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色市桑蚕养殖情况及技术介绍

2022-06-29周丽卡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蚕桑蚕农技

周丽卡

(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533899)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广西地区提出桑蚕产业行动方案,将“保量”“提质”“增效”作为工作重点,打造桑蚕养殖品牌,提升桑蚕养殖品质,加强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如今广西地区桑园面积已经占据全国近30%,蚕茧产量将近40×104t,连续10年位居全国之首,因此业内有“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的说法。基于此,深入探究该地区桑蚕养殖技术,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可借鉴性经验。

1 广西地区气候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两广丘陵西部,以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居多,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6.6℃~23.2℃,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且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从广西地区的气候条件可以得知,该地区平原面积有限,多地不适宜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因此为桑蚕养殖业提供发展便利,且桑蚕能正常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0℃~30℃,更加适宜在广西地区生长和抚育,有利于桑蚕孵化和繁殖。

2 广西地区桑蚕养殖优势

从技术和经验层面来讲,广西桑蚕养殖产业化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据农业部统计,该地区在2020年蚕种养殖、生丝出口、桑园种植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具体数据,见图1。

图1 百色市桑蚕产量和收入汇总Fig.1 The summary of silkworm yield and income in a certain area of Guangxi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在2016 年—2019 年,广西某地区桑蚕产量和收入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 年—2020 年,主要受到疫情影响,桑蚕养殖产量和收入基本保持不变,未出现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见,该地区在桑蚕养殖这一方面,养殖技术和发展方向已经基本成熟,可以为当地带来稳定的产业收入。

3 桑蚕养殖技术

要想培育出优质桑蚕,农技人员不能进行混杂培育,要想确保蚕体发育整齐、大小均匀,就应该及时除去病弱小蚕,促进蚕体健康,确保小蚕吃桑后变色快,食桑快,降低钻底伏夷蚕和爬边蚕。因此,农技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温湿度控制

小蚕吃叶较快,眠起其一,因此农技人员应该控制好温湿度环境,确保蚕体健康好养,发育整齐,其中1~3龄小蚕,温度应该控制在26℃~28℃,干湿度控制在±1.5%,要避免蚕室气温过高,导致蚕座干燥,可以进行加湿补湿,如果蚕室湿度过大或者在潮湿阴雨天气,可以及时加温除湿或者下垫白纸,不盖薄膜。

当蚕体发育到4 龄或5 龄时,即视为进入大蚕期,此时应该合理保持蚕室的温度和湿度,其中温度为24℃~26℃,湿度在70%~75%为宜[3]。农技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温湿度标准,给予大蚕合适的生长空间,如果温度过高,将直接导致大蚕发育过快,食桑减少,提前上蔟,因此降低产茧量,尤其是蚕室温度高于30℃时,必须进行降温,如果温度低于20℃,必须及时增温。尤其是5 龄期,用桑量要占据全龄的90%左右,并且蚕排泄出的粪便中,残留大量的残沙,此时必须加强通风,避免蚕沙中的二氧化碳、吲哚、氨气等气体诱发蚕病,降低大蚕品质。大蚕体内水分蒸发较慢,并且皮肤蜡质层较厚,单位体质量的体表面积较小,因此气体交换困难,对高温、高湿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弱,此时必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改善通风环境,以此来适应大蚕生理要求,培育生长健壮、体质良好的蚕体,避免其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蚕病。此外,在大蚕养殖过程中,应该施撒石灰粉,做好除沙工作,每次给桑前扩座匀蚕,确保蚕虫分布疏密得当,蚕座平整,并且清除蚕沙。

