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

2022-06-30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精细化精准培训

叶 伟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培训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6)

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引擎[1],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国于2017 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强调要加快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2]。2018 年出台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明确提出要加大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而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利用先进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教师培训进修管理。而大数据有着精准、快速、容量大等特点,在精细化管理中融入大数据思维,对教师培训进修科学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传统教师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目标不清晰

培训目标可以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前者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而后者是一种预期性目标,是指通过培训需要达到的目标[3]。在教师培训中,组织者需要立足于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通过每次有效培训最终达到显性目标的实现。但是传统教师培训目标不够清晰,要么只关注显性目标,各种课程都安排在培训中,认为都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么只关注隐性目标,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割裂开来,如语文教师只关注提升教师的阅读、作文等指导技能,而忽视了教会教师如何提升自身文学素养,教书育人的能力等。而导致这种培训目标不清晰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培训管理缺乏对教师队伍的精准化了解,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差异。

(二)培训内容针对性弱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更快,因此有必要及时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更新自身知识。但是目前的教师培训内容缺乏有效的需求分析和调研,基本是什么热门培训什么,教师也一味地以为最新的就是最时髦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培训内容只是“新瓶装旧酒”,灌了新的名头,而培训内容还是陈旧的知识。如当前比较流行“steam”,就开设一个“steam 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班”,其实培训内容与课程设计未改变,只是增加了一个介绍“steam”教育的内容,而且由于主体培训内容未做修改,导致“steam”也未讲清楚,还容易使得教师培训完了更加不解。同时也未能真正做到分层分类分学科进行培训管理。

(三)培训形式刻板

当前我国教师培训大多采用专家讲解理论、同行介绍经验和台下观摩为主的模式,其主要目标为知识和技术的传递,主要特点为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4]。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层次和性格,这种培训不能有效应对教师的差异化[5]。而且有时候为了便于培训管理,基本以理论讲授为主,专家讲,学员拍照记笔记的培训现场比比皆是。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已经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自身也需要通过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组织者在教师培训形式上有创新,如增加实践操作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培训、远程互动等,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无形学到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四)培训评价流于形式

在培训结束后都要请参训教师进行评价,基本以网络问卷评价为主,但是这种评价结果对于培训机构似乎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没有培训优秀、良好、一般、不及格等具体的评价依据,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反馈,更谈不上依据教师的评价改进培训项目。整个教师培训评价只是流于形式,还未启动真正的“对症下药”措施。

二、基于大数据开展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基于大数据开展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基于大数据开展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是指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各自优势,依托大数据平台,在培训机构的统筹协调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形成合力实现教师培训的最优化,形成有效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具体可见图1。

图1 大数据应用于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二)基于大数据开展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体现了“以师为本”的重要理念。在强调“以生为本”的大环境下,参加教师培训的教师们此刻也变身成了“学生”,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摒弃“学员”还是“教师”的观念,真正站在教师的角度出发,实现“以师为本”,既要考虑到教师来培训是要学习的因素,也要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更要考虑教师如何“学以致用”。而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能够通过大数据了解到教师的需求,强调教师的主题价值,在培训的每个环节都考虑到教师切身利益,充分体现“以师为本”。

2.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随着教师队伍的逐渐壮大,教师培训也愈发受到重视。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能够从培训准备、培训实施和培训后期管理上全面渗入,细化每一项举措,使精细化管理贯穿教师培训以及专业成长的整个过程,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最大化实现培训目标,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在培训前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瓶颈和需求,从而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师培训课程并聘请适宜的专家,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来开展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通过大数据追踪反馈培训效果,从而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如此良性循环,真正使得培训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促进了教师队伍健康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培训管理模式的诸多问题,如大班化管理、培训流于形式、只管理不服务等,真正实现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自己所需的培训项目,帮助每位教师通过培训取长补短,缓解“短板”效应。此外,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了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成长经历的教师分层分类培训,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实施

