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范畴要义及其价值指向
2022-06-30张伟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文明新形态这一新起点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行深刻论述,追求真理与政治、整体与部分、守正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具有鲜明独特的理论品格。习近平结合历史与现实,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使命、历史实践历程、历史精神传承、历史经验启示等历史核心范畴及其要义。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要论述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回顾与阐述,在长时段的历史视野中明晰历史演进发展的逻辑及其蘊涵的道理,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的认识和自信,保持对革命建设改革先烈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崇高精神的缅怀和学习,强化新时代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和中国全面现代化努力奋斗的决心和行动自觉。
[关键词]党史论述;理论品格;范畴要义;价值指向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3—0019—12
[作者简介]张伟军,男,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思想史。
人类社会发展演进历程构成人类社会历史,不同民族发展演进历程构成不同民族历史。对历史的思考、记载、传承和延续,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不同民族文明的象征。人类不同民族发展的历史表明,对自身历史高度重视的民族在文明的时间和空间上更为长久和广阔。中华文明是至今为止传承不曾中断、绵延至今的最为悠久的人类文明形态,显示了中华文明顽强的生命力、长久的适应力和高度的文明性。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核心特质很多,诸如对人性人心深刻认识能力、对自然环境的改造适应能力、对不同文明的包容借鉴能力、自身蕴涵的变革能力等,除此之外,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发展的核心技术机制在于对自身历史建立了完整了记载和传承机制,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体性。正是因为对历史的高度自觉和主体性,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未亡、历经曲折而不倒,在吸收不同文明成果的同时保持自身的主体性而屹立发展。近代以来中华文明遭受西方缘起的现代化危机,马克思主义在众多的思潮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文明用以解决自身危机,实现自身现代化,通往新的文明形态的思想桥梁和理论工具。中国共产党在众多的政治力量角逐竞争中胜出,担负起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植根历史,借鉴历史,总结历史,进而创造了历史,百年探索实践及其综合创新,形成了中国文明新形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文明新形态这一中华文明新起点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行深刻论述,具有鲜明独特的理论品格、科学的核心范畴以及明确的价值指向。
一、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理论品格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过往事实。如何认识历史、如何评价历史、如何利用历史构成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的基本要件。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将历史的事实与规范相统一,将历史的整体与部分相统一,将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时代需求,贯通过去、当下和未来,通过历史透视未来,将历史智慧应用于指导当下和未来。
(一)事实与规范的统一
习近平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事实和规范之间的统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作为指导,认识和分析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历史本质的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百年历史本质的论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都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历史。[1]在不同场合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这一行动主体和行动方式,表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政治关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质是人民的政党。同时,习近平深刻解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逻辑,他指出,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期间历经曲折,但都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逐一克服,始终向前。正如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因时而兴,对历史逻辑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灵活应用是中国共产党成长为百年大党的重要历史经验。
习近平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彻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对党的百年革命史、建设改革史的系统论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正面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习近平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密切相关,与新中国的历史高度重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历史,不能否定,也不可能否定。习近平从政治高度,指出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性,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他说,历史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政治后果。“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深刻而严肃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将历史虚无主义上升为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的高度来批判,特别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4]经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严肃批判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内党外树立了正确的党史观,对于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人物事件,阐明和论证中国共产党历史道路、历史政策和历史选择的正当性。由于历史发展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不同,对党的历史上有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有不同的评价,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评价。本来有不同评价是正常现象,党内也允许正常的多元化的认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原则所决定的。但是,对有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是思想认识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甚至关系到党的团结统一。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前车之鉴。习近平专门就此指出,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5]习近平引用邓小平的论述,强调毛泽东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他建议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找出来再看看。[6]5C607288-5B4C-445E-B615-43F76AAABE15
(二)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整体性、连续性的,同时也是阶段性、差异性的。所谓整体性、连续性,主要是指党从成立到现在的一百年,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基本宗旨等方面是一贯的,党的组织、思想、制度的演进是连续的,不曾中断。所谓阶段性、差异性,主要是指党的百年历史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阶段在具体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历史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党史学科的理论问题,也影响党的政治实践。其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厘清。一是党的历史分期问题。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将党的百年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7]这是在政治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行的科学分期,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和历史发展本身的规律。二是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历史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两种政治社会思潮,就是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评价问题,成为改革开放思想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个别人怀念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甚至怀念“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做法,否定改革开放道路和政策。