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2-06-30王亚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保健思政

张 萍,王亚琳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的时代,也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思政教育的成效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教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够培养学生较高的政治素养与道德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促进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了高校育人模式创新,进而实现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1],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以专业课程拓展思政教育阵地,以思政教育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对学生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相统一,使学前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适切性分析

(一)专业课程内容与幼儿教师岗位要求高度对接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选择是根据幼儿教师岗位分析所设计,与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相对接,与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职业素养的形成密切相关。相较于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传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更能对学生专业态度、职业道德、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推进,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鉴于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对接幼儿园实践的现实需要[2],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与知识的同时锻炼专业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养成专业素养,建立专业情感。思政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传授的层面,要在实践中体验和练习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及政治素养的形成。

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一)“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介绍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两大方面。理论内容包含四个模块:学前儿童生理基础(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学前儿童心理特点与保健、学前儿童健康评价)、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营养学基础知识、孕期营养、婴儿喂养、幼儿膳食)、疾病、护理与急救术(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学前儿童常用护理与急救术)、集体保健(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托幼机构环境卫生制度)。实践教学内容分别围绕学前儿童生理基础、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疾病、护理与急救术、集体保健四个理论教学模块设计相应内容。

(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元素

不同的学科专业所教授知识内容各有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的难易程度有差别,文科类专业课程资源相对丰富且容易融合[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能够与社会发展重大事件(比如新冠肺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学前教育热点话题等典型案例相对接,实现讲透专业知识与彰显主流价值观的统一,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表1)。

表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元素表

三、“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同步,在专业学习中养成价值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将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内容,以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进行融合,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4]。第一模块重点关注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着重向学生传递以人为本的思想。例如,婴儿“毒”面霜事件与幼儿皮肤的生理特点及保健相对接,建立学生对其今后工作对象——幼儿缺乏独立生存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等脆弱性的认知,明白受到阻碍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以及早期伤害的影响可持续终生的严重性,自觉树立关心幼儿、爱护幼儿的职业理念,形成以幼儿为中心的职业思维。第二模块重点关注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安全,教师要着重向学生传递社会责任感。例如,儿童肥胖症高发与幼儿膳食相对接、“大头娃娃”事件与婴儿喂养相对接,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合理饮食与食品安全的关注,树立科学的营养意识和育儿观念。第三模块重点关注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以及意外事故救治,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奉献精神。例如将学前儿童传染病知识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对接,通过防疫措施的讨论与学习,明确专业知识在防疫抗疫中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和热爱;通过这场战“疫”的国际比较,提高学生对我国制度优势的认知,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疫情中医生、护士以及各行各业援鄂工作人员的无私行为,强化学生对生命和职业的敬畏感与奉献精神。第四模块重点关注托幼机构中的幼儿保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以及职业道德。例如,“幼儿园虐童事件”与幼儿保育要求相对接,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领域热点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尊重、关心、爱护幼儿,乐于投身幼教事业。

(二)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并重,在感染熏陶中助长品行

思政教育不应过于强调道理灌输和口头说教,而需要情感方面的感染与熏陶,让学生从心底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认同。因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要紧紧围绕学生、大力关照学生、积极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5]。二是以感官体验为基础。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都依赖感官经验的获得,需要情感的投入与共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与直观教具,鲜明生动地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的生理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幼儿与成人的不同,明白幼儿就像娇嫩的花朵,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保护;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法为学生直观呈现幼儿常用护理技术,通过示范——操作的方法提高学生常用急救技术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结合实际情景使用正确的语言、行动安抚和帮助幼儿,产生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认同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意愿。三是以集体教育为依托。“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以班级授课为主,集体氛围对个体情感、态度的产生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班级为单位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借助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呈现,引导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产生思维碰撞,逐渐得出科学的结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职业认知。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实践操作中践行师德

