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本:概念辨析、知识结构与分析框架
2022-06-29高腾飞凌羽乔
高腾飞,陈 刚,凌羽乔
(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871)
0 引言
技术是一种重要生产要素,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随着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技术赶超等传统议题之外,逐步产生技术资本这一新的研究命题。技术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等类似,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形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四种资本[1]。技术资本是由技术这一生产要素转化形成的资本,推动技术以更快速度转化为生产力,并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创造更多剩余价值。对技术资本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关于技术是生产要素的主流探讨,也延伸出技术能够转化为资本并创造价值的研究视域,引发人们对这一新兴议题的兴趣,对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技术资本研究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在概念、框架、理论基础等诸多方面仍未形成共识,研究内容也较为分散,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尚不充分。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技术资本研究进行阶段性梳理与总结,以提炼研究内容,厘清知识结构,搭建研究框架,凝炼研究共识,并明确未来研究方向。
为此,本文系统回顾技术资本研究历程,梳理相关代表性文献,重点回答3个问题:技术资本是什么?现有研究已经取得哪些进展并重点关注哪些议题?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与技术资本有关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搜集和分析。首先,结合以往研究,进一步完善技术资本的概念,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其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技术资本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总结其研究主题、研究内容、重点领域等;最后,归纳和提炼技术资本的影响因素、生成机制、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并构建整合式分析框架。本文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采用理论分析(主观)与文献计量(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技术资本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与述评;二是阶段性地勾勒技术资本领域的知识结构,为推动该领域研究进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三是总结现有技术资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在多个层面提出可行的研究方向,为未来更深入的分析奠定研究基础。
1 技术资本概念辨析
1.1 技术资本概念与特征
关于技术资本的研究源于对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创造剩余价值的探讨。技术是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生产要素,但在市场经济中,只有资本才能创造价值,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需要经过投入生产、市场交易等环节实现其价值功能,进而可为原来的技术权利主体(组织、个人等)在短期内创造经济效益,更可以为新的技术权利主体实现长期价值增值。此时,这一系列过程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生成、交易、获取等活动,更是新技术权利主体对技术的投资过程,这使得这些技术在原有资源属性基础上,又增加了资本属性。学界近年才开始关注技术资本,并将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技术资本的理论探析方面,试图在概念内涵、理论研究等层面夯实基础。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但目前关于技术资本的概念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Resnick[2]最早提出社会技术资本,用于描述技术支持下社会资本的创造方式,但并未对其作出详细解释。随后,Freitas[3]提出信息技术资本的概念,用于解释个体、信息和人工制品(技术活动的物化结晶)之间的关系,认为信息技术资本一般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即产生实际价值的具体技术或知识、将知识付诸实践的物化设备以及允许获取技术或知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条件,并强调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必须考虑特定领域中个体的社会、文化、教育和经济等因素,因为信息技术资本水平越高,个体获得知识和社会认可的机会就越大。此后,技术资本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Bourdieu[4]的研究中,并被用于指代科学资源组合或者可以用于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技术资源。在这一定义下,技术资本被认为是一种技术资源,即能力、制度以及独特连续的专业知识。但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描述人们所谓的技术经验积累及其对企业家创造经济效益、提升资本获取能力的影响,因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网络能力或个体的社会资本储备[5]。在此基础上,McGrattan&Prescott[6]作了进一步优化,并认为技术资本是企业通过持续投资研发、品牌、组织等积累的专有技术的总称。此后,技术资本相关研究逐步受到关注,其概念内涵也不断被完善和丰富。本文尽可能整理国内外技术资本相关文献中的概念,并归纳出现有研究中界定技术资本的4种视角,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技术资本概念汇总Tab.1 Summary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concepts