个别人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为理由,或者不顾中国的实际,将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情况做比较,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抹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政治前提以及基础保障,也就是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相互否定的政治社会思潮。习近平针对这一思潮,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探索实践,两个时期有重大区别,但在本质上都是一样,改革开放前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8]两个“不能否定”很好地解决了困扰党的历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将不同思想认识和观点的党内外群体团结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国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受到中国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需要将其置于世界近现代史、中国文明史、中国近代史的大历史背景下,以更为宽广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逻辑和行动逻辑。习近平在2019年3月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的歷史视野中,要有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9]这一理论要求,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华文明历史、近代中国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历史紧密结合,才能深刻准确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理由,才能深刻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内在逻辑。
(三)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是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不同角度对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历史、经验及其重要意义作了论述。所谓守正,即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10]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精神本色,坚守建党的初心使命。所谓创新,习近平多次引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进行论述,提到商汤《盘铭》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德”以及《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表述,并作了时代化的解释,指出中华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1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新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这一优良传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据党在不同时段的目标任务强化理论和实践创新,同时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迎接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强调: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12]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发展史是守正创新的结果。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发展逻辑、历程及其经验的高度概况。具体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渊源上看,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经验的坚持,集中体现了守正创新的要求。其中“八个明确”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根本经验的总结,“十四个坚持”是对中国共产党面向时代和未来挑战的回应,具有深刻的历史觉解和未来指向。[13]
守正创新的理论根本是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不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成为束缚思想理论创新的绳索,而是将其视为思想理论创新的方法。习近平通过马克思主义主要创始人恩格斯的思想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4]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15]这就从根本上明确理性对待马克思主义党的正确立场和观点,避免了历史上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解和应用所导致的不利后果的产生。5C607288-5B4C-445E-B615-43F76AAABE15
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1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17]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18]推进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自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资源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也来源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同时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近平在多次讲话和考察中,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他深刻鲜明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要时刻关注世界其他文明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趋势,要顺应世界世界大势。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因而,要明白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道理,[21]不仅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而且要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2]
(四)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既注重从大历史的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注重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具体事件、具体人物和具体细节,在历史的细微处发现和阐明历史规律、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从宏观视角出发,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选择的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演化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具有历史正当性和合理性。这一重要的历史结论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年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都证明是中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以及人民意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进步。从中观视角出发,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区域史进行个别化的论述。在全国各地考察中,习近平根据不同区域的党的历史,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区域继承和发扬党的历史优良传统的重点,显示了对地方区域党史的重视。從微观视角出发,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和精神进行论述。习近平对具体的革命先烈及其英雄事迹都有深刻的感情,多次论述了焦裕禄、谷文昌、雷锋、沂蒙姐妹等为公众熟知的感人事迹,也论述了新时代涌现出来的如深藏功与名的老英雄张树清、几十年扎根沙漠植树造林的甘肃武威六老汉、抗击疫情先进群体等所体现的价值精神。
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在历史中思考和认识当下及未来是习近平历史思维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习近平在总结成就时,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贡献,在作出国家全面现代化建设蓝图的同时,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表明了历史担当,也显示了历史情怀。特别是不断提醒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开展专项党内教育,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23]不断强调历史记忆对当下和未来的指引和精神建构作用,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24]关于新中国的历史,习近平表达了自己的深厚感情,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感情很深,对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作风印象很深。[25]将自己置于历史教育之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说明历史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性以及对党执政的重要性。
