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法保护革命遗址 依法开发红色资源

2022-06-30刘芳黄思好

源流 2022年5期
关键词:遗址条例广东省

刘芳 黄思好

广东的革命遗址保护有法可依了!

1月16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3月1日起实施。《条例》全文共五章四十二条,从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到法律责任等均有明确规定,将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落在实处,对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

立法保护革命遗址刻不容缓

广东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地之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先行地,革命遗址涵盖和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各个历史阶段。

2019年4月,中宣部、财政部、文旅部和国家文物局4部委联合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广东省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两个片区共26个县(市、区)入选。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2030处,其中国保单位34处,省保单位124处,市县保单位888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984处。保存展示革命文物较为集中的博物馆约有33家,革命类珍贵文物7459件/套。

广东近年来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日益增强。省里先后出台了《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方案》《广东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文件。省级财政年度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也逐年递增,从2015年600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6亿元,并从2019年起5年专项安排15亿元实施省级以上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建设、展陈提升行动,统筹各项相关资金70亿元支持红色革命遗址免费开放、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等工作。并持续开展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革命文物展示利用、革命文物宣传教育等行动。

“虽然广东的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调研员刘敬彬告诉记者,由于多种原因,广东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总体上不容乐观,省内革命遗址普遍存在经费缺口较大、产权关系不清、分布点多面广、研究深度不够、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刘敬彬认为,广东制定《条例》存在两大必要性:一是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提供法制保障的需要。广东是全国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为统筹整合全省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发挥革命遗址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为全省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二是解决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存在问题的需要。在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活动中,存在诸如革命遗址界定不清,相关部门职责不明,革命遗址保护管理人不明确、开发利用粗放、社会参与度不积极等问题,不利于革命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必要通过立法使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实现法治化、规范化,真正把保护与利用落到实处。

依据立法 众望所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传承作出重要指示,发表系列重要论述,为革命遗址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重要指示、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制定革命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相关部署,结合广东实际,通过立法推动提升革命遗址的活化利用,让革命遗址活起来,强化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不断增加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条例》的出台,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刘敬彬参与了《条例》前期调研、草案讨论等工作。他表示,这一次立法过程中,参与人员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倾情投入令他感动。

“无论是调研,还是草案拟定、审议,大家都非常主动,都希望能多出力,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而是每个人发自内心非常想去做的事情。”他告诉记者,通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精心打造红色旅游,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助力老区人民奔康致富,已经成为民生诉求。

据了解,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曾在《关于我省革命遗址修复保护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中提出制订《条例》的建议,得到时任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

2019年,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讲话提出,要抓紧启动《条例》研究制定工作。2020年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有5件代表建议关注全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问题,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其合并作为2020年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重点督办项目,合力推进立法进程。

经广东省委批准,《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的初次审议项目,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提前介入,前往有关地市开展调研。2021年9月,广东省政府向省人大提请审议《条例(草案)》。省人大经过初次审议后,组织有关单位同志认真研究,并书面征求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省直有关单,各地级以上市人大常委会,以及基层立法联系点和联络单位、立法咨询专家的意见,同时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11月,省人大常委会再次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经过反复修改和多次审议,《条例》在2022年1月16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全票通过,并于同年3月1日起实施。

“立法是严肃的,不仅要做到有据可依,更要可操作、可实施。”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调研员易明刚告诉记者,《条例(草案)》制定过程中,按照务实有效管用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开门立法,要衔接国家有关革命遗址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充分吸收广东革命遗址保护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回应热点难点问题,明确革命遗址的界定,确定各级政府及其有關部门的职责,规范革命遗址调查认定的程序和标准,建立保护管理的制度机制,突出革命遗址的活化利用,完善法律责任规定,为革命遗址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3E2CBCE2-9983-45AE-B65C-CD737714D60F

据介绍,《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烈士褒扬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为立法依据,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国家文物局《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2019)》等为参考依据,明确了革命遗址的含义、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联席会议制度规定了革命遗址调查认定制度和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细化了革命遗址合理运用的相关要求,规定了相关法律责任。

“《条例》内容与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不抵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易明刚说。

多举措推进《条例》贯彻实施《条例》的颁布,迅速在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掀起学习《条例》的热潮。

为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广泛教育,提高学习宣传《条例》覆盖面和影响力,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已会同省委宣传部等有关单位计划利用主流媒体密集发声,制作了10张宣传海报和1个短视频,发布于各大媒体及一些公共场所;相关部门还组织专家对《条例》进行了解读,向社会公布一张图读懂《条例》,以生动多样的形式解读《条例》重要条款。

为了使相关人员能全面了解、准确掌握条例的内容,提升普法、执法水平,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各市还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推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真对照和准确把握本部门在《条例》当中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和重点任务,各负其责,形成联手、联抓、联管的工作格局,促进《条例》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据了解,今年广东省政府计划在全省开展80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健全全省革命遗址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适时公布革命遗址名录等实施《条例》工作。

“《条例》的落实工作主要在政府部门,但我们也将加强监督,促进《条例》的贯彻实施。”刘敬彬表示,省人大将加强实施监督调研,适时组织《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检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按照职责组织实施和规划建设、经费保障、保护利用等工作落实情况。督促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使职权,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约束性、禁止性条款的行为,保证《条例》的有效贯彻实施。

革命遗址作为革命文化重要的物質载体,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记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广东立法保护革命遗址,不但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更加强了革命遗址资源整合和传承,推动区域发展。

1. 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调研员刘敬彬(左二)向本刊记者介绍《条例》出台情况

2. 深圳市东江纵队纪念馆

3. 茂芝会议旧址

4. 赤坎南楼3E2CBCE2-9983-45AE-B65C-CD737714D60F

猜你喜欢

遗址条例广东省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