根据学者们描述,在综合视角下,技术资本主要包括专利、技术、商标、研发中心、关系、文化等复杂多元维度,囊括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没有明确的核心要素;在资本视角下,技术资本被界定为一种资本,不管是有形资本还是无形资本,总之是一种能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形态;在资源视角下,技术资本被认为是一种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这一视角与资本视角下的界定存在紧密关联;在能力视角下,技术资本被认为是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发展能力、个人技能等多种主体能力的集合,但其最终目标仍然是效益增长、价值增值等。
综观这些概念,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等多个领域,学科交叉、内涵复杂。但深入分析发现,虽然这些概念在提出视角、具体内涵、核心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区别,却又有相似之处:一是技术资本的最终目标一般都是效益增长或价值增值;二是技术资本的核心载体是技术或包含技术的物化制品;三是技术资本强调的技术都是能够经过资本化过程转化为资本的技术。
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对技术资本的概念作进一步完善,认为技术资本是技术权利主体投资的一种以技术为载体的有形或无形资源,经过资本化过程后形成能带来长期价值增值的资本。其与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物质资本等资本概念或形态相似,是促进社会、经济、企业、个体等不同主体发展的一种重要要素资本。在这一概念下,技术资本具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技术资本都经历过技术资本化过程,没有经过或无法经过资本化的技术不能成为技术资本;二是技术资本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如增值性、流动性、风险性等;三是技术资本拥有独特的资本属性,无法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因其不具备实物形态,需要与货币、设备、产品等结合才能实现价值创造功能。
1.2 技术资本与相关概念辨析
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技术资本与技术、技术资源等概念具有紧密关联,但也存在一些区别,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
(1)技术与技术资本。技术的概念源起已久,现有研究已非常成熟,但人们对技术的认知经历了复杂的渐进过程,包括手段论(技术是劳动手段)、知识论(技术是科学知识)、工具论(技术是生产工具)等。比较来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作出的界定相对较为权威,即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所有科学知识都是技术。虽然技术具有非常复杂的特征、内涵,但可以明确的是,技术是技术资本的核心载体和坚实基础,没有技术就不会有技术资本。同时,技术主要从自身视角出发,更关注依托于技术的知识、经验、信息、数据等,而技术资本则主要基于资本视角对技术进行审视,更强调技术的影响,特别是在资本层面的影响,如价值增长。因此,二者的出发点存在显著区别。
(2)技术资源与技术资本。在经济学中,技术与物质、劳动力等一样,可以帮助企业创造经营利润。因此,技术也被认为是一种资源,由此便产生了技术资源的概念。技术资源可以促使企业作出较优的技术选择,并持续改进现有生产活动,进而形成基于新技术的资产和能力[15]。在这一定义下,技术资源包括技术资产和技术能力,这也是企业高效开展生产活动、创新活动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资源。技术资源转化为技术资本的过程,就是技术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过程[16]。如果说技术资源主要体现为专利、技术产权以及与技术有关的有形或无形资产等形式,那么,技术资本则体现为资本市场对这些技术资源作价评估的形式。
总体来看,技术、技术资源和技术资本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但也呈现出一些差异。一方面,经过研发创新后的技术以成果形式成为某个企业的技术资源,或者进入技术市场,经过市场交易等活动成为另一个企业的技术资源,然后进入生产活动。这个过程更多的是一次性交易活动,技术资源本身也可以为这些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技术资本则不需要经过市场流通环节,就可以与物质、货币等其它资本形态融合,直接投入生产活动,这是技术资本与其它相关概念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技术资本的形成过程并不是单纯的交易活动,而是投资行为。投资方更关注技术资源能够持续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或价值增值,因此其具备作为一种资本形态的增值性、回报性特点。而且,技术、技术资源主要涉及技术研发创新风险,在市场交易达成后,这些风险基本实现转移。技术资本的投资方不仅要承担这些被转移过来的风险,还要承担后续产业化、迭代开发、应用推广等多方面风险。因此,相较于技术和技术资源,技术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达到更优配置效率,从而建立更大竞争优势并获得更多经济回报。
可以通过华为的案例进一步厘清三者之间的关联与区别。技术、技术资源、技术资本都是华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华为的技术主要来源于内部自主研发、外部合作开发或技术交易等活动[17]。这些活动生成的技术,华为都会积极与技术的权利主体(可能是某些员工、创新团队或其它企业)进行沟通,通过一次性买断、支付技术许可费、按权利占比转化为员工持股份额、并购等方式获取并确认这些技术的产权,使其转化为华为的技术资源。此时,这些技术资源就经历了产权确认、技术交易等一系列过程。这些技术进入华为后并不主要面临折旧或消耗,而是会被二次开发、转化推广、应用渗透,进一步挖掘增值潜力,释放增值空间。这个过程也是华为对这些技术资源进行投资的过程,希望其在未来能够带来更多价值回报。此时,这些技术资源也就转化成了华为的技术资本,通过资本市场作价评估,可以直接以技术参股、技术控股以及其它资本化运作的方式进入生产活动,而不再需要经过市场流通环节。
