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火态Aer Met100钢的热物理性能

2022-06-29焦清洋王新宇李世键

金属热处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马氏体奥氏体室温

焦清洋,赵 栋,王新宇,李世键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850)

AerMet100钢是Carpenter公司开发的二次硬化型Ni-Co-Cr系航空结构钢,该合金钢在最终热处理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1965 MPa)、断裂韧性(126.4 MPa·m1/2)和优秀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3.5%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KISCC可达38.5 MPa·m1/2,因此适合应用于海军军用飞机起落架系统的承力部件[1-4]。

基于AerMet100钢应用领域的重要性,有必要将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技术应用于模拟该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定量分析温度场、应力应变场以及相变情况。在对零件进行热处理工艺设计阶段,FEA技术有助于筛查设计缺陷,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有效节约试验成本,缩短设计周期[5]。由于热处理过程模拟属于热-结构-相变多物理场耦合问题,计算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热处理模拟过程涉及的金属热性能及物理性能参数较多,且均随温度变化,个别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存在显著非线性[6-8]。目前尚缺乏系统性AerMet100钢热物理性能数据,因此研究并掌握AerMet100钢热物理性能数据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试验获得了AerMet100钢回火马氏体及奥氏体的密度、热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热导率、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该合金的CCT曲线构建了热物理性能数据库,最后以齿轮淬火过程为例,采用SYSWELD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模拟结果符合热处理淬火的基本规律。此外,本研究获得的AerMet100钢的热物理性能数据也可用于焊接过程及其他热加工过程的模拟。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用国产AerMet100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材料为预备热处理状态的回火马氏体组织,显微组织如图1(a)所示,由颜色较深的针状回火马氏体和颜色较浅的残留奥氏体组成。图1(b)为该状态下试验钢的XRD图谱,可以看出回火态AerMet100钢中的相主要以BCC结构的马氏体和FCC结构的残留奥氏体为主。

表1 试验用Aer Met100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tested Aer Met100 steel(mass fraction,%)

图1 回火态AerMet100钢的显微组织(a)及XRD图谱(b)Fig.1 Optical microstructure(a)and XRD spectrum(b)of the tempered AerMet100 steel

1.2 试验方法

热导率测试使用耐驰LFA427激光热导测试仪从室温开始每隔100℃测试一次直至1200℃。热应变测试使用DIL821热机械分析仪测量φ5 mm×20 mm圆柱形试样自室温至1200℃的热应变,升温速率为3℃/min。密度测试使用梅特勒-托利多XS105密度天平测量试样的室温密度,并根据热应变数据推导其高温密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测试使用RFDA HTVP1750-C高温动态弹性模量分析仪进行。反应热焓测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使用耐驰STA449F3量热仪测量φ3 mm×1 mm片状样品的DSC曲线,升温速率为10℃/min。高温拉伸测试使用SANSCMT5205万能试验机测量材料在室温至900℃的真应力-塑性真应变曲线,拉伸速率为2 mm/min,测量温度间隔为100℃。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2.1 热物理性能结果与分析

图2(a)为回火态AerMet100钢的热导率和热应变在室温至1200℃范围内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热导率曲线在500℃及800℃存在明显拐点,导致热导率在500~800℃区间从0.031 W/(mm·K)下降至0.025 W/(mm·K),降幅达19%。热导率的急剧下降由奥氏体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导致,下降幅度主要由试样厚度决定。结合图1可知,在室温至500℃范围内,AerMet100钢回火马氏体组织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线性系数(K)为9.05×10-6W/(mm·K·℃),奥氏体组织在800~1200℃温度区间的K值为2.13×10-5W/(mm·K·℃),可见AerMet100钢奥氏体化导致K值存在明显差异。图2(a)中的热应变曲线表明,回火马氏体和奥氏体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1.21×10-5℃-1和1.93×10-5℃-1,奥氏体化过程使试样的宏观热应变在600~800℃区间趋于平缓,由于BCC→FCC晶体结构改变导致的收缩抵消了温度升高引起的膨胀。试验室温密度测试结果为7970 kg/m3,根据热应变曲线可计算得到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2(b)所示,可以看出随温度升高,试验钢密度逐渐降低。

图2 回火态AerMet100钢的热导率、热应变(a)及密度(b)随温度的变化Fig.2 Curve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strain(a)and density(b)of the tempered AerMet100 steel with temperature

图3为回火态试验钢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测试方法为敲击共振法,即通过触发敲击使矩形片状试样产生振动,探测系统采集的振动信号经数据处理获得不同测试温度下的频率,根据公式(1~3)得到拉伸弹性模量(E)、剪切弹性模量(G)和泊松比(P)。

图3 回火态AerMet100钢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温度的变化Fig.3 Curves of Young,s modulus and Poisson,s ratio of the tempered AerMet100 steel with temperature

式中:l、b、t分别为试样的长宽高;f为振动频率;m为试样质量;T为测试温度。从图4可以看出,在500~800℃区间内奥氏体化导致E和P的变化趋势偏离了线性规律,与图2中热导率的变化范围一致。温度升高引起的材料线膨胀降低了原子间结合力,从而导致弹性模量随之降低。由测试结果可知,试样在1200℃的弹性模量仅为室温下的35%,而泊松比的相对变化量较小。

图4为回火态AerMet100钢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200℃的DSC升温曲线,从图4可判断Ac1为620℃,Ac3为815℃,奥氏体反应热焓为42 600 J/kg。图2~图4中热物理性能参数在500~800℃的非线性变化由AerMet100钢的奥氏体转变导致,将特征温度汇总于表2。由于热导率和弹性模量测试是在特定温度下的平衡状态进行,不同于热应变和DSC测试的连续升温过程,因此体现出奥氏体转变特征温度不同,升温速度越快,Ac1测量值越高,而Ac3的测量值基本一致。

