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是一本书,老师带我们慢慢读
——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临床营养科石汉平教授

2022-06-29杨柳青,张琪,张康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挫折营养肿瘤

1 四十年医路,老师的经历激励我们前行、前行、再前行

石汉平教授(图1)说:“走上医路我是幸运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上不了大学,当不了医生”。1979年,如愿考入医学院。选择做医生,是石汉平从小就有的愿望。小的时候,家在农村,生活和医疗条件都很艰苦。那个时候农村的人得了病,没有钱治疗,很多时候只能忍着。石汉平记得母亲的牙疼,一到晚上就疼得特别厉害,现在看来只是小小的牙髓炎,但是那个时候母亲只能用头撞墙来缓解疼痛。石汉平流着眼泪,毫无办法。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个医生,为母亲和家乡的亲人解除痛苦。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让石汉平有机会改变命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图1 石汉平教授

穿上军装:大学毕业,正好赶上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石汉平决定参军。那个时候觉得,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士兵比一个医生更重要。就这样,石汉平成为一名工程兵。后来虽然没有上前线,但是当兵的日子磨炼了石汉平的意志,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再走从医路:1987年石汉平进入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再次走上从医的道路。1998年留学美国,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2002年当石汉平学成回国后,看到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被疾病折磨,而肿瘤营养研究在我国仍然是一个空白。因为没有营养的支持,很多肿瘤患者骨瘦如柴。石汉平决定进入肿瘤治疗领域,选择肿瘤营养作为主攻项目。当时,肿瘤营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原来人们对它的认知误区很多,流传着肿瘤患者要忌口、营养会促进肿瘤的生长,甚至肿瘤患者要尽量少吃,以便饿死肿瘤等等。经过这几年不懈的努力,更多人开始走出误区,关注肿瘤营养。

2009年石汉平团队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肿瘤营养学术组织-广州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同年举办了我国第一次肿瘤营养学术会议。2012年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肿瘤营养学术组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一届全国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学术会议,全国只有230人参加。2018年在北京举行第六届学术年会,注册医生已达2 300人,6年时间翻了十倍。现在营养治疗已经走到肿瘤治疗的一线地位。石汉平团队在全国推动肿瘤营养治疗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推动无饿医院建设。

回顾这四十年,改革开放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石汉平教授说:“上大学,当医生。每一次的选择,都无愧于我心中的担当。有了当医生更好的体验,能够让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自己被更多人需要,这是我的快乐和价值所在”。

2 学生眼里的老师,是从医路上的里领路人

2.1 是浪漫诗人,也是deadline狂魔——博士研究生眼中的老师

总感觉石老师是一个诗人,虽然不能说是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但总有那么一两分浪漫在身上。他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外,创作散文215篇,出版散文集5本。作为一个医生,石老师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初入杏林,再应征从戎,虽然没能真正上战场,但也是在军营里走了一遭,这也让石老师养成了令行禁止的生活作风。

从读博开始至今,我们每周都在努力的完成一项任务,那就是完成组会上的工作汇报。也多亏了每周的工作汇报,我们可以在做研究和学习上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框架,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更有成效的讨论。组会上我们听的最多的话就是“做事情要往前赶”,石老师总说他谈不上有多聪明,但是他绝对比我们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勤奋。做医生、做学问其实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要不断地去学习,去超越自己。现如今我已博三,回头看才突然发现,在老师每天的念叨下,我们已经不再把每周的组会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把它看作一种工具——逐步建立自己研究故事的章节;不再把老师的念叨当作折磨,而是把它看作一种标记——按照计划完成自己的故事。

2.2 挫折不可怕,老师陪我战胜它——硕士研究生眼中的老师

“迎接挫折,接受挫折,感恩挫折。”石老师说过,这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我有幸在刚入学时,成为老师组建 “师生群”的见证者之一。手机屏里置顶着的这个三人群,短短几年,已成长为二十余人的大家庭。老师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从不吝啬对每一位学生的帮助,更是从没放弃过任何一位学生。记得那是入学后的第一年末,我投出了人生中第一篇SCI论文;而这篇满载期待和汗水的文章,刚刚投出就遭遇了“送审-拒稿-换投-送审-再拒稿”的多次循环。对于一名科研新生来说,被拒稿是审稿人对自己科研结果的一种否定,是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挫折啊。那时,我感到日子很苦,总想蜷起身子来逃避现实。我不愿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愿面对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师兄们,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小丑。老师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让师兄们陪我一同到办公室,热情的让我们吃水果、喝咖啡。接着,在桌子上铺上了一张干净的A4纸,笑着对着师兄说,“来,现在我们一块来帮你师妹解决一下论文审稿意见。你看审稿人这个问题是说……”。那一刻我深受感动,老师愿意为我的论文不惜牺牲宝贵的清晨,倾囊相助。直到这篇文章被正式接收之前,老师还在帮助我反复改稿,召集师兄们帮我“会诊”,讨论文章。我认为感谢的话都太轻了,无法表达出我的感激之情。心底里记忆最深的,还有老师对我说的那番抗击挫折的话,“要感恩挫折。挫折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挫折的之子,接受挫折、超越挫折,才有成功可言。”老师的鼓励和鞭策,刚劲有力,陪着我们成长,使我们愈挫愈勇。

