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探索

2022-06-30刘利芬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碎片化、表层化和标签化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停留在记忆、理解和应用的浅层次阅读活动上,限制学生构建意义、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依据深度学习理论,结合课程标准提倡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具备“积极情感—知识建构—意义探究—批判创造—审美体验”特征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期达到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但碎片化、表层化和标签化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观察到,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提问的类型以展示性问题为主,由于此类问题所占比重过大,使得参考性问题不足以支持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二是提问主体几乎是教师,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机会,最终形成“教师问—学生答”的刻板化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等着教师提问,“为什么问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在哪”,学生并不能了解,因此妨碍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三是学习活动的开展多以浅层的思维活动为主,探究性的、有深度的学习活动较少,这就使得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一直存在不足[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限[2],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停留在记忆、理解和应用的浅层次阅读活动上,限制了学生构建意义、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3]。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英语阅读课堂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特征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与特征。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造、批判反思等学习活动都是深度学习的具体表现,而这些行为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提问[4]。关于如何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2021年罗永华博士提出了一个运行框架,明确提出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主要有五个特征:一、积极情感。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始于教师的积极情感,同时要激发与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这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与内在推力。二、语言知识构建。语言知识建构是奠定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基础。外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并学会使用各级各类构式。引领学生建构语言知识可以减少学生陷于碎片化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三、主题意义探究。这是学生实现英语深度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对英语学习语篇、内容的理解与主题意义的思考,既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四、批判创造。深度学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在批判性、创造性的語言学习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阶思维的发展。五、审美体验。注重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语言美,包括语言形式美、内容美与情感美等带来的人文美感。英语学习离不开语言的理解,但更不能缺少语言表达、审美与体验,所以批判创造与审美体验活动是体现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5]。

可见,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具有唤醒学生积极情感,促进学生感知与领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意义探究、质疑创造,培养学生语感和审美能力等特征。这要求教师充分研读阅读文本和教学内容,以生为本,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设计适合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感知与领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与意义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如质疑、批判、创新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的“SMART HOMES TO MAKE LIFE EASIER”一文为例,基于深度学习探讨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本课例依据深度学习特征和罗博士的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运行框架为理论,以“深度学习阅读课堂设计”为抓手,以实现“高阶思维发展和学科育人价值”为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开展课堂活动,以期改进“设计少学生、实施少生成、评价少素养”的传统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探讨出一条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路径。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精准设定的基础工作是对文本进行全面解读。这是一篇介绍未来智能家居的说明文,说明技术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并思考这些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文本由标题、小标题和正文三部分构成,按照“总—分—总”的写作模式展开,首段从问题出发,中间三个小标题分别介绍了其功能,最后一段总结了科技创新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评”三者之间关系是有机统一的,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的“灯塔”。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思考:教学内容能培养哪些核心素养,需要设计哪些活动才能让学生以主体的方式展开深度学习,怎样进行持续性评价?本课依据深度学习理论,设定了多维教学目标:1.在主题意义探究中完成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建构结构化知识;2.通过描述和阐释智能家居对生活的影响,内化语言和内容,进而对智能家居做出推断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3.生成个人对科技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以建构正确的科技观,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具体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二)教学思路的制订

教学思路应紧扣文本主题,以实现深度学习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准则,从“感知主题、初探主题、探究主题和升华主题”四个角度来制订。首先,解读文本,把握主题,确定主线;其次,遵循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制订具有层级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最后,根据育人目标,设计上升性、层级性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应把握四个要点:(1)导入激活,创设情境,积极情感,感知主题;(2)读前预测,观察特征,知识构建,初探主题;(3)理解文本,逐层深入,内化交流,探究主题;(4)超越文本,迁移创新,审美体验,升华主题。

基于此,本课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开展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形成“说明文结构与写作手法的知识建构”、达成“智能家居”为主题引领的意义探究、树立对“科技与生活”的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如图2)。

在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阶段,教师提出两个信息型问题作为导入活动。这两个问题紧扣文本智能家居的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语篇的主题意境,激活学生的已知和对探究未知的动机,唤起对smart home的积极情感,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在概括与整合阶段,设计四个理解型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究语篇体裁,找出段落中心句和整个语篇的结构,从而整理出说明文这一体裁的结构和特征,进行知识构建。在描述与阐释、内化與运用阶段,以三个问题开展阅读圈活动,使学生在这一阶段深入解读语篇,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从本质与变式的深度学习特征来考虑,由于语篇结构知识是高度抽象话化的语篇模式,不同体裁的语篇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因此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语篇类型与交际目的,能锻炼学生归纳和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在推理与论证阶段,想要培养批判与创造能力,就需要开展学生分析活动。通过创设两个分析型问题,学生探究语篇的写作目的、作者的观点态度、读者的身份,促使学生启动高阶思维。在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阶段,设计两个评价型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从审美与价值评判角度进行解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自己的smart home,获得超越文本的审美体验。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机会,才能成为一个“具备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具体而丰富的人[6]。

1.阅读前:联想与结构中激发积极情感

“联想和结构”是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其中联想强调引导学生启动原有的内容图式,而结构是以往经验融入当下教学并得以提升、结构化的过程[6]。激发与唤醒学生积极情感是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发生的前提条件与内在推力[5]。基于此,笔者在阅读前设计了两个小活动。

Activity 1:Brainstorming and watching a video.

