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代谢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06-30张倩倩王卉张赢赢贾景雪褚战亚杨洁
张倩倩 王卉 张赢赢 贾景雪 褚战亚 杨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改变,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多发的并发症之一,发病后患者视力会出现进行性下降,发生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失明,给患者的生存造成极大影响[1]。临床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过程中,护理时加强对代谢指标的干预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2]。常规护理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症状,但是由于治疗的时间过长,再加上该护理本身规范性、持续性的缺乏,导致实质上效果不是非常理想[3]。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代谢指标,提高其生存质量,成为了国内外护理领域关注的焦点。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年来逐渐在各大医院普及,为疾病患者的科学护理措施提供了更多保障,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措施的效果[4]。创新扩散理论是一种经典的传播理论,由美国学者罗杰斯提出,其核心是劝服人们接受新的观念和事物,在此基础上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兴趣、意愿、经验等)为出发依据,拟定切实可行、符合科学常理的干预手段[5]。目前,循证护理在国内医学研究中并不少见,但是创新扩散理论在国内尚未普及,因此本研究建立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创新扩散理论的融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眼科2020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9~78岁,平均(62.31±2.45)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6.84±0.39)年。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6岁,平均(62.68±2.47)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6.80±0.37)年。2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6];②经眼底荧光造影确诊;③年龄>18周岁;④精神和认知正常;⑤依从性良好,能积极配合调查研究;⑥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的代谢性疾病;②伴有严重肝肾肺等器质性功能障碍;③存在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④伴有其他类型的眼科疾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基线资料不完善。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①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疾病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认知,纠正患者认知偏差,使其能够深化认识,更加积极地配合护理干预的实施。②心理干预:密切地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逐步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③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均衡各项营养成分,为患者病情改善提供饮食基础。④药物指导:指导患者根据医嘱用药,并且在健康宣教中强调用药的作用,切忌擅自做主服用药物。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
1.3.2.1 明确扩散内容:从科室挑选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良好循证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然后同患者进行密切地沟通和交流,详细掌握患者(含家属)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知情况,了解其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以患者实际情况,如病情特征、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情况,明确扩散的内容。
1.3.2.2 收集相关依据:在扩散内容明确后,护理人员从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网站,查阅相关文献、论文资料,获取有关扩散内容的证据,并适当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同上)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优化扩散内容,降低扩散内容的复杂性。
1.3.2.3 选择扩散时间切点:扩散时间切点,一般选择在不合理行为发生后,如不合理用药、不合理作息、不合理饮食等,此步骤的目的在于提升并深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1.3.2.4 选择扩散渠道:结合常规性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势,优化扩散的渠道,比如可以通过宣传手册、多媒体、知识讲座等,对确定好的内容进行扩散,并邀请已经在康复出院的患者进行同伴教育,通过同伴教育向患者传达一些积极信息,如要规范治疗、纠正不当行为等,使患者能够明白严格依从对疾病转归的益处,以及不良行为产生的危害。
1.3.2.5 实施扩散:将扩散内容付诸于实践中,不断对实践的内容进行更新,使得扩散内容效果最大化,且尽可能地与患者生活习性、性格特征相吻合。
1.3.2.6 评价扩散效果:通过循证观察、循证支持获取信息,对所扩散内容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应的调整。
1.3.3 2组均持续护理2周,并于2周后评定干预效果。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理前和护理后(2周)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TBA-40FR)进行检测。比较2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7]评价,涉及身体、心理、社会、角色各维度,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该维度生存质量越高。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量表进行调查,经检验信效度α为0.851,评价的内容主要有服务态度、基础技能、干预效果等,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非常满意,80~89分大部分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大部分满意、基本满意之和。
2 结果
2.1 2组各代谢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各代谢指标水平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各代谢指标比较
2.2 2组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生存质量比较 n=50,分,
2.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50,例(%)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逐年上升,并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极大地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8]。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减少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已有的研究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患者自身血糖水平的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若能够有效控制糖代谢指标,将会对疾病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9]。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同时光凝治疗、冷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无论何种方式,经治疗后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无论哪一种治疗方式,必须辅助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效果[10]。常规护理由于系统性、规范性等不足,导致护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而言,还需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
循证护理模式一种相对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临床疾病的干预中已被广泛应用,其取得的效果受到了高度的认可,该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提出循证问题、寻找循证依据、实施循证计划,通过各紧密联系的步骤缓解,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并且整个护理过程下来,充分体现了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对疾病患者的健康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1]。创新扩散理论是传播学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是通过特定传播渠道逐渐被特定成员了解、采用的一种理论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学领域[12],而笔者发现在国内医学领域鲜有报道,与循证护理联合应用更为少见。
为此,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代谢指标水平经治疗后均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一方面说明了扩散理论联合循证护理的应用,能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代谢水平,尤其是糖代谢水平;另一方面说明了相较于常规护理,基于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代谢指标改善作用更明显。代谢指标水平的下降,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情改善,循证护理其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护理干预,通过寻找证据,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并制定对策,实施对策等程序,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性,在此基础上联合扩散理论,可以提升护理措施的严谨性和慎独性,可规避常规护理模式带有经验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进而提升各项护理措施的科学性,从而更好地改善各项代谢指标[13]。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经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我们采用的基于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且强于常规护理。分析原因:循证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融入扩散理论是以患者的病情实际为出发点,结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进而可提升护理成效,并且扩散理论的融入,能够更好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强化专业素养,从多方位、多层面着手,提高护理的质量,最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4,1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建立在扩散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获得患者的认可,这主要是因为该护理方案的实施,能够给予患者更好的服务体验,对代谢指标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效果也更好,因此更有利于获得患者的认可。当然,本研究因为纳入样本数量偏少、随访时间偏短等不足,可能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应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护理中,基于扩散理论的循证护理对患者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