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大漠苍茫处照见春光

2022-06-30刘小若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卫西夏营地

刘小若

乘高铁到达中卫南站已是下午6点,临近傍晚,这座西北小城的阳光开始变得柔和。去往黄河· 宿集所在的大湾村的路上,一侧伴随流淌着一条清澈的河流,向司机大哥询问,他说那就是黄河。这是与印象中完全不同的黄河,没有浑黄的颜色,也没有咆哮的激流,只是安静地流淌着,河滩缓缓延伸到河岸边,大片白杨树正在努力生长出绿叶。

黄河经甘肃东下,闯过两峡和黄土高原落入宁夏中卫。河面渐宽,河道平缓,两岸经过水流冲积形成中卫平原。黄河在这里灌溉着农田,因而古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一路上,村庄房舍都融进黄土坡的背景里,远处山坡顶上古朴的寺庙格外显眼,听说这里的每个村庄都有这样一座寺庙,修建在村庄的制高点或中心位置,庄稼人世代供奉,祈求好年景。黄河· 宿集所在的大湾村是一座有200年历史的古村落,坐落于黄河南岸一处大拐弯的冲积带,三面环绕皆是黄河。和许多农村一样,年轻人去了大城市,留下老人和日渐颓败的村庄。再后来,黄河· 宿集来了,

行将入夜,黄河· 宿集的灯渐次亮了起来,刚进村就看到房屋一侧架着的羊皮筏子,这是最真实的西北。4月中旬,巷道间的梨树上还剩最后一点没被大风吹散的梨花,面前是满眼暖色的夯土房屋和灯光。元白·中卫是黄河·宿集最新也是最后一家民宿,设计追求自然和乡村的融合,就像创始人夏雨清所说,元白的建筑是要从乡野生长出来的。

在沿用了黄河· 宿集平顶夯土外立面的同时,元白的室内空间设计更偏向自然、温润的手法,充分保证了“在地化”,从当地特有的红砂岩中提取的主色调、红色的手工地砖、从当地收集来的独轮手推车和谷仓,都是时间和记忆存在的印记。

11间客房以西夏十一州命名,暖色调手工砖和有肌理的原木搭配,让人舒适且放松。我入住的“夏州”是一间面朝黄河的套房,清晨,拉开窗帘,透过房间落地窗能看到不远处的黄河、明长城烽火台、梨树、芦苇荡,高高的杨树上喜鹊筑的巢。我喜欢在房间中消磨时光,不过面积巨大的公共空间更让人在元白有家一般的感受。无论半躺在楼顶露台上,在入夜时看高处包兰线上的火车如流光一般划过,还是白天在壁炉旁看庭院天井中的树影变换,都能让人神经放松下来。

元白一层的空山九帖是一个集咖啡馆、茶室、书店为一体的公共空间,它仿佛是整个宿集的文化客厅,创始人把最好的出版机构引入乡野,同时提供可思考和对话的社群空间。首家入驻的是专注做读本类杂志的“读库”,接下来传递生活美学的“浦睿文化”和出版外国文学的“中信大方”也将陆续入驻,形成提供多样化精神食粮的综合矩阵。书店中央区域摆放有两个大大的谷仓,作为陈列台,旧时装载粮食的谷仓以岁月的厚度来承载今日的精神食粮,也是别有一番深 意。

在宿集里向北走,穿过大片有机农场和枣树林,散步去黄河岸边的迹外营地,最先遇上的竟然是两匹高大憨厚的骆驼。暮春时节,有机农场里正在栽种,过了夏天,这些瓜果蔬菜就能被端上餐桌。

与成片的夯土建筑群相比,迹外营地十分隐蔽。走近营地,透过密林看到两顶大型Tentipi印第安帐篷的尖顶,是这里了。营地的小伙伴们热情又爽朗,可能是远离了钢筋水泥的森林,回归到最纯粹的自然,人和事都有了原生态的美感。这是每天观鸟、观日月星辰、迎着春日西北的暖风才能滋养出的轻松和开阔。黄河就在近旁,只要走过一条不算长的栈道,你就能触碰它。

在户外露营,如果不亲自参与做一顿美味大餐,一定会留下些许遗憾,来自广东的小黑和黑妞是迹外营地荒野厨房的主理人,他们还原了最朴实的烹饪方式,带领大家一起动手去营地菜园采摘蔬果,共同去探索更有创造性的户外美食。通过美食和自然与人对话,达成更深刻的联结。营地生活的浪漫来自广袤的大山大河、自然风物、田园牧歌、头顶的星空和对面山顶上包兰铁路传来的汽笛声,还有眼前的篝火和温暖的人。

自古以來,中国人与天地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其根脉都深植于乡土之中。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特有体系,它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对“乡土”也应有不同层面的理解,旅行者和观光客眼中的“乡土景观”,还有生活于其中的本地人所能认知和感受的“乡土价值”。

