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隔离和驯化
2022-06-30赵勤辉左文山陈国保郭承建
赵勤辉,左文山,陈国保,郭承建
(意大利亚士可化工大药厂,上海 200000)
基础种群是猪场生产的基石,对猪群的生产力和健康度十分重要。基础种群每年需要正常的更替,这就需要持续不断地补充后备母猪。猪场可通过自留和外购两种途径补充后备母猪,但是也存在病原引入的风险。据报道,对于引起猪只疾病的14 种细菌和10 种病毒,都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即通过活体猪或尸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传播。有人做过统计,直接接触传播与人、精液、粪便、啮齿动物、气溶胶、饲料、水或污染物的间接传播相比,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通过直接接触的传播率要高10 倍。因此,引入后备母猪对猪场是一个风险事件。
科学的后备母猪引入策略包括引种规划、猪群在隔离舍和后备舍的驯化管理。引入后备母猪应考虑几个因素,如引入频率、引入的后备数量和日龄分布、运输工具及路线、后备猪来源场的健康状况。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引入后备猪的风险只能尽量最小化,不能完全消除。如果需要引入后备猪,应注意以下事项,以尽量减少病原体引入的风险:后备猪应来自同一猪场;来源猪场的健康状况应高于或等于引入猪场;对运输车辆实施严格的消毒和检疫措施。为了防止后备母猪带入新的疾病以及进入基础群后被群内其他母猪原有的病原感染,需要对后备母猪进行隔离和驯化。
1 隔离和驯化的目的
猪场做隔离和驯化的目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维持原有猪群的健康状态,防止新病原进入猪群
引种(包括精液引种)是猪场出现新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隔离驯化期,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和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和淘汰带有病毒的猪只,防止新病原进入。同时,通过较长时间的隔离驯化,一些潜伏期较长的疾病也可以被发现,进而及时淘汰病猪。
1.2 让引进的后备母猪适应原有猪群的病原
通过与引入场固有待淘老母猪、病料、分泌物、排泄物等有一定时间和频率的接触,让后备母猪感染引入场固有的病原,并通过其自身的免疫力适应、康复,并清除体内的病原,确保进入基础群时不排毒,不会引起基础群不稳定。
1.3 让引进的后备猪适应引入场的饲料、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
后备母猪来源场和引入场的饲料配方、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作息时间等不尽相同。提前通过隔离驯化期的饲养管理,让后备母猪尽快适应引入场的流程和管理,以便在其进入基础群后能够更好的发挥生产潜力。
1.4 让后备母猪建立特定的免疫力,不被引入场病原感染
通过特定病原体感染或者疫苗接种,如猪伪狂犬病疫苗、口蹄疫疫苗,让后备母猪产生针对这些特定病原的高水平抗体,避免进入基础群之后由于混群出现应激,从而导致特定病原的感染。
2 隔离驯化的流程及配套
2.1 隔离驯化流程
目前非洲猪瘟大环境压力较大,为了避免频繁引种,需一次引进3 个月要引的后备母猪,日龄在80 ~140 d之间,建立3 个批次后备母猪。在隔离舍饲养30 d,主要进行静默观察、免疫、检测工作;在后备舍饲养60 d,前30 d 主要进行打耳缺、驯化、免疫、诱情工作,后30 d 主要进行诱情、免疫、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配种前3 周所有的兽医措施必须结束。
2.2 硬件配套
进行科学的隔离驯化流程,需配备专门的隔离舍和后备母猪舍(GDU)。新引入的后备母猪到场后饲养在隔离舍,隔离舍与原有猪群完全隔离,距离基础群100 m 以上;有单独的人员物资进出消毒通道,专人饲养管理;按照全进全出的原则,只有在隔离舍完全清空并彻底消毒后空置1 周以上的情况下,新的后备母猪才能入舍,隔离期的持续时间至少为30 d。
后备母猪舍最好也实行全进全出,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为避免后备母猪一次性进入基础群,占用基础群过多栏位的情况,可以分批入群,但条件是后备舍必须配备2 个或以上独立单元的栏舍,以确保后备舍以独立栋为单位的全进全出。
