色的生活活动转化为引导学生开展物理代入学习的资源储备仓,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经历转化为他们独有的场景学习优势资源,引导学生结合课内的既有学习成果去开展联系于日常生活模式中常规场景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这个途径来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具体路径。

例如,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这个场景并提出如下问题:听到门外有人敲门,自己透过防盗门上的“猫眼”向外观望,可以清晰地看到来者是谁;可如果用东西将“猫眼”的一半遮住,那么自己所能观察到的影像会有什么变化?之后,教师便可以此场景和问题为契机,在下一堂实验课程中组织学生展开相关探究,并从中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

二、选择常见生活物品作为物理教学用具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新授课程本身的带来的主观印象,在很多初中生看来,物理课程——特别是实验课程始终都有一种“高不可攀”的形象,这种印象的存在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极强的陌生感和距离感,非常不利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后续能力体系的有机形成。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下,在开展实验教学或知识展示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一些学生们常见的生活物品作为教学工具,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获得更有融入感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进行《弹力》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將一只乒乓球带到教室里,将球在讲桌上来回弹起,以此来展示“弹力”的存在;或者找来一些学生们经常玩的“飞手”,通过来回抓扯展示出该物品极强的延展能力,从而对“弹力”的作用效果做具象化的演示。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富有弹力的物品以及这些物品的弹力都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可要求学生在下一堂课将这些物品带来作为学习弹力的工具。

三、选择常见生活现象作为物理教学素材

对于物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引入和提炼是新课程改革之于物理课程教学所提出的主要要求,同时,也是体现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出于对这一背景的认识,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具体流程时,应当积极引入一些学生们所熟悉的、好奇地或感到困惑的日常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根据这一堂课的学习内容从物理角度去分析现象的成因和所体现的物理原理,以及如何借助物理手段实现这些现象的生活、生产服务转化,从而在更高维度体现出物理课程教学的生活契合性和服务性。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浮力》这一部分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结合之前关于《重力》的知识内容而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在重力的作用下任何物体从同等高度自由落地的时间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将一只铁球和一个塑料袋从同等高度抛下后,永远是塑料袋最后慢悠悠地落地呢?而后便可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讨论这个话题,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出“浮力”的概念,以此来作为正式开展本次课程讲解的导入成分。

四、注重对学生生活性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较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对他们学科素养的形成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成为激发学生问题思维意识的一大重要“土壤”。出于这一基本认知,初中物理教师要对学生良好的生活性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投入更多的关注,一方面在学生们经常活动的环境中融入更多的物理知识成分,另一方面则可利用学生们的“碎片时间”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简单的物理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这两种策略的影响下形成有效学习物理的主观思维,为他们日后更为良好的物理学习保驾护航。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一些以经典物理实验场景或基本物理公式为内容的贴纸,或者在窗台、讲桌上摆上诸如“悬浮盘”或“传力球”等有趣的物理小摆件;每天大课间,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放大镜“烧烤”和音叉“水舞”等颇有趣味的物理小实验,而后鼓励学生根据这些场景元素来自由提出问题并依托自己的学习成果做相应的解答。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是知识的母体和家园,只有真正依托于生活,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应用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果并表现出实质性的价值。初中物理教师要真正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综合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鲜明树立起“生活化问题思维”的科学理念,围绕多元主题设计、执行系统性的策略,真正将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元素有机代入到物理教学的质量提升工作当中,使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以更为熟悉而灵活的方式学习物理、应用物理,并形成良好的物理问题创设、思考和解决意识,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物理综合素养提升提供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刘金金.利用生活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5):86-87.

[2]车玉忠.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J].考试周刊,2021(92):100-102.

[3]何申.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95-96.

猜你喜欢

生活现象创设策略问题情境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生活现象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