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认知、战略变革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22-06-29孙志宜
马 洁,孙志宜,曲 越
(1.新疆财经大学 MBA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2.新疆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3.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引言
当今世界处于乌卡(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且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环境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动态性、易变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最佳选择就是根据自身所处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做出相应反应,并进行战略变革以适应长期发展要求。战略变革是企业管理者基于自身对外界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响应,是企业与不断变化的大环境相融合的产物。[1,2]由于市场处于激烈竞争状态,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大,企业管理者只有凭借自身对外部环境的认知结构来促进企业进行战略变革,进而获取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提升企业价值。已有文献分别从企业内部因素、管理者特质、管理者能力等方面对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企业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在企业变革期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管理者认知、战略变革与企业价值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目前鲜有涉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动态能力指出在不断变化的外界大环境中,企业感知到市场竞争并及时对企业内部的基础资源及其结构模式进行动态化调整,这一过程中管理者认知可以被视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即管理者对企业内外的动态环境信息给予考虑并作出解释,识别企业遇到的新机遇,并依据这些机遇做出相应的战略变革,而后灵活地制定战略决策,整合与重构企业资源和能力来增加企业价值。在供给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凭借自身的判断能力获取外界信息,通过认知结构对企业进行结构性、战略性调整,合理配置和动态调整内部资源,将有利于企业跻身于变革发展的前列、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潜在价值提升。
高阶理论指出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后,企业高层管理者会根据自身的认知模式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并通过战略决策和变革来影响企业绩效,[3]197其本质是一种高层管理者认知理论。而高阶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有限理性下的战略变革,[4]1786随着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处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高层管理者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战略变革的方向,并且外部环境以及管理者认知图式的差异决定了战略变革的不同,而进行战略变革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升企业价值。
在我国当今的市场环境之下,探讨管理者认知和战略变革以及企业价值这三者之间有何关系是一个有研究意义的课题。鉴于此,本文试图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管理者对于外部环境的认知是否会与企业战略变革产生关联?(2)企业实行战略变革会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的表现?(3)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又会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为了对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本文以2016—2020年沪深A股16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展开研究,其结果最终为企业管理者面对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如何做出合理的战略变革,以及如何提升企业价值提供一定的启示,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一)管理者认知与企业价值
高阶理论指出,对于复杂的外部动态环境信息,企业高层管理者会依据自身的价值观以及认知架构对信息进行选择,并且从外部动态的环境中寻找到新的机会,从而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抉择[3]201。外界环境的改变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机会,而关于机会识别的研究可分为发现型机会和创造型机会,两者共同发挥关键作用,[5]企业高层管理者通过自身的认知结构可以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中来发现和创造机会。以发现机会为动力,通过对资源的识别、获取、整合来开发机会从而为企业的更迭发展提供契机、创造价值。发现机会的重要前提是发现有利用价值的契机,管理者通过机会识别感知外部市场的需求以及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形成市场需求和资源之间的匹配,并且通过机会识别判断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否相匹配,[6]以此对资源进行获取并进行动态调整为企业创造价值。有学者研究发现,发现型机会的观点没有充分展示管理者的主观性、创造性以及个体情感等因素的作用,没有更好地解释管理者的认知架构。而作为发现型机会的补充——创造型机会更有利于对管理者认识进行解释,这包括了机会概念化、机会客观化和机会实施,[7]其中,机会概念化是指管理者基于自身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在处理外部动态变化的环境信息时发现机会的过程,再将机会转变成客观的事实从而判断其可行性,[8]30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用新机会选择构建可获取的资源组合,为企业创造价值。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管理者基于自身的认知和经验,面对外部动态环境获取信息时可通过发现机会或创造机会从中发现新的机遇,整合重构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提升顾客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
