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研究

2022-06-30朱莹吴惠玲高晓玲乔焱源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血小板肿瘤

朱莹 吴惠玲 高晓玲 乔焱源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恶性疾病,占所有内分泌癌病例的 90%[1,2]。在近几年里,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4]。然而,PTC 是最为常见的,虽然PTC 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病程缓慢,有较好的预后,但是其很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今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炎性微环境的作用得到了普遍共识,此外,许多研究中发现血小板具有感知、监视及信息传递的作用,其与人体的免疫以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已有研究数据证实血小板在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5]。血小板通过自身表面受体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并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6];而体内的肿瘤细胞将会进一步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7]。近年来已经提出,除了用于心血管、脑血管、血栓栓塞和炎性疾病外,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参数还可以用作癌症患者的炎性标记。其成本低和重现率高提高了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可用性。因此,相对于PLT,MPV、PDW、PCT、P-LCR 均可以作为血小板的超微结构、酶活性等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血小板标志物,这些指标对肿瘤的诊断更敏感[8]。而且,许多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具有重要潜力。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分析其对甲状腺肿瘤诊断与预后的价值。为甲状腺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636 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病理报告显示PTC 353 例,MNG 283 例。将患者根据手术病理结果不同分为PTC 组(353 例)和MNG 组(283 例);并选取同期252 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无血液系统疾病;②无既往或现伴有其他肿瘤疾病;③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④近期未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参数相关药物;⑤未患有严重炎症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收集甲状腺肿瘤患者入院后第1 次血细胞分析的检测结果,从肘前静脉采血,并收集到含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试管中,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使用Sysmex 全自动血液体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包括PLT、MPV、PDW、PCT、P-LCR,然后计算PLR。

1.3 观察指标 比较PTC 组和MNG 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分析血小板参数与PTC 的关系,血小板参数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 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TC 组和MNG 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PTC 组和MNG 组患者术前PLR、MPV、PCT 及P-LCR 均高于对照组,PTC 组患者术前PLR、MPV、PCT 及 P-LCR 高于MNG 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TC 组和MNG 组患者术前PLT、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TC 组和MNG 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表1 PTC 组和MNG 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

注:除PLT、PDW 外,三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MNG 组比较,bP<0.05

2.2 血小板参数与PTC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PCT、PLR 及P-LCR 是PTC 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图1。

2.3 血小板参数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分析MPV、PCT、PLR 及P-LCR 对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准确性,PLR 的AUC 为0.857,MPV 为0.845,PCT为0.761,P-LCR为0.809,均>0.7;联合预测因子对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 为0.961,敏感度为0.871,特异度为0.952,约登指数为0.823。见图2。

3 讨论

PLT 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研究发现其也可能参与癌症的发展。PLT 在恶性肿瘤中的促肿瘤作用解释[9,10]包括:①肿瘤细胞可以直接诱导 PLT 的活化和聚集,促进肿瘤细胞-血小板血栓形成,从而阻止免疫系统的监视并阻止自然杀伤细胞对血管内肿瘤细胞的清除,进而促进转移。②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以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9,10]。但是,正如临床之前讨论的,PTC 的侵入性较小,并且与其他恶性肿瘤不同[11,12]。甲状腺切除术后,大多数 PTC 患者可以通过放射性碘(RAI)治疗进行肿瘤残留消融。此外,研究表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主要通过血小板合成、储存和释放[13,14],在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中具有特殊作用[15,16]。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指标[17],原因可能是甲状腺肿瘤患者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且,国内也有研究数据表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各项血小板参数均升高,且与肿瘤的分期与转移呈正相关,因此认为血小板相关参数可以对患者病情及判断预后起重要作用[18]。此外,也有研究发现,PTC 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PDW 降低,而有淋巴转移者MPV 升高[19]。这些指标在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是甲状腺疾病的潜在诊断或预后评估指标。

本研究结果证实,甲状腺肿瘤术前 PLR、MPV、PCT 及 P-LCR 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且PLR、MPV、PCT 及 P-LCR 水平越高,可能预示着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预后也较差。此外,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缺乏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时间的研究分析,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及多中心研究。血细胞分析是入院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价格低廉、便于获取,可以作为一种低成本、简便、可重复的诊断及预后指标;此外,PLR、MPV、PCT 及 P-LCR 可作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风险分层的生物标志物。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数据,血小板相关参数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131I 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均可能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为甲状腺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血小板相关参数可作为甲状腺肿瘤的一种辅助诊断,并能预测及评估病情。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血小板肿瘤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北京肿瘤防治联盟(BJCA)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