(一)精准识别,做好培训准备

1.发挥大数据精准识别功能,制定培训方案。不同类型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参训教师的各项信息,再进行分类分析,结合教师的特点制定培训方案。结合岗位要求,全面分析教师行为背后的数据,尊重教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到精准培训[6]。而为了使培训方案最优化,还必须保证大数据的真实、完整,并能及时更新各项数据,这就需要教师所在学校能够建立可靠的教师发展大数据库,并联网给教师培训机构参考。

2.利用大数据精细化分析功能,做好培训物质准备。为保障培训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保障培训开展的各项物质准备,包括教师的食宿安排、培训(学习)材料、多媒体设备(调试)、培训交通安排、入实践基地考察准备等,这都需要一一考虑周全。因此在前期就需要依据大数据精准知道每位教师是否住宿、是否需要乘坐班车去实践基地考察学习等。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师的人数准备好培训资料袋、本子、笔等学习材料。如果有需要,还要提前做好结业证书并盖章。

3.凸显大数据远程互动功能,加强培训实践基地对接。作为“人类世界的下一个自然资源”,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 (Volume)、种类多 (Variety)、处理速度快 (Velocity)、应用价值大 (Value) 和较强的复杂性(Complexity) 的“4V+1C”的特点[7]。而远程互动作为大数据的产物,是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疫情时代,教师可以不用去到实践基地,也能通过远程互动进行观摩学习。这也需要在前期多次调试远程互动设备,确保培训期间的交流互动流畅高效。

(二)精准施测,做好培训实施

1.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良好培训氛围。在共同的理念和文化氛围下的学习会更加高效,教师们直接的互动也会增加。因此组建学习共同体尤其重要,尤其是长期培训班更需要。学习共同体的组建主要依靠班主任,在培训前通过电话、微信群、钉钉群先建立联系,在教师进入到培训场所后就需要进行一个简短的开班仪式和团队建设活动,对培训方案进行解读,学员间相互介绍了解,组建学习小组,这样能使得学员之间感情加深。同时可以通过前期搜集的教师的相关信息,看看有无学员在培训当天当周或者当月过生日,在团队建设时设置生日惊喜环节,体现培训机构对学员的人文关爱。

2.精准化培训内容,激发教师学习兴趣。有针对性、与时俱进的培训内容才能吸引学员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在培训内容上体现“新”,避免老生常谈,增加新时代的教师教育理念。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知晓当前最新的政策与相关理念,并进行相关培训内容设置。还需要和培训专家进行沟通,使得培训专家所授内容与所需培训内容一致。这样新颖的又干货满满的培训内容才会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提升培训效果。

3.多样化培训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着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三大突出问题[8]。尤其是传统的专家上面讲,学员下面拍照的培训形式依旧存在,学员在培训时“听听很激动,想想很冲动,回去一动不动”,培训效果甚微。根本原因在于培训形式不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即便再好的培训内容也无法被消化吸收。成年人作为发展成熟的个体,在学习上更加主动,但是也所学内容要求也更高。因此在培训形式上需要多样化,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学员主动探究为主,减少专家一讲到底的现象,增加互动环节。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最受学员喜欢的培训形式并进行实践,真正达到培训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精准追踪,做好培训后期管理

1.精准分类,做好培训资料管理。培训结束教师返程并不意味着培训已经结束,还需要对培训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为以后的培训提供经验。具体需要对以下几类资料进行整理:首先,培训班的案头材料,如培训方案、课表、签到单、评价表分别进行纸质和电子归档;其次,需要及时撰写相关培训新闻对培训进行宣传报道;最后,还需要对整个培训班进行及时工作总结,主要包括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

2.精确诊断,重视培训评价反馈。评价作为促进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必须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要及时地给予反馈。这里的评价既包括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考核评价,也包括学员对培训机构进行的评价。其中前者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成果展示方法进行,遵循“531 学习分享法则”(印象最深的五点,所学最重要的三点、在工作中马上能用到的一点)[3],由学员互评和专家评价为主。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评价可通过随机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构成,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管理、培训师资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分值反馈给培训机构进行改进提升。

猜你喜欢

精细化精准培训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