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对话与编辑体验

2022-07-01曹李海谢尔柯耶

克拉玛依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

曹李海 谢尔柯耶

摘 要: 基于高校学报发刊词的文本分析,重温与明晰学术期刊创刊目的和宗旨使命,探寻学术期刊编辑的存在感与价值感所集聚的“编辑体验”,是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终极目的。原创性学术作品、学术期刊编辑、学术期刊、学术使命都反衬出“编辑体验”价值彰显。新时代切实履行学术期刊宗旨使命,深刻认识学术期刊编辑时代价值,对学术期刊、专家学者、学术期刊编辑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 学术期刊;编辑;学术对话;编辑经验;发刊词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2.03.10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曹李海,谢尔柯耶.学术对话与编辑体验[J].克拉玛依学刊,2022(3)73-79.

引  言

“编辑体验”是当代学术期刊编辑力耕与无我的真实写照。研究选取国内“双一流”高校学报发刊词进行文本分析,以期对高校学术期刊的学术使命与宗旨再凸显,进而阐释学术期刊编辑的力耕与无我所集聚的“编辑体验”。追溯到17世纪学术期刊的起源,三百年来,学术期刊依附并服务于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的传统几乎没有改变。[1]现代意义上的学术、学术研究、学术期刊最初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承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术期刊编辑则是我国现代学术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奉献者。我们可以从早期的学报,如《清华学报》《北京大学月刊》《学桴》中看到学术传播与传承的宗旨使命。学术期刊的核心价值是以开放的心态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原创性的作品与学术期刊编辑则是这一核心价值的具化表现。学术期刊作为现代学术的表现形式,是发布学术成果和推动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术传承与学术繁荣的背后往往又映射着力耕与无我“编辑体验”,学术期刊编辑的坚守与奉献,也从未有过停歇,依然步履不停。

一、高校学报发刊词的选取与回顾

(一)高校学报发刊词的选取

研究以国内“双一流”高校学报为基准,从100多家高校学报中逐一筛选,最终选定清华学报、北大学报等22家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报的发刊词。经仔细梳理与分析,发现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重点高校学报的发刊词,也有普通高校学报的发刊词。既有创刊历史悠久的高校学报,也有创刊时间不长的高校学报。高校学报地域分布也比较有代表性。最为关键的是发刊词的文本内容,可以支撑研究的主题。从发刊词的维度,可以看到学术传播、学术期刊、学术编辑紧密攸关的关系,更能从其内在的规律中感受到“编辑体验”的真实存在与精神力量。

(二)高校学报发刊词的回顾

发刊词对高校学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和鲜明的办刊方向。发刊词的文本分析对高校学报的宗旨使命以及学术期刊编辑的功能价值问题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编辑出版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选定22家高校学报发刊词的回顾,发现高校学报所承载的重要使命,不仅仅是教学科研的面向,更多的是国家需要的面向。特别是《北大学报》发刊词中,马寅初先生呼吁我们必须各取其长,团结一起,相互切磋琢磨,共同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如何回答好、服务好、解决好国家需要的面向问题,无疑形塑研究的核心议题。编辑体验的核心体现,学术期刊编辑力耕与无我的完美呈现,都是国家需要的面向问题的具化与叙事。

在选定样本期刊的发刊词中,研究重点回顾《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的发刊词。1955年在《北大学报》发刊词中,马寅初先生指出北京大学学报的工作方向。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任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先生指出,今日我国的科学工作,仍然大大地落后于革命的实际和人民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来填补这个重大的缺点。我们应该迅速地认真地考虑到培养下一代青年的问题,应该把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文中还指出北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不再仅从个人兴趣出发,而极愿把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去配合国家的实际需要。学院式的生活,将成为过去的陈迹了。呼吁积极努力,服膺毛主席“实事求是”的精神,依照人民的愿望,尽其应有的贡献。[2]1956年在《北京师大学报》发刊词中,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先生指出,自从中央提出在科学领域中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后,科学工作者都对此感到极大的振奋,都认为这是我国完成科学规划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证。进而强调,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术、繁荣文化、造福人民。我们的优越的社会制度,给予我们科学研究以物质条件和充分的自由,这就是发展学术的最有力的保证。我们科学工作者处在这样一个空前的伟大的时代,这是我们的骄傲和光荣。我们要在这个新的历史时代,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创造一个空前繁荣的文化。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无比幸福的权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就是在“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背景下诞生的。[3]1986年在《清华大学学报》发刊词中,清华大学名誉校长刘达指出,清华学报出版是适应学校建成综合大学的需要,其意义和作用不只在于发展有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培养这些学科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还在于提高整个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进而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只需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应当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4]

