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2022-06-30王平
王 平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研究背景
农产品的价值与其鲜活程度紧密相关,但是农产品有易腐烂的特点,不利于长途运输。冷链物流可以使农产品在仓储、运输到销售前等多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度、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程度、及时运输到配送地。
2020年1月贵州省开始深入推动12个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助力乡村脱贫。京东大数据显示,近年来贵州省是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销售额增速较高的省份之一。如今,贵州省农业从产业结构单一的养殖业开始向产业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销售模式也在传统售卖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商务平台、直播等销售形式。通过产业扶贫,刺梨、辣椒等贵州省特色农产品产业迅速发展,冷链物流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现有的冷链物流设施已经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不足和分布的不均衡以及其调度的不合理限制了贵州省农产品的销售。例如:黔东南州大肉姜,由于产地型冷库稀缺,集中上市时只能租用周边20余个小型冷库零散储藏,导致产品损耗较大,还增加了运输、管理和储藏成本。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贵州省农产品销售额达到200多亿元,通过冷链运输降低农产品损耗7亿元。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从原来300km到如今销售至北上广、东南亚各地。因此加快贵州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能够保证农产品新鲜度、减少农产品损耗、扩大销售区域、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农村脱贫致富,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和直播的发展,单一采用大数据技术的冷链物流已经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需求,因此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采用大数据分析的多业态模式应运而生。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大数据不仅在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个行业也开始运用大数据。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采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整合物流资源,提高运输效率,及时送达配送地,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搭建农产品流通平台进而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发展。贵州省的发展要求和乡村振兴战略迫切地要求用大数据分析去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原因在于,一方面农产品对于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细微的一点变化也会对农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提高损失率,大数据分析可以根据海量的实时反馈数据不断优化配送环节,减少农产品损耗。另一方面农产品从山区配送至异地,运输距离较远,大数据分析可以基于路径优化原理将农产品及时、准确地送达配送地,最大程度地保障农产品品质。此外,通过搭建农产品流通平台,高效管理农产品的仓储、人员调度以及冷链物流运输等各环节,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工作效率。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贵州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问题,找准短板,精准发力解决贵州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非常有必要。
2 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 冷链物流需求大幅度增长
当前贵州省生鲜农产品对冷链物流需求量大。贵州省是茶产业大省,环境、气候、地势等优势,让茶叶成为贵州省的优势产业。2019 年贵州茶园面积464.42亩,较上年下降0.3%,茶叶产量为19.78万t,较上年增长9.7%。虽然茶叶不像一些生鲜产品容易腐败变质,但是温度、光照、湿度等的变化很容易导致茶叶氧化、影响茶叶口感和品质,因此茶叶对于运输环境、温度、湿度等要求较为严格,贵州省想要从茶产业大省转向茶产业强省,离不开冷链物流。
随着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的打造发展,2019年末果园面积684.50万亩,较上年末增长18.1%;2019年水果产量为441.98万t,比上年增长19.8%,其中猕猴桃的产量为20.50万t,较上年增长27.5%,梨的产量为39.75万t,较上年增长10.7%,苹果的产量为20.30 万t,较上年增长122.8%。但是由于贵州省大多数是山地,农产品出山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贵州省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的发展。
2.2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助力“黔货”出山以来,贵州省不断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省基本形成以冷链仓储为主,冷链加工、运输、配送及其配套服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截至2020年6月底,贵州省冷链物流企业共776家,位居全国第7名,已建成冷库1 235个,库容386.36万m,冷链运输车辆达1 400台。
3 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冷链物流未能标准化运营
预冷是指食品从初始温度(30℃左右)迅速降至所需要的终点温度(0~15℃)的过程,即在冷藏运输和高温冷藏之前的冷却以及快速冻结前的快速冷却工序。按冷链物流标准,农产品预冷是冷链系统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保鲜的关键。预冷的目的是为了减缓新陈代谢、降低农产品温度,防止农产品腐烂。预冷以后可以降低冷藏车辆、冷藏库等的冷负荷,使农产品可以进行长途运输。
在对全省农产品产地冷链的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从业者都将“预冷”理解为对需要冷链运输的产品进行“打冷”。“打冷”是将采摘后的农产品简单堆放在保鲜库或冷库进行制冷。打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产品的新陈代谢,但是制冷时间长且达不到预冷的目标温度,无法达到预冷的目的,造成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例如:镇远的部分红桃在进行普通包装后即交付运输,两天后送到消费者手上时都变成了不能吃的“坏桃子”;剑河县小香鸡在物流公司运输中,有时因为预冷不彻底、冰袋保存时间短等原因,部分白条鸡腐败变质,被消费者投诉。
贵州省的冷藏气调库不多,主要集中在单品产量比较大的地区,如安顺的梓涵、修文的猕猴桃产业园等。因气调库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每一种产品的气调配比不同,也无相关经验可循,在标准制定上存在较大的空白,目前仅有《水果和蔬菜气调贮存原则与技术(SB/T 10447-2007)》一项标准,且编制时间较早,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标准的缺失使贵州省的气调冷藏库的标准化运营有较大的困难。
3.2 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