二、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范畴要义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形成四组重要范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使命、历史实践及其历程、历史精神及传承、历史经验及启示。这四组范畴涵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四个维度,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生成背景、立体形象及其内在精神,凝练出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及使命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历史发展运动的结果。习近平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26]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一个宏观历史背景。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不是突然的历史事件,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复杂历史演进,是历史演进发展的必然结果。1840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81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政治社会渐次发生重大变革,其动力来源于外来力量,起初是被动式的变革,随着中国内部对自身和世界发展局势认识理解的深化,被动式变革逐步向主动式变革转变。
传统中国向近代化转型是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期间,帝制复辟、军阀混战、国家分裂反复发生,中国在帝制终结之后建设现代国家的目标在短期内未能完成,而关于中国如何建构现代化国家,建设什么性质的现代国家的争论始终未能停止,各种政治思潮、政治力量围绕此问题展开或明或暗的角逐,甚至战争。正如习近平所说,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27]与此同时,中国自清末以来视为先进典型的西方列强之间发生规模空前的工业化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出一向以文明国家自居的西方列强内在的野蛮,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极大的震撼,动摇了学习西方、以西方列强为模板的现代国家建设道路。5C607288-5B4C-445E-B615-43F76AAABE15
恰在此时,已经在欧洲有四百年历史的社会主义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的科学化改造和发展,成长为与资本主义相对抗的重要政治思想力量。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本质性、革命性的,在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之外,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路径,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超越了资本主义。这对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殖民和侵略的前现代国家是一种全新的选择。作为紧靠欧洲列强而自身现代化处于起步阶段的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陷入泥淖,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乘机发动起义,史称“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的沙皇统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在宣布推出战争的同时,宣布新的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宣布废除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中国建立平等关系等内容对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指出,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8]事实正是如此,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关注社会主义俄国建立背后的思想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在此时被李大钊、瞿秋白、陈独秀、杨匏安等大规模宣传介绍,中国产生了第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驱。人类的整个20世纪上半期,从总体上看是革命与战争的世纪,革命与战争交织。社会主义革命是20世纪的关键性运动,决定了20世纪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种影响延续至今。因此,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顺应世界大势的结果,这一重要结论将中国共产党置于世界历史发展演进的格局中,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背景的创新性和拓展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不同于西方政党制度的新型政党,体现在指导思想、组织结构、行动逻辑、政党规模等多个方面,但根本的不同是中国共产党是一种使命型政党。所谓使命型政党,主要是指中國共产党超越了政党的原初含义,政党的原初含义,亦即政党代表部分人的利益,政党是政治博弈的工具,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建党的目标不是部分人的利益,而是将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建设为现代国家,低限度是挽救民族危亡,解救民众苦难,理想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民主等现代国家价值追求。习近平在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和奋斗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概念,并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概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深刻简洁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中国近代以来的总体历史处境密切相关,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时间维度上看,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从主体维度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凝聚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和夙愿。从内容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整个民族和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29]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在建党之初就确立的并在百年历史中不断实践的价值准则。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根本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0]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初心和使命,是在长期的奋斗、创造中不断践行的。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初心使命,与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致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的渊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不仅激励革命先烈创造了历史,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1]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32]要求全党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33]同时要保持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要求。
(二)历史实践及成就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创造了自身的历史,也改变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是在对历史的认识中演进的,是在顺应历史大势中创造历史成绩的过程。从人类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看,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34]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与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密切关联,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百年中国的历史画卷。[35]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从内容和阶段上看,主要是通过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阶段的任务,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宏观逻辑依次演进。从具体的内容来看,在革命时期有建设和改革,在建设和改革时期也蕴含着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其中重要的范畴之一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的论述。根据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习近平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3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展开的政治领导力量和政治保障力量,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3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胜利的结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习近平在各地考察中对革命老区作出针对性差异化的论述。他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38]在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上海,习近平多次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组成人员参观一大会址,接受党史教育。在江西革命老区、陕甘宁革命老区、鄂豫皖苏区、广西革命老区、甘肃革命老区、照金革命老区、山东革命老区等革命老区考察时,习近平都对相关革命老区的情况、精神和发展作出重要的指示和论述具有开创性。比如将甘肃革命老区的作用概括为“两点一存”,即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39]习近平指出,古田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40]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习近平都作出了重要论述,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中,都对相关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时代启示作了符合历史事实的论述。5C607288-5B4C-445E-B615-43F76AAABE1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大成就论述的系统化规范化成果。《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主要包括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项成就。特别是从十三个方面阐述了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41]擘画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三)历史精神及传承