2 技术资本的知识结构:基于国内外文献计量的对比分析
2.1 文献来源与整体分布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洞察技术资本的知识结构。在传统文献梳理方法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相关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对其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现。按照CiteSpace对文献样本来源和运行参数设置的要求,本文通过如表2所示的方式获取技术资本相关中英文文献。
表2 技术资本文献获取方式Tab.2 Methods of obtaining technological capital literature
初步检索后,按照与检索词完全贴合的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得到125篇中文文献和89篇英文文献。从发表时间看,关于技术资本研究的中文文献最早出现于1998年,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19篇;英文文献最早出现于1995年,并在2019年达到峰值10篇。从文献数量看,在2010年以前,除个别年份外,英文文献数量要多于中文文献;但在2011—2017年,随着国内学者对技术资本研究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文献数量也大幅增长,显著领先于英文文献;2018年之后,英文文献数量短暂性实现反超,说明国内外技术资本研究呈现出彼此影响、共同成长的发展态势。从发表期刊看,中英文文献表现出相似的分布情况,主要发表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期刊上,也有部分文献发表在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期刊上。
图1 技术资本研究中英文文献整体分布情况Fig.1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ture on technological capital
2.2 国内外技术资本研究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探析技术资本研究的相关规律、主题分布和特点,本文重点对这些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主要通过CiteSpace软件,以每年为阶段,筛选出前10位关键词,以构建知识网络,并通过路径分析(Pathfinder)、最大似然率(Log-likelihood Ratio)等算法对其进行裁剪和聚类,以突显重要节点,最终分别得到相应的知识图谱。
2.2.1 技术资本文献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及对比分析
图2为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其中,聚类效果指标Modulariy Q=0.431 2>0.3,说明聚类效果良好;知识网络同质性指标Mean Sihouette=0.97(越接近1,效果越好),说明同一知识网络内文献同质性较高。最终,得到8个有效聚类知识网络,分别是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化、绩效、竞争优势、要素资本、财务学视角和案例分析。这些聚类中的重要关键词(字体较大)是知识图谱中的重要网络节点,包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企业价值、技术资本化、公司治理、技术、要素资本、价值创造、技术市场和竞争优势等。
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对于技术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探讨技术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资本如何驱动企业更好成长并创造更多价值,表现为企业成长、核心竞争力、公司绩效、资本运营和收益分配等议题。同时,部分研究也涉及到宏观层面,如财务学视角聚类下的政策、法律等,公司治理结构聚类下的产业政策、生产率等,以及技术资本化聚类下的工业产权、产业化等重要节点。上述节点之间有些存在直接关联或间接关联,有些没有线条连接。这些差异表明国内技术资本研究的知识结构呈现出跨度大、领域广、层面多等特点。
同时,知识网络#2、#3、#5、#7存在较强关联,表现为彼此之间存在线条连接,线条越粗,表示关系越紧密。知识网络#0、#1、#4、#6之间关系较弱或者较为独立,说明国内技术资本研究方向、视角、方法等较为分散,有从财务学视角展开的研究,有围绕竞争优势展开的研究。相对来说,国内技术资本研究总体呈现出以技术资本化、要素资本、企业绩效等为主要议题的知识结构。
图3为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其中,Modulariy Q=0.412 6,Mean Sihouette=0.943 8,说明聚类效果良好,聚类质量较高。具体来看,主要形成7个知识网络,分别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digital divide(数字鸿沟)、management(管理)、profitability(盈利能力)、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demand(需求)、intellectual capital(智力资本)。在这些网络中,重要知识节点包括growth(增长)、integration(融合)、capability(能力)、industry(产业)、determinant(决定因素)等。
比较来看,国外技术资本研究涉及层面更加广泛,知识节点关系更加复杂。宏观层面有数字鸿沟、能源、社会公平与进步、经济增长、社区、文化等多个节点,散落于不同聚类中;中观层面有产业发展、市场竞争、生产销售、企业网络等不同节点,主要呈现间接关联;微观层面则更加丰富,包括企业绩效、企业价值、研发创新、商业模式、内部治理等节点,且节点彼此之间既有直接关联也有间接关联。此外,国外研究的不同知识聚类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程度关联,表现为各网络之间都存在线条连接,虽然粗细不同,但都彼此关联。这说明国外技术资本研究的知识结构主要呈现出网络化、多元化和分散化等特点。