2.3 老师的关爱,“鸡蛋”可鉴——硕士研究生眼中的老师

科学研究无小事,老师十分注重我们的科研能力培养,经常教导学生要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石老师经常说,“挫折是常态,成功是意外,要对科学研究有深入的思考,不怕挫折,挫折会让我们更加强大”。为了精益求精,做有意义的临床文章,石老师提出了提高团队学术水平的一个“秘密武器”:“学术会诊”,不定期的及时开展学术内容讨论,他说大家在学术上要集思广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石老师工作中潜心钻研,精进自我,生活中平易近人,关心同学们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既教书,又育人。由于研二才加入石老师团队,经历换导师风波,一开始自我防备意识过强,老师第一时间开导我的情绪,同时让师兄们一直关注我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我的情绪,我安稳过度,并很快适应到新的环境中。听说本人血压时有升高,石老师经常关心我的情况,监督我定期测量血压,叮嘱我加强身体锻炼,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我面临着毕业和升学压力,课题研究磕磕绊绊,老师主动找我谈心,一起总结实验失败经验,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我鼓励打气,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对团队每一位同学要求每天两个鸡蛋,保证高质量饮食。对同学们经常说,“最近有什么困难吗,有困难来找我”。无论是学生还是医生,在胃肠外科这个集体中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3 老师的累累硕果,照亮学生的茫茫前路

石汉平教授数十年潜心研究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并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我国临床营养及肿瘤治疗的进步。石汉平教授和团队的工作整体显著提高了我国肿瘤营养学术地位,由全面落后到部分引领世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错误认识,奠定了营养治疗的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地位,有力促进了我国临床营养及肿瘤治疗的进步。

石汉平教授创立了我国肿瘤营养学科,是我国肿瘤营养学科的先行者。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肿瘤营养学术组织、并推动24个省份成立肿瘤营养学术组织;创办《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JournalofNutritionalOncology、PrecisionNutrition,任主编;首次提出肿瘤营养疗法并被写入国家统编教材;主编我国第一部《肿瘤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科”。黎介寿院士认为“是对我国肿瘤学与营养学的一个贡献”。

石汉平教授构建了肿瘤营养不良诊疗体系:构建了三级诊断、五阶梯治疗、分级管理的肿瘤营养疗法完整体系,并在全国127家医院建设营养治疗示范病房。牵头制定肿瘤营养治疗指南30个、专家共识16个、国家标准4个。发明量化营养诊断模型,死亡风险预测能力显著高于TNM分期。韩德民院士认为“建立了肿瘤营养诊疗体系”。

石汉平教授团队全面阐明了我国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带领27个省份102家医院开展《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ChiCTR1800020329》,建成世界最大的肿瘤营养数据库,患者接近6万例。首次描绘了肿瘤营养不良发病图谱,发现我国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0%。主要成果刊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健康报》发专文报道。

石汉平教授推动营养治疗成为国家政策。他先后向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医保局呈送《建设“无饿医院”》《营养是一线治疗》《营养素是营养不良患者的基本治疗用药》等数十份建言,呼吁重视临床营养,倡议建设“无饿医院”。推动临床营养纳入《国民营养计划》、推动肠内营养制剂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推动营养制剂退出国家辅助用药目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石汉平教授最先发文呼吁加强营养治疗,提出《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建议》等17份建议,最先制订《COVID-19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向国家领导人呈送《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营养治疗的紧急建议》,呼吁将营养治疗纳入新冠诊疗方案,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批示。

4 石老师对我们的念念叨叨

“认真阅读患者,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收获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既要读懂患者的疾病,还要读懂患者的心理。”石老师把患者比喻成一本书:“一个医德高尚,艺术精湛的医生一定是患者这本书的真诚读者。”石老师数十年扎根于临床,对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有深刻的体会,提出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吹(呼吸锻炼)、吸(吸氧)、动(体能锻炼)、静(良好睡眠)、限(控制静脉输液)、养(营养治疗)”六字原则,制订了癌性肠梗阻的减(压)、加(营养)、抑(制消化液分泌)、激(素)、利(尿)、动(运动及促进肠蠕动)“六字方针”、创立了经腹膜外入路的保功能盆腔廓清术,践行“零输血手术”理念,提出“营养治疗是疾病的一线治疗”,呼吁“还营养为一线治疗”,所有这些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挽救了一大批中晚期肿瘤患者,给予了他们重生的希望。

我们是人民的健康卫士,石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以后站上手术台该如何手握手术刀,坐在门诊里该如何面对来寻求帮助的每一位患者,以及每个患者背后的一整个家庭。

“挫折是常态,顺利是例外,努力不懈怠”,从学习营养的幽兰秉性、人道精神做起。营养潜入体,沁人细无声。默默中送患者以希望,静静里给患者以尊严。石汉平老师始终坚信,营养治疗就是点燃生命、灿放生命的那朵玫瑰花。今天的我们站在石老师的身后,坚定前行,明日的我们会接过石老师手中的那朵玫瑰,继续在从医道路上执着地走下去,医路芬芳地走下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杨柳青、张琪、张康平、李祥瑞供稿)

猜你喜欢

挫折营养肿瘤
Holism in Education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挫折
蔬菜与营养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