历史精神是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重要范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创造和呈现出来的内在伦理道德特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实践,是存在和意识之间关系的具体反映,是主客观性的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42]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胜利,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拥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在精神作为支撑。同时,中国共产党深植于中国的历史大地,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继承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传统的人本精神创造性转换为以人为中心,传统德法并用的治国理政模式转化为法治与道德的融合,协和万邦的理念转换为坚持和平外交理念,天下体系的观念转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化为自身历史精神的典范。[43]中國共产党历史精神的具体生成,是在百年发展历程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淬炼和熔铸而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精神的背后是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实践,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人物、地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精神的外在表征。
中国共产党历史精神贯穿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历程,涵盖政治、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形成由建党精神为源头和统领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精神是由丰富多样的个体性精神构成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精神,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照地域划分,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大别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塞罕坝精神等。按照事件划分,有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石油精神、抗洪精神、汶川抗震精神、抗疫精神等。按照人物划分,有董存瑞精神、黄继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谷文昌精神等。按照职业类别划分,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医者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还有其他各种划分标准,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的深度和广度。习近平在各地和各行业考察过程中,对相应地方和行业产生的特有精神都作了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阐释,唤起对革命精神的历史记忆,赋予历史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其中,习近平首次提出并阐述了建党精神,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总结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32个字。[44]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之际提出建党精神,是对百年前建党先驱的深切怀念,是对百年前建党先驱功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习近平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新实践,提出诸如塞罕坝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新的历史精神论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容。
(四)历史经验及启示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落脚点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45]在强调初心使命的同时,也具有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好地走向未来的深刻用意,也即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46]中国共产党百年,是在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的进程中不断开辟新的局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大致可以分为原则性经验和具体性经验两个方面。
所谓原则性经验,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根本性、原则性、总体性、底线性的规律和法则。原则性经验构成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具有原则性,一般不能改变,是关系全局的经验,是底线要求,一般不能突破。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形成的原则性经验,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特质,上升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大多数成为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法规的主要内容,不仅是政治和道德要求,更是党内法规的规定,具有党内法规的效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形成的原则性历史经验,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概括为需要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47]
所谓具体性经验,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就特定事项或特定领域在特定时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政策、方法等。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历和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创造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成就,这些事件、人物和成就的取得,背后有深刻的历史逻辑,蕴涵深刻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指出,了解这些事业、人物和成就的来龙去脉,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48]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取得的重要成就都进行了纪念活动,习近平通过回顾具体的历史事实,结合时代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历史经验。在历史事件和历史成绩方面,习近平分别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49]、庆祝解放军建军90周年[50]、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51]、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52]、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5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54]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55]、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56]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57]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58]、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59]、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60]、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61]、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62]等大会上发表讲话,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功绩进行了符合历史事实的阐述,并结合时代特点提出可资借鉴的重要历史经验。在历史人物方面,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63]、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64]、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等大会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65]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具体历史经验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对今天处理内政外交各方面事务,具有借鉴意义,能够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信心,在历史趋势中看清前进的正确方向,找到更有效的方法,解决和应对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困难挑战。5C607288-5B4C-445E-B615-43F76AAABE15