2.2.2 技术资本文献高频关键词及对比分析
由前文分析可知,基于中文文献的知识网络共出现39个关键词,基于英文文献的知识网络共出现54个关键词。虽然大多数关键词都只出现了一次,但主要关键词在频次、分布、中心度等方面呈现出一些差异。由表3可知,技术资本出现次数高达95次,其它关键词包括企业价值、要素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化、技术、公司治理、竞争优势、价值创造、资本配置、技术创新等,出现频次都在5次以上。在英文文献高频关键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productivity(生产力),高达11次,出现5次以上的关键词还有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growth(增长)、technological capital(技术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智力资本)、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model(模型)、capability(能力)、impact(影响)、system(系统)、technology(技术)、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些高频关键词所在领域、层面与知识网络总体态势基本一致,但更加具体,如系统、模型、资本配置等内容,更深入地揭示出技术资本研究的具体知识领域。
图2 技术资本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Fig.2 Clustering of keywords in Chinese literature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图3 技术资本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Fig.3 Clustering of keywords in English literature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根据高频关键词中心度排序可知,价值创造、要素资本、竞争优势、企业价值、技术资本是中心度最高的5个中文关键词,而system(系统)、growth(增长)、capability(能力)、intellectual capital(智力资本)、digital divide(数字鸿沟)是中心度最高的5个英文关键词。中心度越高,表明在自身知识网络中的节点作用越重要,也是不同知识网络的重要连接点。这说明上述关键词蕴含的知识基础是推进技术资本研究必须关注的领域,这些节点背后的高被引文献和经典文献也是必须参考的重要文献基础。
2.3 技术资本知识结构分析
对关键词的文献计量分析初步描述了技术资本的知识结构。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正围绕What(技术资本是什么)、Where(技术资本从哪里来)、How(技术资本怎样发挥作用)、Why(技术资本的前因后果)等展开。一方面,技术资本的知识结构涵盖诸多领域,如在社会层面,探讨技术资本与数字鸿沟、制度体系、社区发展等的关联;在经济层面,围绕技术资本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等诸多议题展开分析;组织层面的知识领域则更加详实,包括技术资本对价值、绩效、竞争优势、公司治理等的影响。同时,现有研究针对技术资本的内在规律也进行了详实分析,包括技术资本市场、技术资本化、技术资本投入等。另一方面,技术资本的知识结构并不是杂乱无序的状态,而是存在一定逻辑关联。如技术进入技术市场交易就简要概括了技术资本化过程;技术创新、研发等可能是企业价值、绩效、利益分配等议题的前因变量;技术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要素资本本身就具有紧密关联。其它诸如此类的关联为技术资本知识结构的形成奠定了一定逻辑基础。
表3 技术资本文献高频关键词对比(TOP20)Tab.3 Comparison of TOP2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technological capital literature
总体来看,技术资本研究呈现出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研究主题不断丰富、知识节点关系紧密、知识结构更加多元的发展态势。同时,技术资本的知识结构总体表现出跨学科、跨层面的复杂属性,导致现有研究在模式上呈现出一些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立足技术视角展开研究的模式,国内外均注重从技术本身的变化与发展对技术资本进行探讨,包括技术变革、信息通信技术等;二是立足资本视角展开研究的模式,国内外研究主要从要素资本视角,围绕技术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不同资本形态开展关联分析;三是立足技术资本化过程展开研究的模式,重点洞察技术资源如何转化为技术资本的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组织、管理、运营、创新等方面的变化。三者联系密切、协同推进,共同组成并丰富技术资本的知识结构。
3 技术资本研究分析框架
通过可视化方式可以客观了解技术资本领域的研究概况。为更深入掌握技术资本的研究内容和前沿议题,本文进一步通过主观思辨的方式,在前述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知识图谱中的网络节点文献、高被引文献、前沿文献等进行深入阅读,梳理研究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厘清逻辑理路。可以发现,该领域因研究兴起时间较短,研究成果较为分散,造成目前对技术资本的基本认识依然不够充分,需要一个整合式分析框架以构建全局性研究视角。为此,基于文献蕴含的知识结构、重点议题和前沿热点,参考部分研究中关于构建分析框架的逻辑思路,本文从驱动因素、生成机制、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4个方面尝试性构建一个整体框架(如图4所示)。这4个方面是对重点研究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而具体议题仍主要基于前文分析结果。希望通过这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技术资本研究维度,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1 驱动因素
与其它形态资本相似,技术资本的出现也受到许多因素影响。现有研究主要从社会、组织和个体3个层面进行初步探析。
