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三十九)

2022-06-30古北

师道 2022年6期
关键词:判词恩仇言行

古北

“打脸”流行起来后,其语意更加集中在“自打脸”上,则是无须别人拆穿某种伪装或是可笑的言行,其前后不一便昭然若揭,情状之尴尬已受到无声的嘲弄。但“打脸”的精彩不全在这种嘲弄之“无声”所表意的“自然发生”上,更在于动作之“有声”——噼啪脆响所引发的有关红肿辣痛耳膜轰响等生理想象的“丰饶”上。也就是说当事人令人不忿的行为自行曝光,自成讽刺的氛围,“吃瓜”群众虽是有目共睹,心领神会,似不必再费力指责,但心头仍有不平,急需一个恰到好处的词“临危受任”,以打点胸口涌动的“看不惯”。这个词既不能太像在骂人,因为丑事众目昭彰,再骂骂咧咧有失看客潇洒风度;又不能过于轻描淡写,毕竟眼下这桩“公案”虽大白天下,仍是布满“槽点”(可供“吐槽”的点)。“打脸”一词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既实现“骂而不像骂”的理想效果,又产生“不骂胜似骂”的惊喜附加值。另外,看客可根据当事者所为令人侧目、咋舌或喷饭之程度,加上前缀,如“真打脸”“太打脸”“实力打脸”等,以消心中不满之气。

如果说“打脸”手起掌落的干脆利落使这种揭露自带快意,那么“打脸”的主儿对事态发展“主动”的“跟踪负责”、对“笑果”“慷慨”的一手承包则免除了看官们操心的劳累。这些爽快感都使得“打脸”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也容易让人迷糊:是“打脸”之举止太常见,还是“打脸”一词太解气?时下“打脸”的流行确实绕不开“频发”与解气二者,它更有生命力的地方更在于“口口相传”中渐渐沉淀的特有的魅力——在两个字夺口而出时,某种公道必然出席的味道随之散发——虽“刑罚”不重,毕竟水落石出;虽非一“打”泯恩仇,然得失自在人心。

“打脸”的密集分布,令感世间总有数不清的对夸口、欺瞒、冲动乐此不疲者。无论是自己露出马脚,还是亲手撕毁原来一味张扬的flag(旗帜/信念/价值);无论是自我催逼走进思维的死胡同,还是言行前后不甚统一的暴露,“打脸”都宣布立即生效。尽管有些落了面子的人,脸上还顽固地流露出情不由己的神情,或是嘟囔着口试图申辩,“打脸”的判词都通告着一份“不赦免”的尽兴。“打脸”更讨人喜爱的地方是其“四两拨千斤”的輕盈,使“打脸”指出者不觉卸去愤怒或不快的“蛮力”。与此同时,不知不觉间还披挂上一层洞明者的光彩——细品“打脸”一词的使用心得,此乐亦可留意。

D85E3800-4E58-40D1-A2DA-71842DE46F83

猜你喜欢

判词恩仇言行
李保刚
过敏泯“恩仇”
巧妙判词
“江湖恩仇”叙事:古老原型与当代蝶变
语录
十二钗判词的结构方略
由《洞穴奇案》引发的思考
漫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