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工党缘何获胜

2022-06-30王学东

世界知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工党莫里森政府

王学东

2022年5月21日,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阿尔巴尼斯(中)在悉尼宣布工党赢得联邦选举,将组建新一届政府。

5月21日,澳大利亚举行联邦大选投票。计票工作现已基本结束,莫里森所率的自由国家党执政联盟遭遇“滑铁卢”,在众议院的议席从先前的77个跌至58个;工党大获全胜,议席从68个增加到77个。根据出口民调,工党至少获得51.73%的选票。由于所获席位超过众议院全部席位的半数,工党得以独立组建新政府。6月1日,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中文名字“艾博年”)就任总理,带领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特色的内阁成员正式履新。他宣称,工党已经制定计划,争取在2025年联邦议会选举中保持连任。

多家媒体的選前民调显示,澳选民在此次联邦大选中最关注三大议题:一是新冠疫情,二是经济就业,三是气候变化。2018年莫里森上台后不久,即赶上新冠疫情全球暴发。起初,莫里森政府利用澳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时控制人员流动,有效应对了疫情。但在后期,莫里森政府偏执照搬美国的模式,张弛失度,造成疫情一轮接一轮地席卷澳大利亚,民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遭受巨大损失。此次大选期间,工党不遗余力地抨击自由国家党联盟的防疫政策,相应提出自己的主张,争取民心。

随着疫情趋缓,澳经济发展与就业问题凸显。2020年疫情导致澳经济出现2.2%的萎缩。2021年,莫里森政府极力推动铁矿石、天然气、煤炭等出口,当年经济增幅达到4.7%,但难以持续。目前澳通胀率已经超过5%,在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更是高达7.6%,创21年新高;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的增速居全球之冠。疫情与俄乌冲突影响双重叠加,加上劳动力市场增长减缓,澳民众对莫里森政府的厌倦和不满情绪高涨。

莫里森执政期间,在气变问题上开倒车,不遗余力支持矿业集团与传统能源产业,成为一届“煤炭总理”。莫里森政府虽然迫于国际压力为澳设定“2030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6%~28%”的减排目标,承诺澳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并将2030年的碳排放预期提升到30%~35%之间,但国际上普遍认为其气候计划“内容空洞”“缺乏细节”,是个“骗局”。工党一贯倡导低碳减排政策,支持气候治理。近两年,以昆士兰州为代表的几个地区深受自然灾害影响,损失惨重,当地选民纷纷抛弃自由党,转向绿党、工党甚至独立候选人。

此外,澳特殊的选举制度使得小党能够保持一定的政治参与度。在本次大选中,支持环保议题的绿党所占众院议席从先前一个扩展到四个,独立候选人则从三席增加到十席,这一现象帮助工党在“排序复选制”的投票制度下拿下了足够多的票数。

工党此次提出的竞选口号是“抓住时机,给澳大利亚人更好的未来”。阿尔巴尼斯政府在接下来的三年执政期内既要控制疫情,又要抑制通胀、减少政府赤字,还要提振经济、推动气候治理,可谓任务繁重、步履维艰。

面对明显缓解但依然不断变化的疫情,阿尔巴尼斯最近在澳全国记者俱乐部演讲时表示,今年澳新冠疫情导致的死亡病例已超5600例,工党必须慎重对待,加强国家战略。新一届政府正与公共卫生专家积极商讨对策,推动扩大新冠疫苗第四针接种。工党政府还积极表态,准备出台包括提高居民基础工资水平、将性别薪酬平等列为《公平工作法》首要目标、投资教育、降低儿童看护成本在内的多项提振措施,以稳住经济大盘。工党政府还将设立总额150亿澳元的“国家重建基金”,优先投资先进制造业及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工党政府也推出了澳版“房住不炒”方案,打算在今后四年面向年轻人为主的中低收入群体,推出总计3.29亿澳元的“帮助购买(HELP TO BUY)”计划,并针对不同地区的房价水平设置不同的价格上限。

外交方面,工党政府有可能对莫里森政府过度突出对美同盟关系的政策做出微调。由于党派属性和治国理念的相似性,刚下台的莫里森有“澳洲特朗普”之称,其在气候问题上的偏狭与狂躁曾在过去一年里让美国拜登政府深为不悦,工党重新在澳执政符合拜登政府偏好,双方以极高效率展现出政治上的“一体性”。阿尔巴尼斯刚一接权,便立即出访日本与拜登“会合”,共同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QUAD)峰会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启动仪式。出访期间,他强调工党新政府的优先事项与QUAD议程高度一致,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安全、网络安全、能源安全和环境与健康安全,与美共同建设“更具韧性的印太地区”。阿尔巴尼斯也宣称澳对美英澳三边同盟(AUKUS)的承诺不会改变。

澳美同盟始终是澳外交政策的基石,追随美国是澳历届政府对外政策一以贯之的“结构性主线”,新一届政府不想、不会也不能僭越。阿尔巴尼斯及新任外长黄英贤均已明确表态,强调澳美同盟在本届政府执政期内将依然是“外交核心”。但工党也在竞选期间对莫里森政府对外政策的“过于激进”提出质疑,除了指责其在气变问题上“名进实退”,便是批评莫里森把对华关系搞得太僵,不留余地,不符合澳长远利益。工党也认为莫里斯政府的傲慢让澳失去了周边邻国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导致澳在太平洋岛国中的原有地位不复存在,堪称“二战后澳最大的外交失败”。工党上台后,立即着手修复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派黄英贤紧急访问斐济,同时就二十国集团(G20)议程与北部邻国印度尼西亚加强协调。在气变问题上,工党政府誓言“重建国家声誉”,重新设定了具体目标,要推动澳到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43%,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工党新政府无法回避中澳关系的紧张现状。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没有历史包袱,不存在结构性矛盾。由于资源、市场程度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各具特点,两国间的互补性极强,存在着合作利好。中澳关系近年之所以步入历史性低谷,完全是以莫里森为首的利益集团的傲慢、偏狭和错误政策所导致。从历史经验看,澳历届工党政府都能在中美之间取得相对平衡,同中方保持较好的往来。工党此次获胜后,有澳前外交官在《澳洲金融评论》上发文建议工党政府恢复“平衡性的外交政策”,因为“挑衅中国不会带来丝毫收益”。同中国是重建合作还是继续对抗,考验着工党新政府的政治智慧。

猜你喜欢

工党莫里森政府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英国新工党政府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试论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书写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