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2-06-30徐桃
徐桃
[摘要]青年编辑作为出版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其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政府、相关协会、编辑学科及其相关资源四个方面出发,深入研究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创新策略:通过政府实施引导,在政府层面制订青年编辑人才培养计划,设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以及青年编辑人才相关奖项;强化相关协会的推动作用,发挥期刊社的激励作用;深化编辑学科的建设,构建与完善编辑学科的知识体系,将其发展为一门具备完善知识体系的独立学科;综合利用多方资源,在各高校之间积极实施资源共享,通过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对青年编辑人才进行联合培养。
[关键词]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专项基金
人才一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1]。日本确立“文化建设国家”政策、美英等国在高等教育上投入巨额资金,均表明各国对人才的重视[2],早年我国也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3]。因此,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人才一直是重中之重。例如,在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中,电商企业为挖掘优秀人才付出了巨大努力,引起了各界震动[4]。在出版行业,人才也同样是牵引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出版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广义上讲,出版包括发行、复制、印刷、互联网出版、期刊、报纸、书籍等十种出版类型[5]。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出版是将人类的文化和精神成就社会化、物质化并广泛传播给公众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密集和情报密集的行业[6]。因此,出版行业也是一个依赖和需要优秀人才的行业。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对编辑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诸多编辑人才高质量发展路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不断变化,编辑人才培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出版业转型后的合同聘用制度导致编辑人才严重流失与人才流动频繁;编辑人才的质量与数量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人才分配和结构不合理[6];编辑人才发展机制的障碍仍然存在;紧缺创新型青年人才、管理型青年人才、技术型青年人才、复合型青年人才以及新媒体青年人才。总之,当前出版行业人才缺口现象突出、人才培养方式不完善。因此,培养青年编辑人才是当前发展出版行业的当务之急。青年编辑是发展出版行业的关键群体,对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文章从四个方面深入探究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在出版行业,青年编辑已经逐渐成为骨干力量,各地涌现了大量青年编辑人才[7]。然而,当前的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出版行业的发展。我们亟须对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一)通过政府实施引导
首先,在政府层面制订青年编辑人才培养计划。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制订的多种人才培养计划中,还没有专门针对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计划。对青年编辑来说,其往往很难企及国家级别的人才奖[8]。青年编辑人才对出版行业的发展又有重大意义。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须加大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青年编輯人才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在制订青年编辑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不仅需要为青年编辑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9],还需要将青年编辑人才纳入人才资助范围,加大资助力度,以培养更多优秀青年编辑。通过制订政府层面的青年编辑人才培养计划,我们能够培养、激励一大批青年编辑人才,帮助他们迅速成长。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须设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政府相关部门设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能够为我国青年编辑人才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开展科学研究的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会议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等,有助于青年编辑学习优秀期刊运行的先进经验,转变办刊的理念和思路,开阔自身视野[10]。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可以由地方政府与期刊管理部门共同设立,用于支持青年编辑开展学习交流与科学研究等工作。青年编辑不仅要学习理论,还需要开展深入研究。学习先进期刊的发展经验对青年编辑获取高层次项目资金也有很大帮助。出版单位可以让优秀的青年编辑参加国内外的编辑培训与相关学术会议,提高其运营期刊的水平和能力,进而促进期刊的发展,提升期刊的影响力与学术质量[11]。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设立政府级别的青年编辑人才相关奖项。青年编辑往往充满激情与活力,敢于思考和创新。对那些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对期刊的运营有创新的见解、对期刊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青年编辑,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相关奖项进行奖赏。当前,与青年编辑人才相关的政府级别奖项很少。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积极设立政府级别的青年编辑人才奖项,对青年编辑进行鼓励与褒奖。对设立的青年编辑人才相关奖项,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其影响力,以选拔更多的青年编辑人才。通过设置青年编辑人才相关奖项,我们能够宣传青年编辑的作用和价值,促进青年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强化相关协会的推动作用
强化相关协会的推动作用,首先,期刊需要发挥激励作用。期刊社是培养青年编辑人才的根据地,编辑的工作环境与刊物的发展前景对编辑的工作满意度有很大影响[12]。期刊社有必要为青年编辑创造开放式环境,采取鼓励创新的培养理念培养青年编辑[13]。其要营造共同创造、平等的氛围,使青年编辑更具备归属感和职业感;营造珍惜和留住人才的氛围,以培养青年编辑的责任感。