课程教学增加实践环节,为学生创设知识应用场景,一方面能够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契合应用型高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如,在第一模块内容“形态指标的测量”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幼儿园,协助幼儿园带班老师和保健医师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等基本身体形态指标的测量,并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态指标测量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在知识与能力相互转化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幼儿保育工作的细致、不易、需要极大耐心和细心的特点,克服畏难和怕苦情绪。在第二模块内容“设计与制作幼儿食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某幼儿园食谱的营养搭配是否科学,从满足幼儿生长发育需求角度分析各餐供给是否合理,将营养与膳食相关知识贯穿合作探究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喂养方式与良好进餐习惯的要求,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制作出一份科学合理的幼儿食谱,并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展示与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幼儿教师工作的细致性与复杂性,体验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成就感。在第三模块内容“常用急救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模拟生活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场景,一边进行规范的示范操作,一边讲解正确的处理步骤与要点,让学生通过听讲与观察分组进行模仿操作。教师在操作示范中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迅速的反应、能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关心和安慰,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如在对幼儿进行止鼻血的操作中,应当先告诉幼儿不要紧张,然后再迅速进行后续的止血操作,操作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及时给予安抚和鼓励,取得幼儿的配合。在第四模块内容“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幼儿园情境中观察和体验各环节的保育要点。从对待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以及处理幼儿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和道德要求贯穿其中,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实现技能和情感的职业化、专业化。

四、“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评价与持续改进

高校人才培养遵循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应在专业课程的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科学的考核评价能够检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思政教育的改进与提升提供依据,“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采取综合考查模式,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兼顾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实践操作。同时,考核评价侧重于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做到即时性、发展性、多元化与常态化。

图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型

(一)思政效果综合考查

1.学习表现+实践操作。“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实践操作表现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课程的情感目标的达成途径主要依赖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实践操作。评价一是学习表现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思政教育过程中发表的言论与观点、投入的情感与状态以及表现的行为与举止。评价二是实践操作方面,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言行和精神表现,从中分析和判断学生的职业情感与专业素养。如,在进行意外事故急救实操演练过程中,学生是否表现出紧迫感和对生命的敬畏感,能否用恰当的言语和行为安抚幼儿,施救过程中是否遵循抢救生命、防止残疾、减轻痛苦的原则。这些都是判断学生是否认真对待课程学习和幼儿教师职业的重要依据。

2.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目前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仍属课程评价,思政元素则难以单独进行,而依靠出勤率、听课“抬头率”这些传统的学习态度评价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束缚甚至抵触,发挥不了促使知识教育与育人功能同向同行的作用。思政教育不同于知识的讲解与技能的传授,其教学效果很难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单纯的以分数为主的量化评价难以准确反映学生思政意识与行为的变化,需要辅助以质性材料来更全面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中,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中的思政表现进行评分;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借助随堂观察、个别访谈、视频录像、反思笔记等形式对学生的思政表现进行记录。

(二)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

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以及价值观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若只关注思政教育的结果,就会忽略掉学生思想变化和道德成长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评价应更侧重于对学生过程性表现的评价。评价要遵循:

1.多元化。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必然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对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的考核本身就存在某些主观性,如果只依靠教师单一主体实施评价势必难以准确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表现,周围同学以及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加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学习小组成员更清楚学生学习任务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幼儿园保育实践环节的表现更有发言权。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应当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的反馈评价。

2.即时性。及时回应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的认知与行为,确保学生言行的积极走向和思政教学的正确方向。授课教师与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对学生实践中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

3.常态化。常态化的课程思政评价可以借助课后的教学反思和阶段性的评价进行。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要通过每一次具体的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完成,任课教师应当在每次思政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分析,为更好地设计与实施下次思政教学内容提供参照。另外,在每一模块教学结束之时,教师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思政教学效果总结,对学生本模块相关的思政表现以及职业素养形成情况进行评估,如有不足及时补救。

4.发展性。面对同样的问题,积极的反馈更能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促进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而消极的反馈或是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或是引起了学生不良的情绪。“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评价的实施应当注重学生职业情感的养成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教师需帮助学生实现专业认知的积极转变和职业角色的初步养成。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保健思政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