(二)管理者认知与战略变革
管理者认知最早可以追溯到行为决策理论的产生,其中包括了在认知形成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信息、如何解释信息、如何将信息转换为策略以及最终选择何种战略行为。管理者认知被定义为“战略决策者进行战略选择和战略行为时所运用到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9]管理者的认知、行为和偏好对于企业信息的选择、处理和解释具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10]而在决策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管理者的认知结构会不断发生改变,管理者的思考角度不同也会使其对不同战略选择的理解产生偏差,并最终影响战略行为,因此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主观诠释来驱动战略决策[11]。Rosenbloom对NCR案例进行研究并提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通过调整最初的战略路径,可以弥补创新能力的不足以适应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进行战略变革。管理者认知影响企业适应动态环境变化的战略行为,在动荡的环境中,管理者对于企业实施战略变革的各方面及时做出战略反应,这对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管理者通过认知模式对外界环境进行解释和选择时,外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管理者的认知,这会使管理者更加关注外部复杂的环境,希望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从而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产生影响[12]。企业战略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战略匹配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特点和外部环境要求及时调整战略以指导企业行为。在动态环境中,是否能适应各类情形变化并及时调整自我对外部环境的认知,是否能准确判断企业战略变革的要求,成为管理者实施战略决策的依据所在。企业外部环境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企业若要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在适当时间实施战略变革以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13]。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企业管理者对于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认知正向影响企业的战略变革。
(三)战略变革与企业价值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提升是一个永久追求的目标,更是管理者应积极考虑的问题。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管理者对企业的战略结构进行调整,实施有效的战略变革。战略变革是指企业为了更有利的占据市场、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动态协调性原则,改变自身战略内容的启动、实施和可持续化的系统性过程,[14]15并且战略变革需要对企业资源进行再分配以满足新需求,以及打破现有的规则体系,协调多方利益关系[15]。在动态、复杂、难以预测的环境下,战略变革具体化为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对原有战略方向的调整,决定企业未来市场发展高度。战略变革机制的核心是战略弹性,是指依靠动态管理能力和组织控制力所支持的企业战略,在面对变化的外界环境或内部形势时所产生的反应程度,[14]16战略弹性越强,越可以灵活调整企业战略变革机制,对于外部动态变化的环境适应力也就越强,还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价值增加。
根据动态能力可知,战略变革的基础是企业自身的能力变化,以及企业跟随外部环境变化所反映的企业动态适应能力,企业必须有效保持自身的优势特点,实施有效的战略变革以维系良好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态势,这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企业价值如何实现最大化依赖于企业的最优战略选择,而最优战略又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业务活动链的匹配质量。因此,企业能够通过对两者进行战略变革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3:
假设3:企业的战略变革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
(四)战略变革的中介作用
高阶理论指出,管理者的认知基础和价值观等特质会通过影响战略变革行为而影响企业绩效。从有限理性的角度来看,企业高层管理者不同的认知基础、价值观以及其作用过程,导致其在信息加工处理中具有选择性,即管理者的不同感知将形成不同的战略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价值也会因此受到不同的影响。[4]1786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没有一种固定的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始终保持稳定的发展和创新,企业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举措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要求,这也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有效地收集和管理信息以调整战略,获取和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来实施战略变革,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追求更高目标和提升企业价值[16]。此外,高层管理者具有认知柔性和复杂性,能够根据外部多变的动态环境识别变革机会,运用自身复杂的知识结构对多样化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整合配置内外部的资源来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组织变革能力,并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从而提升企业价值。[17]此后的相关研究中进一步探索了企业高层管理者认知、战略变革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管理者对外部环境信息的关注,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动态调整企业能力与资源,从而支撑企业进行战略变革来获得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据此,本文提出假设4:
