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层,让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更合理
2022-06-30翁翠英
翁翠英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分层教育的理念逐渐进入教师的视野中,并且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开始运用分层教育的方式。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接触数学的速度与学习态度的不同,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数學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考虑到分层。因为传统教学思维产生的影响,教师在作业布置中习惯运用统一化的方式,但是这样对优等生而言,作业水平偏低,但是对学困生而言,其作业水平又过高,这样就会影响其实际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中,就要注重合理分层。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布置家庭作业,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了解学生作业的实际完成情况,不仅能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加以检测,同时也能让学生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合理巩固。教师在批阅检查学生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找到学生学习薄弱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教学,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水平。但是因为接受能力、智力、环境、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同的内容,优等生没有任何的挑战性,但是学困生却存在一定的阻碍,难免会影响到数学学习的心态。所以,教师就可以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差异性,能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这样才能拥有较强的实用性,让学生可以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在作业分层设计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作业分层设计教学的方式,就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需求来对应的选择作业,通过自主学习,最终提高数学的学习水平,以此来满足教学任务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作业目标不够明确
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中,将作业看成一种形式,很多教师都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应该怎样去布置数学作业等问题。直接将作业的布置看成了一种习惯,只是为了避免学生贪玩,能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巩固,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作业的布置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二)作业内容相对重复
因为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类似的,并且也不离开数学课本与课堂知识,往往都是将考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设计作业,这样就使作业过于机械重复,并且单调封闭,很容易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作业形式相对单调
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基本上都是选择与教材相互配套的教辅书。为了能节约时间,经常是将教材的习题直接作为学生一成不变要完成的作业,并且要求每个人都要掌握。另外,教师会补充一些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对应地完成,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从而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层次性
作业的设计要求具有科学合理性,分层不仅是体现在量上,同时也表现在质上。作业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梯度,能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仅能让学生完成对应的作业,还能取得一定的进步。在作业的容量方面,也要严格地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进行设定,教师要科学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完成对应的题量。另外,作业的知识涵盖方面,在习题设计过程中,其本身包含了诸多学科知识,这样就可以保障学生在实际中能对应的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到文字与插图的相互配合。在内容的设计方面,应该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相互贴近,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内容新颖丰富。这就要求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能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所以,趣味性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觉到趣味。
(三)多元性
分层作业还要考虑到多元化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与启发智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转变原本规范化、程式化的倾向,能将学生的需求、困惑、兴趣、能力等作为作业的生长点,以此来主观地生成作业。
(四)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还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接纳学生提出的建议,在主页设置方面,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能让作业的设计具有更多的选择性,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来针对性地加以选择。
四、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路径
(一)分层预设,让作业具有针对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往往是选择“一刀切”的方式,作业布置内容简单、统一,形式粗暴。但是分层预设,就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区间差异,设置对应的作业内容,其主要包含了作业难度、作业量等。如,教师可以将作业设定为“必做”和“选做”。其中,必做属于基础性的作业,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完成。选择性的作业,则包含了发展性与提升性,这样就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能选择不同难度系数的作业。针对这一部分作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作业实际情况,同时也能让作业更好地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作业更有针对性。
作业量的分层,其关注的是作业的实际数量,作业难度的分层,其关注的是作业的整体质量。通过作业难度、作业量的分层,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作业的效能。如,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将圆的周长测量出来,合理地计算圆周率,并且推导出对应的圆面积计算公式,然后,以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圆周长公式、圆面积公式。在教学中,就可以将作业划分为A、B、C三个层次,由简到难,让学生自行去选择。其中,A层次为基础题,就是给出圆的半径与直径等基本的信息,让学生能进行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计算。B层次为变式题,如计算圆的组合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能将圆的周长与面积问题直接转化成为解决实际的问题,如测量井盖的周长和面积等。C层次为提高题,其属于非常规性的一些题目,其包含了题目形式、解决方式的非常规性,如已经知道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为20平方米,试着求出圆的面积。结合圆的面积进行推导:将一个圆沿着半径将其切开,然后直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周长为16.56厘米,那么请计算一下长方形的长和宽,并且计算出面积。