黄河· 宿集从一开始的5家民宿,到如今11个含民宿、营地在内的住宿品牌,从宿集1.0到宿集2.0共经历了4年时间。在这4年中,黄河· 宿集一直不断挖掘与当地文化相关的线路和体验。品牌总监胡珊在谈到未来时说,黄河· 宿集期待与大家一起重新认识西北,我们是在这里扎下根来的一群人,也是要在这里走得更远的人。

在黄河· 宿集提供的在地文化体验线路中,印象最深的是西夏陶瓷的寻访之旅。距离宿集10分钟车程的下河沿村老窑沟是元代时期的西夏官窑,古称“炭山”。早在汉代,中卫的陶瓷业就已相当发达而且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西夏陶瓷的第五代传承人杨安,从制陶的“寺庙取火”仪式、搭窑到手工制陶、封窑柴烧,完整沿袭着传统的手工技艺。

在黄河· 宿集文化线路中的下河沿瓦窑遗址,更可以看到“西夏的眼泪”——漫山遍野散落的古瓷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见证湮没的西夏王朝的过往繁盛,你可以去想象曾经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下河沿黄河古渡码头,倾听大河峡谷上船工号子的回响。

最新加入黄河· 宿集品牌阵列的食野山桌选用了西夏陶瓷器皿作为餐厅的餐具,主理人哼哼说食野山桌来到黄河· 宿集,从一张野桌子落地成为一家有野性的餐厅,是因为被西北的文化和风物打动,亲手种植食材,亲手参与制作食器,用在地食材配合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器皿去融合创造出新的美食,用更纯粹的美食去传递文化和讲述美好。

西北大地,辽阔苍茫。从黄河· 宿集自驾前往腾格里沙漠最南端、靠近中卫的金沙海沙漠,只需要你带上一颗向往自由的心。金沙海是本地人才会去的沙漠,走在沙漠深处,我感受到跋涉的力量。小小的爬虫在沙地上走出弯曲的轨迹,受到惊吓的小蜥蜴飞快逃走,一阵风吹过,所有足迹都消失了,黄沙漫漫,这样静默的天地难得一见。

离开金沙海,与黄河一路并行向上游行驶,来到中卫的“66号公路”。这条“网红”公路褪去了往日喧嚣,一条大路笔直地通往天际,再转个弯延伸下去,直到看不见。这条路的另一端是宁夏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的北长滩村。北长滩村地处黄河大峡谷,两岸群山环绕,黄河穿境而过,因黄河在北岸冲击形成的一处狭长滩涂而得名。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每户的院落布局和房屋结构都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四梁八柱式”土木结构建筑。每年4月初,是北长滩的古梨园开花的季节,成片的梨花开放,为沉寂的古村落平添一抹新色。

相比于目的地,值得你去感受的还有沿途景色。听当地人回忆,小时候的夏天他们常在黄河岸边捉鱼,对黄河的感情极为朴素平常,因为这条大河从他们出生开始就在那儿,一直在那儿。一路沿黄河大峡谷的河谷地带行进,河面时而开阔、时而狭窄,岸边古旧的水车直到现在还在“咿呀”作响,灌溉着农田。途中偶尔能看到黄河对岸河滩上孤獨又蓬勃生长着的大树,那片倔强的绿色,是大漠苍茫处的春光。

Day1

从北京或上海直飞中卫,或飞银川机场换乘高铁至中卫南站,黄河·宿集就在20分钟车程之外。一路在黄河和丘壑的伴随中抵达三面环河的黄河·宿集,这里与沙坡头景区隔河相望。在全新民宿元白·中卫好好放松,宁静舒适的客房、随着夜幕降临而亮起的油灯和篝火,让你一键切换至度假模式。

Day2

有各式手工艺商店和捏陶工作坊的黄河·宿集不会让人无聊,你还可以体验迹外营地的荒野餐桌,在静静的黄河和成片芦苇荡的陪伴下品尝自然的本味。你还可以拜访离宿集10分钟车程的下河沿村老窑沟,这里曾是元代的西夏官窑。西夏陶瓷第五代传承人杨安保留了传统的制陶工艺。

Day3

可以来一趟洒脱狂野的西部公路之旅。无论是当地人喜爱的金沙海沙漠,还是网红的“66号公路”,或原始古朴的北长滩村,都会让你感受中卫的黄土高坡底色和丰富的风情。

猜你喜欢

中卫西夏营地
回归营地活动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恐龙会谈恋爱吗
宁夏西夏风情园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治理中适生乔木选择初步研究
中卫,一座城和它的美好
“我们发展云计算靠的不是补贴,而是市场机制”
宁夏中卫古生物化石资源研究
板龙很呆板吗?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