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电影乐园
2022-06-30韩小暖Lux李濛然然荷花BerlinZhang
韩小暖 Lux 李濛 然然 荷花 Berlin Zhang
在电影《戏梦巴黎》里,主角们在电影院看电影一定要坐第一排,台词这样说道:“我们坐这么近,可能是因为我们想最先看到电影的画面。当它们还很新,刚出来的时候,在它们穿过我们背后的一排排座位之前……直到它们变得不那么新鲜,最后只有一张邮票大小,回到放映员的小屋里。”光影的魅力在这里有了具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影院VIP座位,都有一座天堂电影院。
我们为什么要走进电影院?
那个黑暗的大厅仿佛有一种魔力,那片巨大的银幕向我们吞吐着一些力量。在静默的一两小时内,我们和身边的一群陌生人一起沉浸于别人的命运、别人的故事,为别人的悲喜而悲喜。
著名导演安德烈· 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说:“我认为,人们去电影院通常是因为时间,为了失去或错过的时光,为了不曾拥有的时光。”
电影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这次我们采访的与电影相关的每个人,不管演员、导演、编剧,还是电影记者、电影作家、影展策展人……每个人都在讲电影的魔力。这种魔力其实就是把握时间的神奇。
电影延长了我们的时间,在一两小时内,我们已经过完别人的一生。电影还让我们的时间错乱,看完电影后,我们走出影厅,茫然抬头,才发现天色尚早。
作家项斯微提到《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里虚构了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VR体验器共鸣箱,她说:“我觉得去电影院就是一种融合了集体性、公共性与私密性于一体的体验。”
于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就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它变得有了一定的仪式感。比如人们在戛纳电影宫主影院看主竞赛单元片,必须穿礼服,否则不得入内。FIRST青年影展创始人宋文说:“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发展到极致时,我们都需要用一种仪式去敬畏它。”
所以就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走进影院,当然前提条件是看一部好片。忘掉现实世界,把时光重新雕刻。请务必记得静音或者关闭手机,因为“你打开手机的那一刻,把沉浸在电影里的我杀死了”。
在电影院是种沉浸式的感受
龚蓓苾
演员,代表作:《 独自等待》《汉南夏日》《车四十四》
推荐影院:“伍伍电影院”
并不是每部电影都会在院线上映,有段时间基本上我们隔一两天就会在家里投屏观影。我老公每次就会说:“‘伍伍电影院’开始了!”对于我来说,我的“天堂电影院”就是我家的“伍伍电影院”。
电影最终还是会影响人性,包括道德等方面,当然还有创造力,比如以前的一些科幻片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当时技术可能还没有出现,但慢慢地就会有一些人真的开始去研究。
电影负责开脑洞,然后现实中科技再慢慢推进。
当然电影还会影响一些事情的推进。比如我拍过《我不是药神》,它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最终推动了中国医药的改革。
所以,我觉得对于好的电影,你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因为这和你在家看投影、看平板……完全不一样。你进到电影院,就被框在一个地方,和一些陌生人在黑暗中面对巨大的银幕,你们一起有了沉浸式的享受。你会觉得好像离开现实,到另外一个地方进行了一次两小时的旅行……所以总有人说电影院会消失,但我觉得完全不会,因为太多人的感受是跟我一样的。不管以后的电影发展成怎样的形式,我们还是需要集体在一个地方观看。
我之前在电影院看《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被安东尼·霍普金斯最后一段表演瞬间击中,“啪”一下,毫无防备,我的心就开始颤抖,然后整个人一直抖,眼泪哗哗落下来。我不喜欢煽情,但这种感动是高级的。这就是演员的魅力、电影的魅力,也是电影院的魅力。
电影在我心中一直有着非常神圣、重要的位置。我老觉得电影像一面魔镜,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你完全投入其中,但又给你种神圣而遥不可及的状态,不可触摸。作为演员我觉得很幸运,因为自己的青春和美好回忆会永远留在银幕里。
韩松落
作家,代表作:《为了报仇看电影》
推荐影院: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厅
之前我参与过平遥电影节的一系列活动,很多主竞赛单元的影片都会在这个电影院做展映。平遥电影节举办至今挖掘了很多年轻的电影人与具有实验性的电影作品。平遥电影节也日渐成为爱电影的年轻人一年一度的聚会。
人是社会动物,必须不停感受到同类的存在,在家看电影很方便,但人们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在电影院看电影,为的是和同类一起共情、互相印证。7岁时,我在新疆策勒二小念书,学校组织我们去县电影院看《大闹天宫》,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家人之外的人看电影。那时候,吸引我的从来不是电影,而是电影开始前,家人和邻居的奔走相告、讨论、期待,以及有电影的晚上,那顿潦草的晚饭——在20世纪80年代,看电影是一件慎重的大事。
那天晚上,有《大闹天宫》可看的晚上,我已经知道自己不会睡着,我兴奋得过了头,在一群高年级同学面前又说又笑,突然间,也不知是什么念头驱使,我兴奋地在他们面前跳起,身体旋转360°,然后落地。落地的时候我没有站稳,腿磕在露天电影院的水泥凳子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疤痕。
2002年2月底,我在距离那场电影将近40年后,又一次回到策勒县,并且找到了那家电影院,甚至找到了当年看《大闹天宫》的那个座位。人世变幻,但那个水泥凳子,没有太大变化。
苏亮
導演、编剧,代表作:《学爸》《捉妖记2》
推荐影院:中国电影院
它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进的电影院,在山东济南,始建于1954年。我五岁时在那看了人生第一部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看睡着的我醒后发现旁边的妈妈在哭,虽然看不懂,但我也跟着一起哭。在困意和哭泣中,我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观影。
电影给我带来了探索人间事的乐趣和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与电影相关的工作是充满幸福感的职业。电影已经是我的生活,我的所思所想、所做都不自觉地围绕着它,但它让我永远惊喜不断。说起最难忘的观影体验,要数过年在老家的小电影院,很多家庭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去看春节档,非常欢乐接地气,我很享受这种好似大家坐炕头看电影的氛围。自己拍电影也是因为想要呈现出这份“情”。2017年,我身边好多朋友面临孩子上学难这件事,都向我疯狂吐槽各种经历,荒诞、搞笑、辛苦、不易各种情况交织。为了这个“难”字,我就想为他们拍一部戏,于是便有了《学爸》这部片子。它讲的是单亲爸爸雷大力为儿子雷小米顺利升入理想小学,被迫卷入困局,父子俩在求学路上斗智斗勇、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冤冤相“抱”、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期待《学爸》能尽快和大家在电影院相见,一起度过一段温馨欢乐的时光。
在电影的世界里,他们都在做一个世界的水手
宋文
导演、FIRST青年影展创始人,代表作《 抵达之谜》
推荐影院:圣丹斯电影节埃及影院
2013年,我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观看《上帝眷顾乌干达》。这是一部纪录片,放映后,电影节主办方将影片的原型人物请到舞台上,观众起立欢迎、鼓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这部电影是在圣丹斯电影节的主影院埃及影院放映的,观影气氛令人动容,再次体现了纪录片的社会批判力量。
电影,依然是人类发展至今,能完美地容纳其他艺术形式的最高呈现。我一直想在大海边设计一座电影院,他是多厅的,是一个白色迷宫。但里面都是纯黑色的椅子,银幕亮起时,没有任何杂色。里面得有气味,当电影里有麦浪时,人们能闻到成熟麦子的味道;当电影里有红酒时,人们能闻得到红酒的味道;当我看完电影后,可以和一起看电影的人玩一次走出迷宫的游戏。从空中看,里面有很多白色的珊瑚,生长在白色的迷宫建筑群里,应该挺美的。
如果电影院要消失,我希望那是一千年以后。我们不能没有电影院,在电影院里抬起头看电影,有时候让我觉得有点儿在教堂里的感觉。
林孝谦
导演,代表作:《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一周的朋友》
推荐影院:光点台北
光点台北是一座由二层洋楼建筑改造而成的电影院,以“结合古迹魅力与电影艺术,成为创意交流的场域”作为经营理念,在这里常有许多艺文展览,也是艺术片的圣堂,是个电影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存在。
在我心中,最难忘的一次观影体验,是观看自己毕业短片的播放,我想这跟我的成长环境有关。在小康家庭里长大,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是对于那种毫无牵绊,可以让自己脱离种种现实束缚的“自由”总觉得奢侈,直到我认识了电影。在电影的世界里,我拥有最纯粹的自由,绝对的公平与正义。所以我一直向往拍电影的生活,因为对我而言,那像是一座灯塔,可以让我藏身其中,享受备受保护的光亮。本质上,我就是一个简单的人,这种简单与纯粹有些时候反而会让我们更能够接受生命的苦楚,也可以更享受上天恩赐的开心。生命的困难都不算什么,不管如何还可以努力再来一次的心境,这样才拍得出好电影。我最新的电影《一周的朋友》讲的就是这种纯粹的感情,在懵懂青涩的高中时期,那种有着共同目标,患难与共且千金不换的友谊。这是我第一部青春电影,全然地属于青春。最后,欢迎回到电影院。
冯莅茗
编剧,代表作:《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
推荐影院: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当代MOMA店)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的独立放映弥足珍贵,影展和讲座接连不断。我认识了许多志气相投的朋友,聊最近看的电影、读的书、听的音乐……犹如电影《死亡诗社》里所言一般,在电影的世界里,他们都在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游遍所有的港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去电影院好像变成了一件挺古典的事,其实也不只是电影,新媒体时代很多事情都变了。电影院的设计处处都在为你抵挡外界干扰,让你在那两小时里去过别的人生,才收你50块钱,这会不会太划算了?