老子曾经说过:少则得,多则惑。对分层作业的预设,就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让学困生能尽量完成一些基本型的习题,让中等生能完成一些综合性更多习题,以此来提升其思维,让优等生能完成一部分挑战题,以此来不断挖掘其思维潜能。
(二)立足实际需求,让作业具有针对性
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处理,首先就是要做好层次的划分,能让作业可以针对相对应的学生,只有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时候,才会选择分层作业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直接将学生划分成为A、B、C三个等级,通过平时的测试仪自己期末考虑,从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地调整。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对应层次划分,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以此来带动整个班级的氛围,从而让教师能顺利地开展下一步的作业分层处理。如,可以选择利用方程式和图形中相对较难的题目来考查学生,让学生通过简单方程的方式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不能解答的学生为C层次,不能使用方程式解答的学生为B层次,可以利用方程式进行解答的为A层次。在划分完毕之后,教师还要安抚对应层次学生的情绪,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然后针对不同层次来设置对应的课后作业。所以,在今后的数学作业的设计中,就要重视立足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原本的作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能相互匹配起来,最终就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久而久之,也能更好地开展数学作业方面的学习。
(三)立足知识模块,让作业具有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作业层次划分中,教师还要求能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由于数学学习中包含了不同的模块,在小学数学中主要是计算、图形、统计与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其数学模块的实际掌握水平也会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公司计算好,但是图形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是统计学好,但是实际的生活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师不能通过一次学生分层处理一概而论,而是要懂得通过每一个阶段的学生掌握情况来进行分层处理,并且教师还要弄清楚学生的作业难度,将不同模块的同一层次作业难度等同起来,这样就可以对应的构建一个体系标准,从而帮助数学作业分层处理。如,计算模块A层次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运用计算定律、渐变计算各种难题,各种简化计算都精通,那么就可以将这一种能力等同到图形模块的A层次中,应该具有较强的平面稽核处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针对图形的各个定理与定义都能熟悉记忆的,并且能区分不同图形之间的差异特征,再等同到统计模块中,就可以将其调整为数量掌握各种标志类数值计算,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同到A层次中,则是对应能熟练的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且通过合理的方式能得到题目的正确结果。教师利用这样的方式,将A、B、C三个不同层次分别在不同的模块中构建出等同制度,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进行作业的分层处理。
(四)立足具体指导,让作业具有针对性
既然在小学数学作业中进行了作业的分层处理,那么就要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指导。如果依旧采用原本传统的统一指导方式,学生可能对自己作业的完成情况会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最终导致主页完成丧失巩固基础的作用。对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作业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高年级的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强大数学逻辑思维。在指导中层次学生的时候,就可以在基础知识巩固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构建出更高难度的知识体系。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则只要将课后的基本作业完成即可。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对C层次的学生,在乘法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学除法,并且留设一部分简单的出发题目,如,在22×33之后,可以跟随一个726÷22,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之后还能注重找到乘除法之间的关联性。针对B层次的学生,则要在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题目的时候,还可以主动去尝试着学习一些关于除法的知识,但是属于软性作业,并不强制性的要求。针对A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完成教师留置的乘法题目即可。所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指导,让作业本身更具有针对性,這样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五)合理评价,让作业具有针对性
1.利用层次化标准评价作业
考虑到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性,所以在作业评价中,也要考虑到不同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进步与退步。传统的作业评价,教师一般是利用作业的准确率来评价具体的学习情况。对得多的就是好学生,对得少的就要多学习。但是这样的一刀切模式,很容易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所以,在作业评价中,就可以考虑到层次化的作业评价标准。如,对A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态度认真,正确率从达到70%以上,就可以给予适当地表扬。对B层次的学生,除开达到基础层的要求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针对C层次的学生,在保障作业准确率达到90%以上的同时,还要勇敢地提出新的解答方法。基于这样的模式,就可以通过合理的作业评价,以此来满足不同小学生的实际需求。
2.利用层次化评语评价作业
在作业评价中,评语属于一项具有艺术性的内容。针对不同学习水平以及个性的学生,教师也要考虑到利用差异性的评语来进行评价。如,对个别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因为不能直接接受批评,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适当提醒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上课散漫的学生,则要严厉地指出其错误,并且鼓励其端正态度。通过层次化的作业评估,就可以让作业的评价更有针对性,以此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总而言之,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主要是优化弹性作业结构,能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来加以分类,其主要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在作业布置中,分层作业不仅要关联到教材内容,同时也要脱离教材,与生活相互贴近,这样才能让作业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数学产生感兴趣。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