假设4:战略变革在企业高层管理者认知与企业价值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设计
采用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2016—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本研究的自变量为管理者认知,是以样本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作为文本分析材料,通过文本分析法获得相关关键词词频数再通过标准化处理获得结果。因为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的相关决策行为具有滞后效应,故本研究选取1年滞后期,即管理者认知的相关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2019年,战略变革和企业价值的相关数据收集时间为 2017—2020年。
本研究中相关样本筛选过程如下:①相关研究表明管理者认知形成至少需要10年时间,故选取成立10年以上的公司;[18]②剔除研究中ST及*ST类上市公司;③剔除出现破产、退市的研究样本;④剔除战略变革相关数据缺失的企业,因为某些企业的财务数据(如广告强度、研发强度、财务水平等相关数据)在年报中披露不详,选择此类样本存在不严谨风险,予以剔除。经过筛选最终确认有效样本公司168家,共计672条观测数值。本研究使用 Stata 15.0 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三、变量测度
(一)管理者认知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来衡量管理者认知。文本分析法是基于Whorf-Sapir假设,即人们参与世界所形成的认知范畴嵌入他们使用的文字中,[19,20]该范畴被广泛应用于衡量认知。基于此,以高管报告和公司年报作为文本分析来衡量企业高层管理者认知是可行的,[21]32据此本研究选取了上市公司年报作为文本分析材料来衡量管理者认知。
基于上述分析,并对样本公司的年报进行阅读,建立了与企业外部环境以及企业战略和企业价值高度相关的七个维度,包括“宏观”“经济”“行业”“调控”“形势”“利益相关者”“竞争”。[8]32采用最终确定的关键词形成关键词词表,并对样本公司的年报进行文本分析,对于管理者认知运用QSR Nvivo11文本分析软件对其词频数进行检索、统计。为了方便起见,本研究参照邓少军的研究,[21]36采用管理者认知的词频数除以年报总字数(以千字为单位)后的标准化结果反映管理者认知的测量指标,用Cognition表示管理者认知。
(二)战略变革
企业如果要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管理者就必须形成精准的认知结构并进行战略选择和战略变革,进而在企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更好的绩效。本研究参考Tang等、祝振铎等以及许为宾等的研究,[22-24]以企业资源在六个关键领域的配置情况来衡量战略变革的程度,即采用广告强度、研发强度、非生产费用率、固定资产更新速度、存货水平以及财务杠杆作为测量维度。其中,广告强度=销售费用/营业收入;研发强度=无形资产净值/营业收入;非生产费用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更新速度=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存货水平=存货/营业收入;财务杠杆=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首先,将上述6个关键指标分别减去同行业的平均值,再除以该指标的标准差予以标准化处理;其次,对标准化后的各个指标相加求平均值,得到战略变革指标。[23,24]利用以上6个关键指标的均值来测量战略变革,用Change表示战略变革。
(三)企业价值
自1969年托宾提出托宾Q理论以来,评价企业价值的指标便有了一定的依据。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产生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收益折现模型、股利折现模型、期权定价模型、托宾Q模型等,此外还有学者使用经济增加值(EVA)和现金流量折现(DCF)作为企业价值的计量指标。夏立军,王丹妮提出以TobinQ代表企业价值,本研究参考其对企业价值的测量方法,即TobinQ=市场价值/重置成本=(每股价格×流通股份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份数+负债账面价值)/总资产,[25,26]用TobinQ来表示企业价值。
(四)控制变量
本研究从管理者层面、企业层面引入控制变量。其中,Bdi表示董事会的独立性,即独立董事人数与董事会总人数的比值;Bsize表示董事会规模,利用了董事会成员人数的自然对数来衡量;Fasset表示有形资产比例,即固定资产净额与总资产的比值;Market表示市场竞争,即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Operation表示运营能力,用总资产周转率来表示[8]32。所有变量的描述见表1。
表1 相关研究变量说明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tata15.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衡量企业价值指标TobinQ的均值为1.835,中值为1.514,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687、9.800,可见本研究中的样本公司的企业价值差距较大。管理者认知(Cognition)的均值为2.959,中值为2.973,表明样本中的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目光大多聚焦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战略变革(Change)的均值为0.715,中值为0.647,说明样本中的大部分企业高层管理者会根据自身对外部环境的认知结构来调整战略进行变革行为。但战略变革的最小值为0.226,最大值为3.500,说明样本中的不同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在是否选择进行战略变革的认知上差异较大。
表2 描述性统计表
(二)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本研究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管理者认知、战略变革和企业价值以及相关的控制变量,并据此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根据表3的结果可知,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度越高,企业价值越是显著提升;企业越倾向于进行战略变革,就越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故假设1和假设2得到初步支持。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认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81;战略变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5;企业高层管理者认知与战略变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34,相关系数并没有高度相关,故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三)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验证管理者认知、战略变革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战略变革的中介效应和中介类型。