《电影之神》里的电影院很符合我的期待:小小的,样子是老电影院那样,门口贴着上映海报,还有今日节目的立板;更像是一个大客厅,来的大多是周边居民,老影迷在这里看了一辈子,像朋友串门一样;影院有独立的策展思路,经典的、流行的来者不拒。
我也希望老了以后,在我步行的距离内有这样一家电影院。我曾短暂地参与一个艺术影院的项目,当时我对自己的想象就是《无耻混蛋》里的女主角,在很古典的电影院门头,霓虹灯灯牌每天都会根据上映节目更换。但我希望影院内部是融合开放的,不是那种刻板印象里除了售票柜台就是等候区,而应该是可变通模块化的,有DJ台、咖啡、酒吧等,也许入驻一间煎饼店、买手店也OK。影厅一定是让人感觉舒服的,我一定要抄一下伦敦CurzonCinema的映前宣传片,就抄一句:“Film lovers,welcome home。”
张博实
Minute国际短片节、“光影之前电影艺术展”策展人
推荐影院:哈尔滨万达影城
我想推荐的是我老家哈尔滨江边的万达影城。每一次我选择去那里看电影的时候,可能就是我内心对这部影片有期待。我真的非常喜欢看深夜场,通常整个影厅只有我一个人,特别爽。
我之所以策展Minute国际短片节,是因为短片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逐渐受到重视,我们希望在国内也可以打造一个这样的平台,让短片有更多的机会被看到。
Minute国际短片节上第一个放映单元是我们的主席阿彼察邦导演亲自编排的。他在第一幕放了一个红色帷幕拉开的视频,测试的时候,我甚至以为这是放映机自带的开场动画,现在想来,那就是我离电影最近的一刻。
在做“光影之前电影艺术展”时,我写过一句话:电影是人类关于梦境最好的描述。那么影院就是这个筑梦所,将我们短暂地与现实分离,完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端坐在那里静静看,经历另外一个人的梦境。蔡明亮的《光》中有一幕,我不确定那是老式影院还是剧院,但是光线就满满划过整个空间,走过每一把椅子,画面很简单很动人。
我一直希望能在影厅之外,在城市里做一个大大的露天银幕,为每一个行走的人播放那部可能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拿出两小时来细细观赏的电影……
是电影改变了我们
曹柳莺
“深焦电影Deep Focus”联合创始人、电影工作者
推荐影院:里昂卢米埃尔纪念馆( Institut Lumiere)
作为卢米埃尔家族摄影工厂的原址,这里不仅是卢米埃尔两兄弟(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拍摄《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的地方,更是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
我曾在法国里昂生活5年,几乎每周都会去里昂卢米埃尔纪念馆看电影。这栋建筑所在街道也被命名为“第一部电影街”。这里以放映经典电影为主,不时还会有不同主题的策展。每年10月举办的卢米埃尔电影节也一直在致敬经典电影。电影节期间,许多当代大导演会如影迷一般到里昂卢米埃尔纪念馆朝圣,在这里导演自己版本的“工厂大门”,这已经成为电影节和卢米埃尔中心的保留节目。
少年时看电影,我寻找的是人生中自己可以模仿的细节、举止、人物,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他人,而他人的生活总是看上去更美好一些。后来,我莫名其妙入了电影这一行,“要说电影影响了我的生活,不如说电影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心中,一座理想电影院会更偏向电影资料馆的性质,在放映之外,它是能够延伸出学术讨论、研究、分享空间的一个场所。
项斯微
《小说界》编辑、作家,代表作:《 男友告急》
推荐影院:成都盐市口电影院
上中学时我住校,晚上经常逃出去吃串串,和好朋友去通宵电影院过夜,且凭借“智慧”从未被学校和家里人发现。票价便宜,人少,整夜滚动放映香港电影,常常我横在椅子上半夜醒来时,面前是刘德华被放得很大的脸。现在想想,那就像梦一样。
电影对我意味着一段段被切割成“几小时”“几小时”的生命标尺,意味着我愿意把生命给它。所以尽量不要看烂片啊!
我很喜欢迪士尼的“飞跃地平线”项目,就是它太短了。我希望如果我有电影院,能够坐在飞跃的椅子上看《沙丘》这样的电影……我觉得在有生之年能等到。
观影本身就是一种绝对忘我的体验,将自身抛掷“在别处”。我很迷信喜欢的电影里所传达的那种世界观,它通常是道德模糊的、事关复杂人性的、悲悯的、幽默的。滑稽的是,当你在生活中遇见一些烂事时,你会发现,噢,某个导演早就告诉你了啊,只是你当时不懂。至于那些好事——拜托,你在想什么?那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
蔡庆中
电影记者、公众号“在别处文艺志”主理人之一
推荐影院:上海大光明影院
让我最难忘的观影体验总是发生在电影节。也许,因为那时在同一空间观影的人都纯粹是因为爱电影而来看电影的。在上海电影节看《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当时大卫·鲍伊刚去世,大光明影厅的海报下就有人放了鲜花。电影一开场,坂本龙一的音乐响起,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
對我来说,去影院看电影和去剧院看戏剧一样,是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仪式感。我会在那一两小时内,不看手机,也不管编辑催稿……告别现实的一切,沉浸于另一个精彩世界。在那个神奇的世界,诚如戈达尔所说:“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实。”
我们活着的一大要义是努力抵抗生命的虚无与寂寞。于是艺术、文学、哲学、电影、音乐……被创造出来。它们丰富我们,增加我们日常生活的厚度与宽度,但同时又令我们有了更多的期盼与遐想。如果没有电影,我的人生就会缺了一个很重要的爱好,缺了光芒和色彩,也缺了很多思考与表达。有一次采访导演毕赣,他说:“艺术创作这件事情对我们很重要,因为大家需要它(艺术)。难道我们需要的是你们知道的那种生活吗?我希望大家的精神空间能更丰富一些,大家能够有自在的一种体验。”
陀螺
制片人、影评人
推荐影院:巴黎La Filmothèque电影院
巴黎的La Filmothèque电影院在巴黎市中心最繁华区域的小街巷里,周围一片繁忙与热闹。虽然整座影院只有两个影厅,但这里会全年无休地放映一些经典的老电影。在我看来,这里是影迷去巴黎必须体验的一座影院。
之前我在巴黎生活过10多年,像比较主流的商业院线其实跟我们的影院没有啥不同,甚至法国影院的硬件设施特别落后,不像我们的影院。另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排片。法国有很严格的规定,每家影院不能有超过两个厅放映同一部电影,这样就保证了那些人流量高的大型影城放映的电影足够多样化,观众的选择更多,也给更多电影被看到的机会。
让我最难忘的一次可能是有一年在上海电影节看《小丑回魂》的午夜场,那是在大光明影院。其实当时我已经在法国电影院看了很多遍《小丑回魂》,特别喜欢这部片的观影氛围,尖叫、欢笑以及掌声,这种氛围是我在国内影院从来没体验过的。但那一次在上海电影节大光明影院的午夜场,全场坐满了年轻人,大家时而捂着眼睛一起尖叫,时而捧腹大笑,那是非常棒的气氛和体验。
生活中,电影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一个个取景地早已成为全球影迷慕名奔赴的旅行目的地,电影里出现的新鲜事物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指引我们去探索,而主角们的穿搭同款、影片里令人垂涎的美食美酒、当地特色的文化民俗也令观影早已不仅限于视觉愉悦,而是带给热爱电影的人精神上的多重享受。
启动味蕾的电影按钮
关于美食题材的电影数不胜数,通过影像记录并放大一场又一场感官盛宴,让你在不经意间随之启动味蕾。而一部又一部美食电影就像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气孔,在飘散纷繁香气的同时,带来的不仅是广阔的世界风味寻旅,更是沉浸于平凡三餐之中的人情与爱。
一场风味寻旅
电影中的一种食物、一餐饭,甚至一个用餐场景都是一种饮食话语体系的鲜活缩影,也是当地文化和生活状态的显示器。随着美食代表的某种传统文明和人伦秩序不断被解构和重塑,当电影中的美食故事成为当地文化走向世界的筹码时,纵使相隔万水千山,你也能成为这些食味的亲历者,它们往往能引发你对一座陌生城市的好奇心和对一种文化的全新认知。