三、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价值指向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在历史演进的逻辑中创新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指南。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66]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回顾与阐述,在长时段的历史视野中明晰历史演进发展的逻辑及其蕴涵的道理,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的认识和自信,保持对革命建设改革先烈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崇高精神的缅怀和学习,强化新时代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和中国全面现代化努力奋斗的决心和行动自觉。
(一)明近代以来历史演进之理
明理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方法,也是基本要求,明辨是《礼记·中庸》认识论的八条目之一。习近平将明理作为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首要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学习视野中的明理,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道路选择和发展模式有关,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核心是明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67]理是认识范畴的概念,只有在理论上解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支持、中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等问题,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深厚的认同和自信,才能从内心理解和崇敬革命建设改革先烈的精神内涵,进而自觉努力行动,促进国家全面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中,实质上指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进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阐明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在中国历史的大视野中理解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逻辑和价值植根于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这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要求,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母体和灵感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求,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行动逻辑和价值的理论根本,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本色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从理论维度上看,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并没有僵化保守和停滞不前,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路线,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的中国版,创造了社会主义实践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变革,都有外来理论发挥或隐或显的作用,如太平天国运动受到西方基督教的影响,洋务运动受到资本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影响,戊戌变法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影响,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更是孙中山融合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推动的产物,辛亥革命之后的各种政治实践无不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尝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启发和理论指导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的有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上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有关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思想理论展开的,当然,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失误,其中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偏差有关系。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同样高度重视理论探索和理论建设,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构成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生动彰显。由此,可以说,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历史发展演进的基本逻辑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的。
(二)增中国发展主体结构之信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是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重要价值指向和要求。习近平党史论述的自信,概括起来是对中国发展主体结构的自信。所谓中国发展主体结构,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自信。民族自信心是民族发展前進的深层动力。中华民族在绵延不绝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置于民族精神的民族自信心。这是近代以来虽陷入总体性危机,但是依然不屈不挠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是中华民族优秀先进分子民族自信心的体现和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使命的实践历程,建构和增强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全面现代化的信心。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经过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170多年的不懈努力奋斗,中华民族迎来全面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因应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局而生,具有强大的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自我进化能力,具有强大的组织网络和执政能力,在百年发展中赢得了人民的充分信任,具有执政的宪法法律基础,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能谋事、干事、成事的政党,经过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和执政经验,已经成长为足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成熟领导党和执政党。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理论、制度和道路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符合现代化要求,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四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自信。人民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也反映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重大政治判断。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68]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自信,主要理由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深刻理解,是增强自信的主要途径,建立在深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基础上的自信,才是具有深厚根基的自信。同时,自信也需要正确看待历史前进过程中的曲折,一方面对历史中发生的曲折错误进行客观的分析,一方面也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否则,无视历史发展过程的曲折性的所谓自信,是盲目的自信,对事业发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在正确认识历史和客观评价历史基础上,自信的最高层次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美好期待、坚定信心和努力行动,将历史自信转化为开创未来的自觉行动。自信不意味着自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仍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环境、任务目标、内外局势的变化作出改革和调整,正是自信的表现,也是自信的需要和要求。5C607288-5B4C-445E-B615-43F76AAABE15
(三)崇革命建设改革先烈之德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定位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定位和职责担当在长期的实践中熔铸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道理和党员道德特质。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的伦理道德特质,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及其党员在具体的实践中创造、积淀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一般政党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的伦理道德,是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内在于党组织和党员的稳定的伦理道德品质及其规范。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的伦理道德品质及其规范,具体体现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先烈的事迹及其精神之中。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对历代党的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做了全面客观的评价。[69]同时,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英雄先烈的崇高品德进行了深刻阐述,不忘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体现出来的不平凡的道德品质和作出的贡献。他在各地考察中瞻仰革命遗址,看望健在的英雄模范,对诸如焦裕禄、沂蒙红嫂、江竹筠、张富清等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都有深情的论述,对相关事迹的弘扬都有专门的批示。另外,对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无名英雄在不同场合都给予崇高的敬意,要求不能忘记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确保在新的形势下将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70]