3 驯化的方式
3.1 疫苗驯化
根据猪群基础健康情况,进行相关的疫苗驯化。
3.2 老母猪混群驯化
使用伪狂犬病野毒阴性的淘汰老母猪与后备猪接触。老母猪和后备母猪混养比例为1 ∶20 ~1 ∶25。定期调栏,一周一调。合群驯化30 d,老母猪用完即淘汰。
3.3 野毒驯化
野毒驯化(血清/返饲),用发病猪的血清、肠道、粪便、分泌物等感染后备母猪群。
4 驯化操作
4.1 猪蓝耳病(PRRS)的驯化
PRRS 的防控仍然是猪场疾病防控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除了本身病毒易变异、中和抗体产生晚、对猪只产生免疫抑制之外,其病毒可在猪淋巴组织存在约20 周,通过口腔液排毒60 ~90 d。所以驯化的策略是尽早感染、完成免疫力建立和结束排毒,确保入基础群时猪群的稳定(见表1)。
表1 不同情况下PRRS 的驯化策略
4.1.1 PRRS 的疫苗驯化
静默期结束,立即采用商品化的PRRS 疫苗,尽早免疫1 次,间隔3 周后加强1 次。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与基础群同一种的PRRS 疫苗。
4.1.2 PRRS 的唾液驯化
将棉绳系在保育中后期PRRSV阳性的猪栏杆上,让猪只啃咬1 h,然后再将棉绳系在后备猪栏杆上,让猪只啃咬1 h,每天2 次,连续进行7 d。
4.1.3 PRRS 的血清驯化
采集毛松、发烧保育猪血清,检测PRRSV 阳性,排除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非洲猪瘟,1 ∶100 稀释生理盐水,每头后备母猪每个鼻孔喷1 mL,第2 天重复。或者直接肌注1 mL,3 周后重复1 次。
4.2 猪流行性腹泻(PED)的驯化
PED 可引起新生仔猪急性腹泻、呕吐、脱水和高死亡率,对哺乳仔猪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免疫保护需要依赖强烈的肠道黏膜免疫,这是目前影响商品化疫苗效力的主要原因。猪场后备母猪PED 的驯化,主要是通过强毒返饲和商品化PEDV 疫苗的反复接种而实现,但是返饲需要注意的是后备母猪必须排毒结束后才能进入基础群。有研究报道,PEDV 返饲的后备母猪,排毒约35 d,所以必须在进入基础群前35 d 完成对后备母猪的返饲(表2)。
表2 不同情况下PED 的驯化策略
4.2.1 PED 的返饲驯化
通过返饲的方式,将带有PEDV 的病料饲喂给母猪,让母猪产生强烈的肠道黏膜免疫并分泌IgA,进而保护母猪和所带仔猪不受PEDV 的侵袭。返饲驯化又分为2 种。
4.2.1 .1 PED 的粪便返饲
收取发生病毒性腹泻半天内的猪只的水样粪便,每1 000 g 加入480 万单位青霉素和250 万单位链霉素;搅匀后静止15 ~20 min,一次病料量供50 头猪返饲2 次。
4.2.1 .2 PED 的肠道返饲
7 日龄内刚发生腹泻严重的产房仔猪,收取肠道及其内容物,每头后备猪拌料饲喂3 g,2 次。个别猪只持续数日腹泻可肌注抗生素治疗。
4.2.2 PED 的疫苗驯化
通过商业化疫苗免疫的方式,对猪群进行PEDV 驯化,可采用1针活苗+2 针灭活苗,每次间隔21 d。
4.3 其他疾病的驯化
其他疾病如猪伪狂犬病、猪瘟、猪圆环病毒病、口蹄疫、乙脑、猪细小病毒等,目前都有较为成熟的商品化疫苗,在隔离驯化期间,进行相应疫苗的免疫,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5 驯化效果评估
5.1 猪群表观
猪群健康度较好,采食、生长速度等较理想,入基础群前无明显呼吸道、消化道、肢蹄和眼屎泪斑问题。
5.2 实验室检测
入群前逐头猪只抽血检测,非洲猪瘟抗原抗体阴性;PRRS 的血清S/P 值不高于2.5,抗原阴性;猪伪狂犬病野毒阴性;猪瘟抗体合格;口蹄疫抗体合格;PEDV 肛门拭子抗原阴性。达到上述标准即代表驯化成功,后备母猪可以入群,不合格者直接淘汰或者加强免疫、药物保健2 周,不合格者淘汰。
6 小结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 “新鲜血液”,是猪场实现稳定可持续生产和批次满负荷生产的保障。同时,后备母猪也是猪场生产不稳定的源头之一。一旦后备母猪的培育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配种数不足,基础群疾病不稳定等问题。所以,猪场要充分重视后备母猪的引入和培育,制定科学的隔离和驯化措施,以达到稳定入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