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多维支架,破解思维阻点

2022-06-30肖伟伟俞徐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

肖伟伟 俞徐萍

【摘   要】统编低年级教材虽未在单元篇章页明确该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但在课后思考题中间接指明了要素。教师要找到这些要素,进而明确教学目标,以此为指引,为学生提供方法支撑,指明探究途径,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提炼;学习支架;学习思维

统编低年级教材虽未在单元篇章页明确该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但在课后思考题中间接指明了要素。教师要找到这些要素,进而明确教学目标,以此为指引,为学生提供方法支撑,指明探究途径,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以一年级下册《咕咚》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提炼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中梯度呈现。教师应基于文本之间的关联,明确所授篇目在整套教材中的定位,从而明确要素的编排序列。以信息的提取运用为例,一年级上册部分课后思考题适当渗透了“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这一语文要素,多倾向直接运用信息;一年级下册从寻找明显信息过渡至寻找关键信息,且信息提取后需要灵活运用,到了第七、八单元,则进一步提高要求。《咕咚》是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它引导学生聚焦“为什么、怎么”这两个关键词,回归文本,根据文中信息做出简单的推断。

对低段学生来说,从提取到推断,中间存在不少思维阻点,更考验思维品质。虽然落实“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这一语文要素存在难度,但第一学段的教材已经提供了不少学习支架(如表1)。

如表1所示,教材中,一类是图画支架。《咕咚》中的插图恰好对应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学生梳理情节、推断信息的重要依托。另一类是表单支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中多采用留白填空式表单,化繁为简,提供框架,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

不难发现,上述学习支架是落实“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这一语文要素、破解学生思维阻点的有效抓手。基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家、象”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照,梳理故事内容。

(4)借助记录表,提取有效信息,提炼关键信息,把握动物们和野牛的不同做法,推断动物们“一起跑”的原因。

(5)借助发言单,明白“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二、搭建学习支架,助力思维发展

(一)创情境支架,生思维之趣

1.设计悬疑情境,串联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脱离不了情境。教师要精心创设同语文要素相契合的情境,将教学要点嵌入其中,使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学生的“学”才能有依托、可体验。

《咕咚》一文趣味盎然,又不乏悬疑色彩。鉴于低段学生善于运用直观思维,教师以“调查‘咕咚怪谈’真相,破解谜团”为主线,串联各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疑趣”情境中进行信息提取和推断。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微视频”(如图1):近日,森林王国发生了一件怪事,“咕咚怪谈”疯传,所有动物惊慌不已。報道是真是假,还需求真侦探团展开调查。怪事发生当天,森林监控捕捉到了一些画面。小侦探们,结合报道和监控,快去探究真相吧!

如此,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及低段学情,利用图画、音频等媒介,赋予情境独特的魅力,营造浓郁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趣味道具,发布学习任务

“咕咚怪谈”成功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还需发布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开展探究。本课教学创新任务发布形式,创设趣味“解密道具”(如图2),并赋予其贴切的外形和名称,将枯燥的问题融入道具使用说明。

(1)细节放大镜——比对监控画面和关于“咕咚”的报道,就能知道怪事的发生。

(2)真相记号笔——用记号笔圈画关键字词,可以重现动物的“说”和“做”。

(3)重点提炼剂——喝下这瓶药水,就能提炼出现多次的信息。

(4)真理麦克风——使用这个麦克风进行推断,能让所有人都能明白事情的真相和道理。

用趣味“解密道具”发布学习任务和提示,既不脱离当下情境,又明晰了各个学习板块的要求,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指明方向、提供路径。

(二)搭图表支架,显思维之形

1.善用“连环画”,让信息梳理有依托

教材的图画色彩鲜艳,包含许多显性和隐性信息,蕴含多重价值。《咕咚》配有四幅连环画,对应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贴合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梳理信息的有力帮手。在信息梳理板块,教师出示监控图(如图3),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梳理信息。

(1)观察:各位小侦探,请仔细观察监控图中的细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对应:现在是时候调查报道的真实性了,赶紧找到各幅图对应的段落吧!

