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锡林浩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农牧业的作用及措施

2022-06-30徐静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牧业作用措施

摘要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是气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形势下,以往的传统防灾减灾服务手段已逐渐更新,利用更为先进的技术不断进行改革,以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水平。气象灾害一直是农牧业发展的较大阻力之一,也是每位农牧业工作者的重点关注问题。针对锡林浩特地区的气象灾害特点,分析并提出合适的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策略,希望可以切实帮助锡林浩特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气象防灾减灾;农牧业;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2)04–0043–03

气象灾害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会对我国的农牧业造成较大的损失,要引起农牧业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重视。新形势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也随之进行着改革。面对新旧工作理念的差异,如何改革、如何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做得更好,是气象有关部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模式具有专业化的组织、完善的设备仪器、高素质的气象工作人员,多个相关部门可以共同分享新的科研成果,让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更好地保障当地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1 锡林浩特市的气象

在全世界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锡林浩特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对锡林浩特市农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每年年中容易出现干旱、雷电暴雨、大风和冰雹灾害,且近年来的发生频率不低,大风灾害强度可以把野外的树木枝干折断,稍微不够坚固的庄稼栅栏与牲畜屋棚也会被大风吹倒,被吹倒的屋棚会使牲畜受伤甚至致其死亡。此外,雷电暴雨天气还会导致农田和牲畜养殖地出现积水洪涝,庄稼会被泡发腐烂,畜牧养殖区域因为积水过多会使得养殖卫生条件差,引起細菌等微生物滋生与繁殖,使牲畜饲料发霉变质,牲畜吃了之后会生病甚至死亡。

2 不同气象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

2.1 大雪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

锡林浩特地区牧业的发展比重较大,是许多人赖以为生的行业,一旦发生了持续时间长、密度较大的大雪灾害,供给牲畜食用的青草就会被大雪掩盖,牲畜缺乏食物体重就会下降。而且大雪还经常伴随着大风甚至暴风雪,圈养牲畜的棚子若不牢固会倒塌,砸中牲畜,致使牲畜受伤或死亡。因为棚子不够完善,大雪天气牲畜被冻死的情况一直存在,牲畜会因为低温变得躁乱不安,有孕的牲畜会不受控制地在棚内来回跑动,可能由此导致流产。风雪交加的情况下还会进一步造成二次灾害,比如牲畜被冻死饿死、牲畜和人们居住的房屋坍塌、人被冻伤、因大雪弥漫导致视线受阻而引发交通事故,还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坍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当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此外,若不能快速处理因灾害死亡的牲畜,可能会引发疫病,因此,在灾害发生后应做好灾害场地的清理修缮工作,全方位消毒和排污处理,运用科学的方法防治疫病的发生与传播,防止造成后续的灾害。大雪气象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有:气温过低造成农作物坏死,积雪在土壤中化水再结冰造成冰霜危害,耐受能力低的农作物会减产。

2.2 大风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

大风多发的冬春季节正好是各地降水少、地表覆盖率最低的时段,加上锡林浩特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土层较薄,大风极易引起沙尘,形成风灾,加剧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墒情锐减。风灾不仅会侵蚀土壤和环境,损坏农作物,致旱,毁坏建筑物、树木、草原植被,致使草场沙漠化,对电力、通讯等设施造成直接危害外,还会引发病虫害、扩散污染等间接危害。大风会破坏牲畜棚圈、蔬菜大棚、房屋等,将草场植被连根拔起,使得农田水渠和人畜饮水池被沙土填平。

2.3 干旱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

锡林浩特以农牧业为主,旱灾频发。干旱灾害较其他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最大,农业旱灾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一是作物减产造成的损失,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牧草等;牧业遭受旱灾,易与风灾同时发生,致使草场干枯、风化、沙化,草场返青时间推迟。还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断流,使牲畜饮水困难,影响牲畜抓膘、过冬度春,甚至会造成牲畜死亡。二是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造成的损失。三是农业抗旱救灾增加的投入。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持续减少,甚至短缺、河川径流水位下降,湖泊水位降低,水面缩小甚至干涸,水质咸化、土质碱化、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

2.4 冰雹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

雹灾多伴随着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如霜灾、水灾、虫灾。历史上,雹灾之后紧接而来的往往是霜灾。相较锡林浩特存在的其他灾害,雹灾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无论是规模还是破坏力都较小,但由于其发生往往都是以突然降临的形式出现,来势凶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以致人们措手不及,难于应付,故具有相当大的威胁性,尤其是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活动造成较大的危害,给工矿业、电讯、交通运输以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3 新形势下锡林浩特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优化措施

3.1 提高预警技术

针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关部门要遵循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端正态度,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御和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气象部门应及时监测气候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灾害预警。自然灾害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故要着重于如何更好地预防灾害,气象部门要重视对预警仪器的研究,加大对预警设备的升级研究力度,提高预警水平,力求为社会提供更为健全的气象预警信息,保障农牧业的发展。气象部门要提高气象预测的时间效率,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准确地预测出灾害的严重程度,加大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力度,充分发挥出气象部门的服务职能。

3.2 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的损失,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应坚持重点防御、划定防区、统一指挥的原则,在干旱发生区域、常年冰雹多发路径带、农牧业生产主要区域设立作业点,根据天气监测资料和天气预报,捕捉有利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时机,实施安全有效的人工增雨、消雹作业,把灾害降至最低。这都是抗灾、救灾十分有效的应急措施。应把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水资源综合管理战略的一部分,并建议在各地开展对云、雾以及降水的气候学分析,加强新观测工具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等,以便向人工影响天气、水资源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若一个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到位,则此地区防治干旱的能力就强;若每家每户都有暖棚圈,在雪灾来临时应对暴风雪的能力就大大增强;若一个气候地区设有气象、水文、旱情监测站,则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就会提高。

