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桥”素材运用指导
2022-06-29刘诗琴
刘诗琴
【2022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桥是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生活中,我们看见过各式各样的桥:独木桥、石拱桥、立交桥、斜拉桥、跨海大桥等等。生活中还有一些眼睛看不见的桥,如: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心桥、建立商业往来的商桥,等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写这类作文,关键在于读懂提示语,寻找特殊素材,生发出自己的理解、联想与思考。
第一步,认真审读提示语,将其中的关键要点一一圈画出来。我们浏览题干后,可以迅速找到本次作文的话题是“桥”,材料中“桥”有两大类:看得见的桥和看不见的桥。
第二步,思考题目背后蕴含的深意。茅以升先生对桥的描绘是十分生动形象的,说它类似于板凳。桥,最初是指架于水面上的通道,连接两岸,这样便可使行人、车马的通行不再受特殊地形的限制。在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创造出了各种材质、各种形式、各种功用的桥,这些桥能贯通东西南北,不仅能缓解交通堵塞,还成为了生活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便是看得见的桥。看不见的桥则是取桥的“沟通”之意,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傳递。
第三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寻找特殊素材,触发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如果选取看得见的桥作为切入点,那么问问自己,见过哪些桥?什么桥是特别的?自己或者他人在这座桥上有过一些什么特别的经历或者故事?这启发了自己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如果选择后者,关键在于把握住“沟通”的过程。如要写“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心桥”,那可以先问自己,沟通之前双方是什么样的,什么契机触发了沟通,心灵的壁垒是如何打破的,之后双方之间有一些什么变化。
第四步,为自己的独特素材构思新颖的写法。可以采用多场景切换法,如写某座桥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仿照《乡愁》的形式,通过写不同时间里桥之于自己的意义来体现成长;可以采用一线串珠法,以桥为线索,串联起自己从狭窄僻远的世界走入更辽阔的天地的历程;可以采用比喻构思法,将自己与父母某次真诚的交流比作心灵沟通之桥;还可以使用以小见大法,通过描写故乡某座桥的变化来体现乡村的变迁、时代的变化。写法不唯一,以能最好体现自己的立意为佳。
最后,题干要求“题目自拟”,所以不要忘记为自己的文章取一个能展现文章主旨的标题,新颖独特又展现文采,能让人眼前一亮。
【推荐素材】
素材一:
茅以升炸毁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10岁那年,家乡举行龙舟比赛,人太多把桥压塌了,当天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可后来的他却造出了一座“特别不结实”的仅通车不到三个月的钱塘江大桥。时值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的钱塘江桥刚通车,就因战局不利,为更好保护大后方军民物资,而被国军下令炸毁。茅以升亲自带人在最难修复之桥墩上预留空孔,埋放炸药,于敌骑将临时断然引爆。茅以升挥泪写下:
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钱塘江大桥。
素材点拨: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克尽职责。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钱塘江大桥之诉说将那段命途多舛的往事展开,体现茅以升先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他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
素材二:云南山区的溜索桥
2009年的电影《走路上学》,讲述了怒江傈僳族的两个小姐弟过溜索上学的故事,姐姐娜香在过溜索的时候,不小心坠入江中……这个悲伤的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光秃秃的溜索上挂着一个吊篮,吊篮没有安全装置,坐上去以后身体全露在外面。狂风大作时,吊篮连人带筐疯狂地左摇右晃,而下方正是汹涌澎湃的江水。多年来,溜索不知断过多少次,吊笼或轴承不知损坏过多少次,也不知有多少人跌落江心。但对于很多生活在怒江边的村民来说,溜索桥是他们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别无选择。
告别溜索,改变偏远山区的落后交通状况,国家一直在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心系贫困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溜索改桥”建设规划》,3年内投资27.6亿元,把分布在西部地区以通行为主要目的的溜索,全部改建成安全畅通的桥梁。
如今,云南六库,一座170米长的公路铁索吊桥,是用腕臂粗的平行的12根钢缆,把钢轨木桥悬空吊起,架在桥两端的钢筋混凝土桥墩上,车辆人员来往通行安然无虞。那种古老又危险的溜索桥,已经被宽敞吊桥、悬索桥等代替。对于怒江人民来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已然真正实现。
素材点拨:一根根跨越汹涌波涛的溜索桥,曾是西部边远山区群众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见证,也是穿越时空的“贫困符号”,而今天,一切都已经改变。溜索桥的的变迁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盛才有人民的幸福安康。在写作中,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小处落笔,深入发掘,以揭示重大主题,这样的以小见大法值得同学们使用。
佳作示例
那座桥
长沙市怡雅中学 周睿孜
阳光灿烂,清风徐来。听着风中传来的潺潺水声,我脑海中又浮现出外公家旁那座桥。
儿时外公家附近有一座桥——其实压根算不上是桥,不过是几块大石头摆在水中,歪斜地串起小溪的两岸,走起来居然还有点摇晃。可要去外公家,这座桥是必经之路。盛夏寒冬,我一次又一次跟在外公身后,去外公家享用那为我精心烹制的大餐。溪水汩汩,嶙峋的灰色石块上生着斑驳的苔痕。外公牵着我,轻松地走上去。我握着他的手,走起来又快又稳当。
这一天,外公拎着两大袋重物,双手被占用,所以我只能自己过桥了。我大胆迈出第一步,不料这桥面竟然又湿又滑,我左右摇摆,完全站不稳。伸手撑着石头,好不容易稳住重心,接着又不知该怎么样迈开腿。桥下溪水叮咚,清脆悦耳,却使我更加慌张,真的好害怕摔进去。我好像回到了一岁,如孩童般学着向前爬。
慢慢挪移到了桥心,我的速度居然快起来了。我想同外公炫耀,一抬头却怔在原地——夕阳俯视着大地,映得外公头上的银丝格外晃眼。我有点不敢再看,低下头,却看到他卷起的裤脚下,瘦弱的小腿上有着清晰可见的凸出的青色血管。他老了!我看着他微驼的背,注视着他因提重物而攥紧至泛白的指尖……脑中忽地闪现出一个画面:也是在这样一个下午,年幼的我怕水沾湿脚而不愿过桥,外公一把抱起我,大步地往前走,还逗我:“肯定是饿了才走不动,对不对?”
一只大手出现在我的面前,将我从万千思绪中拉了回来。我将手搭在外公手上,站起来,他合拢掌心,牢牢地牵住我。他宽厚的手掌传来的温暖与力量,使我格外安心。我像是走在开满花朵的原野上,每一步都稳稳当当,每一刻都溢满幸福感。桥下溪水潺潺,和着桥上的笑声,似乎是一曲乐章。
我终于意识到,原来这桥真的极湿滑摇晃,只是有外公在身旁,有他给我的力量,我才能走得稳当。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我是一个胆小软弱的孩子,只是有外公在身旁,有他给我的关爱,我才能不惧困难,勇敢走向前方。
外公家附近那一座桥,是有形的,而我心中的桥其实是外公——他为我搭建了一座稳固的、通向广阔世界的桥。
【评点】
本文所选素材新颖独到。作者从外公家附近的石桥切入,写外公牵着自己过桥的经历,插入对儿时的回忆,向我们描绘了一位慈爱的外公形象,表达了她对外公的感激和爱。作文最特别的是对“桥”这一话题的紧扣,从湿滑摇晃的石桥写到如桥一般支撑自己、呵护自己的外公,从开头的那座桥到结尾的那座桥,作者以情感的流动牢牢把握住主题,构思精巧,行文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