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崇高伦理道德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历史永恒的价值,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71]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激烈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英勇奋斗,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激励年轻一代党员承担起新的历史责任,接续努力奋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动力。习近平多次强调,对英雄的崇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革命战争环境下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品德,在和平建设年代依然具有重要作用,在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7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是成就和产生新的英雄的伟大时代,习近平要求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73]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在一段时间出现通过互联网诋毁、污蔑、丑化、虚化英雄的现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互联网传播,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形成负面影响。习近平针对这一现象,一方面要求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74]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立法禁止,通过法律保护英雄的崇高形象不受玷污和破坏,从而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道德品质的良好氛围。
(四)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行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是着眼于未来的,目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积蓄和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75]归根结底,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为了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为实现初心使命而努力奋斗。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性目标,正在开启全面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迈向强起来的新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成就的取得,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条最主要的经验,那就是目的地只有走才能到达,通往目的地的路只有站起来去走才能开拓。正因如此,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未怀疑实践的力量,从未放弃努力奋斗。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秉持实干兴党、实干兴邦的理念,才将一幅幅阶段性的目标变为现实,才克服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纠正了曲折失误错误,探索除了一条实现中国全面现代化和民族全面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76]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中国共产党所积累的百年历史经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将历史财富拓展增强,在继承历史中超越历史,在总结历史中创造历史,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成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新的任务。完成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最好继承和礼赞,也是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价值指向的要旨。习近平指出,要学史力行。所谓行,就是要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努力奋斗、努力实践。只有奋斗实践才能将蓝图变为现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行,一是要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77]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初心使命的艰巨性、长期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78]三是要坚持与时代共命运,不做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着、软弱者。[79]四是要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80]五是有风雨无阻,坚毅前行,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81]六是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82]七是要善于在具体的小事、具体的工作、具体的任务中做起,在具体工作中建真章、见精神。[83]
四、结语
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其理论价值在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将历史的真理性与政治性、整体性与部分性的统一、守正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有机统一起来,系统深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及使命、历史历程及成就、历史精神及传承、历史经验及启示等重要范畴,涵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核心要义,提出了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四个价值指向,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依次递进、有机结合。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从历史初心使命开端,最后归结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和实现历史初心,充分体现了历史对于现实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其实践意义在于,提供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评价和应用自己的历史的问题。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因为不能坚持初心使命,改旗易帜的有之;不能正确吸取经验教训,屡犯严重错误的有之;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历史,亡党亡国的有之。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正确对待和评价党的百年历史,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道路,制定了未来发展的明确图景,为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历史经验中创造新的历史提供了方法论和路线图。5C607288-5B4C-445E-B615-43F76AAABE15
参考文献:
[1][2][3][4][5][6][8][9][14][15][16][17][18][21][22][23][24][25][26][28][29][31][32][33][34][36][37][38][39][40][42][43][45][46][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70][72][73][74][76][78][79][82][8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8、56、58、7、6、6、4、12、210、204、298、122、122、18-19、211、184、184、24、179、179、2、47、185、273、214、215、179、43、256、96、41、41、58、261、7、116、164、139、263、299、213、187、92、274、268、287-291、213、305、239、193、49、73、27、68、72、69、2、181、121、182、245.
[7][41][47][6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10]習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2).
[11]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统哈莉玛[N].人民日报,2019-05-15(02).
[1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7-02-14(01).
[13]张伟军、倪国良.历史觉解、实践品格与未来指向——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逻辑[J].新疆社会科学,2018(1).
[19][20]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21-03/23/c_1127243217.htm.
[27][30][35][4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66][67][71][75][77][81]习近平.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J].求是,2021(13).
[68][8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责任编辑:张洋5C607288-5B4C-445E-B615-43F76AAABE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