二、学术对话:高校学报学术品质与功能价值

通过对22所高校發刊词以及CNKI相关文献获取数据的CitesPace文本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词频图发现,在学术期刊中百家争鸣、学术水平、学术宗旨、学术质量和编辑等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通过CitesPace文本分析,不难看出学术期刊的创刊初衷是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号召,以提高学术水平、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目标,激励大家多发声、多钻研,鼓舞师生积极发表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学校内外甚至各学校优秀学者的学术交流,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践行好学术期刊的宗旨使命。

(一)传播学术,传承人文价值

高校作为传播学术和传承人文价值的殿堂,学术期刊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从选取的样本期刊发刊词中可见,高校学报在传播学术和传承人文价值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高校学报多数创刊于国家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背景下,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为导向的学术宗旨,不断提高我国学术研究水平,成为高等院校和广大知识分子努力的方向(见图1)。高校学报同样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倡鼓励在我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的一致行动下来开展学术思想上的自由论争,解除科學研究方面的教条主义的束缚,反对一切妨碍争鸣的限制,无论年龄、性别如何,只要是跟学术研究有关的想法都可以进行热烈的争鸣。这一导向无疑极大地释放学术研究的潜力,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传播学术研究最新成果,提升教研人员的学术素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学报则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承载者。作为原创性学术作品推送的主渠道,高校学报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跨越,尤以传播学术,传承人文价值为要。

(二)支撑教研,服务高校育人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师生研究成果推送的重要平台,既是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服务高校教学科研,提升教学质量,鼓励科学研究,服务教学育人的基础支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院校办学的最高宗旨,高校学报在支撑教学科研实践中也逐渐成为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对营造浓厚的科研环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锻炼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学术交流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见表2)。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发刊词指出,教师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展开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思想和科学业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贯彻教学计划,并且不能束缚思想。时刻保持头脑清晰,自强不息,富于进取,抓住机遇,师生同心同德把学术期刊变得更加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也能让自己更加完善,实现双赢。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报尽管有了显著的改变,但支撑教研,服务高校育人的根本宗旨没有改变。

(三)追求真理,引领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真理精神表现为实践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就像罗曼·罗兰说的:“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发展学术期刊就是要为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不断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正确的舆论引导自己,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永远不放慢追求真理的脚步,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是以高校学报为主要代表的学术期刊所应秉持的宗旨和努力的方向。

三、编辑体验:学术期刊编辑的力耕与无我

学术期刊是学术论文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和一体化建构,学术期刊编辑则是内在统一与一体化建构的中介性、技术性的承载,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能动性文化群体,学术期刊编辑有其特有的学术责任、公共责任与文化传承定位,对精神产品物化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学术期刊的主编作为编创团队主体中的核心和灵魂,对办刊宗旨、编辑方针的贯彻,对学术质量的把握,担负着直接的责任。[5]

(一)学术期刊编辑力耕的思想认知

编辑体验既源于编辑力耕的业务实践,又见于编辑无我的笃行精神。有文字记录的学术期刊承载着“形”的存在,都映射着编辑体验。编辑哲学是源于编辑实务,又高于编辑实务的价值思考。“见形不见神”,编辑体验则更多地体现在“神”的层面,也即是编辑自身的价值层面。编辑个体是编辑体验充分显现的核心要素。只有科学识别编辑个体存在感,体认编辑个体获得感,实现编辑个体满足感,真正意义上回归“编辑人”的真实存在,才能更好地诠释基于学术期刊编辑认知与笃行的编辑体验的价值体现。

1.独立思考,勤学善问。学术期刊编辑应锤炼独立思考的功力,不仅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且还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并贯穿于自身学习和研究的每一步。面对一篇其他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学术期刊编辑免不了要阅读文献,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汲取营养,筛选鉴别,唯有独立思考。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理解这篇文章好,好在哪里?不足,不足之处在何处?数据解释是否合理?结论是否靠得住,支持结论的证据链是否可靠?如果需要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应给作者指出哪些需要改进、哪些能够改进、应当如何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说真正读懂了文章,才能从编辑实践过程中汲取营养。