在社会层面,罗福凯[18]认为,技术资本的出现受到新产业生产或新生活方式的影响。因为这些生产、生活层面的变革会产生许多新需求,也就需要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于是驱动一部分技术或被动或主动、或长期或短期进入市场流通环节,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关键动能。其中,一部分技术会始终以要素或资源形态存在并发挥作用,而另一部分技术则会经历技术资本化过程,转化为新技术权利主体的技术资本,并直接投入再生产过程,以更快速度创造更多剩余价值。
在组织层面,韩寅和徐飞[19]认为,技术资本主要有3个方面来源,即企业内部技术研发创新、企业从外部通过技术交易引进或购买新技术,以及联盟内企业间的技术共享。这三者也是影响技术资本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第一个来源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具有较高风险;第二个来源需要面对引进或购买技术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困境;第三个来源则对联盟内成员关系和机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并不是任何技术都能转化成技术资本,其在来源层面就受到许多因素影响。
图4 技术资本研究分析框架Fig.4 Analysis framework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research
在个体层面,Gilbert[11]认为,个体获得技术资本的程度取决于其社会网络性质及相互关联的技术能力,即获得、使用与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技能水平;Carlson & Isaacs[5]认为,意识是影响技术资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技术资本存在的基础,其决定个体是否会寻求更多知识,并努力获得特定技术能力;Glowacki等[20]运用一个技术资本框架评估资源、感知、技术能力、整体环境等对个体参与社会网络活动的影响,发现年龄歧视等个体认知或意识层面因素对技术资本具有阻碍作用。
3.2 生成机制
目前,关于技术资本生成机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其中,罗福凯[18]是国内研究技术资本的代表性学者,其从资本基础理论出发,认为技术资本的产生需要经过登记生产成果使之商品化、完成产权确认、市场交易等环节,这会涉及技术市场化、技术入股、技术投融资、技术交易等具体活动;罗福凯[1]认为,经过技术资本化后形成的技术资本是一种可测度的要素资本,具体测度维度或参考指标包括研发投入水平、专利保有量等;高剑平和牛伟伟[21]指出,技术资本生成目标是实现高效率和高增值,前提是技术成果能够转化为商品,但最关键的是要实现从商品到资本的积累。
一方面,已有研究勾勒出技术资本生成机制的基本路径,即“技术→技术资本化→技术资本”,这一路径也反映出一个关键信息:技术≠资本≠技术资本≠技术资本化。只有经过技术资本化的技术才能转化为技术资本,经过技术资本化环节后,技术便具有财务学视角下的属性,如公允价值,这也对统计具体资本收益、形成企业年度报告等具有积极影响[22]。此时,技术资本也就回归资本的本质属性,即价值。技术资本以技术权利主体为前提,反映技术所蕴含系统知识的稀缺性和相应市场供求关系。
另一方面,本文进一步认为,技术资本生成过程其实是技术形态经历“技术成果→技术资源→技术资本”的演变过程。其中,技术成果是技术的体现形式,也是最初状态。当技术成果被原来的技术权利主体登记确认,或被新的技术权利主体确认后,就成为其技术资源;再经过市场流通、技术交易等环节,获得资本估价、拓展资本属性后就演变为技术资本,可以直接通过资本运营等多元化方式投入到后续生产经营活动中。这两条技术资本生成路径并不冲突,而是互相补充。本文提出的路径是对已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在技术转化为资本过程中,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形态。
3.3 作用机理
技术资本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必须经历一定生成过程,反过来,其也会对其它因素产生影响作用,但也需要经过特定作用机理。Chun & Mun[2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分析技术资本发挥作用的机理,并将其分解为资本替代效应、产出扩散效应和技术变革效应;许秀梅和金贞姬[24]探索性地提出技术资本的作用环节,包括对技术资产进行定价、完善技术资本价值链、明确企业边界、夯实契约关系等。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合理性,然而此后学者们并未对此展开深入探析,而是主要对资本替代效应等进行探讨,这也是技术资本研究进展的阶段性表现和客观制约。
首先,技术资本对智力资本具有一定替代作用。Grigoriev等[14]认为,技术资本概念的基础之一是智力资本理论,而智力资本包括对企业有用的知识储备和流动的知识资源等无形资源,并与有形资源一起构成企业市场价值。而且,技术资本隐藏着巨大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潜力,如果将技术资本作为创新发展标准,那么技术资本总价值增长可能会超过相应智力资本的增长。由于技术资本与智力资本在一些无形资源、资产或要素等方面具有一定关联乃至重叠,使得技术资本可能会对智力资本产生一定替代效应。
其次,技术资本对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具有一定替代作用。Kleis等[25]提出,早期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降低人力密集型业务的人员成本,如会计、采购等,但随着信息技术影响现代企业所有领域,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发展正逐渐取代传统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Chun & Mun[23]研究发现,由于信息技术产品价格快速下降,使技术资本成为劳动力、非信息技术设备等投入的替代品,特别是技术资本对其它投入的替代在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中更加突出;Chwelos等[26]研究证实,技术要素份额增加是以劳动力为代价的。虽然缺乏信息技术替代劳动力的最新证据,但在知识密集型环境中,信息技术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也应会产生负面互动效应。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广泛促进知识管理和创新活动,很大程度上释放劳动力需求。张睿[27]研究发现,企业技术资本水平高低与员工数量、人均价值等存在直接联系,随着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员工数量会逐渐减少。