采用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27]进行检验:①分析企业价值与管理者认知的之间关系;②分析战略变革与管理者认知之间的关系;③分析企业价值、管理者认知与战略变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①和②中的多元回归系数显著,说明中介效应存在,可以通过步骤③判断其对应中介效应的类型。若③中战略变革的回归系数显著,而管理者认知的回归系数不显著,那么可以说明战略变革起完全中介作用;如果战略变革和管理者认知的回归系数同时显著,且管理者认知的回归系数显著降低,则说明战略变革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具体的回归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回归方程(1)对控制变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估计:
(1)
其中,α0为常数项,αi为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控制变量包括董事会规模(Bsize)、董事会独立性(Bdi)、市场竞争(Market)、有形资产比例(Fasset)、运营能力(Operation),以及随机误差项ε。回归结果见表4模型1,其中董事会独立性、市场竞争、有形资产比例和运营能力对企业价值均有显著影响。
步骤二:用回归方程(2)对高层管理者的认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估计:
(2)
在对上述控制变量进行初步控制的基础上,本研究借助多元回归方程(2)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认知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其回归结果见表4模型2。可知高层管理者认知正向影响企业价值(β1=0.189,p<0.05)。由此,假设1得到支持。另外,由模型1和模型2可知,加入管理者的认知后模型的拟合程度更好(调整后的ΔR2=0.002),说明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更加关注的话,企业价值的提升速度会更快。
1.2.3 生产区 根据不同的养殖需要及规模来分。种公羊舍、繁殖母羊舍、商品羊舍应从上风向至下风向依次排列。
步骤三: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3)估计管理者认知对战略变革的影响:
(3)
表4中的模型3利用回归方程(3)检验企业战略变革与管理者认知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λ1=0.061,p<0.05),说明管理者对企业外部环境越关注,企业越倾向于进行战略变革。由此,假设2得到支持。
步骤四:用多元回归方程(4)估计战略变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4)
表4中,模型4利用回归方程(4)检验企业实施战略变革与企业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战略变革对于企业价值的实现具有正向影响(γ1=0.240,p<0.1),说明企业进行战略变革强度越大,企业价值的提升速度越快。由此,假设3得到支持。
步骤五:基于步骤二与步骤三检验战略变革在管理者认知与企业价值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类型,用回归方程(5)估计管理者认知和战略变革对企业价值的共同的影响效应:
(5)
表4中,模型5利用回归方程(5)检验管理者认知、战略变革二者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认知的回归系数显著(μ1=0.176,p<0.1),而且小于模型2中的回归系数,同时战略变革的回归系数显著(μ2=0.218,p<0.1)。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战略变革在管理者认知与企业价值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假设4得到支持。
(四)稳健性检验
表4 回归结果分析
表5 回归结果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以动态能力与高阶理论为基础,对管理者认知、战略变革以及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数据收集并进行论证,得出以下结论。
(1)管理者根据外部环境产生的认知与企业价值之间正相关,即管理者对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认知越准确,企业价值提升越明显。(2)管理者认知与战略变革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判断越准确,企业的战略变革越行之有效。(3)战略变革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即企业实施有效的战略变革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提升。(4)企业战略变革的发展在管理者认知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的管理启示在于,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较强,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有意识地接受环境刺激,主动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稳定性并增强自身认知的柔性和复杂性,从而快速准确地识别环境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战略变革;多变、动态的外部坏境使得企业面临各种挑战,企业应该选拔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能够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具有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和能够对战略进行有效选择并实施变革的管理者,设置合理机制规避企业出现的惯性问题。
在已有研究中,战略变革可以分多维度或多层面,本研究未从这方面进行区分,今后可探索高层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对战略变革不同面产生何种影响。另外,本研究在探讨管理者认知、战略变革以及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时只涉及到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研究对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本研究在选择样本时只选择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且有效样本数量为168家,未来可将研究拓展到其他行业并扩大样本数量,可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