2.默默耕耘,不负韶华。白春礼院士指出,在科学的天地中需要具备耐心打磨“尽微”(达到精细微妙)的心性和心境,“细密”“踏实”的科研素养。如何耐心地打磨好“尽微”的心性和心境,修炼“细密”和“踏实”的内功和技能,同样是学术期刊编辑力耕的重要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应是学术期刊编辑培育的重要素养。学术期刊编辑的默默耕耘,还在于发现学术新人、扶植学术骨干、造就学术名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始终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跟踪着相关学科研究前沿。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要动摇。“板凳需坐十年冷”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言是真实而贴切的写照。

3.批判思维,求真求实。学术期刊编辑不单纯是文字的加工,同样也是自身科学研究训练的过程。科学研究需要通过反思和追问,要把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变成问题,对已经有成熟答案的问题提出新问题,从习以为常的传统观点中找出问题,为难以回答的问题提出深层问题,就人们有错误理解的问题发出质疑声音,将已形成固定思维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以《文史哲》为例,办刊七十年来,始终在走一条不为时风所动的厚重办刊之路。《文史哲》创刊60周年时,郑重提出办刊的目标惟有学术本身,而不是追风猎奇、走轻浅轻浮轻飘之路,搞那些短、平、快的东西,走哗众取宠的捷径。[6]这对学术期刊编辑的眼力、判断力和洞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编辑部和专家的选题策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许。

综上,学术期刊编辑应该是知识的吸收者、未知的探索者、科学的传播者、真理的捍卫者、弊端的批判者。作为编辑活动的编辑主体对学术期刊长足发展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学术期刊编辑无我的笃行实践

学术期刊不仅有发表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与进步的功能,而且肩负着训练学术队伍、提高学术素养的使命。学术期刊编辑无我的笃行实践则充分体现在学术期刊编创的全过程中。

1.恪守学术期刊编辑职业道德。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是学报的根本属性。学术期刊编辑职业道德伦理,根本上体现恪守科研诚信道德,杜绝科研不端行为。科研诚信既是对科研工作者的要求,又是对学术期刊编辑行为规范。学术期刊编辑既要秉持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又要遵循求真求实、追求真理的科学风尚。学术诚信建设与塑造,离不开每位学术期刊的编辑,更离不开每位科研人员。加强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和学术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学术期刊编辑绝不能缺席。

2.把牢学术不端行为最后一道防线。学术期刊的主体地位与角色功能是通过编辑的建设性工作体现的,刊物的质量优劣、水平高下及风格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刊人的专业背景、学术眼光、职业道德乃至个性特征。学术期刊编辑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深刻地认识科研诚信缺失的严重性。杨卫曾指出,中国的科研能力过去十年来大幅增长,最让人忧虑的是科研诚信的缺失,它将可能阻碍中国原创科学的进步,损害中国学术界的声誉,并减弱科学在中国的影响力。这一现象深刻揭示出科研诚信缺失带来的严重影响与危害,值得学术期刊编辑的深思与警醒。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在: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上述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独具慧眼培育选题策划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应对原创性的学术作品及其价值持有独到的见解,对学术作品的功力和见识,对其洞察力、想象力、概括力和抽象力要有客观的判断。主动对接优质的学术资源,做好选题策划,精心组织某一领域专家学者匿名评审。无论是文章的取舍还是选题策划,归根结底是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学术期刊的质量是决定期刊影响力的根本。处在爬坡过坎阶段的学术期刊必须始终坚守正确的办刊理念,要克服各种困难,保持自己的风格,扎扎实实地狠抓学术质量,不断强化品牌意识,走自主办刊之路。重点刊发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材料翔实、论证严密、学理性强的学术作品。[7]期刊的质量实际上就是文章的质量,正所谓“刊以文名”,从而真正做到视质量如生命,追求学术的高品位。