《蒲公英》
在日本,一碗拉面似乎不分昼夜地出现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就像《蒲公英》导演伊丹十三所言,“一碗好拉面代表了生命中所有的美好。” 在这部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电影中,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位名为蒲公英的日本拉面店女老板如何努力将一碗完美的拉面呈现在食客面前展开,从制作到品尝都充满一连串的极致仪式感。而这部电影探讨的远不只拉面本身,一个长故事中又有多个与吃有关的短片段穿插其间,一根面条串联起了当时日本的“食”之百态,并透过这一碗拉面,“窥探”在碰撞与融合中日本文化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巴贝特之宴》(Babette's Feast )
从20世纪初,法餐借鉴了俄国料理分道上菜的方式,饮食成为一种艺术,拥有了经典且优雅的气质。这部可视化的美食大戏改编自卡琳·布里克森的同名小说,20世纪70年代,正值巴黎内战期间,生活在丹麦北部一座偏僻小村庄的姐妹俩,收留了从巴黎逃出的妇人巴贝特作为女仆。巴贝特为感谢这对姐妹的恩情,希望为她们和镇上居民准备一顿正宗且丰盛的法式大餐。巴贝特返回法国购买所有餐具、食物和酒,晚餐的整体结构接近于如今法餐四道式:前菜、主菜、甜品和咖啡,犹如一场食材的法式巡游,每一道经典菜品都能在现在的法式Fine Dining经典套餐中寻得踪影。
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食物好似一种容器,承载着制作者的情绪和感情。人们用食物把胃唤醒,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抑或维系多种关系。在很多美食电影中,牵动着人们心弦的不只食物,更多的是美食背后的“人”和“情”,还有一个又一个鲜活且治愈人心的故事。
《朱莉与朱莉亚》(Julie & Julia )
這是一部与真正的美味有关的电影,两位女性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从事自己热爱的烹饪事业。一位是《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一书的名厨作者,另一位是这套包含524道菜的菜谱的实践者,她们在不同时空下,让每一道菜里凝聚着爱与依恋,美食也让她们与伴侣的关系不断升温。通过这种看似日常且质朴的方式,食物成为她们表达爱的传感器,而亲手制作美食的她们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找回了乐趣与自我。
《金玉满堂》
在这部贺岁档喜剧中,以厨艺为主线的美食故事无疑被呈现出一种武侠江湖的气势,通过导演徐克的浪漫想象,厨房灶台化身为十八般武艺集聚的美食江湖,让许多人在惊讶于满汉全席的丰盛程度的同时,也见证了古往今来厨神汇聚的名场面。在影片呈现的这个侠义江湖中,传达出烹饪的秘诀是爱,即便是天下第一名厨,真正治愈他的也是爱人精心准备的一顿家常晚餐。食物打通了人的五感,在传递情感的同时也治愈了分享美食的彼此。
当厨房成为舞台
每个人都会有怀念的食物,往往都是家中餐桌上散发质朴味道的那道家常菜,不需要昂贵的食材和高超技法加持。在许多美食电影中,厨房都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充满能量的时间胶囊,让你忍不住随电影一起回到厨房,重拾家中烹饪的乐趣,也找回食物最纯粹、最美好的味道。
《落魄大厨》( Chef)
来自洛杉矶知名餐厅的一位主厨,充满创意和激情,在经历职场失意后,索性带上儿子开着一座满载美食梦想的移动餐车,开始了自由的流浪之旅。每途经一座城市,他都会结合当地的小吃特色,现场烹制和售卖各种风味的三明治,一路从美国南方卖到了美国中部。这个移动厨房也成了让他能自由舞蹈的地方,热情洋溢的烹饪氛围感染了镜头外的观影者。影片中的烤奶酪三明治颇受欢迎,在导演后续制作的一档美食综艺《大厨秀》中,嘉宾为烤奶酪三明治慕名而来,导演和主厨崔罗伊公布了制作方法,更多人随之在自家厨房尝试起来。
《吐司》( Toast)
电影《吐司》改编自英国美食作家奈杰尔·斯莱特自传《吐司:少年饥饿记》,在夹杂着成长过程中爱与痛的背景下,记录了少年男主从小学习制作各种甜品的过程,“无论多糟糕,你都无法不爱那个为你做土司的人”。其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英式甜品,包括经典的黄油吐司、柠檬挞、百果馅饼、司康、猪肉派等。这些传统的甜品自然带着许多家中温情和童年记忆,让人忍不住要在家里为心爱的人烘焙这些甜品,传递自家餐桌上的一份温情。
光影与杯酒的缠绵
由果实、粮食酿造的酒,不仅带来丰富、充满趣味的味觉感受,也在漫长时光不断沉淀与酝酿的过程中,令每一口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风光、情谊。我们在杯盏摇曳间追寻味道的变化,也在酒与相关电影产生的奇妙催化里,陶醉、微醺。
葡萄酒
葡萄酒仿佛一份来自自然的礼物,不来源于发明,而是因为一次发现。一万年前,葡萄由掉落、果皮破裂而引起的发酵,为人类开启了从自然酒到人工酿酒的味觉奇妙之旅,也令葡萄这小巧的果实衍生出千变万化的口味,丰富着餐桌,装点着生活。
对于葡萄酒爱好者来说,《杯酒人生》是不会错过的葡萄酒电影。狂热爱着黑皮诺和写作的迈尔斯在好友杰克结婚前,两个人出发前往加州知名的葡萄酒产区圣芭芭拉开启一场“单身旅行”,一路上,他们到酒庄品酒,在葡萄园散步,也随着葡萄酒的不断出现,催化着剧情,丰满着故事。
葡萄酒的不同产地:
法國人信奉“风土”(Terroir)一词。在流动的液体里,当地的气候、环境、人文、自然都在每一口酒里吟唱、传颂,而在各地的葡萄园里,酿酒师按图索骥,沿着自然与时间共同打造的魔法,为每一颗果实赋予新生,用风味表达着每片土地的风骨与精神。
01 Santa Barbara County
作为好莱坞明星的度假胜地,圣芭芭拉不仅有着碧海银滩、风和日丽的风光,也作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有着一众闻名遐迩的酒吧、酒庄。可以参与到品酒之旅中,一次性感受美国本土葡萄酒的百变滋味。其中,最北端的圣塔玛利亚谷以优质的霞多丽和黑皮诺闻名,在圣伊内斯谷,则可以品尝到独具加州特色的仙粉黛。
02 Kalyra Winery
Kalyra的名字取自澳大利亚土著语“狂野之地”。在这里,你可以如《杯酒人生》里那样,在Kalyra酒庄里品酒、选购,感受上百公顷葡萄园的美景,也可以在草坪上野餐、放松,感受赤霞珠、霞多丽、长相思等不同品种葡萄酒的风味。如今,酒庄仍保留着电影里的原貌,也令影迷与酒迷们得以在美酒中重温电影里的经典画面。
03 Firestone Vineyard
还记得《杯酒人生》里因对酒庄讲解员的讲解内容不满而偷跑到酒窖的片段吗?它就摄于Firestone酒庄。这里是圣芭芭拉最早的酒庄之一,倚靠着山丘和葡萄园的美景,可以提供边观景、边野餐品酒的惬意体验。
威士忌
在许多电影里,威士忌仿佛一位常客,诉说着寂寞,张扬着优雅,为欢庆时刻做陪衬,也渲染着沉重与压抑。
村上春树曾说:“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应该就不必这么辛苦了。只要我默默递出酒杯,你接过,静静送入喉咙即可,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准确。”
形形色色的威士忌,有着自己的个性,铺陈着不同的层次,对于热爱威士忌的人而言,威士忌,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用丰富而诱人的口感,带来惊喜,成为陪伴。
在《绿皮书》里,二人向南方出发前,谢利交代司机的几点注意事项,排在第二位的便是“每晚都要放一瓶Cutty Sark顺风牌威士忌在我房间里”。
顺风牌威士忌产自英国,诞生在1923年,正值美国禁酒令期间,以柑橘清香、干净的口感悄然占据美国市场,也在《绿皮书》电影里故事发生的1962年风靡全美。名字Cutty Sark顺风号取自苏格兰语“短衫”,也是一艘承运货物的帆船,将中国的茶叶与澳大利亚的羊毛带去英国,就如同电影里所表达的那样,在乘风破浪时,也要怀揣冲破阻碍、一往无前的精神,温柔却满是力量。
威士忌酒厂:
01 Springbank酒厂
坐落在苏格兰坎贝尔镇的云顶酒厂,创立于1828年,是目前为止苏格兰唯一一家完成每一个制作威士忌步骤的酒厂,并通过100%传统的地板发麦,以尽可能人工制作的方式,保留着威士忌淳朴、完整的风味。
02 Lagavulin酒厂