3.2 用叶除沙

小蚕用叶必须新鲜,并且老嫩适宜[1]。尤其是饷食用叶,必须叶色黄中带绿,如果是1 龄小蚕,主要喂食顶芽下第3 片叶,2龄小蚕喂养顶芽下第4片叶,叶色绿中带黄,如果是3龄小蚕,主要喂养顶芽下第5~6片叶,叶色光泽、嫩绿新鲜,切叶喂食。其桑叶的切割大小为蚕生长量的1.5 倍左右,每天喂养3~4 次,下次给桑量基本在上次食用完并且留有5%蚕桑时为宜,严格控制好给桑量,避免小蚕饥饿,同时也规避桑叶的浪费,到了小蚕盛叶期,应该加大给桑量,多喂约2层左右,如果在减食期,或者饷食期应该以薄喂为主,喂养1 层左右。并且农技人员应该根据小蚕的生长发育特点,提前扩座除沙,使得小蚕分布均匀、食桑均匀,每次给桑前进行扩座匀座,使其发育齐一,以确保蚕与蚕之间间隙适当、不堆叠。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调整起除眠除频次,比如1龄小蚕眠除一次,2 龄3 龄小蚕眠除、起除各一次,在除沙过程中不能损伤蚕体,动作要轻快,起蚕时必须慎重,严格淘汰弱小蚕并打扫蚕室,在除沙完毕之后进行给桑,将蚕沙及时妥善处理好,避免其污染整个蚕室。

3.3 眠起和簇中管理

要合理止桑,并且适时加眠网,其中当1 龄蚕身体出现“蚕顶粪”现象且蚕身出现土黄色、胸部膨大、略带透明时,进行眠除;对于2龄蚕,如果残体过半出现青色,并转为乳白色,或者出现“驼蚕”现象时,进行眠除处理;对于3 龄蚕体,如果身体颜色从青灰色开始转变成白色时,进行眠除处理,并且及时施撒新鲜石灰粉止桑。防止饿眠出现,应该进行饱食就眠,延长眠期,避免出现蚕体虚弱、入眠不齐等现象,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就眠不齐的情况,可以提青分批。

其次应加大眠中保护,其中眠中温度比龄中低1℃左右,并且眠期中小蚕应该避免强光直射,减小震动和风吹,眠中前期相对湿度维持在75%~80%,后期相对湿度维持在80%~85%,及时对见起蚕加强补湿。如果出现98%以上蜕皮并且小蚕开始觅食,头部变为淡褐色,既可以判定蚕体进入饷食期,饷食前先对蚕座进行消毒,见起1%后不超过12 h 饷食,见起50%后不超过6 h饷食[2]。要想确保蚕体发育齐一,应该控制日眠,将入眠时间控制在15~20 h,可以提高小蚕体质,并且收益时间在8 时—9 时,如果是2 龄蚕饷食时间在17 时左右,三龄蚕饷食时间在15时左右。

在大蚕进入5龄盛食期之后,为了确保其实现快速生长,应该根据丝腺生长规律,让大蚕充分饱食[4]。在不浪费桑叶的前提下,增加物质生成量,如果食桑不足,则蚕体娇小,抗病能力不佳,容易发病。其中要想增强5龄蚕体质,应该始终保持桑叶新鲜,加强眠起处理,在加眠网之后,施撒花叶进行催眠,眠中保持安静,防止高温袭击。饷食给桑量是前龄盛食期的80%左右。最后,加强蔟中管理,将蚕室内干湿差控制在3%~4.5%,室内温度控制在23℃~25℃,上蔟期间始终保持光线和气流的流通,适当开门开窗,通风干燥,但也应该避免强风直吹,光线保持均匀,可以稍暗,在上蔟2 d左右,营茧结束期之后,适当开门开窗,保持通风[5-6]。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蚕体健康好养,发育整齐,农技人员应该控制好温湿度环境,严格按照该中温湿度标准,给予蚕体合适的生长环境,控制入眠时间和收蚁时间,上蔟时期始终保持光线和空气的流通,适当开门开窗,保持通风干燥。并且注重桑园培育,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培育无病苗木,与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增施有机肥和堆肥,加强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从而为蚕体提供新鲜、嫩绿的桑叶,避免桑蚕出现病害,从而提高蚕茧量。

猜你喜欢

小蚕桑蚕农技
百色市当前桑蚕养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可爱的小蚕
小蚕儿吐丝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
26亿中央财政支持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