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中国铸剑文化的“天之精神”

2022-06-29江龙龙泉市江龙剑庄

消费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古剑铸剑青铜

江龙 龙泉市江龙剑庄

前言:对于中国古代的各类职业来看,在所有的工匠类职业当中,最受人尊崇的就是战国时代当中,吴与越两个国家的铸剑师。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不但没有失去自己的痕迹,甚至很多刀剑都用了他们的名字进行命名。而关于铸剑来看,其实在古代就有很多名剑被引入了神话故事,甚至宝剑自身还具备着“神性”。但是,对于中国铸剑文化的发展来看,其实不难发现,很多名剑的背后都蕴藏了很多古人的美好期盼与愿望,同时也是对时代背景的一种揭示,尤其是对“天之精神”来看,更是将古人崇拜“天”、“日”等思想进行了淋漓的展示。

一、铸剑技术的演变

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五千余年,而在历史沉淀的过程中,其实每朝每代所使用的兵器也在不断的更替。而建作为所有短兵的始祖,剑具有很多的功能,甚至可以实现抒情杨志,同时代表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1]。这就使得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剑一直有着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对于剑的由来而言,它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即使是在黄帝与蚩尤进行大战时,双方也是以剑作为兵器进行使用的。对于这一段时期的故事来看,由于没有实物与图片资料,其实远古时期的剑究竟是什么模样,当前已经没有办法进行考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著作来猜想。比如,在《皇帝本纪》当中提到,‘地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而在《管子》当中提到,‘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

最早被发现的剑是铜剑,但是由于铜作为一种金属而言,自身的整体硬度不足,因此在进行铸造时,没有办法铸成长剑。并且,对于古时的生产来看,整体的生产水平能力较弱,所以在进行铸造时,只能够用铜制作一些比较短的剑,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匕首。例如,当前在进行考古挖掘时,殷商时期所出土的剑,大多为二十厘米到四十厘米,整体形状为锐三角形或柳叶形,且其材质大多为铜制。

到了商朝的末期,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对于中国的铸剑技术来看,在这个时期获得了革新。毕竟,相较于铜来看,青铜自身是由多种金属进行混合而成,所以它有着良好的硬度与强度。而在西周时期所铸造的青铜剑大多为青铜短剑,且其形状为柳叶形。

在春秋至战国时期当中,相较于中原地区来看,吴、越两个国家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导致他们在进行兵器铸造时,无法对长兵器进行有效使用。因此,他们的步兵其实更加擅长利用一些短的兵器。而对于这两个国家来看,虽然有着许多的矛盾,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却都以优良的铸剑技术闻名于世,并且他们也代表了当时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平。比如,铸剑大师干将与莫邪夫妇以及欧冶子就生活在吴越地区,他们所铸造的剑,不仅外表十分华美,且工艺也十分精湛。例如,传说中的干将、莫邪、赤霄、轩辕、鱼肠、湛卢、七星龙渊、纯钧、太阿、承影等,大多数出自于这个时期,而《越绝书》当中就有提到相关内容。

青铜剑铸造技术的再次升级,其实是在战国时期。当时通过工匠技艺的不断提升,剑刃和剑脊可以利用不同的配比,实现打造全新的青铜剑。这种青铜剑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刀锋很利,而剑脊却十分柔和,在使用时不仅能够提升杀伤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防御力。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这个时期中,健身也被逐渐的加长,最长的青铜剑能够达到将近一米的长度,而这种技术在过去是难以被想象的。毕竟,青铜自身虽然是一种硬度较高的材质,但它也有一定的脆性,一旦剑在铸造时过长,就很容易折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匠们最终突破了技术的局限。比如,当铸剑技艺发展到秦代时,青铜剑的铸造技术达到了高潮。在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当中所出土的青铜剑,整体长度达到了惊人的九十四厘米,这种剑整体的剑身十分窄薄,其刃却异常锋利,同时对于青铜剑的表面来看,更是做了防氧化的处理,以此来达到防锈的效果,并且它的物理性能也达到了顶峰。