在苏格兰有着“威士忌岛”之称的艾雷岛上,乐加维林(Lagavulin)酒厂白色的建筑宁静地守望着一片海湾。相较于岛上其他的酒厂,这里用非常缓慢的蒸馏速度完成蒸馏,带来圆润的口感,同时,将流水中带有的泥煤、海盐咸味,与极好辨识的浓郁烟熏味,结合在酒中,令资深威士忌爱好者盲品也能一试便知。
清酒
相较于其他酒类,清酒作为日本传统的酒类,以发酵的方式为基础,根据不同类型增加蒸馏甚至加水兑饮的环节。过往的旧时光里,清酒无所不在,带着米香的馥郁气息及柔滑细致的口感,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如今,年轻人兴起新的饮酒习惯,也令清酒行业笼罩上夕阳光辉,渴望新的转变与突破。
在电影《恋之酒滴》中,就读于日本农业大学酿造学科的女主角原本对葡萄酒有着极高的造诣和热情,却误打误撞被安排前往广岛县西岛市一间历史悠久的酿酒厂,开始全新领域的摸索与学习,旁观不同的人生,也在情愫涌动中,遇见又告别。
故事发生的西岛市是日本三大著名清酒酿造地之一,日本酒贯穿整部影片,从酒的历史、常识,到饮酒的方式、传统,将清酒与文化、生活淋漓尽致地一一展现。
目的地:
01 山形县·高木酒造
在日语里,“酒造”为酿酒厂。有着1500余家酒造的山形县,凭借本地清凛的水资源及盛产的优质大米,制造出高质量的清酒,也首批获得了地理标志标签。成立于1615年的高木酒造,在400余年间通过独家的酵母,制造出无法被模仿与替代的风味,甘甜、富有水果香氣。酒厂参观需提前预约,即使一席难求,也令清酒爱好者渴望亲自感受“清酒之王”的酿造工艺。
02 京都·月桂冠大仓纪念馆
相比于专程赶赴知名酿酒地,京都的这家月桂冠大仓纪念馆能让旅客轻易便可参观、品鉴,感受清酒的魅力。在这个1909年建造落成的研究所里,游客可以到酒香房了解清酒发酵的过程,在博物馆品尝淡雅、清澈、甘甜的清酒,聆听300多年前月桂冠成立的故事,并跟随清酒制造、流行、扩张的过程,以全新的视角,一窥日本的发展。
1920-1930
提到20世纪20年代,大部分人脑中所浮现的应该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纸醉金迷的场景。奢华的Art Deco风格是这个时代的标志,随着交际舞会的盛行,人们喜爱流畅动感可以表现自然人体线条美的时装,当然代表华丽的珍珠流苏元素也十分流行;但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奢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更简约的审美,像电影《咖啡公社》就完美复刻了这个年代的风貌,褪去部分奢靡,留下属于那个年代的时髦与风骨。
1940-1950
时间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那个时代的独特审美。从经典电影《魂断蓝桥》里费雯丽的形象就不难看出,强调腰线和宽肩的时装更加刚毅,大垫肩的出现也让人们的审美趋于中性化;因为战争的原因,更加便利的长裤套装急剧增加,休闲装、运动装成为流行的主题;随着战争的结束,Dior的Newlook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风向标:窄窄的肩去除了垫肩更显柔美,丰胸、细腰、蓬起的长裙离地面仅20厘米,身体不再需要隐藏,而男装也像《穿灰色法兰绒套装的男人》里展现的那样,除掉垫肩廓形,更简约但强调时装质感。
1960-1970
曾有一種观点认为20世纪60年代是对之后时尚产生重大影响的年代,时尚开始属于大众。因为生活方式的转变,优雅逝去,一种更加先锋彰显自我的态度成为主流,短裙、低跟鞋等便于日常穿着的服饰成为人们的首选,在时装界颇具盛名的Yves Saint Laurent吸烟装也是在这个时代被创造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元素更加多元丰富,嬉皮士元素、牛仔材质、宽大工装………就像《波西米亚狂想曲》展现的那样,直到今天,这些时尚元素依旧复古经典。
电影,重现不同年代的时尚风貌
电影和时尚从来密不可分。电影的魅力在于我们可以跟随镜头轻松到达电影所构建的世界,正是因为电影,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百年来时尚的变迁,而时尚与电影共通的美感与艺术性又赋予电影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电影之于时尚的意义,不仅向大众展现了文化艺术与想象力的无限可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更像一台时光机带我们回到那些不曾参与的年代,展现独属于那个年代的风貌。
1980-1990
这个时代是属于Disco和摇滚的年代,像这两种音乐所展现的一样,更具有力量感的大衣、廓形西装在当时涌现,夸张的宽肩成了衣服不可缺少的元素。1988 年的电影《打工女郎》就呈现了这些当时的时尚元素在普通上班女郎身上的演绎:外搭垫肩西装、夸张的耳环,以及蓬松高耸的卷发都极具当时那个年代的风骨。另外一部爆米花电影《独领风骚》,主角Cher头戴贝雷帽,身穿细条纹夹克制服套装的装扮则展现了当时年轻人的典型时尚风格。
2000s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时尚风格少了一些属于年代的专属特征。但不得不提的是,近两年回潮的Y2K 就出自这个时代。这个词的出处是“Y2K bug”,也被称作“millennium bug”,是指当时计算机程序正面临处理2000年以后日期和时间的挑战。在2000年前是两位数的计算年份方法,但是在千禧年来临的时候,这个算法就出现了问题。在1999年12月31日,计算机不会进入2000年,而是倒回1900年。这导致一切使用计算机的设备都面临陷入瘫痪的可能,世界随时面临着崩溃,而人们只能怀抱乐观主义(optimism)和技术乌托邦主义(technoutopianism)来度日。当时的时尚、建筑和音乐都受到这些元素的影响,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Y2K美学”,充满科技感、未来感。《银翼杀手》中的超现实布景就展示了当时主流时尚复古未来主义,而《少女特工队》的主演戴文青木也是Y2K的代表性人物。这些元素也在近年卷土重来,成为当下最时髦的元素。
城市之间,坠入电影世界
总有一些城市,在一部部电影的衬托下,城市风光与人文情怀,随着电影的剧情、滤镜、配乐、剪辑,被赋予了特别的情愫或模样,将电影的画面、故事、情感融入其中。
美国洛杉矶许多电影都与洛杉矶有关,许多电影也源于这里。这座城市不仅有好莱坞构成的“电影王国”,也有密集繁多的取景地,将现代化国际都市的繁华与时尚不断演绎。
Rowdtla创意园区
这栋老工厂建于1917年,《速度与激情4》里,Brian从空旷的屋顶一翻而过,开始激烈的追逐。如今,这里已被赋予崭新的生命,将奢侈品购物和零售、餐厅以及创意办公空间融为一体,遍布现代家居买手店、设计师服装品牌、香水香氛店、陶艺工坊。这里年轻、活力、充满个性,也跨越了艺术与工业间急剧变化的界限。
Paramount派拉蒙影业电影制片厂
1912年成立的老牌电影制片厂派拉蒙影业,打造了无数经典影片,制片厂区也已成为影迷们游览洛杉矶时心仪的打卡地。他们在此游览、参观,经过《好莱坞往事》《 穆赫兰道》《 蜘蛛侠3》里出现过的影棚、街道、爵士酒吧,走进电影外景街区,真正置身在电影世界中。
格里菲斯天文臺
作为洛杉矶的地标建筑与全世界闻名的天文台,格里菲斯天文台代表着浪漫、梦幻,也是俯瞰天使之城、遥望好莱坞的绝佳之地。在《爱乐之城》里,男女主角徜徉在璀璨星空中,舞步踢踏,爱意蔓延,而凯茜转角(Cathy scorner)那段共舞也将洛杉矶粉紫色的霞光印入影迷心间。
尼古拉斯峡谷海滩
明亮的阳光、纯白的沙滩、湛蓝的海岸线,在许多电影里,洛杉矶的海滩都成为令人心动的风景,也升华着加州生活的惬意、活力。电影《天使之城》里,天使们站在马里布的尼古拉斯峡谷海滩上,海浪翻涌,红日在云后染红天空,一帧一画,已囊括万语千言。摩洛哥有人将摩洛哥称为欧美电影拍摄的“后花园”,大概也不为过。这里不仅拥有辽阔的沙漠景观、迷人的海岸线,也有着独具风情的北非市景、古老的文明遗迹,它们构成了电影里一幕幕令人惊叹、难忘的画面。
德吉玛广场
夜幕降临后,德吉玛广场千姿百态的精彩也就此拉开帷幕。摩洛哥传统小吃、当地特色的歌舞表演、占卜、海娜文身、各式工艺品及服饰的摊位……灯光构成星火,《黑衣人:全球追缉》也将这里作为转场镜头,毕竟,马拉喀什人五彩斑斓的生活及文化缩影都凝结于此,旅行者也在这里得以一窥这座城市的生命力与烟火气。
喀什巴博物馆
洁白的外墙、拱形的回廊,在蓝天白云下,喀什巴博物馆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摩洛哥式建筑的美感。在《007之黎明生机》里,邦德从博物馆的屋顶上奔逃。这里曾是一座城堡,1471年-1661年作为葡萄牙总督的住所,而后,收藏着大部分来自摩洛哥北部的艺术品、考古物品,记录下时代变化,也展示着精美的艺术进程。