Q1: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smart home?/What would our lives be like if we lived in smart homes?

Activity 2:Asking questions and finding answers.

Q2:What do you expect to learn from the text?

【设计意图】活动1通过头脑风暴切入本课话题,激活学生对“智能”这一概念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快速进入主题;活动2让学生自主提问,预测文本内容,联系旧知和新知。这种积极思考的模式,能够训练学生预测、提问、处理和转述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研究,为下一环节阅读并构建新知识做好准备。

2.阅读中:内化与交流中促进知识建构

这一阶段可以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阅读课文,完成三个学习任务。首先,快速阅读语篇,引导学生辨析语篇类型和交际目的,完成说明文知识建构;然后,开展阅读圈活动,在内化与交流中深入解读文本;最后,精读段落,创设角色扮演,探究主题意义。

学习活动1:快速阅读语篇,梳理文本信息

语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载体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学习材料。语篇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教师在解读中探究,并在阅读教学中加以体现。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基于语篇内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质量的关键[7]。阅读活动应从解读语篇文本开始,由浅至深带领学生阅读语篇的主副标题,了解文本结构和特征。

Read the title and the three subheadings and identify the writing purpose and the intended audience.

Q1: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Q2:Who is the passage intended for?

Q3:What’s the structure of this text?

Q4:How is the passage developed?

【设计意图】此活动对应教学目标1和2。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语篇主副标题和浏览图片,预测语篇主要内容和作者对待智能家居的态度,调动学生已有技能和对智能家居的已有知识与经验;然后快速阅读,判断本文语篇类型(说明文),梳理文本框架,掌握文本意图,分析文本内在联系,建构说明文的知识结构,使经验与新知识结构性关联。

学习活动2:创设阅读圈,内化与交流文本

“内化与交流”主要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在有意义的语境中通过理解、内化、描述、阐释、联系的方式,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来表达意义和观点[6]。教师可以采用阅读圈学习模式,让学生根据不同角色分工完成各自阅读任务,然后交流分享,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对材料的理解。阅读圈一般设有六个角色:领导者负责提出思考性问题,让成员发表见解;联系者将故事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发表感想;绘图者将重要的信息绘制成图片,并让小组成员猜其意义,然后自己再叙述;总结者负责对所阅读文本的梗概做简短报道;单词解释者负责解释阅读文本中的新词,并将之用于真实的句子;名句发现者负责找出一些特别有意义的句子或段落供大家讨论。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和教学需要,阅读圈角色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本节课把角色精简为四个,分别是领导者、单词解释者、总结者、联系者,活动任务是探讨和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Q1:Raise three questions about what,how, and why.(Discussion Leader)

Q2:How does the writer organize the information?(Summarizer)

Q3:Can you connect the technology to our daily life?(Life Connector)

【设计意图】本活动对应教学目标3,旨在于内化与交流中深入解读文本,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有条理地阐述智能家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阅读圈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不再局限于零散词汇和语法点的记忆和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提出自己的问题、向同學介绍自己的见解、整合结构化知识等活动中,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深度加工,完成语言知识建构。语言知识建构是奠定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基础,它既是认知发展需求,也是语言学习要求,减少学生陷于碎片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中的情况,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5]。

学习活动3:角色扮演,本质与变式中探究主题意义

“本质与变式”体现在学生对所学语篇进行深度加工,深度理解语篇,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6]。教师可让学生再次研读第一、第二段,并通过开放性提问和解读,关注本质,体会作者对智能家居的态度和文本语言特征,为下一步变式即评价和创设智能家居做铺垫。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阅读课主题的本质,此处设计了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英语课堂上使用角色扮演法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际氛围,能够有效促进生生间的沟通交流,改善了填鸭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僵硬听课的现象,使课堂氛围因此变得活跃,教学效率也能有所提高[8]。基于此,笔者首先创设了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和迁移的真实情境“你是智能家居的销售代表”,促使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其次,巧妙设置教室活动布局,扩大互动空间;最后,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反思,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Suppose you are a sales representative of a smart home company,and you are giving a product introduction.You are supposed to choose 2-3 words to introduce the features and find supporting evidence from the text.

Q1: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smart homes?

Q2:What attitude should we hold to future smart technology?

