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宁儿,勿念
2022-06-30Slowly
Slowly
“你好吗?我很好,勿念。”岑宁儿说,那时候,收到朋友寄来的明信片,往往都是这几句,用十八二十二的笔迹,嬉皮笑脸的写。恰巧前几日,朋友给我发来一条简讯,她说这两天要换办公室,正在整理一些零碎物品,“看我的明信片区域,右边三个都是你寄给我的”。见到自己亲手挑选的画片,思绪倏地被拉回过往时空,记得那时出去玩总会费尽心力地找能寄明信片的小店,一张张精挑细选再将它们铺满整桌,用生涩却自以为幽默的言语,写下对朋友的心里话。如今再看到这些文字,很想捂住眼睛叨念上一句“真矫情”,又在读过一遍后笑着察觉,原来有些人真的许久未见,原来心底的挂牵始终都在。
后来,我听到了岑宁儿的这首《勿念》。一首纯粹的粤语歌,有浓厚而复古的港风,稳稳地抓住了我的听觉敏感区,甚至那份久远的挂牵也莫名地浓烈起来。所以,“勿念”真的是“不念”吗?我想并非如此。这样的字眼看上去多少有点嘴犟的意思,像是成年人独有的一种逞强,用坚硬的外壳将动摇的内心裹藏起,又终究会在某个自洽相处的时刻放下身段与执拗,感受心里始终隐隐不适的缺口。这一次,不想再端着笑说出那句“勿念”,只想纵身在熟悉的一群人、一些事之中。
聆听歌词部分,能感受到的是粤语所独有的简练与精粹,以及发音方式给我带来的舒适感。细细品读过后,才发现字里行间无不透着挂念的气息,无论是对家人、朋友,甚至曾经的岑宁儿自己。或者说,它更像是一封信件,通篇文字不作华丽修饰,朴实得泛着白光。而即便是像这样淡淡唠着家常,却已然将堆涌心底的无奈、孤寂裸裎出来,这种感觉很奇妙,并非尖锐强烈的钝痛感,只是那样慢悠悠、静悄悄地渗透进每一寸肌肤,然后随着呼吸一同消融,清清淡淡、平平整整。
配器方面依旧如往常作品一般,简单并裹带有一些设计感。吉他快速而轻柔地勾勒出歌曲主线,与岑宁儿的气音唱腔和颗粒感音质很搭,讲究轻重缓急的动态处理。间奏处的钢琴采用了较为简单的和弦走向,自然且流畅的写作手法,作了恰到好处的衔接过渡。接下来的部分,吉他编配与上一段并无太多变化,但加入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弦乐组合,让那股久远的年代感一下子凸显出来,绵延悠长的华美乐声铺在了音景底部,起到了很好的衬托和沉淀。而后钢琴的再次加入,让整首歌具有明显而高级的层次感,三个部分既可以独立成段又互不排斥地融作一体。这似乎也使得尾声部分仅保留的弦乐演绎更为突出,无限拉长了整首歌的时间线,让心底的挂念和期许变得浓郁、蔓延。
翻看岑宁儿的微博主页后发现,一首《勿念》居然破天荒地拍摄了四支音乐录影带,即三个具有单独主线的版本,和一个加入岑宁儿本人的融合版。无论是角色适配度的考量,还是情节逻辑的设立,都能看出岑宁儿及制作团队所花费的心思。或许是想赋予歌曲更多的维度,她还很有心地为每个版本的MV写了一封信,分别取名“给从前的自己”“给月亮上的人”“给曾经的一辈子”“给家”。文字简短、寥寥几行,却是她内心真实的写照,显然她将现阶段的很多心绪写了进去,又唱了出来。如此,《勿念》便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而是一群人似曾相识的选择和体验,我想,这大概是真实感所带来的共鸣吧。
“你好吗?我很好,勿念。”又想起最初的这句话。岑宁儿说,想念我们本来的样子,好想和你再见一面。调侃和轻松早已不见踪迹,只觉心头挂满沉甸甸的回忆,仿佛时光在逐个剥落。循环播放着的歌曲,随着落笔的一瞬,也来到了最后一句,“下次要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与你看看月圆”。这样一份小小的期许在心底生根抽芽,那么,下次见面便不会太远了,对吧?
勿念-岑宁儿
词:陈咏谦
曲:陈蕾/岑宁儿
是吗 快两岁了 也会对答了 霎眼要上学堂
下次 与你接送 駕照我有了 至今仍无碰撞
这边 通通都好 哪怕有时 会悄悄失落
好久 不见你了 偶尔会想 这里有你在旁
圣诞过了 假放够了 你我各自忙
学懂 怎么思乡 点一杯鸳鸯 像从前快乐
最近 闭上眼睛 有某个片刻 我怕回忆稀薄
前天 几则新闻 听见皱眉 你那里怎样
遥遥无期 何时再见 那里每一个
靠于窗边听雨天 望着难落墨的信纸
如果说 如果不要说
始终我也适应了 不抱怨
季节变了 世界快了 我也惯了备忘
上周 开始搬家 新的景观 令人常远望
我望 哪里有海 哪里有港 哪个随风飘荡
无端 想起心中 两个老人 脑里放空着
怀疑沿途 原来惯了 错过那感觉
靠于窗边听雨天 望着难落墨的信纸
如果说 如果不要说
只想去抱一抱你
也不知 怎么变迁 就凭默念的句子
如此说 如此不要说
当一切也都过去 可再见
下次 要吃吃喝喝 说说笑笑 与你看看月圆587650CC-4F86-439D-AF3D-6888A6559D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