索维拉渔港码头
索维拉渔港码头位于索维拉城的南端,蓝色的渔船由此往来,穿过《疾速备战》里约翰抵达卡萨布兰卡时经过的黄色塔楼,当地人与游客在此购买刚刚打捞回的海鲜,或者在码头的餐厅品尝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
大广场
经过《盗梦空间》里柯布穿过的老城入口的白色大门,便抵达了被简称“大广场”的大索科广场。它坐落在老城区的南端,将新老城区分割开,在笔直生长的棕榈树下,游人散步、小憩。1948年建立的Rif电影院现已成为丹吉尔电影资料馆,用鲜艳色块拼成的外墙彰显着它所代表的艺术态度。
巴黎
还会有另一个城市比巴黎更适合谈情说爱吗?在无数个可以望见埃菲尔铁塔的角落,全世界的恋人们在此亲吻、牵手,将爱情电影、文艺片中巴黎的温柔,铭记在属于自己的甜蜜时光里,感受巴黎无所不在的浪漫。
双磨咖啡馆
《天使爱美丽》里女主角工作的双磨咖啡馆就位于蒙马特高地,至今仍挂着电影海报,旅行者与影迷纷纷到访,人流如织。这个山坡上的小村庄曾作为毕加索、德加、马蒂斯等艺术大家追求梦想的暂居地,如今,它也是巴黎颇具盛名的艺术街区,在高低起伏的石板路两侧,遍布咖啡馆、酒吧、画廊,将巴黎的文艺之美隽永留存。
亚历山大三世桥
在塞纳河上,亚历山大三世桥连接着右岸的巴黎大皇宫、香榭丽舍大街地区与左岸的埃菲尔铁塔地区、荣军院。观光巴士跨桥而过,桥上是新艺术派的华丽灯盏,每一盏都有着仙女、精灵等精美的雕塑,而桥身的浮雕、装饰,以及桥塔柱顶的女神、金色飞马都无声地传颂着巴黎的历史、文化、传说。
蒙特贝罗码头
在塞纳河畔,蒙特贝罗码头与巴黎圣母院在《爱在日落黄昏时》里被金色阳光笼罩,男女主角从这里登上游船,换一个视角感受巴黎的别致浪漫。如今,游客沿河走过,经过河畔一个个绿皮箱构成的旧书摊、知名的莎士比亚书店,回忆法国文豪的名句名言。圣诞时分,附近的Viviani广场往往举办圣诞市集,贩售小吃、甜品及法国手工艺品,令浪漫与对巴黎的爱意恣意流动。
橘园美术馆
如果你也爱着莫奈画笔里轻柔优雅的色调,那么橘园美术馆一定是巴黎旅程中的必经之站。在《午夜巴黎》里,男女主角站在橘园美术馆最引人瞩目的环形墙面前。当游人真正抵达时,他们不仅感受到莫奈画作带来的视觉震撼,也将在这个前身用来种植柠檬、柑橘的温室里,尽情沉浸在画作、艺术品中,并惊叹巴黎这一“艺术之都”的充沛、丰盈。
洛克帽店
在英伦装扮里,帽子仿佛一件必不可少的绅士服饰,张扬着个性与品位,也与英式礼仪息息相关。《王牌特工》里出镜的这家洛克帽店创立于1676年,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从海军上将纳尔逊勋爵,到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再到奥斯卡·王尔德、布鲁梅尔,店内制作的帽子,超越时间,将伦敦腔调的优雅与精湛,构建为可以被穿戴的经典。
波托贝洛路市集
说不清是因《诺丁山》电影捧红了诺丁山地区及市集,还是因影片编剧居住于此才令这个故事诞生,总之,将多元文化融合在一起的诺丁山如今早已游人如织,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气息。这里每年举办的狂欢节令世界各地的游客、居民尽情享乐,每周一次的市集也成为人们必去打卡的目的地,走进许多人的伦敦旅途回忆。
考文特花园
作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翻新商圈,考文特花园一定颇具代表性。作为《窈窕淑女》《流浪猫鲍勃》等电影的取景地,它早已从过往的花卉市场、食材蔬菜市场,实现了向时尚、潮流的转型,融入奢侈品、服饰、餐饮等商铺,并通过丰富的各类室内外娱乐演出,摇身一变,成为兼具时尚、娱乐、文艺等内容的目的地,聚集着游客与当地人。
伦敦
谈及伦敦、与伦敦有关的电影,这座有着英伦风情、古老、优雅的城市不仅成为电影故事的灵感来源,也装点着电影里的种种情怀情绪、情感。
国王十字火车站
作為1852年投入使用的大型铁路终点站,国王十字火车站连接着这座城市的无数角落,并且人们由此可搭乘国际铁路欧洲之星通往欧洲各地。但对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影迷而言,关于魔法的世界是就此展开的,因此,身穿魔法袍的魔法师们慕名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标志下拍照,并在一旁的主题商店选购电影周边产品,等待猫头鹰迟迟未送的那张录取通知书,亦或有人带你登上霍格沃茨专列。
电影落幕后,旅行开始前
在影迷心里,认识一座城市从一部电影开始。我们从《苏州河》中看见上海,在《志明与春娇》中窥见香港,通过《爱乐之城》认识洛杉矶。影像记录着特别的回忆,建筑浓缩着历史的风景。在声光幻影中,我们看尽城市,经历生活的各种可能。
上海影城
过去30年,上海影城作为历届上海电影节主会场、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影院,是不可替代的观影胜地。2022年年初,上海影城开始升级改造,未来将与周边街区联动,成为开放性的城市电影文化空间。影城前原本的阶梯将被改造为开放的广场,欢迎更多市民走进来与电影艺术对话。
-长宁区新华路160号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
作为世界第六个、亚洲第三个迪士尼主题公园,上海迪士尼在无数中国迪士尼粉丝心中都是一块神圣的目的地。园内随处可见经典迪士尼元素,同时又大力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不仅如此,上海迪士尼大剧院承载了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电影在中国的首映礼。
-浦东新区川沙镇黄赵路310号
百年梦忆上影节
中国电影从上海生长而来。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茶楼内放映了“西洋影戏”,中国电影史正式拉开序幕。对中国影迷来说,最好的朝圣方式莫过于追根溯源,来到中国电影开始的地方,触碰百年前的银幕微光。如今的徐园已不复当年光景,大半个弄堂都不在了,只留下石库门的框架,但招牌还在,斑驳模糊的字迹与不远处的现代摩登相对照,仿佛一段蒙太奇,静静诉说着上海电影的百年时光。
离开徐园,抵达淮海中路与茂名南路转角处的国泰电影院,上海电影的旧日传奇在这里得以续写。这是一座历经了80多年岁月变迁的老电影院,屹立于此半个多世纪,目睹着上海一步步的发展与中国电影业的茁壮成长。每一届上海电影节,都有多部影片在此放映,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如今仍在源源不断地释放活力,为电影贡献力量。
兰心大戏院坐落在上海茂名南路,从初建到如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是上海最早的欧式剧院,也是过去各界名流的聚会场所。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兰心开始兼映电影,并获得了美国派拉蒙和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的专映权。在搬到如今的地址之前,《阿依达》和《蝴蝶夫人》都曾在兰心热映。
在影迷之旅中,你不可不去电影博物馆。位于漕溪北路的上海电影博物馆曾被誉为上海电影的“好莱坞”。上海电影制片厂在此诞生,成为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踏入馆区,3000余件珍贵展品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清晰地讲述着电影的记忆脉络,诠释着光影的神奇魅力。
上海电影拥有璀璨的记忆,始终紧跟世界的潮流,努力与未来接壤。坐落在浦东新区的上海科技馆是中国首个引入IMAX巨幕的场所,除此之外,还设立了球幕影院、四维影院和太空影院。在这里,你可以直观体验影像表达手段的巨大进步,感受视觉所能抵达的极致。
在陆家嘴上空俯瞰上海,环形天桥连接着海关大楼、正大广场和国际金融中心,人们在桥上穿行而过,身后是庞大的钢筋丛林。这个充满未来感的场景被用在2013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她》中,描述构想中的“乌托邦式”未来都市。而黄浦江畔的外滩景象,出现在科幻片《环形使者》里。它是“魔都”,更是“未来之都”。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筹备已提上日程,光影的热潮会再次席卷这座城市,在影迷心中回旋激荡。