(3)梳理:请侦探们对照监控图,梳理怪事的脉络,还原监控真相,为后续调查做准备。

此环节以调查“咕咚怪谈”的真相为由,引导学生建立图画与文本的联系。教师在学生提取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后,出示监控图及相关句子,让学生对照图文,梳理信息,理清课文脉络。

2.创用“记录表”,让信息提炼有抓手

在没有学习支架的情况下直接提炼信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困难,他们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为解决“动物们为什么跟着跑”这一难题,本课教学创用留白填空式的记录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善表格,化无形思维为可视图表,从而达到“以表促思”之效。

(1)片段一:提取有效信息。教师提供采访记录表,让学生以侦探身份展开探究式学习。

①圈画:这里有一份当事人的采访稿。小侦探们要圈画出它们的关键语句和动作。

②记录:赶紧把动物们说的话和做的事记录下来!

(2)片段二:提炼关键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在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聚焦采访记录表,进行完善。

①对比:合格的侦探能从动物说的话和做的事中发现蛛丝马迹,找出不同。

②归纳:优秀的侦探还能对动物的话和做的事进行分析,明确其次数。快去试一试吧!(如表2)

教师以表格为抓手,分两个梯度整合多个对象的细碎信息,在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关键信息”,揭示“隐藏信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达成“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的目标。

3.巧用“发言单”,让信息推断有平台

本课的目标是落实“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这一语文要素,但不能止步于“推断”。学生的思维最终要通过言语予以呈现。

教师发放“发言单”,引导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共同参与汇报。教学环节如下。

(1)讨论:现在请侦探团分工合作,完善新闻发布会的发言单(如图4)。

(2)释因:请侦探们结合监控图,向动物们解释“一起跑”的原因。

(3)明理:是时候揭示“咕咚怪谈”事件蕴含的道理了。哪位侦探来做总结?

这一板块旨在回顾情节,内化学生的语言,助力学生表述推断过程,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由扶到放,学生的思维得以呈现。思维的种子真正落地,突破阻点,生根发芽。

(三)融技术支架,享思维之果

1.导入媒体技术,多方位孕育成果

相较于传统课堂,融入多样媒体技术的信息课堂通过多种方式渲染情境,让思维成果带有情境的痕迹。教师可在不同板块呈现符合“调查怪谈,求真解密”情境的元素。

(1)制作监控画面:利用软件,将四幅连环画置于“监控屏幕”中。

(2)制作解密道具:对素材模板进行简单装饰和文字加工。

(3)进行前情回顾:利用軟件,融声音、文字、图画为一体,形成微视频。

利用软件定制与情境相得益彰的图片和微视频,可增强情境的可信度,使学生真正感受特定氛围。

2.结合同屏技术,新渠道分享成果

创设情境和提供表单支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但就课堂群体而言,仅仅依靠这些,还无法实现思维交互和同频共振。本课教学通过同屏技术呈现学生思维成果,为其搭建思维交互、反馈的平台。

在提炼信息板块,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发现适切的课堂生成,同屏展示,由小组成员汇报,学生进行评价。教学环节如下。

(1)交流:刚刚侦探团聚焦动物们说的话和做的事,展开了细致的调查,快来交流你们的发现。

(2)展示:这个侦探团已经有了重大发现。瞧,他们的成果已经呈现在屏幕上了,快来听听他们的汇报吧!

(3)评价:你们要给这个侦探团哪个侦探勋章?(给出评判标准)请说说理由。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同屏功能实现实时交流,分享学生的思维成果,通过“聚光灯”和“激光笔”聚焦关键信息的提炼,通过“颁发勋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辨能力,推动学习过程的展开,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本课紧紧围绕“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这一语文要素,创设“调查怪谈,求真解密”的情境,一以贯之,辅以连环画、记录表、发言单等学习支架,借用微视频和同屏技术,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致力于核心素养的获得。本次教学,教师教有所思,学生学有所得,彼此都在语文学习的跑道上找到了新的成长点。

(浙江省杭州市行知小学   310012)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
基于学习支架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立足儿童视角 提升探究实效
浅谈小学英语的微课制作
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思考
学习支架在学习支持中的作用探究
“学习支架”的继承与融合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
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学习支架在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