农区一般都有较好的棚圈设备,冬季和春季有储存的干草和农作物秸秆,有饲料持续喂养瘦弱牲畜,是舍饲兼放牧畜牧业,雪灾对畜牧业危害不大,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对雪灾的适应性较强。而高寒牧区大多为纯牧业区,基本处于靠天养畜的局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如果草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再跟不上,则防御性非常差,遇雪即成灾。对此,当地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加大农牧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库、牧区人畜饮水工程牲畜暖棚圈、贮草棚、易发泥石流、滑坡地带的加固与维修等,同时充分利用各地援助西部开发的优势,汲取各地发展基础设施方面的经验,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发展全区农用和草场的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加强对农牧业科技的开发与利用,切实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其防灾能力。

3.4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信息管理

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环保、消防、农林、卫生防疫等部门分别形成了集测、报、防、抗、救、援为一体的单项灾种减灾服务体系,但各部门间缺乏整体的协调配合,尤其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主要救灾部门工作缺乏公共防灾救灾信息共享系统。建立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将各成员单位的减灾信息系统进行联网,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综合防灾减灾数据共享网络,可以整合防灾减灾数据信息资源,促进减灾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保证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预报、预防措施等信息的及时、通畅传达,尤其做好气象部门与信息传达部门以及政策下达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对处理突发性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气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广泛采集气象、社会经济、生态信息、动态监测气象要素的变化和灾害发生与发展过程,加大投入用于研究气肥(光和热)的可利用率,加强农牧业气象监测、预测,掌握气候变化的信息,实现在灾害发生前预警,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各部门报告灾情发生的时间、地区、范围以及强度,根据各行各业对气象工作预报更精细化的需求,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预报产品。并通过对气候和生态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一些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以便政府决策部门在经济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提早做好防灾抗灾准备[1]。

4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我国频发的许多气象灾害,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农牧业发展都带来了威胁,也造成了国家的经济损失。以往在进行传统的气象科普时,受众群体较小,效率不高。传统的气象科普一般采用报纸、宣传册宣传,电视机和广播等较为单一的方式,普及率不高。现新形势下,人们已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资讯,对此,气象宣传科普工作应结合新媒体展开,针对不同群体展开气象科普服务,扩大宣传的受众人群,提高人们的气象科学素质,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从而使人们在面对气象灾害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进行防御和减灾[2]。

4.1 结合新媒体开展农牧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优势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气象监测数据信息,同时可以在线进行互动,还可以根据每个人所在的不同地域和不同的工作需求在多媒体平台设置专属于个人的气象服务信息。通过新媒体,气象宣传科普服务更具趣味性,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气象部门可以在平台开设官方公众号,每日发表专业文章和气象信息,与粉丝进行互动,让更多的人信任、应用气象服务产品,同时让广大人民群眾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建议,以便气象部门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气象服务需求。

4.2 结合新媒体开展农牧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必要性

新媒体对提高农业牧业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的效率有很大影响。人们可以通过专有的气象软件、微信气象小程序、微博的气象板块及时获取科普知识,互相之间还能进行信息共享,这是传统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方式无法实现的[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气象农业牧业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也在进行多样化改革。将传统方式与新媒体科普方式结合宣传,能极大地扩大了受众群体,也能充分体现出新媒体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对人民群众的契合性,这样的结合对气象减灾防灾服务的未来有着重要意义。气象新媒体需要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开拓创新,与时并进。从当前锡林浩特地区防灾情况可以看出,加强对气象新媒体宣传的认知是很有必要的,气象部门要深入研究每一个科普宣传的渠道,并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找准自己运营账号定位,找到最合适的气象宣传特色,从而在新时代为人们提供最准确的气象预报信息。

4.3 完善紧急气象灾害通知系统

当前,要加强农牧业防灾减灾全面组织和协调工作,农业自然灾害突发应急事件等工作预案,要从防灾减灾指挥系统的成立、灾情的快速报告、快速分析和预测预报、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应急预备队的快速反应等方面提早做出周密部署,确保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实践证明,提高灾害应急反应能力是提高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能力的必要条件,是衡量救灾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灾害应急管理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是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4]。

5 结束语

锡林浩特气候多变的特性在产生气象灾害时会引起牲畜体重下降、发生传染性疫病等影响。虽然当下正在不断研究畜牧业的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化技术,但仍有不足之处。处于高原地带的锡林浩特市牧业工人大多数还进行着散养、粗放式畜牧管理,平日放养牲畜完全依靠天然的草地,这样的饲养方式抵抗气象灾害的能力很低。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大对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种类、危害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等,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齐伟.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4):950-951.

[2] 施秀娥,常晓晨.新形势下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乡村科技,2019(8):47,49.

[3] 张新龙,李超,刘双,等.赤峰市近五年气候变化特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20):39,41.

[4] 郝东敏,隋岩,任广治,等.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S2):313-315,319.

责任编辑:黄艳飞

The Role and Measures of Xilinho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erving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XU Jing (Xilinhot National Climate Observatory, Xilinhot, Inner Mongolia 026000)

Abstrac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ervice work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teorological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former traditional mean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ervice had gradually update, using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to reform continuous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job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disasters had always been one of the larger resistance of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also was each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workers focus on the problem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Xilinhot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oping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Xilinhot region.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Function: Measures

作者簡介 徐静(1984—),女,河北怀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牧业气象观测、生态监测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1-06

猜你喜欢

农牧业作用措施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农牧业品牌化的现实意义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