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读书笔记 语文人的月光

2022-06-29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课堂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温儒敏先生就是这样一株芦苇:以眼近看,以耳静听,以嗓力诫,以脚劲走,以文畅写,以毕生的光阴表达着一位书生对中国语文教育“铸魂工程”的拳拳深情。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在语文的这一泓清泉里,“澹泊敬诚”的温先生始终掬一捧清水而濯师心,邀一轮明月以光杏坛。他儒雅、他沉静、他坚定,他热气腾腾、他稳健务实、他深耕细作。岁月不败课改激情,时光不老杏坛理想,温先生永远保持新课程教育界摆渡人的独立清醒,以最虔敬的心浸入艰深而漫长的调研、课题、教材等工作,走出了中国当代教育家知行合一的成长阔路。

有一种存在,叫隽永。一如眼前来自《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这澄澈的月光,辉映当代语文课程新思想的耿耿长河。应时应景的新课改语文著作无数,“贴地而行”的它独以难能可贵的朴素、到位、实用而高悬在我的额顶,宁静而温婉,享之不厌,百思不尽。

譬如“阅读·悦读·越读”的理念。温先生说高考要让15%的人做不完,此语一出曾惹众生哗然与非议。但他坚持“敲敲边鼓”,呼吁师者遵循语文教育的本质,势必“把学生被‘应试式教育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让“连滚带爬的读”势在必行。同时苦口婆心劝诫老师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牵住牛鼻子,即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指导之中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我认为,这些切中肯綮。时下受高考和中考的刷题诱导,许多家长、学生,甚至个别老师都对阅读倾向于“快餐式”,即突击背诵考试篇目。那学生的阅读素养何谈提升?尤其是老师上课对文本的解读,基本属于“保姆式”,事无巨细都给学生掰开揉碎,甚至提供投机取巧的模式。阅读本是愉悦的高峰体验,少点标签,多点“个性化”理解,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和空间,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来辨别书中的对或错、是或非,大胆提出自我看法,其审辩思维势必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其实,先生倡导的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连滚带爬”法,带来的是资源之广,思维进阶之高,阅读教学往深处不断漫溯,这不正是向“阅读·悦读·越读”靠拢,真正落实语文为生活、语文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有昂扬的阅读动力和高远的阅读境界的方式吗?试想,若单纯为了应付习题与考试,估计学习者的阅读难以趋深达远。因此,先生提倡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而不只是培养“人才”的认识,本身就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譬如“别掉进多媒体滥用的坑”的疾呼。先生痛感花哨,提出“要上干净洗练的语文课,着眼语文,着力语文,聚焦语用与语感,直奔语文教学的核心。”的确,过于依赖多媒体,要么让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儿”,要么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么限制了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很多教师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和生动有趣,不惜寻找大量的资料来填充PPT。有形的,例如图片、微课、视频等;有声的,如课文朗读、背景音乐等,无一不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学生的眼睛耳朵都忙不过来了。诚然,这样的课堂或许会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是授课的效果真的好吗?教师化身“放映员”,一张一张地切换画面,照着上面的文字念,学生提笔勤抄,这节课应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都可以落实吗?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到位吗?进一步想,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意境本引人入胜,没有“咬文嚼字”地深透,哪来真体会?例如《望海潮》“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极有画面感,老师最好引领学生素读文本,拓宽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滚滚江边,看着浩渺无垠的江水波澜起伏、拍打岩石,那种时空的浩渺感和词人内心意气风发的豪迈气势,在反复读与想的过程中,其实能够被学生真切领受。倘若直接播放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看,这样的课堂波澜不兴,先入为主的内容也会把他们内心那一簇创新的火苗瞬间浇灭。

譬如“语文教师要有自己一方精神自留地”的忠告。先生认为“语文学科的特性使得语文的时光是清贫的,又是孤独的”。语文人挣脱名缰利锁的牵绊,永守初心、安贫乐道、清贫自守是一种亟须,这易于理解。那孤独为何?我认为阅读文章的教师其实就是孤独者,解读一种情思是孤独的,闭门写作也是孤独的。语文教师要有“独与文字相往来”的静气,习惯语文疆场上苦行僧状态,在语文的沙场辟出属于自己的读写天地:探放翁先生面对万里河山被侵占却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凄凉、鲁迅直面卑劣敌人而以笔为匕的铁肩道义、苏轼饱尝苦难却对命运通透而豁然的彻悟……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让语文老师在孤独的文字时光里,细品慢咂,浅斟慢酌。我们必须虔诚地在文字间静处,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穿透时空,挑灯夜读《诗经》、读《论语》、读唐诗宋词,读狄更斯、读托翁,读罗曼·罗兰……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与文为师为友,让自己拥有可仰望的精神星空,也让自己的精神自留地中保持着思维的活跃、灵魂的清新、心情的向阳。

譬如“课程内容有取舍与打通,文本解读鲜活与适切”。课堂之于语文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但面向学生的文本解读哪种才是适切的、适度的?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温先生在此书中鼓励“师者用独特的角度解读文本和教材,让课堂上那些关于人类、生命、社会、世界的探寻,使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产生共鸣”。这番话使我深深感受到语文课并没有脱离世界、没有脱离社会,我们课堂完全应当做到不限于传授知识,而重在文化教育、心灵教育,甚至生命教育。畅想我的未来职业之路,显然对语文备课而言,更得备学生的精神需要;对文本解读,既应顺应文本的脉络,更须切合学生的生命成长。比如,在閱读《鸿门宴》刀光剑影的激烈博弈后,我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作“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在赏析《孔雀东南飞》后,引领学生联系当今家庭教育问题讨论“母亲对孩子性格和命运的影响”;研《五猖会》时,可将《爸爸去哪儿》节目引入“我们的童年去哪了?”的讨论,使学习者在小说阅读中学会融入自己的认知、情感、欲望、价值和信仰,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温先生明亮的双眼始终热诚注视当代中国教育。而这份教育热诚必然薪火相传,年轻的我们遵路识真,带着新时代的教育使命去拥抱一颗跃动的心、一种鲜活的思维、一股为未来而教的勇气。温先生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悲天悯人的师者情怀,勉励我们将属于每个孩子的成长教育“沉下去”,将迎向课改的三新课堂“活起来”,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月在月光中走,风在风天里行。本书如月,实属中国语文教育思想界的精神之光;先生如山,纵时光流转,他都是一座人文精神的高山,巍峨在中国教育的长风中。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