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不仅在于采用保鲜措施降低运输过程中农产品损耗率,更需要根据从田间、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实时快速反馈信息,防止产品在到达餐桌之前损害或者变质。2019年5月央视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约为6%-10%,而贵州省高达55%左右。目前,大部分冷库和冷藏车没有安装湿度、温度等传感设备,所以缺乏动态监管,导致在仓储、运输等环节信息不对称,造成产品在到达餐桌之前损害或者变质,使得农产品价值下降。并且由于贵州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不统一,无法有效整合各地农产品信息、各地冷藏车当前情况、冷库可接收容量等数据信息,无法将车、库、货、运输目的地进行合理匹配,导致冷链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昂。
4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链”而不在“冷”,2014年贵州省开始布局大数据发展,针对农产品经营现状,将大数据应用到农业领域,以更加开阔的思路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构建的问题。首先通过收集冷藏车的信息、仓储位置、运输路径等相关信息,汇聚冷链物流资源,构建基础资源层;然后各处数据管理人员将海量信息传送至共享云平台存储,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并构建信息处理平台,从而实现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全过程的可视化。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应用系统以及手机端实现信息查看并且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高效、安全、科学、智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4.1 运用大数据分析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冷链物流目的不仅在于提升运输效率,还要保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因此我们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农产品产地、产品检测等信息,生成RFID标签。在农产品进入冷库时,识别RFID标签携带的产品信息,存储在共享云平台;在存储、运输期间,实时监控农产品质量和环境,从而实现农产品全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为保证运输过程中农产品品质,建立农产品的实时动态反馈机制,通过在冷藏车内安装温度、湿度和光照传感器等,实时反馈相关的信息,企业根据其进行调整;消费者可以根据标签随时查询产品生产、运输等信息(如图2所示)。
图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4.2 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智能仓储
仓储是冷链物流中的关键环节,随着物流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分析对于仓储的发展具有革命的意义。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其他科学技术建立农产品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促进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发展。
4.3 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农产品物流运输
依靠GPS、GIS构建农产品智能运输系统,实现对冷藏车运输过程实时监控,降低因错误操作造成的损耗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农产品运输之前,建立关于订单、发货点、配送点、冷藏车使用情况等信息的数据系统,快速完成分单、合理规划送货路线以及运输全程监控与管理,并且及时反馈有效信息,有利于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实时监控、车辆调度和指挥。
4.4 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农产品精准销售
通过大数据监控全国农产品价格、成本以及市场需求,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帮助当地农产品生产者合理选择种植方向,避免供需关系失衡引起价格波动。利用大数据建立农业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农业市场销售网络化,实现销售模式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换,制定科学的销售策略。
5 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5.1 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水平
贵州当地农产品包括茶叶、刺梨、猕猴桃、苹果等。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制定不同的预冷标准和操作规范;根据调查和研究制定适合贵州省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水平,采用更高标准化水平的预冷、产品包装、仓储、运输等方面冷链技术,提高运输、装卸等多个环节的工作效率,降低农产品的损耗,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服务。
5.2 搭建冷链物流平台
《贵州省2021年冷链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如果缺少合理地协调和管理,仍然无法使得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可能会出现由于安排运输运输路线不合理、预冷不到位、或者是运输途中无法动态监管等,造成农产品的损耗和变质。所以冷链物流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冷链物流平台,统筹协调产品生产端、运输端、销售端全过程。依靠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端自动获取产品相关数据信息、智能化仓储、优化产品运输路径等,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处理平台,将各部分、各环节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冷链物流运输全程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效率和收益。鼓励和培养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冷链服务企业,带动贵州省冷链物流的发展。
5.3 培育冷链物流人才
大数据分析和冷链物流相结合,要求物流人才具有物流管理知识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贵州省冷链物流体系加强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首先,通过在贵州省高校方面设置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人才。其次,对现有的冷链物流的相关人员提供专业化技术培训。此外,还可以引进国外或者其他一线城市中相关的优秀人才,结合贵州省当地情况,研究和合理布局冷链物体系建设,并且有效地将大数据应用于贵州省冷链物流提供帮助。
6 结语
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国家出台了许多乡村振兴策略,重点强调要提高冷链物流标准、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从而推动农村发展。2020年贵州省深入推动12个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助力乡村脱贫、农业多元化发展以及农产品产量增加。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能够更好满足发展需求。随着贵州省大数据逐步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通过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为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提供了基础。贵州省各地区应充分利用贵州大数据产业,采用大数据分析搭建更系统、高效、科学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将大数据分析应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产品损耗、保证配送的及时性、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助力乡村振兴。随着大数据迅速发展,贵州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