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新时代

2022-06-30本刊编辑部

张江科技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

文/本刊编辑部

2022 年3 月8 日,由《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与《张江科技评论》联合主办的“科技制高点”成功播出。节目聚焦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邀请到北京云洋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赵洪啟、北京市翠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旭与德勤中国创新部门华北区创新伙伴兼高级顾问侯月,围绕我国当前智慧农业的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未来智慧农业市场发展动向,以及我国建设智慧农业的可能路径、挑战等多个领域的焦点话题进行精彩分享。

当今,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渗透融合,推动我国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时代。2022 年1 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明确提出“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以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了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农业发展和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数商兴农”首次出现在一号文件中。

智慧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形成的数字化农业方式,具有鲜明的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特征。智慧农业强调整体化,将田地、养殖场所、周边村落视作一体,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对能耗与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保障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发展智慧农业不仅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筑现代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引领与推动作用。

专家观点

赵洪啟

北京云洋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I 农农业物联网研究院创始人,中国农业大数据数智化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广东青联会农业专委会副会长。深耕智慧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体系多年,现专注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系统产品解决方案、设施农业智慧化解决方案、物联网智能设备行业产品解决方案。

农业信息科技不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风口,而是徐徐发展的宽阔赛道。在此背景下,农业上游遵循“规模化—专业化—数字化”的发展路径,农业下游遵循“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部分传统农业与非农公司已提前布局农业科技;互联网巨头则凭借其固有技术,发展优势明显;一批掌握新技术或新模式的创业公司逐步崛起。

我国农业信息科技虽然已经发展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仍然存在人才短缺,设备或软件服务成本较高,传感器精度不高、获取数据难,核心技术缺乏以及可应用的实际环境较少、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多种问题。其中,人才短缺是最为严重的问题。2017 年12 月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共计31 422 万人,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比为91.8%,农业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农业人才缺口严重。因此,要实现农业数字化、智能智慧化发展,应着重加强农业人才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生产经营效率,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如何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李新旭

北京市翠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北京市果类蔬菜创新团队栽培岗位专家。近年来,一直从事国外先进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具有丰富的设施蔬菜一线生产及管理经验。

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一,“最初一公里”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农业数据资源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完整性、准确性、实效性严重不足,“最初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传统统计上报仍然是数据的主要获取方式,基于遥感、传感器的数据占比低,生产经营过程的实时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的记录、汇聚及利用。数据缺失导致农业经营管理效率提升有限,缺乏真正意义上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大数据分析决策的应用场景。其二,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农业专用传感器落后,自主研发的农业传感器数量少,且耐用性、稳定性、准确性差;动植物模型与智能决策精确度低,缺乏核心算法;农业智能装备方面研究薄弱,共性技术难题亟待突破,难以实现精准的变量作业和自适应管理;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优越性不够突出,“感知—传输—控制”的“闭环”没有完全建立,基础设施设备和重点生产领域还没有完全做到自主、安全、可控。其三,标准和检测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智慧农业缺乏统一的数据分类、采集、管理、开放、共享、安全等方面的相关标准,不同农业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互通。我国智慧农业缺乏农业信息化硬件架构、标识、接口、通信、安全等方面的标准,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各自内部标准,给设备间互联和后期维护带来了障碍。由于没有专业的检测,国内农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良莠不齐,系统功能、质量差别很大,降低了各类主体采用农业信息技术产品的积极性,导致社会认可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也给推进农业信息化产品补贴带来了障碍。其四,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成熟。农业信息化在大规模的实际生产应用偏少,尤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应用相对零散,模式缺少迭代熟化,没有长期围绕特定场景不断熟化,“好用管用”的还不多,总体上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企业参与度不高,尤其是缺乏大型的农业传感器、智能装备制造商,量产能力不足、价格偏高、稳定性差、运行维护不及时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健康发展。

侯 月

德勤中国创新部门华北区创新伙伴兼高级顾问。所辖业务涵盖面向传统咨询业务的创新方法论赋能,面向开放创新平台的技术和市场转化,面向企业服务的创新数字化资源对接。曾为世界500 强制造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科技型初创企业构建生态圈。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农业发展方面开展了系列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智能装备、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等智慧农业科技取得了突破。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农业整体水平起步晚、基础弱,仍然呈落后态势。数字化融合升级后的水、电、路、棚基础设施等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改变目前大多养殖场、加工厂、大棚设施数字化融合不够等问题,也是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和当务之急。

智慧农业不仅仅是设施农业的进步,它还能够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的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使农业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专家系统和信息化终端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大脑,能够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改变了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彻底转变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传统农业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观念。另外,在智慧农业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效益越来越高,迫使小农生产被市场淘汰,必将催生以大规模农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组织体系。

总体来看,我国智慧农业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一定是体系化发展,需要政府、企业联动,除了政策之外,还需要足够强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不断地扶持初创型智慧农业公司,帮助智慧农业公司解决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难题。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