海影院Best 5
01国泰电影院
黄浦区淮海中路870号
02大光明电影院
黄浦区南京西路216号
03美琪大戏院
普陀区江宁路66号
04上海电影博物馆
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
05新衡山电影院
徐汇区衡山路838号
洛杉矶影院Best 5
01活力洛城帝王影院1000 W. Olympic Blvd
02埃尔卡皮坦剧院6838 Hollywood Blvd
03聚光灯电影院6360 W Sunset Blvd
04中国剧院6925 Hollywood Blvd Hollywood
05派拉蒙汽车影院7770 Rosecrans Ave Paramount 90723
好莱坞高地中心
好莱坞高地中心距离举世闻名的中国大剧院和星光大道仅举步之遥,是开启好莱坞浪漫之旅的理想起点。与此同时,这里还是奥斯卡颁奖礼——杜比剧场的所在地。世界级的购物中心、红毯电影首映式与精彩的现场戏剧表演,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娱樂天堂。
- 6801 Hollywood Blvd
华纳兄弟工作室
这里是电影爱好者的终极福利之地和巡礼之地,值得你抽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参观。与主题公园的沉浸式体验不同,这是一次完全的幕后探访,几十部经典电影和美剧的拍摄影棚完全面向影迷开放。你可以在《生活大爆炸》拍摄区看见谢尔顿的专属“王座”,在《哈利波特》区上一堂生动的魔药课。如果恰好有情景喜剧在拍摄,你甚至可以申请成为现场观众,让你的笑声成为剧集的背景音。
- 3400 Warner Blvd,Burbank
好莱坞环球影城
作为全球领先的娱乐目的地,好莱坞环球影城为旅客提供了一个高度主题化的沉浸式乐园。游客可以体验惊心动魄的公园娱乐设施,观看精彩的秀场,参观真实的电影拍摄场地。环球城市大道更是一个集娱乐、购物和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场所,你能够在这里找到洛杉矶顶级的商店、餐厅和影院。
-100 Universal CityPlaza,San Fernando
光影落在奥斯卡之城
没有影迷不向往洛杉矶。在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一切都与电影有关,与好莱坞有关,仿佛一架影像的永动机,不断制造人们对它的幻想与记忆。多数人抵达洛杉矶后,第一站便奔向好莱坞,在杜比剧院豪华的阶梯上架好相机,拍下星光熠熠的红毯现场,以及远处山峦上巨大的“HOLLYWOOD”标志。
不远处的中国剧院是全球最具标志性的影院之一,建于20世纪20年代,于1968年被评为“第55号洛杉矶历史文化古迹”。这座剧院的外观犹如一座巨大的中国宝塔,门前蹲守着一对从中国运来的石狮子,青铜色屋顶由两根珊瑚红的巨柱支撑,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中国龙。
高地大道的西侧坐落着迪士尼斥巨资翻修的埃尔卡皮坦剧院,它恢宏华丽,宛如一座电影宫殿。除了迪士尼旗下出品的电影首映礼,这里还放送着一场又一场精彩的现场表演秀。为了致敬好莱坞黄金时代,剧院每年举办6次“复古星期四”活动,重映那些被影迷票选出来的经典老片。
走出高地中心,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人行道上的一枚枚水磨石五角星,这便是著名的好莱坞星光大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低着头,在那些五角星之间寻找着偶像的名字。
日落时分是洛杉矶最迷人的时刻,太阳缓缓落入海平面,太平洋被镶嵌了一层温暖的金边。这样的时刻在电影中被称为“魔幻时刻”,而此时的洛杉矶更显温暖迷人。洛杉矶亦是自驾者的天堂,不如干脆租一辆车,披着夕阳向长滩开去,那里的派拉蒙汽车影院已经开始营业,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的香甜。电影结束后,已是繁星满天,格里菲斯天文台——《爱乐之城》中最浪漫的取景地召唤着你的光临。
这就是洛杉矶,它本身就是一部电影,是喜剧、浪漫剧、音乐剧。
Lazzaretto Vecchio岛
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增加了VR竞赛单元。VR观影场地位于电影节主场丽都岛附近的Lazzaretto Vecchio小岛,从丽都岛乘小船出发,在水面上打个转便可抵达。Lazzaretto Vecchio曾在15—17世纪用作关押麻风病人,这段不堪的历史让小岛荒废了很长时间,直到威尼斯电影节令它重焕生机。进入场馆,戴上设备,你会像爱丽丝漫游仙境般,进入一个无比玄妙的世界。
丽都岛
丽都岛,又译为利多岛,是一年一度威尼斯电影节的举办地,也是威尼斯最休闲的疗养胜地。狭长迷人的沙滩、优雅的露天咖啡馆、古香古色的建筑,时光仿佛永远驻留在18世纪。小岛北端有一片阳光沙滩,托马斯·曼的《魂断威尼斯》就是在这里写完的。多年后,维斯康蒂将这本书拍成了电影,取景地也是这片沙滩。
威尼斯电影节随想曲
1932年,威尼斯电影节诞生,旨在通过电影这种媒介赞颂民族精神。1945年,以“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作为宗旨。每年初秋,威尼斯电影节都在丽都岛上如期举办。小岛面积不大,风景秀美,屈指可数的几个放映厅距离很近,影迷无须东跑西跑地赶场,即可在碧海蓝天间悠闲地享受电影的魅力。每个影厅都别具一格,Palazzo delCinema外观纯白,庄重典雅,负责竞赛单元的首映。Sala Giardino通身鲜红,与碧蓝的天空形成鲜明对照。如果你不在乎首映与否,可以选择Palabiennale,这里出售便宜的连映票。
除了丽都岛,你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寻找电影的痕迹。威尼斯被冠以“水城”之名,你不可不体验一次城中水道。租一条新月形状的贡多拉,轻轻晃荡在大运河上,穿过一个又一个拱形的桥洞。坐落于市中心的里亚托桥连接着威尼斯火车站和罗马广场,桥身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桥中央是一座造型优美的亭阁。电影《威尼斯商人》正是以此为背景。穿过里亚托桥,河道渐渐开阔起来,让人远远地能望见圣乔治岛上大教堂前高高的钟塔,圣马可广场就在附近。圣马可广场西面不远的水巷中有一座小巧的天桥,那就是著名的叹息桥,传说日落时分情侣在叹息桥下接吻就会天长地久。电影《情定落日桥》由此展开,讲述了一段纯真的少年之恋。上了岸,不带地图在威尼斯的小巷中乱逛,因为迷路是威尼斯之旅的必修课,那种迷宫般的不确定性仿佛《卡萨诺瓦》中幽邃复杂的爱恨情仇。阿城在《威尼斯日记》中写道:“应该给威尼斯的每一条小巷立传。威尼斯的每一条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秘,或者让人意料不到……有些小巷去过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了,有时却无意走进同一条小巷,好像是重温旧日情人。”
威尼斯影院Best 5
01Palazzo del Cinema Lungomare Marconi 30126 Lido di Venezia
02Palabiennale Via Sandro Gallo 30126 Lido di Venezia
03Sala Giardino Lungomare Marconi 30126 Lido di Venezia
04Palazzo del Casino Lungomare Marconi 30126 Lido di Venezia
05 Cinema Dante d'Essai Via Sernaglia 12 Mestre Venezi a
东京独立电影节巡礼
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人们似乎很难看到其他知名电影节的盛况。票几乎不用抢,随买随看,开票前也没有媒体轮番轰炸的火热阵势。并不是东京人不关注电影,相反,他们太爱电影了,电影已经渗入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有杂志做过调查,世界影迷最想生活的城市是哪里,东京排名仅次于洛杉矶。如果说洛杉矶是造梦的地方,东京则把电影变成了日常,有任何一种偏好的影迷都会在东京找到自己的归处。
