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中知识建构课堂的设计研究
2022-06-30赖雯棣杨少彪佘亮韩雅男
赖雯棣 杨少彪 佘亮 韩雅男
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我国相继颁布并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等多项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我们要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新技術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知识建构课堂就是一种启发学生进行知识创造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支持教与学变革的有效方式。本文以信息技术课程为设计案例,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知识建构课堂的设计进行研究。
一、内容设计
1.教师和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在课堂教学实施前期,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对科组教师进行知识建构理论培训,具体包括知识建构的基本概念、意义与价值、关键特征、基本原则及组成要素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理念的贯彻,为学生提供观点表达、头脑风暴、协商讨论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之间进行观点交流和协商,用科学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以及与同学共同促进集体知识的产生和改进。
2.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形成运用知识建构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流程
知识建构强调观点的不断改善,鼓励学生在协作交流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与同伴的观点交流中不断完善观点。知识建构的评价渗透于知识建构的整个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等方式来分析学生观点的改善过程及知识、能力的发展。
3.掌握知识建构的评价方法和策略
师生将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知识建构进行评价,广度方面包括对学生的参与度、观点贡献程度的分析;深度体现在对学生的观点内容、学习日志、探究记录册、可视化作品及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等的内容分析。
二、过程设计
1.设计知识建构教学方案
科组教师需要确定好教学主题,共同设计知识建构教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问题情境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课时安排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活动及流程的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的设计等内容。
2.组织并实施知识建构过程
依据设计的知识建构教学方案,开展知识建构教学。包括前期准备、中期开展与阶段性评价三个方面。前期物质准备需要安排配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前期资源准备主要是平台的主题搭建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参考性资源准备。
中期开展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监测知识建构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并不断完善方案,直至整个方案成熟。监测内容包括课堂中的讨论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集体认知责任的体现等方面内容。
在阶段性评价中,学生将按照其探究方向分组展示并汇报其讨论与探究发现。科组教师需要一起梳理需要评价的指标内容,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学生的观点内容、学习日志、探究记录册、可视化作品、深度测试题及课堂行为表现分析学生的知识进步情况,以此不断改善后期的教学。
3.成果或作品的展示与分享
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形成的作品,将其以海报或展品陈列等形式在学校进行展示,并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分享交流会。展示项目包括有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与观点、探究记录手册、学习日志,整个集体形成的知识图谱,以及进行实践创作的可视化作品(如实验的过程记录、小论文、实物作品)等。
4.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
实施结束之后,教师对知识建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围绕知识建构实施过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策略、实现的效果及总结反思等方面,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稳步推进,不断实现教学的整改提升。
责任编辑 黄佳锐2783DDFE-D090-4831-BBBC-4011FA7E46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