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06-29王延正柳翔耀
王延正,柳翔耀
(南阳南石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是指主动脉管壁从内向外的裂口,是多种外界因素诱导下出现主动脉内膜破裂或中膜弹力纤维层病变,高速高压血液经主动脉内膜撕裂口到达主动脉壁中膜,剥离管壁形成壁内瘤腔,原主动脉即为真腔,新出现的瘤腔为假腔体,夹在真假腔中间的管壁为夹层[1]。数字减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检测血管壁内情况的金标准,灵敏度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无法显示血管壁以外病变且创伤性较大,重复利用性差[2]。而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能保证足够扫描范围,且扫描快、分辨率高、重建快、超薄层厚及强大后期处理功能可直接观察主动脉解剖结构,在病变细节观察上敏感性高,并能显示主动脉外其他并发症[3],在动脉夹层上的诊断价值备受关注。本研究将其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观察中,分析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 年3 月至2021 年5 月南阳南石医院52 例行MS-CTA 检查的ADA 患者。男32 例,女20 例,年龄26~78 岁,平均(53.12±11.43)岁;发病时间为2~11 h,平均(5.12±1.43)h;合并症:动脉硬化闭塞症7 例,血栓性脉管炎6例,大动脉炎5 例,高血压13 例,糖尿病11 例。
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行MS-CTA检查和DSA 检查;③有气促、胸闷、胸背撕裂痛等症状,同时疼痛向腹部放射;④发病时间≤12 h;⑤确诊ADA。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乏、图像清晰度不足从而影响诊断;②MS-CTA、DSA 禁忌症;③不符合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指征;④精神疾病史;⑤与其生存不足1 年;⑥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⑦既往有治疗史。
1.2 方法
MS-CTA 检查:指导患者平躺于检查台,进行MS-CTA 扫描(东芝TSX-101A 64 层螺旋CT 扫描机),之后用Ziostation 后期处理工作站处理数据。设定扫描区段及扫描方法,扫描从胸口入口至耻骨联合平面。方法:电流350 mAs,电压120 kV,层厚0.5 mm。获得的数据自动上传至后期处理工作站,经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技术完成图像重建和分析。扫描前所有患者均行75~100 mL 碘海醇(35 g/100 mL)肘静脉注射,以5 mL/s 速率完成。所有影像资料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阅片师独立评估,最后以两者统一阅片结果为准。
1.3 观察指标
根据DeBakey 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分型[4]: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者,也可向分支延伸确定为Ⅰ型;内膜撕裂口位于胸主动脉峡部,夹层血肿仅仅累及升主动脉者为Ⅱ型;内膜撕裂口在胸主动脉峡部,夹层血肿累及膈下主动脉或膈上主动脉者为Ⅲ型。以DSA 为准观察MA-CTA 分型符合率,检测其与DSA 结果的一致性。记录MA-CTA 与DSA 对动脉壁钙化、腔内血栓、夹层血管形成检出率以及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cal artery,LSA)距离、累计分支血管数、主动脉破口数。在重建时观察MPR、CPR、VR 和MIP 重建技术下52 例患者破口位置清晰显示率。所有ADA 患者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术后经DSA 和MS-CTA 复查观察内漏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诊断主动脉夹层DeBakey 分型比较
MA-CTA 与DSA 诊断动脉狭窄分型符合率为88.46%(46/52);二者一致性(Kappa=0.784)较高。见表1。
表1 MA-CTA 与DSA 对主动脉层DeBakey 分型诊断结果比较(例)
2.2 两种方法诊断动脉钙化、血栓、夹层、破口和分支血管比较
MS-CTA 与DSA 在动脉壁钙化、腔内血栓、夹层血管形成检出率以及破口与LSA 距离、累计分支血管数、主动脉破口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A-CTA 与DSA 诊断主动脉层其他指标比较(n=52)
2.3 不同重建技术破口位置清晰显示率比较
MPR、CPR 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破口位置,VR 技术稍逊于前二者,MIP 重建无法清晰显示破口位置。见表3。
表3 不同重建技术破口位置清晰显示率比较
2.4 MS-CTA 图像分析
图1 胸主动脉近端、肺动脉分叉处的横断面CTA 图像,可见胸主动脉内有条形低密度透亮影,提示该患者胸主动脉夹层存在。图2 MIP,可以看到胸主动脉起始段局限性膨出的椭圆形囊状影,其内CT 值与胸主动脉官腔内CT 值一致,提示该处管壁破裂而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图3 VR 处理后更加清楚的显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存在。图4患者的DSA 图,亦可以看到胸主动脉起始段局限性膨出的椭圆形囊状影。
图1 横断面CTA 图像提示胸主动脉夹层
图2 MIP 下有管壁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
图3 VR 可见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图4 DSA 下有胸主动脉囊状影
2.5 术后内漏检查
术后MS-CTA 检查内漏共4 例(7.69%),DSA为6 例(11.54%),(χ2=0.443,P=0.506)。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属于心血管疾病,对心脏供血功能有影响。该病发病急、进展快,通常伴有压迫症状、剧烈疼痛甚至引起休克;其发病可能与主动脉中膜变性、主动脉狭窄、先天主动脉瓣膜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5]。DSA 是血管疾病诊断金标准,在临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但作为有创检查,其导致的穿刺位置及远端血管都会给机体造成一定损伤,且其空间拟题定位功能不完善,因此需要寻找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手段[6]。
MS-CTA 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分型,准确定位内膜撕裂口,界定夹层动脉瘤范围,明确重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和血流灌注情况,而这些均是主动脉夹层肿瘤治疗参考的重要因素,因此MS-CTA 在帮助主动脉夹层瘤诊断和治疗上均有重要意义[7]。DeBakey 将该病分为3 型,不同分型治疗方法有所差异;MS-CTA 与DSA 在该方面的诊断符合率高,二者一致性好。此外在动脉壁钙化、腔内血栓、夹层血管形成检出率以及累计分值血管、主动脉破口数目和破口与LSA 距离上,MS-CTA 与DSA 无显著差异,且诊断结果与DSA 接近。余权新[8]对比MS-CTA 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二者与DSA 符合率上差异显著,前者较后者高,且前者在动脉壁钙化、腔内血栓、夹层血栓形成上检出率更高(P<0.05),但与DS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本研究共同提示MS-CTA 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特征观察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帮助医师准确掌握病情,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在后期处理上,MPR 能多角度和多方向旋转、重建,多方位显示主动脉夹层数据;CPR 能较好显示其他组织遮盖的内膜片以及真假腔大小;VR 能较好显示血管整体解剖结构;MIP 能显示钙化,但对解剖结构显示弱,无法提供病变内部细节信息。本研究中MPR 和CPR 均能准确显示破口位置,VR 相对较差,而MIP 几乎无该项功能,考虑无法清晰显示内膜、血栓、缺乏解剖结构的尚未空间关系,这与王丽娟等[9]研究者报道的MRP 和CPR 重建技术下MS-CTA 对主动脉夹层瘤患者主动脉破口检出率高,而VR 模式检出率相对较差的结果一致。MS-CTA 在术后内口中的检查作用,与DSA 相比,MS-CTA 少检出2 例内漏;考虑术后内漏量极少或部分慢血流内漏,动脉早期假腔难以被造影剂填充,出现漏诊;王潇等[10]研究者指出缺乏CT 延迟扫描图像时,MS-CTA 血管成像平扫期和动脉期均容易漏诊术后内漏,通过增加延迟期扫描对减少内漏漏诊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能有效评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灶情况,与DSA 符合度高,且具有无创等优势,同时可用于术后内漏检查,评估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