如果你爱商业大片,银座和新宿的Toho连锁影院提供了最先进的视听体验。如果你比较文艺,各式各样的独立电影院会令你应接不暇。日本艺术院线分为很多种,“邦画”以本土电影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宿武藏野馆。它是东京历史最久的影院之一,已有100多岁了,经历了数次摧毁重建,最终成为今日的模样。“洋画”则主要放映外国影片,位于目黑区的东京都写真美术馆不仅是美术馆、摄影类图书馆,也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高品质洋画放映厅。“名画座”指的是放映老电影的影院。离开时尚摩登的新宿,往神保町走去,复古情怀逐渐涌上心头。神保町是世界最大的二手书街区,但那里不仅有书,还有笼罩着岁月柔光的电影。神保町剧场每期都会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在旧书街看一场老电影,别有风情。
在东京,每一座电影院都有它自己的故事,等待着某个投缘的影迷走进,就像《迷失东京》中描述的那样,未知、浪漫与淡淡的孤独交织成奇特的场域,吸引你去發现,去感知。如果你不喜欢在电影院里正襟危坐,不妨试试UPLINK X ——日本最小的电影院影厅中的座椅能灵活移动,你可以将其搬到角落里,任思绪流淌,也可以拖着椅子依偎在同行人的身旁。
东京影院Best 5
01早稻田松竹
新宿区高田马场1-5-16
02神保町剧院
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1-23
03东京都写真美术馆
目黑区三田1丁目13-3恵比寿
04新宿武藏野馆
新宿区武藏野大厦3-27-10
05UPLINK X
涉谷区宇田川町37-18
涩谷文化村
这里是涩谷极富人气的文化综合体,于1989年建成,由音乐厅、剧场、美术馆、电影馆及各类店铺组成。这一充满创意的空间,自开业以来,一直作为新锐文化的传播基地,不断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还可以轻松享受休闲时光。不仅如此,东京国际电影节也多次在这里举办开幕仪式。
-涩谷区道玄坂2-24-1
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
宫崎骏曾说,他希望建立一座“能使人心变柔软的美术馆”,任何来这里参观的人,无论年龄、国籍,都可以各得其所,“想玩的人玩得痛快,想思考的人有所领悟”。吉卜力美术馆完全遵照了他的构想,在闹市边缘打造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梦幻世界。馆内展出了大量吉卜力工作室的手稿和模型,还原了吉卜力动画中的经典场景。参观完毕后,持门票去一楼的展厅,在那里,你可以抢先欣赏到吉卜力工作室的最新作品。
-三鹰市下连雀1-1-83
在科幻片、警匪片、爱情片等林林总总的电影中,电影院承担着叙事功能,将观众引入一个幽深而有趣的世界。如果说电影是魔法,那么电影院就是施展魔法的法器。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前提,100多年来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改变着我们的城市空间。再没有任何一件事能让我们处在同一个空间里,听到彼此的呼吸,看见彼此的生活,无须言语便达成情感的联结、命运的共振。
黄璐
演员、制片人
代表作:《推拿》《 盲山》
去电影院,让我们对电影更有专注力
“看电影当然得去电影院!”看《瞬息全宇宙》的时候黄璐哭了,结果发现身边的人哭成一片,“就有一种在同一空间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
人们总还是喜欢共同完成一些事情,看电影就是其中一项。黄璐说,现在太多东西会让我们分心了,比如手机,“在家看电影总会忍不住看手机,除非把它藏起来”。去电影院,让我们对电影更有专注力。
所以黄璐非常喜欢去影院看电影,有时候等人就干脆看着电影等。她出演赖声川长达八小时的话剧《如梦之梦》,戏份集中在上本,中间有两小时休息,“再加上下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我出场,我就可以吃个饭看个电影,然后再去演下本。”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观影经历肯定是电影节期间。当年黄璐第一次随剧组去戛纳,“那时候还是蓝地毯”,首映礼上,每个到场的人都身着正装,黄璐被安排坐在第一排。“电影放映前会先放电影节短片,那种神圣感一下就出来了。”主创就和你一起坐在台下认真观影。比如她后来在戛纳看《咖啡公社》,白发苍苍的伍迪·艾伦就坐在身边。电影结束后,大家起身鼓掌,“那个时刻,你会在一瞬间明白自己之前为拍电影受的苦、忍受的一些东西……原来都是值得的”。因为电影,黄璐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参加电影节,去异地拍摄……还有追随喜欢的电影去旅行。电影就是这样神奇的东西,你此前从未去过那个国家,只在银幕上见过它的吉光片羽,但它就有魅力吸引你不远万里前去,更有魅力让你在那一刻又从异国他乡的现实回到电影的虚幻里,甚至影响你的生活。
黄璐一直都很想去挪威的Juvet风景度假酒店,那里是电影《机械姬》的拍摄地。这部电影是她怀孕时看的,她非常喜欢,甚至后来女儿Ava的名字就取自女主角。
“电影其实也是可以跨越语言的,就是可能对于有的电影,你听不懂它的语言,但你还是能看懂它的故事,我觉得这就是好的电影。”
解忧电影图书馆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作者: (英)达纽西亚·斯多克
这是一本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访谈录。书中这些坦诚、细致的访谈显示出他对电影的一种激情。正是这种激情激励他度过了波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那一段纷乱的岁月。
WKW作者: 王家卫/约翰·鲍尔斯
和王家卫对谈的文化批评家鲍尔斯是他相识几十年的挚友。书中两人有6 次对话,每次的场景都不同,包括王家卫《花样年华》中拍摄的餐馆、《重庆森林》里的小吃店……对谈也涉及王家卫电影的标志性主题:时间、怀旧和美丽,以及它们在他个人生活中的根源。
電影中的电影院 荷兰国家电影博物馆
荷兰国家电影博物馆(EYE FilmMuseum)紧邻美丽的艾河北岸,结构特殊,外形利落,被称为“眼睛”,是这座古老城市的崭新地标之一。电影博物馆的收藏系列包含超过50,000部荷兰和国际电影,以及各种海报、照片、电影设备、书籍和个人档案。电影博物馆也保留、修复和展出各种各样的电影——从经典作品、热门大片和早期的前卫作品,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最新实验作品。
未来,也许人们可以飞在天空看宇宙大银幕
黄璐对于电影最初的记忆来自乐山。有一次大人们说要看一部电影《超人》,小小的黄璐想:“草人?为什么要看草人?”她就这样跟着大人懵懵懂懂去看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那一年她五岁。
后来她想要从事演员这个职业,是因为高中失恋,痛苦无法宣泄,她就瞒着父亲给自己报了一个表演培训班。毕竟之前她对爱情所有的憧憬都来自那些文艺电影,比如《情人》《好男好女》。文艺片给黄璐打开了一扇美妙之门,“虽然可能也没太看懂,但我会觉得好像就触碰到一些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黄璐实现的另一个梦是因为她喜欢作家三毛,她干脆在马德里给自己买了一个房子。更妙的是,这个房子的对面就是曾出现在阿莫多瓦电影《对她说》中的多雷电影院。多雷电影院建于默片时代,见证过西班牙电影的辉煌,也经历过战争空袭……如今它是西班牙国家电影资料馆的放映院,仍在坚持放映电影。
在马德里,黄璐还去过一家酒吧Sala Equis,这里曾是马德里的成人电影院。当年售卖爆米花的小亭子还在,只是被改成了卖酒的地方。“偶尔也会有一些老电影的放映。” 大家喝着酒,躺在躺椅上,跟朋友聊聊天,就着迷幻的霓虹灯看电影,“有一种非常魔幻的感觉”。时光仿佛一下子又变慢了,变回了那个“流动的盛宴”的年代。
黄璐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电影的辉煌和它的美学。“现在大家追求的可能是那種比较刺激的感官享受”,“之前那些老电影、那些比较慢的电影我也挺喜欢的”。
至于未来,也许影院可以建立在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可以建在山上,然后我们都飞去空中看电影,或者是飞在天空看宇宙投屏!”黄璐说,“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写电影的广告词——这是一部宇宙级的现象电影!”
