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30胡凤娇
胡凤娇
一、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现状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对小学中段学生作出的习作要求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由此可见,新课标对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要求之高,写好作文至关重要。小学中段的学生由于阅读量小、词汇量少、知识面窄等原因,所以一说到写作文,很多小学中段的学生就怨声载道,面露难色,从内心深处抗拒写作。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学生磨蹭半天,作文字数远远不够;有的学生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学生思维定式,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凡此种种,都反映着很多中段的学生在写作时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1.借助思维导图增加趣味,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都喜欢画画,但对写作却兴致不高,甚至带有恐惧心理。托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不纯粹是一种思维训练工具,还是一种改变学习方式和思维惯性的利器。思维导图通过鲜艳的色彩线条,将关键词进行层级发散,是一种图文结合的工具,绘画与文字相结合,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写作体验。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将想法画出来,把原本抽象的写作,化为形象可见的作文地图,按图索骥地进行写作,大大地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因此,借助思维导图,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2.借助思维导图抓住中心,正确选材。每一篇习作,都应有最核心的思想和内容,学生在审题之后,首先在大脑里要形成一个思维导图的框架,然后将写作的中心内容作为起点,慢慢发散思维,将习作的其他要素、内容一步步填满,这样就能准确地选材,不偏离习作要求。可是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学生看到作文要求后,经常会出现想来想去,依然是咬断笔杆,毫无思绪的情况,不知道该写什么。归根结底,就是学生不懂选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实践中,例如:在教學生写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作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审题,明确习作第一层级的中心词是“中华传统节日”,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从而确定第二层级的关键词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整理出第三层级的关键词,比如:“元宵节”发散出来的关键词有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端午节”发散出来的关键词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最后,我问学生最想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说说理由。学生有的说:“我想写元宵节。元宵节那天,我们全家开展了一次猜灯谜活动,爷爷负责出灯谜,我们猜,我至今难忘那情景。”有的说:“我想写中秋节,因为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以团圆,大家一起吃月饼,一起赏月,其乐融融。”……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学生知道了本次习作的选材非常广,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科学地进行甄选。
3.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谋篇布局。思维导图则是一种枝丫状图形,在小学中段习作实际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引发学生头脑风暴,让学生通过对作文思路过程的精细剖析和层层展示,充分激发思维动力,铸实作文内容。另外,其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时谋篇布局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进行“难忘的运动会”习作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作顺序来展开描写。我给学生范例的行文脉络是这样的:起因——我第一次参加学校运动会的长跑项目,我要为班级荣誉而战;经过——距终点还有500米时,我累得体力不支。同学们为我着急,于是大声为我加油,给我鼓励。结果——虽然我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我仍然坚持跑完了全程,为班级赢得了尊重。
4.借助思维导图点缀语言,锦上添花。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抓紧抓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正确选材和理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进入加工环节,细细斟酌遣词造句,补充可以用上的修辞手法,来丰富思维导图。以写植物的作文为例,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观察到的植物的特点,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责任编辑 邱 丽1F4006D5-E36D-4BC1-93FD-30923C302E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