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乡村振兴是我们这代人的机遇
2022-06-30周晨亮
周晨亮
机器低沉的轰鸣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应和着隐隐约约的鸡鸣犬吠,成了乡间特别的音符。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站在刚投产的建材加工厂里,兴致勃勃地对着手机录制最新一期的短视频。一直行走在乡村振兴路上且从不愿安于现状的李君,又在村子里“折腾”起了新的产业。
“大家好,我是岫云村李君。”翻开李君的社交平台账号,同样的开场白带出一条条李君和同事们走在田间地头、厂矿车间,为乡亲们卖力站台吆喝做推广的短视频,而这也是李君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工作日常的一个缩影。
2008年,李君放弃原本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秦巴山区。岫云村曾是一个偏僻贫困的穷山村,森林覆盖率 63.7%。作为中国较有代表性的传统农业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均不足一亩地,群众增收难致富难。李君从上任村主任助理到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之路,利用“移动互联网+小农经济”,首倡“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用实际行动真正破解了山区小农经济发展的难题。
李君已经深耕基层十几年。“让世界看到岫云村的幸福”是李君一直在努力的事情。这些年,他在成都闹市开办了扶贫体验餐厅,让村民手中的农产品源源不断直供城市;打造“时光鸡”、“岁月鸭”、互联网养猪等产品,不仅让城里人吃到乡村风味,更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2021年,岫云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余元,同时还带动周边近60个村落超3000户农户致富增收。用当地村民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这辈子没有想到能过上现在这种生活”。昔日落后贫穷的小山村在他的带动下,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岫云村模式,完成了从贫困村到幸福村的华丽蝶变。如今,岫云村成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岫云村”也已逐渐成为品牌。
2014年,李君带领全村成功开展了第一次“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当时,现场来了10多个企业,50多个爱心家庭,现场认购了56万余元的农产品。村里家家户户的鸡、鸭、猪,米、面、油、蔬菜都以高于市场价30%以上的价格卖出去。“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大多数农产品只靠低价策略,不在产品质量、品牌上下功夫,难以在市场上立足。”李君认为,加快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是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后来,李君又陆续组织中国建设银行、启阳集团、中国大唐等企业到村上开展“以购代捐”活动10余次,结对认购的城市家庭1200多个。中国大唐集团还给村上捐赠了一辆运输农产品的冷藏车。
村里的生态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城市,老百姓有了内生动力。和传统的捐赠相比,城市家庭和企业也更愿意接受“以购代捐”这种方式。它不仅让捐助者有了回报,也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李君在岫云村首创的“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把“绿色环保”作为特色农产品的卖点,成为了岫云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鸡鸭猪都是从村里直达城市,一端连接城市,一端连接乡村,让吃的人健康,让养的人小康。”李君说。
除了网上销售渠道和定向供应部分超市外,另一个拓宽岫云村特色农产品销量的渠道就是位于成都市高新区锦城大道的“岫云村·汤馆”。在这里,乡亲们说着岫云村的话,卖着岫云村特产。消费者在这里不仅品尝到绿色食材的美味,顺带还能买走村里的绿色农产品,为乡村振兴尽了力。
“我们把‘岫云村’作为一个品牌,有非常大的延伸性。乡村振兴,要跳出农业思维、用商业的思维谋振兴,跳出地理范围来实现岫云村更大的发展。未来岫云村要实现餐饮连锁化、劳务专业化、建材市场化、农产品品牌化和民宿多元化。”李君继续说着自己的规划,“岫云村的定位就是连接城市与乡村,我们不仅要实现农产品进城,还要实现城里人下乡。比如客户在我们的扶贫体验餐厅里消费到一定的额度,那么他就可以带着家属在全村免费吃住、体验一段时间的农家生活,实现产品与人的双重流动,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地实现产业振兴。”
走在岫云村道上,错落有致的川北民居、赏心悦目的庭院小景,让人身处青山绿水间,徜徉于诗情画意里。从土瓦房到二层小洋楼,岫云村旧貌换新颜,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李君说,现在村里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连锁化经营,同时带动了更多周边的百姓共同致富。截至目前,岫云村已经带动周边近60个村、超3000户小农户加入岫云村品牌计划。未来,李君希望岫云村的连锁店能开到全国,带动更多的小农户和弱势群体靠勤劳的双手致富。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回到乡村,担起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大任。”作为一名返乡的年轻人,李君认为要加大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乡村振兴是我们这代人最好的机遇,如果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归乡村,相信未来的乡村生活一定会让城里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