未来电影旅途
《杀死福顺》
这部韩国电影阵容强大,汇集了全度妍和薛景求,导演是《不汗党》的卞成贤。它讲述雇凶杀人行业的传奇杀手吉福顺在与公司续约之前,卷入了不可避免的对决。
《浪花像是一朵云》
导演杨煜琳,这是黄璐主演的新片,之前刚刚在海边杀青。
《戴假发的人》
《戴假发的人》继续犯罪悬疑风格。一个看似平常的深夜,夜班司机孟中的出租车里上来一位神秘的男乘客。从此,孟中的命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伍仕贤
导演、编剧、制片人
代表作:《独自等待》《 形影不离》
伍仕贤 x CNT
Q_电影是如何影响你,让你走上从影之路的?
A_我的父亲是科幻迷,我两三岁的时候就被带去影院看《星球大战》。记忆特别深刻,因为觉得很神奇,感觉完全把我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想从事电影行业是我在高中有的想法。那时候我经常拿小摄像机拍一些小视频。刚开始就是恶搞一些预告片,找几个朋友一起演,再把拍的镜头贴回到原来预告片的音轨贴上。我还拍过一个用橡皮泥捏人,做成半动画的感觉。所以我后来拍广告和电影的时候对特效并不陌生,从小就开始瞎琢磨了。
Q_最难忘的观影经历是?
A_记得小时候在台湾的电影院看电影时观众都在嗑瓜子,有一种非常市井的感觉。岁数大一点儿后,我在美国看《终结者2 》, 影院前面的队真的排到马路上,人巨多!最后我们买的票只能坐在角落里看,但我还是觉得震撼。所以我个人觉得其实印象深刻并不是追求 哪个影院的设备最好,而是说当时是什么时代,以及看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当时的观影体验。
Q_你如何看待电影对时代的影响?
A_一种影响是快餐式的,它可能只能流行一下,或者片中台词成为大家的口头禅。另一种也许能影响力更深,成为经典电影一代一代看。人类自古以来都是一代把各种故事传给下一代,我们拍电影也是讲故事,故事是唯一可以让你去感受别人体验的一种艺术载体。好电影让你能够进入别人的生活,在这一两小时内忘记自己的状态,或者还能给你一些精神鼓励。这是很有必要且有一定力量的。
Q_未来影院会是怎样的?
A_我觉得它跟现在差距不会太大,只不过一些视听技术会做得更好。但并不是所有新技术都适合拍电影,比如VR,其实并不适合电影。因为电影是导演主观视角讲故事,但 VR 就成了你个人的主观视角。但我作为一个导演,选择什么时候给观众切一个特写是有理由的,为什么拍一个全景也是有理由的……所以最终这些东西就只能是一些噱头而已。我也不会觉得电影或者电影院会“死”去,你看现在世界从疫情中在慢慢恢复了,人们又想去电影院了, 这说明大家还是需要并热爱电影院的观影体验。
电影院:城市记忆的风向标
从电视行业兴起到流媒体的繁荣,唱衰电影院的声音始终不断,但电影院一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从过去走向今天,重塑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人可以像眷恋、依赖家乡一般,依赖一个场所,经历了过去三年影院的关停又开张,我们对电影院反而愈加亲近和依恋——它早已铭刻在我们的成长历史中,塑造着我们当下的日常。
犹记得2005年伍仕贤自编自导的《独自等待》上映后,成为“80后”、“90后”关于国产爱情文艺电影记忆的一块重要拼图。当时中国市场之于全球票房还是很小的一角,电影院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大多数人是在中央六台结识这部片子的。十几年后,《独自等待》在北京电影资料馆重映,偌大的影厅座无虚席,尽管影迷对电影情节已经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但李冰冰青春饱满地出现在大银幕上时,那种类似于初相识的悸动仍不可抑制地如电流般通往影迷的心。
伍仕贤说自己的新片上映后,他常常会流连在电影院中观察观众的反应。当观众发出笑声时,他会感到欣慰和放松,那种直观的情绪流露比网络上的任何评价都弥足珍贵。太宰治写过:“电影院是意志薄弱的人暗自饮泣的地方。”如今看来,不如说电影院是少数允许我们暂时放弃意志力的公共场所。在电影院里,我们更容易交付自己的情绪,哭或笑、正襟危坐或者“葛优瘫”,漆黑的环境脱下了我们的面具,纯真的感性被留在这里。
电影院的出现,一边丰富了人类的行为模式,一边将某些远古人类行为以现代性的方式延续下来。坐在电影院中看电影,与古代的敬拜活动十分相像。互不相识的人们群集在一起,在同一场域内感受信仰的照拂,实现彼此之间的情感强化。电影院也仿佛一座神庙,提供了类似的体验:在独特的空间氛围里,我们基于对同一个故事的向往或好奇聚在这里,和一众陌生人一起穿越时光、旅行冒险、嬉笑怒骂。
電影院也在悄然改变着城市空间的面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所谓的电影院大多是指露天电影,放映活动多发生在居住聚集地。这种公共的、开放的放映地也成为居民日常通勤、社会交往和处理公共事务的重要场所。到了20世纪90年代,受改革开放影响,城市空间开始有了明确划分,电影院从开放式转为封闭式,并作为城市主要的文化空间活跃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依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这个时期的电影院已经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感知的空间”发展为“构想的空间”。
进入21世纪后,影院功能转入消费文化行列,电影院彻底转变为“生活的空间”。追求个性化、时尚化的氛围成为这个时期的消费符号,因此电影院也开始向地方化、个性化发展。过去人们旅行,很少有人会留心当地的影院,而如今影迷的旅行将打卡城市的特色电影院当作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在釜山和东京感受当地独立文艺院线的魅力,在巴黎的电影沙龙中沉醉于男女主角唇齿间的优美法语,在香港尖沙咀找回童年钻录像厅看《古惑仔》的回忆。从放映功能上说,电影院并非不可替代。家庭影院设备的普及与流媒体的发展让观影空间和住宅空间得以重合。但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天然携带着公共议题,负载着公共情感。如果没有了电影院这一公共空间,电影就变成了一段视频,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伍仕贤曾在采访中提到:“不管你家的投影设备和音响系统多么先进,它永远都无法复制你和一群朋友在黑暗中、在巨大的屏幕上观看一部好电影的感觉。哪怕是那些令人讨厌的手机铃声、大声咀嚼的声音都是我们共同体验故事的一部分。”随着时代变迁,未来电影院或许会以各种样貌和形态出现,但其公共空间的本质不会改变,它永远依附并影响着我们的公共生活,向我们输送安慰与快乐。
电影中的电影院 戛纳电影节影院
当年伍仕贤执导的《车四十四》入围戛纳电影节,首映礼的影院非常大, 是一个能容纳2000 人的大影厅。《车四十四》作为一部胶片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的大影厅放映,让伍仕贤感觉真的太奢侈了!
欢乐电影派对
圣丹斯电影节
美国圣丹斯电影节是一个独立电影节,相对没有那么隆重,人们看电影不必穿正装。在圣丹斯,不管明星还是独立影人,大家都打成一片。
根特电影节
根特电影节以电影音乐为重心,举行期间,每晚都会有现场交响乐演奏电影配乐。这也成为根特电影节的特色。根特小城是比利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很多中世纪风格建筑,它们都仿佛童话中的城堡。
当科幻电影照进旅途时
环月旅行计划
1902年,“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在法国放映,其大胆畅想了月球旅行的场景。100多年后,月球旅行终成现实。日本富豪泽友作与美国SpaceX公司创始人埃隆· 马斯克合作了一项2023年出发的“亲爱的月亮”环月旅行计划。该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征集6~8名艺术家,并希望艺术家能够受到太空旅行的启发完成艺术创作。
太空酒店
加利福尼亚的未来建筑公司OrbitalAssembly Corporation正在规划世界上首家太空酒店“旅行者号空间站”,预计2027年开放,建成后可容纳400人,是集度假、商业、科研于一体的低重力豪华酒店。为了给客人提供人为的重力,旅行者号被设计为圆形并缓慢自转,与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中的宇宙空间站十分相像。
超豪华飞艇
《飞屋环游记》中的气球旅行将照进现实,并且豪华加倍!法国飞鲸公司正在开发一种专注航空货运生态解决方案的飞艇,他们将到达那些普通交通工具难以进入的偏远地区,又不破坏当地生态。第一个原型机预计于2023年完成,届时豪华航空旅行市场将进入新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