最后,技术资本可以自由转变为其它资本形态,进而发挥影响作用。Zhang[7]认为,资本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某种条件下,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可以转化为技术资本,也可以实现反向转化。这也印证了资本本身具有流动性特征。根据McGrattan & Prescott[6]提出的技术资本模型,如果技术先进的国家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本,其跨国公司就有强烈动机将这些资本带到国外,流向技术资本不够充分的国家;Holmes等[28]也认为,技术资本是可以跨地区使用的非竞争资本,一旦一家公司在本国对技术资本进行投资,就可以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过程,将资本带到其它国家。这些技术资本都将对本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产生积极作用。
3.4 影响效果
在技术资本的影响效果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组织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3.4.1 组织层面
(1)提升企业价值与绩效。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周江[29]认为,高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在于人们普遍将高新技术作为资本投入到经济活动中,而技术资本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增值具有全方位作用;许秀梅[30-31]针对技术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发现技术资本是企业价值的重要推动力;孙晶和张居营[32]发现,技术资本与创新型企业价值之间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且在人力资本调节作用下的效应更加显著;代明和钟宇钰(2017)以2011—2015年信息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发现技术资本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结构资本、投入资本,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孙晶(2019)进一步揭示技术资本对创新型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机制;Ray等[33]提出信息技术资本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即电子经纪效应(electronic brokerage effect)和电子整合效应(electronic integration effect),通过这些效应,信息技术资本可以调节企业资产价值与企业垂直整合和产品市场多元化选择之间的关系。综上可知,这些学者主要是前述知识图谱分析中处于重要节点的学者,得出的结论在国内外技术资本研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2)推动企业创新,促进企业成长。随着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系统整合分散在其边界内的知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吸收、转化和探索知识,而知识反过来又孕育各种创新。Joshi等[34]认为,信息技术资本能够促进组织学习,提高组织吸收能力,对企业财务和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秦善勇等[35]进一步发现,技术资本通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两条路径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Dong等(2012)基于349家德国企业样本数据,发现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不一定总是正向积极的,而是动态调整的,最终表现为倒U型关系。也就是说,虽然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最初可能会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但在达到最佳水平后,过度的人力资本投资可能会损害企业创新成果,技术资本过度积累可能会增加组织沟通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也不利于创新。这是因为,管理复杂性和信息过载会增加企业成长成本,不利于企业对经营活动进行动态调整[36]。
3.4.2 社会层面
(1)提高生产效率。Evenson & Fuglie[37]通过评估1970—2005年全球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长期模式,考察技术资本投资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1980年以来,全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整体加快,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表现非常不均衡,但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受到技术资本的显著影响;Avila & Evenson[13]也计算了发展中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将其与技术资本进行对比,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资本密切相关,技术资本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具有积极影响;Fujii等[38]基于2000—2014年14个国家的样本数据,探讨能源行业生产率增长与信息通信技术资本(信息技术资本、通信技术资本和软件资本)之间的关系,发现信息技术资本和软件资本对能源部门的物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而通信技术资本对这两项生产率指标有负向影响,在不考虑可再生能源扩散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资本和通信技术资本对资本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一结论与Afuah[39]的研究略有类似,都认为信息技术资本可以促进范围经济的实现。因此,生产效率提升是技术资本的重要影响效果之一,这也是生产效率在技术资本知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原因。
