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中的评价性语言表达
2022-06-30王秀娴
王秀娴
评价性语言是教学评价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思想品德等各方面表现所做的一种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而且对学生认识自我、建构自我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许多教师没有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性语言表达给予足够的关注,简单化、刻板化、片面化、统一化等问题极为普遍。“无人”又“无情”的评价性语言难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教师理应把评价性语言表达当作一种艺术的创造,将自己对学生的信任、关爱和期待融入到语言表达中,实现师生之间心灵上最微妙和感人至深的相互碰撞,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评价性语言的自主性
学生是具有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生命主体。作为主体的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自主认识自我、探索自我的愿望与潜能。伴随其成长,这种认识自我、探索自我的意识与愿望会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成为自己的主人,渴望通过自我的力量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对于教育而言,应充分珍视、保护和发展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自我探索愿望与潜能。
然而,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状况是,教师很少将学生视为具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主体,不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独揽评价大权,使学生处于被审视、被评价的地位,被动地接受着教师对自己作出客观或不客观、公正或不公正的主观评判。久而久之,学生作为主体人的自主意识逐渐消失,学习便成为自己的负担,学生再也感受不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和意义,再也体会不到自我生命萌发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就了。如某一年级学生在认真检查自己的家庭作业,把自己做对的题画上对号,又把自己做错的题和写得不好的字标注出来加以改正,心满意足地在自己作业上画了五个笑脸。孩子在做这些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欣喜和满足。但第二天教师批评了该学生,训斥他不应该自己阅作业,不应该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破坏作业本的整洁。教师的训斥瞬间扑灭了孩子内心升腾的自主成长的火种,从此以后,该学生写完作业再也不自己检查了,再也不认为作业是自己成长的作品。学习就是给老师学,就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让老师高兴。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能自主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使评语的表达过程变成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二、理解个体差异,增强评价性语言的针对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认知、思维、性格等。带着他的经验背景,渗透着他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学习风格、做事风格、兴趣爱好,也会存在发展速度、程度、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和珍视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
为此,教师应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语言表达方式。做教育的有心人,在全方面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优势、不同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进行评价,以增强评价性语言的针对性,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中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优点,同时也明确自己的不足与问题,从而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例如:有教师对班上一位自卑、敏感,学习自觉性不高,但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女孩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性语言,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优点,以帮助她战胜自卑,同时饱含深情地说:“能练出一首好曲的人,一定能比旁人更明白‘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的道理”,引导她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用评语中满含的期望与信任激励她能扬长补短,全面发展。而对于班上粗枝大叶,一有成绩就翘尾巴的学生,教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希望你的努力是不懈的、踏实的、虚心的,你的微笑是在最后的。”针对不同学生差异的个性化评价性语言,因为把准了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脉搏,因而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突出闪光点,体现评价性语言的辩证性
教學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表达往往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针对缺点、错误的批评、讽刺、挖苦、嘲笑之词,另一种是针对优点的一片表扬、赞美、欣赏之声。缺少表扬,只重批评的评价性语言,会挫伤学生稚嫩的心灵,而赏识过度的评价性语言,也会显得华而不实。
评价性语言的辩证性要求教师在细致观察和整体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既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又要指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不足,在表扬中寓批评,在批评中渗表扬。从而使学生在欣喜于教师对自我优点的充分肯定,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同时,又能明确和坦然接受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引发学生深刻地自我反思,激发学生放大优点,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强大心理动力。
例如:有位教师对爱好体育而不专心于文化课学习的学生说道:“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你总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欢乐情绪,显示出要一显身手的豪迈气概。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你每次都努力拼搏,为班级争得荣誉。然而,你必须垫好脚下的两块基石:认真学习以立业,踏实做事以立身。不然,辉煌过后就会有失落的痛苦,那时,即使有一脸的真诚与无奈,也会错过迎面而来的下一个机会,老师期待着你!”
四、关注学生成长,突出评价性语言的发展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评价性语言表达中较多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多方面的表现,更多的情况下把学生看作是静态的,给学生进行终结性评定等弊端。
例如:有个“后进生”面对教师质疑,发出了无助、委屈、苦闷的心声:“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英语来说,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我一生气下决心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功夫不负苦心人,期末预考时,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教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里感到一阵刺痛。”建立在对学生静态、片面认识基础上的,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评价性语言,像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着学生的心灵,这种话语对学生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意义,只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努力,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学生是主体,更是成长和发展中的主体。作为发展中的主体,学生的生命是动态的,知情意全面协调发展的,充满了多种发展可能性的。突出评价性语言的发展性意指教师语言表达的重点不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结果的对与错、好与坏的评判,更不是给学生做出一个终结性和精确的定论,而应突出教师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本身和未来发展的关注。以全面的而非片面的眼光、用发展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认识学生的特点,用信赖而非怀疑的态度,用鼓励而非抑制的手段来对待学生的发展。
例如:有位实习教师对一份作业给出如下评语:“你一定是位心灵很美的姑娘,因为你的字写得如同你的人那样清澈纯美,你的答题并没有完全照抄书上现成的‘答案’,表明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见解。这很好,希望你继续保持!老师觉得如果这样回答可能会更好一些……你认为呢?”看到这样的话语,学生不仅被教师充满肯定和欣赏的情感深深感动,而且引起了她对学习内容的重新思考。
在评价性语言表达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成长,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自己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理解、感知与期待渗透进评价性语言的表达中。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中看到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感受到来自教师对自己成长的共情、理解与关爱。这样,评价性语言才能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