到了汉代,青铜剑已经铁剑所代替,所以在汉代时铁剑的铸造工艺以及铁剑,其实也被称为汉剑的铸造工艺与汉剑。作为一种常用的步兵实战武器,汉剑在使用时需配合盾牌进行共同使用,而对于铁剑时代所铸造的汉剑来看,剑身整体的长度甚至能够达到一点二米,同时剑的形状也在这个时期被逐渐稳定下来。在东汉时,骑战当中最具备地位的武器是环首铁刃,因此剑的属性也在这个时期不断下降。到了后期,剑已经成为礼仪配饰当中的一个形式内容,尤其是到了隋唐,这种佩剑的风气也变得愈发盛行,更是将其划分为贫贱之分的代表物。在这个时期当中,最负盛名的铸剑之地,当属于西平的棠溪。

自唐代之后,剑其实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与宗教产生了一定的联系。比如,在唐代后期,剑其实成为了道士们手中的一种法器,这也使得剑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但这也导致剑自身脱离了兵器的属性与价值,而是成为了一种法器或者是装饰物。因此,在这个时期当中,很多剑只是拥有华丽的外形,却并没有实际的功能。

在明清两代,最具盛名的是浙江龙泉所出产的剑。这个地方铸剑使用的材料不仅精良,而且制作的工艺也十分严谨,直至今日,龙泉的铸剑技术也并没有失传,而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了壮大。比如,初心剑~远古华表,皆为木制,相传舜立木牌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以此示人“不忘初心”之意。吼为守望之意,意在守望与鞭策自己初心不忘。龙乃我华夏图腾,是为守护之力,龙腾九霄。

二、铸剑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铸剑技术其实也是文化的一种延伸,而且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使剑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2]。毕竟,铸造的剑十分精良,而拥有者却不会使用,那么剑就只能够作为一种摆设。因此,与剑相关的剑法以及剑术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发展出来。比如,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中,越王勾践想要报仇雪恨,而在复国之前,他曾聘请隐姓埋名的剑术家给他的士兵传授剑术,而这个剑术家就是“越女”。在这一点上,《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当中有所提及。在后续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武侠小说家金庸所著的《越女剑》,其实当中的一部分典故也出自于此。

在文化衍生的过程中,其实也能够发现,随着铸剑技术的不断提升,工匠在铸剑时,对于剑身的装饰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对于装饰的选择来看,也有其自己的意象。比如,在剑身的装饰上,东周时期所铸的剑会使其整体形成两个漂亮的曲弧,而剑身并不会有过多的装饰图案。但是在同一时期中,一些游牧民族则会对剑身进行夸张的处理,这时剑锋的弧度变得更加弯曲,甚至还会在其中间加一些较为凸起的孑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铸剑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剑身上的花纹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到了吴越时期,青铜剑的剑身会通过对通体进行暗纹的增添来实现美化剑身,并对其剑身利用铭文进行铸刻,以此来表示主人的身份。到了春秋晚期,当前所出土的铜剑上,不仅两面均有铭文,还会附加一些图案。比如,属于部族的图案,或者是一些代表着积极意向的图案,像是火焰一样的金片花纹。

在铸剑技术发展至东汉以后,随着道教的不断衍生,很多道士都会利用剑作为一种屈服妖魔的法器。比如,道教的天师常使用的法器之一就是宝剑,其剑身表面均会绘制北斗七星的图案,因此这类剑也往往被称之为“七星宝剑”。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铸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融合了很多宗教的意象。比如,在《古今刀剑录》当中,记载了梁武帝曾命道士制造神剑,并用不同的金属实现制造了十多把不同的宝剑,同时按照宝剑的特性创造了相应的剑术,又对每一把宝剑以小篆实现将其剑身进行篆刻,以此来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中国铸剑文化的“天之精神”