【设计意图】此活动对应教学目标4,旨在于本质与变式中探究主题意义。意义探究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对英语学习语篇、内容的理解与主题意义的思考,既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进一步思考智能家居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形成对智能家居的积极态度,建立文本和生活的联系,进而理解“人类利用高科技创造未来美好生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的主题意义。

3.阅读后:审美与体验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解读完文本的主题意义后,教师应超越文本,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升华主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未来智能家居。这个活动既是对本课知识的活学活用,又提升了“科技服务人类”的意识。“迁移和创造”是内化学习内容后的外化表现,需要学生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活动。笔者让学生把家分为多个功能区,如客厅、卧室、书房、厨房,让他们自选一个功能区,小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并向同学展示成果。

Q1:What will you do to make your home smarter?

Please design your ideal smart home and give a speech entitled“Smart Homes,Easier Life”.

【设计意图】此活动对应教学目标5。审美体验和批判创造活动是体现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设计属于自己的smart home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拥有smart home,但是每个人都渴望创造自己的smart home。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融入设计,这符合深度学习提倡的“审美体验”特征。此活动结合语篇所学知识创设真实情境,通过搭建“简介—功能—优势—看法”的演讲思路框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使用文本话题、语言,同时通过成果展示形成学后的认知结构,迁移、解决真实情境的实际问题,培养创造思维。

4.课后作业:价值与评判中完成育人目标

“价值与评判”是教学终极目标,体现学科育人的特征,强调学生能够评判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做价值判断。“价值与评价”回答的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即教学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要以人的成长为旨归。深度学习将教学的“价值和评价”明晰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有助于学生自觉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评判身边的人、事与活动。“价值与评价”不是教学中的某个独立环节,它萦绕在各个学习阶段、各个环节和活动里[6]。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让学生思考,批判地看待科技,养成“科技为人类服务”的科学价值观。

Q1:What is the possible fu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echnology?

Write a short passage entitled“Should We Fight New Technology?”You are supposed to:

·use smart homes as an example to show how technology will influence our lives.

·list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smart technology.

·explain your attitude towards smart technology and why.

【设计意图】此活动对应教学目标6。通过写作任务,把现实生活与语篇内容联结起来,让学生不仅能够再次回顾语篇内容,还能重新理解和认识高新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明确自己对高新科技的态度,进而形成积极理性的价值取向。此外,教师还可以考虑在下一节课设计更具有综合性的任务,比如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智能家居的优缺点自由选择正反方进行多角度批判性思考,深度思考人与科技的关系,回归本单元开篇页的主题探究,深化学生对科技的认知与期待。

(四)采取持续关注评价

深度学习教学评价的一大亮点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所学内容,利用小组展示等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进行阅读圈活动时,师生把阅读圈的不同角色作为评价目标,观察和记录学生独立发言和小组分享中的表现,向学生提供及时的评价和建议(见表1)。

此外,深度学习还需要重点关注學生元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内动力是建立在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上,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评价、反思自己整堂课的学习成效(见表2),为总结和改进学习提供参考和支架。

在这种“形成性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再是静止不动的个体特征。从梳理整合到形成知识结构表达自己对智能家居的认识,以及能否阐释智能家居的功能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到批判性评判智能家居,延伸创造性思维,这些评价活动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状况多维度的指导与反馈,检查了核心素养目标在课堂落地的实况。

四、实施效果及反思

本课例的设计努力营造积极情感的课堂氛围,通过活动体验,以问题链的形式促进学生开展各层级的深度学习,一步步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探究单元主题意义。从课堂上所呈现学生的即时生成,可以看出他们对语篇有了深度理解,并能实现深度表达,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尤为惊喜的是,在学生的产出中,笔者看到学生能够有效搭建联系以促进深度理解。比如在阅读圈活动中,一个学生以自己奶奶一人孤独在家,联系到全社会的孤独老人,由此希望未来智能家居有陪伴和照顾老人的功能。这个学生的探究在无形中已经超越语篇,搭建起实现文本与自我、语篇与世界的联系。

当然,本课例还有许多待改进之处。为了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笔者提问时加大了开放性问题的比重。但是在追问的过程中,比较关注预设的关键问题,较少使用其他有效提问策略(如重复、分解、改述、追问、提示)。如果课堂上教师提问和理答能够抓住学生思维的空白点,多推进可持续的、有深度的对话,那么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还会更深刻些。另外,整节课缺少一些思维的碰撞。这种碰撞可以是学生与学生间不同观点的争辩,也可以是通过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使之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今后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再优化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留给学生更多的深度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子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更多的表达欲望,更好促进学生的深度表达。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郑葳,刘月霞.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J].教育研究,2018(11):56-60.

[3]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4]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29-30.

[5]罗永华.深度学习高中英语课堂的内涵与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1(6):96-102.

[6]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7]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8]李晓燕.角色扮演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2.

【作者简介】刘利芬,一级教师,东莞市第五批英语学科带头人。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深度学习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2020YQJK596);东莞市年度规划课题“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和理答策略研究”(2021GH025)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