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蒙公祠
2022-06-30渝文
□渝文
蒙公祠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蒙溪路上,永欣寺的左侧,善琏小学正对面。
去年七月下旬,我坐公交车抵达善琏镇,下着阵阵的台风雨,走到永欣禅寺,三大门紧闭,以为没对外开放,经过一个碑亭,看到隔壁的蒙公祠敞开大门,适合躲雨,像在迎接游客,就先进来参观。
蒙公祠大门外,左右人行道上各有一个小碑亭,亭内的石碑,都立于二〇一〇年九月。左边石碑上的《蒙恬传碑记》,碑文大略描述蒙恬初为狱官,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成为将军。相传蒙恬护始皇巡游其间,曾居善琏永欣寺,邂逅西堡民女卜氏香莲,结为夫妇,并改良毛笔。《归安杂录》记载:“秦始皇东巡,蒙恬屯兵游城吴越,纳卜夫人。卜氏,字香莲,贤而慧。取羊毛、兔毫制笔,书于帛,仕尉皆颂其才。” 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后,蒙恬吞药自尽。《归安杂录》:“蒙恬遇难,夫人携幼子颖归故里隐居,授乡民以制笔三技。汉武帝时缢封蒙恬,立祠以祭,称其地为蒙溪。”
右边石碑上是《重建蒙公祠碑记》,碑文大概的内容:蒙公祠乃善琏笔工为纪念秦将蒙恬造笔功德而建。旧址在西堡原永欣寺旁,祠内供奉笔祖蒙恬、夫人卜香莲及子蒙颖像三尊。宋代曾建笔塔;清初和民国时期都重建过蒙公祠。一九六七年,蒙公祠又遭浩劫,片瓦无存。善琏镇人民政府和笔都众乡亲,集资百万,于一九九三年奠基围土七余亩,异地重建蒙公祠。二〇一〇年九月,新建祠门楼阁,重修蒙氏大殿,蒙公祠焕然一新。
走进蒙公祠,大门口左右墙上的海报栏,介绍启蒙礼和蒙恬会。大门之后,两侧则有展馆与长廊;左边长廊下吊挂两排毛笔造型的电灯泡,颇具创意。蒙恬堂是祠中主要的建筑,门外的对联:“惪配长城始皇帝,锋藏采笔大将军。” 惪,为德的古字。堂内正面供奉笔祖蒙恬、夫人卜香莲及其子蒙颖三尊神像,神像上方“勋策管城” 是清同治年间遗留下来的旧扁额,墙壁悬挂蒙恬和他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弟弟蒙毅的画像。
堂后的九曲桥与迎贤亭,在一个大水池中,池旁有楼阁和中国笔都画院。水池右侧有道矮墙,墙外是永欣寺,墙上碑刻不多,其中一块以行草书写一段明孝宗弘治年间的《湖州府志》:“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巅浮屠,其卓如笔。”
我搭103 路城乡公交车来善琏,再过四站,就到了终点站善琏镇含山村。村中卜家圩东山庄,也是湖笔的发源地之一;村庄附近的含山,高约六十公尺,山顶的佛塔──含山塔,建于北宋元祐年间,远观直立如笔,又称笔塔。
中国的启蒙礼,又称开笔礼,大都在学校、寺庙或孔庙举行。典礼过程中,小学一年级新生敬拜孔子,而善琏镇的启蒙礼,在蒙公祠举行,小一新生敬拜蒙恬。从蒙公祠大门口左边海报栏内十一张印刷的照片可知:每年暑假过后开学第一天,善琏小学身穿汉服的小一新生,由父母亲牵着走过启智门。新生自正衣冠,开笔前读《弟子规》,敬拜蒙恬和老师,再由老师在新生额头点朱砂启智,新生击鼓鸣志,书写人字,励志做人。
据说,蒙恬会始于晋代,大门口右边墙壁上有十四张彩色相片介绍蒙恬庙会。蒙恬是毛笔业的行业神,相传农历九月十六日是笔祖的生日,善琏笔工在这天早上聚集于蒙公祠,举办祭祀的民俗活动,称为蒙恬会。庙会的流程:开光、整冠、洗尘、净身、宣祭文、润笔、祭祀、焚笔、出会、会酒、看蒙恬戏。
当天,几位穿着古代兵服的笔工,把头盖红布的蒙恬神像和神座移至蒙恬堂大门口。一位资深老笔工掀开红布,另一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水擦拭神像脸部和身上的灰尘,老笔工以大毛笔沾擦拭过后的“圣水”,洒向祭祀的人群。传承人宣读祭文,众笔工身背笔包跪地聆听,读完祭文,老笔工点烛焚香跪拜领祭。祭祀时,供桌上的祭品有猪头、鸡、鱼三牲,水果和糕点。卜氏后裔、湖笔世家、周边笔厂、三代师徒等人,依次来到堂前,手中拿香和毛笔,祈求笔祖保佑笔业兴旺;祭拜之后,笔工们把自己制作的湖笔,投入香炉内焚烧,以谢笔祖之恩。祭祀完毕,神像“出会” 后,安放蒙恬堂内原来的神位;与会人员一起吃晚餐喝会酒,蒙恬戏在文化中心大舞台演出三天三夜。
蒙公祠是善琏湖笔行业的图腾,蒙恬会是善琏笔工精神的寄托,二〇〇九年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出会,蒙恬堂前的祭祀仪式结束以后,舞龙、舞狮和蒙恬神像等队伍从蒙公祠出发,开始游街,一路上鸣锣放铳(现在改放鞭炮),经东山庄遶行数十里。沿途笔庄和笔店都会在自家门前,点烛上香迎接笔祖,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