(2)促进社会进步,但也可能会拉大数字鸿沟。技术资本对社会共同参与等活动至关重要,受过教育、了解互联网的个体本身具有良好的技术资本水平,在获取信息、资源并促使其向上流动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这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技术资本也可能引发不平等现象,这种不平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技术资本积累程度区分不同类别参与者;二是技术资本与其它资本之间的不平等兑换[7]。技术资本可能会使技术资本水平不高的个体、组织或地区无法有效把握数字时代的发展机会,包括数字技能、数字健康水平提升等[20]。这些结果将技术资本的研究扩展到数字鸿沟领域,推动技术资本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首先,技术资本是技术权利主体投资的一种以技术为载体的有形或无形资源,经过资本化过程后形成能带来长期价值增值的资本。技术资本与技术、技术资源等概念存在紧密关联,是技术在生产过程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形态,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技术资本可以与其它资本形态融合直接投入生产活动,而不需要经过市场流通环节,这也是其资本属性产生的独特影响。这一结论对丰富和完善技术资本概念、厘清技术资本内涵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国内外技术资本研究总体围绕技术、资本、要素、管理、创新、生产活动等方面形成庞大复杂的知识结构,并呈现出跨度大、领域广、层面多、网络化、多元化和分散化等特征。技术资本研究自兴起以来,文献数量不断增长,研究视角、研究主题不断深化,国内外研究总体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研究历程。同时,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立足技术视角、资本视角和技术资本化视角探索出3种不同研究模式,能够从更广角度揭示技术资本的知识结构。
最后,围绕驱动因素、生成机制、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4个方面构建技术资本研究的整合式分析框架,不仅能从全局层面审视技术资本领域的研究情况,对后续更深入的探讨也具有积极贡献。社会层面的变革与发展、企业层面的研发创新与技术经营以及个体层面的技术能力与认知是驱动技术资本的重要因素。技术资本化是技术资本生成的核心路径,促使技术从技术成果转变为技术资源,最终转化为技术资本。技术资本对企业价值、绩效、创新以及社会进步、数字鸿沟等都具有一定影响。技术资本的具体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资本替代效应、产业扩散效应和技术变革效应等。
4.2 研究展望
总体来看,国内外技术资本研究仍处于探索期,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分析。结合上述研究内容和结论,未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强化对技术资本的测度及实证研究。虽然已有学者尝试性提出了技术资本的测量方法,但这些方法仍值得商榷。如许秀梅[30]通过企业历年累积的专利、非专利技术、开发支出、研发中心、系统与软件以及其它技术权利的总数对技术资本进行测度;孙晶(2019)通过研发强度、研发生产率进行探索性测度。这些方法采用的指标主要是创新、研发、专利、营收等数据,与技术创新的测度存在较大重叠性,没有体现出作为技术资本测度指标的独特性乃至唯一性。为此,未来非常有必要强化对技术资本的测量,包括基于二手数据的测度或开发相关量表进行测度,围绕这些更有效的测度方法,展开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这对丰富技术资本研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技术资本相关问题展开研究。目前,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技术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围绕数字经济、数字化发展、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和推进,但对于其与技术资本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欠缺。学者们曾围绕信息技术资本展开分析,因此,围绕数字技术资本的研究也就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此,未来可以基于数字经济、数字化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动因、过程、情境等与技术资本的关联展开分析。如数字技术如何转化为技术资本?技术资本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和价值?也可以围绕特定行业主体进行分析,如制造企业技术资本研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技术资本的作用机理等。
最后,针对中国情境下的技术资本相关议题展开分析,突出技术资本在中国情境下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国特色的制度、市场、文化等情境因素与技术资本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对技术资本具有怎样的影响,又如何发挥作用,并将带来哪些改变等。特别是在数字时代,政府、社会、企业应该如何有效识别发展机遇,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技术资本化进程。同时,政府行为将如何影响技术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其具体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与其它国家又存在哪些区别?这些问题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