(三)学术期刊编辑存在感与获得感

孟子曰:“君子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8]学术期刊編辑本质上是辅助科学研究的公益事业。科学研究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目的,具有强烈的探索性和原创性。从社会分工讲,科学研究和编辑行业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编辑也只是社会分工的一小部分。编辑应有思想、有品味、有担当、有奉献,摒弃不求甚解的学风,提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杜绝学术不端现象。

1.编辑体验内涵着学术期刊编辑的创新性。学术期刊的开放性内含对编辑创新性的要求。学报的开放化既根植于中国大学学报的传统之中,又是现代学术和学术期刊发展的要求。[9]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学术期刊编辑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学术期刊编辑的创新性从根本上是基于自身对所关注学科领域与学术前沿的跟踪与捕捉。尽管学术期刊编辑并非圣人,但严肃的学术作品是神圣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对原创性学术成果怀有敬畏之心。总之,学术期刊编辑应当拥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情操,宽阔的胸怀,为学术界作出一份应尽的贡献。

2.编辑体验彰显着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性。学术期刊是为科研服务的。科学的发展早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势,即复杂课题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与专业分工日趋细微,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的共存恰好分别适应这两种趋势。[10]学术期刊编辑对适应综合性与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共存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也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出版作为现代应用科学的分支,编辑价值更多赋予在实践层面的出版行业。编辑内在价值作为根本诉求的编辑哲学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编辑价值在传统的出版语境中更多地体现在其公益性、文化性与社会性层面。编辑价值的哲学思考主要在于现代的出版语境中如何识别编辑个体的存在感、获得感与满足感。编辑哲学是编辑个体时代精神的回应,释放编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编辑哲学的核心指向。不难想象,编辑主观能动性的最大程度发挥将更加深入地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更加有力地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以学报为例,学报的编辑活动本质上属于学术活动。学报的编辑是离不开学术研究这一母体的,学术期刊编辑的价值充分体现在学术研究与原创性学术作品的创作中。

3.编辑体验旨归于学术期刊编辑的获得感。编辑体验内化为认编辑获得感。获得感亦是编辑升华自我、打开心灵之门,迎来内心曙光的钥匙。为创造更接近真理的新知识以满足作者、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加深对生活的世界的理解,是编辑获得感的回归与指向。学无止境、为道无境,尽管编辑的获得感不一,但获得感始终是编辑砥砺前行、积极进取的动力源泉,更是编辑体验的核心体现。探究编辑获得感的过程,不仅是对方法论或路径的思考,更是在认识论或哲学层面的艰辛探索。获得感昭示着编辑追求真理,百折不回的坚定信念,真正在铁一般的锻造中迎来内心光明的曙光。探索无止境,编辑体验就在于看似完美的尽头又迈出一步。编辑的内心精神世界是丰盈的,如匠人般精益求精地打磨作品。

总之,对编辑而言,编辑体验既是编辑的个人价值集中显现,也是出版文化事业的繁荣映射。这源于编辑对出版文化事业的默默付出与忘我耕耘。“大家”“名家”是学术期刊编辑获得领域内认可的最好标识,但塑造“大家”“名家”则是编辑获得感的终极认可,这也是形塑编辑体验的应有之义。“光而不耀”,编辑体验不仅囿于照亮自己,而在于照亮学术研究探索道路上力耕与无我的专家学者。反之,单纯地为追求存在感与获得感而存在,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远离编辑力耕与无我之道,使编辑体验淹没在有形的无形中。

参考文献:

[1]仲伟民,朱剑.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0-34.

[2]马寅初.发刊词[J].北大学报,1955(1):1-2.

[3]陈垣.发刊词[J].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1):4-6.

[4]刘达.发刊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1.

[5]秦毅,凡清.学术舞台上的另一种力量[EB/OL].https://www.gmw.cn/01gmrb/2006-04/20/content_406061.htm,2006-04-20.

[6]曹李海.学术编辑的认知与存在感的识别思考[J].出版参考,2018(1):21-23.

[7]《文史哲》编辑部.走一条不为时风所动的厚重办刊之路[J].文史哲,2011(6):44-47.

[8]方勇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56.

[9]潘国琪.发挥编辑主体作用,打造学术期刊品牌[J].文史哲,2011(6):47-48.

[10]桑海.“视差之见”与跨越性反思——近期高校社科学报改革讨论述评[J].文史哲,2013(2):146-164.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