图4 回火态AerMet100钢的DSC升温曲线Fig.4 DSC heating curve of the tempered AerMet100 steel

表2 不同测试方法获得的回火态Aer Met100钢奥氏体转变特征温度Table 2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s of austeni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mpered Aer Met100 steel revealed by different methods

图5为回火态AerMet100钢在不同温度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得到的真应力-塑性真应变曲线,可以看出试验钢的室温屈服强度可达1250 MPa,并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效果,塑性应变量进行至4.5%时,其流变应力可达1620 MPa。当变形温度升高至500℃时,屈服强度呈线性规律逐渐降低至800 MPa,而且应变硬化的效果也逐渐减弱。在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影响流变应力(σ)的主要因素有变形温度(T)、应变量(ε)和应变速率(),其相互关系可用本构方程σ=f(T,ε,)进行描述。在金属热处理过程中,应变速率可视为准静态变形速度,而且必须考虑相变对真应力-塑性真应变曲线的影响。当变形温度升高至600℃时,流变应力发生明显下降,并脱离了25~500℃范围的线性变化规律。这是因为高温拉伸与热导率和弹性模量测试相同,都属于在恒温平衡状态下进行,从表2可以看出,此时Ac1在500~600℃范围内,因此在600℃进行高温拉伸时材料内部已经形成奥氏体相。与BCC结构相比,位错在FCC结构奥氏体中的柏氏矢量较小、派纳力更低、滑移系数量更多,因此奥氏体的出现可显著降低材料整体的流变应力。测试温度为700℃时,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含量进一步增加,流变应力下降速度放缓,并且依然存在应变硬化行为。800℃时,试样已全部奥氏体化,变形时的流变应力约为100 MPa,且应变硬化效果消失。

图5 回火态AerMet100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流变应力曲线Fig.5 Tensile flow stress curves of the tempered AerMet100 stee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测量AerMet100钢在1000℃保温30 min后,以10种不同的冷速冷却至室温的应变量。冷却速度分别为20、30、40、50、60、70、80、90、100、150℃/min,冷却曲线如图6所示,由于图中10条曲线几乎重合,因此纵坐标示意性地将曲线由上至下排列,以突出反应热应变突变点的温度。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点Ms为213℃,且基本不随冷却速度而变化,表明该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通常采用空冷即可得到马氏体组织。根据Carpenter公司发布的官方AerMet100钢CCT曲线,可见其Ms点为219℃,与本研究测量值的偏差可能来源于成分的微小差异。官方CCT曲线表明219℃的马氏体转变量为1%,205℃的马氏体转变量为15%,将其带入描述马氏体转变过程的Koistinen-Marburger模型(4)可计算出马氏体转换系数Km值为0.011 736。

图6 AerMet100钢自1000℃经不同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的热应变曲线Fig.6 Thermal strain curves of the AerMet100 steel cooling from 1000℃to room temperature with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式中:Pm为马氏体体积分数;Ms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T为温度;Pa为温度下降至Ms时剩余的奥氏体体积分数,本研究Pa为1。

2.2 热处理仿真分析验证

为了验证试验获得的回火态AerMet100钢热物理性能数据的有效性,基于SYSWELD软件进行了数据库构建,并以齿轮热处理淬火过程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

图7为AerMet100钢齿轮的热处理过程有限元模拟结果,其中图7(a)所示为二维齿轮模型,为了提高模拟精度,在划分网格时将零件表层在深度方向进行细化。模拟时将加热温度设置为885℃,保温1000 s,然后置入20℃油中进行淬火,并在油中放置6000 s后结束。图7(b)为奥氏体相在加热保温过程中t=900 s的分布情况,图7(c)为t=1120 s下的齿轮截面温度分布情况,图7(d)为淬火时t=1700 s的马氏体分布情况,图7(e)为t=7000 s时温度变化导致的热应力分布情况,图7(f)为t=7000 s时热膨胀和相变引起的变形情况。

图7 AerMet100钢齿轮的热处理过程有限元模拟结果Fig.7 FEA results of AerMet100 gear during the heating and quenching process

通过模拟结果可知,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从边缘向心部逐步形成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温度从边缘向心部逐渐冷却,马氏体转变从边缘向心部逐步形成;淬火后应力分布与变形分布对应性较好。模拟结果符合加热奥氏体化及淬火马氏体化过程的基本规律,证明试验获得的回火态AerMet100钢热物理数据可用于该材料热处理仿真分析。

3 结论

1)回火态AerMet100钢的室温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在升温过程中奥氏体反应热焓为42 600 J/kg。其他热物理性能参数,如密度、热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热导率、流变应力等均在Ac1~Ac3范围内发生非线性变化,且不同测试方法体现出Ac1和Ac3存在差异,该差异由测试状态和升温速度导致。

2)回火态AerMet100钢加热至1000℃经20~150℃/min冷却速度降至室温,Ms基本一致,约为213℃,且基于Koistinen-Marburger模型描述马氏体转变行为的Km值为0.011 736。

3)基于本研究获得的回火态AerMet100钢各项热物理性能数据可用于SYSWELD软件,从而进行该材料升温和降温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场、相组成、应力场等的仿真分析。

猜你喜欢

马氏体奥氏体室温
真空低压渗碳对304与316L奥氏体不锈钢 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冷却速度对超高强马氏体钢的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和硬度的影响
奥氏体化温度对贝氏体钢等温转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提高Cr-Ni-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超低温韧性的固溶处理工艺
室温过高加剧低血压?不准确
药品保存细解读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传感应用的研究进展
综合评价住房及室温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一起奥氏体不锈钢封头开裂的分析
不锈钢水壶口径腐蚀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