在一九八六年年的六月,蛟河市新农乡新农村的洋犁地北岗,出土了一柄宝贵的青铜古剑。这柄旷世珍奇重见天日之后,被捐献给了吉林市的博物馆[3]。这柄青铜古剑在整体造型上有着独特之处。比如,这种青铜剑的剑首,采用的并不是过去所使用的单一制造方法,而是利用了一对相向而立的鸟来进行铸造。在考古界当中,称这种铸造的方式为“对头双鸟首。”这柄青铜剑的剑身整体为琵琶形,而且在剑身上又利用了五玄阴刻的图文进行了装饰,其图文的对称性也使得剑身的美观性获得了提升。与同时期的青铜剑相比,它的造型其实较为独特,同时改变了柳叶形这种固定的剑形态。到当前为止,真正在考古意义上所出土的类似的青铜剑其实并不多,而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双鸟首五弦琵琶形式的青铜古剑也是第一次出现。对此,作为一种较为罕有的青铜古剑,它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其实在其问世时,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柄青铜古剑的剑身两侧呈现的是弧曲状,而且在其偏厚的三分之一处又形成了尖节,在其叶尾又进行了弧收。它的两叶中间做了起脊处理,同时它的身体整体贯穿到了前锋,并与其后颈的短芯进行了连接,所以在它的整体造型在呈现上,脊断面是以一种菱形的状态呈现在世人眼前,同时其中间的脊断面又近似于六棱的圆柱形状。这种青铜古剑的两叶偏薄,且其刃口十分锐利,并且从剑身整体的形制来看,其实更加相近于《中国东北系铜剑初论》当中所提到的“丁字形”并青铜短剑当中的A型线。因为,这种剑剑身的长宽比和尖节所在的部位,其实与我国辽宁所出土的青铜短剑相似,并且该剑整体的间隔平面也呈现的是扁的喇叭状,其横截面是一种椭圆形,在二道平行的凸弦纹袋中,又有着平行斜线纹。从出土的青铜剑的剑柄形制上来看,它与上述提到的“丁字形”青铜剑的剑柄十分相似。此外,这柄古剑的剑首采用了鸟作为装饰物。两个相对的鸟的鸟喙是连接的,鸟的胸脯也是相对的,鸟身表面又利用了三道对称的纹饰来进行装饰,以此来象征鸟的羽毛。有专家进行分析,这种装饰的鸟是当时的一种部族图腾。

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就这种出土的青铜古剑来看,所采用的这种装饰工艺是受到当时双兽头剑首所带来的影响。就其剑身与剑柄来看,则是由“丁字形”剑柄所进行演化的,所以这柄青铜剑其实应该被归纳为东北系的铜剑铸造范围当中。但是,也有人认为,由于这种古剑所出土的地区是吉林省,所以也可以表明当时东北地区整体的青铜冶炼技术其实并不比中原差。但是,如果仅凭出土的文物来进行定论,其实并不能够得到最终的结论。对此,这就需要结合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实际冶炼水平来进行考证,这时才能够得出结论。但是,李克勤先生却认为,对于剑来讲,最早可能其实是起源于东南的吴越地区,而在《青铜剑的渊源》当中,他也描述了这一带所采用的兽头形首的剑,其实归属于北方民族短剑当中的一种。而由西南所传来的柳叶形剑,其实与长剑的关联性更大。但是,由于出土的材料较少,因此对于中间环的连接来看,其实并不足。此外,该学者也认为,这柄出土的青铜古剑其实与长剑可能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这种剑柄其实更加流行于当时的东南地区,所以这柄青铜古剑所出产的年代应该是在西周的中晚期,而他的形制特点却更加接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剑。

四、总结

我国的铸剑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铸剑文化也在逐渐进行技术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不断地突破。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来看,在进行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实现对技术当中所存有的文化进行深度解析,并通过了解古人对于铸剑所时所采用的美好意象进行理解,从而才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进而通过将其精神进行延续来实现发展,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使铸剑文化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真正实现为现代传承与发展提供助益。

猜你喜欢

古剑铸剑青铜
“立德树人 育警铸剑”
——广西警察学院侦查学院
“古剑奇谭”为何要“与自己联动”?
“古剑奇谭”为何要“与自己联动”?
青铜之光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
电影版《古剑奇谭》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从铸剑到亮剑的奋斗历程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