其次,期刊社应创新培养青年编辑人才的方式,鼓励青年编辑参与能力拓展训练、继续教育培训,让他们学习优秀期刊的先进经验,以提高自身的能力[14]。同时,期刊社还应构建管理青年编辑发展的评估机制,充分肯定青年编辑的价值,本着按劳分配和效益优先的原则,为编辑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果青年编辑在评估中获得荣誉,则给予他们不同程度的奖励,这对期刊的发展很重要。期刊社对相关贡献人也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创新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发挥、强化出版界行业协会的助力作用。在出版领域,行业协会是出版行业能够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与桥梁[8]。行业协会极大地促进了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版领域有很多运行经验较为成熟的行业协会,尽管各行业协会的定位不同,但其目标是相同的,即促进期刊与出版行业的发展。行业协会应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编辑学术沙龙以及提升编辑能力的培训等,为青年编辑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其也可以邀请业内知名专家与青年编辑交流,将青年编辑推向更高、更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协会的影响力、凝聚力。行业协会通过“推出去”“请进来”“聚起来”等方式培养青年编辑人才,能够凝聚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的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氛围。2FC00FD9-3B16-41A9-B064-856CE7DBD470
(三)深化编辑学科的建设
创新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构建编辑学科的知识体系,深化编辑学科的建设,加快编辑学科建设速度[15]。目前,编辑学科的知识体系尚未构建完整,相关部门应努力构建与完善编辑学科的知识体系,将其发展为一门具备完善知识体系的独立学科[16]。相关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推动高校的编辑学科的建设,使高校能够规模化地输出青年编辑人才。对编辑学科的课程,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拓展,使编辑学科课程内容更加全面化,包括印刷实务与理论、信息管理、书刊发行、书刊设计、文史知识、新闻传播业务与理论、编辑出版实训、新媒体编辑业务、书报刊编辑业务、出版史、编辑出版理论等内容,并对其课程内容占比进行科学排布,具体如表1所示。
(四)综合利用多方资源
高校应充分调用内部资源,加强编辑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当前,各院校具备不同的优势资源,编辑学科可以充分利用所在院校优势资源,打造自己的学科特色[17]。
第一,各高校之间应实施资源共享。开设编辑专业的院校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特色,与其他院校合作,实施资源共享,包括共享精品课程,互相派遣优秀师资,使更多青年编辑人才受益。高校也可以构建编辑专业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使编辑专业的学生能够利用该平台对编辑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线下选修,高校承认该平台选修课程的学分与学时。
第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校内外构建青年编辑实习基地。高校在构建实习基地同时,需要注意媒体服务对象、规模、性质,力求满足学生对编辑行业不同工作实务需求的了解,使学生兼具基础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高校在構建青年编辑实习基地时,可以校企联合共同构建,向基地多委派行业专家,并定期举办专业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的讨论结果,高校可以更加了解编辑行业的实际需求,精准把握青年编辑的岗位能力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通过在校内外构建青年编辑实习基地,其能够帮助高校编辑专业的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媒体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提升青年编辑就业后的实际岗位适应能力。
第三,实施校企联合办学,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对青年编辑人才进行联合培养。高校在培养青年编辑人才时,要坚持将媒体编辑需求当作主导,重视研究前沿理论,并与编辑专业的教学教育实践相结合[18]。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在人才供需方面符合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共同利益,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适应出版企业需求的困难与出版企业缺乏青年编辑人才这一矛盾。
二、结语
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创新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策略包括政府引导、强化外界推动作用、深化编辑学科的建设、综合利用多方资源。对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能够带动青年编辑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增长,对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秋霞,郑婕,李沛露,等.公立医院青年医师培养模式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01):55-57.
[2]刘杨.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J]. 人力资源管理, 2018(01):198-199.
[3]胡鑫.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4]赵芷维. 电商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5]柯维.中国成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思考[J].中国编辑,2010(01):4-6.
[6]胡成玲. 我国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图书出版人才的视角[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7]韩永珍. 复合型青年编辑的培养[C]//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09:101-105.
[8]王维朗, 陈移峰, 游滨,等. “渝刊”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J].编辑学报, 2018(04):436-438.
[9]崔丽贤,马铭泽,马广源.重视青年科研人员 培养促进研究所梯队建设[J].现代园艺,2016(09):158-159.
[10]李丹霞,黄崇亚,吉鹏程,等. 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长之路: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与编辑业务培训[J]. 学报编辑论丛,2016(00):181-184.
[11]赵思喆. 基于回归模型的学术论文与学术期刊影响力预测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
[12]秦瑜.科技论文的两类退修信[J].编辑学报,2005(02):137-138.
[13]栾嘉,冷怀明.综合提高 尊重个性 鼓励创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252-254.
[14]桂金星.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业务能力的培养[J].学报编辑论丛,2014(00):174-177.
[15]蔡婷.加强编辑学学科建设之我见[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02):76-77.
[16]马建平.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突围[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7(03):82-86.
[17]申玲玲,闫伟华.出版转型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编辑,2016(01):83-86.
[18]开拓资源,创新模式,促进编辑人才培养: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调查报告[J].中国编辑,2011(03):67-74.2FC00FD9-3B16-41A9-B064-856CE7DBD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