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设题类”题目解答初探
2022-06-29彭学思
彭学思
一、新的语文高考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原来的出题模式,让学生突破模式的桎梏,自由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于是,高考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出题方式——因文设题。弄清题目要求,找出与常规题目的相同点,将题目巧妙地转化成常规题
有一类题目要我们表达自己对文本某一方面的看法。初看题目,好像无从下笔,但是,只要我们与常规题目联系起来,就能发现,它其实是一些常规题目的变体:如开头、结尾、标题的作用,或者是人物刻画的方法等等。这类题目,我们只有按常规题作答即可。例如:
1、有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应在“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后即收尾,现在这样结尾有些拖沓。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鉴赏家》)
(一)不同意。结尾看似闲笔,实则处处精心设计。 ①简要概括结尾内容。一是“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二是他断然拒绝了辻听涛的高价求购;三是叶三如愿与画一同埋进棺材。 ②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叶三不为金钱所动,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赏家。 ③更好地突出人物关系:鉴赏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酬知己。 ④深化主题,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韵味。儿子们恪守做儿子的准则,凸显了可捧可掬亲情之美;叶三深明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
2、这篇小说以“菜单上的春天”为题,有人译为“蒲公英情人”,你认为哪个题目比较好?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菜单上的春天》) 示例1:以“蒲公英情人”为题好。 ①蒲公英具有推动情节的作用,“蒲公英”见证了主人公的恋爱,误以为的“失恋”和因蒲公英而重逢。
②能很好地刻画人物形象,“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不仅能映衬出女主人公外表的美丽,更能映衬出萨拉纯洁的爱和美丽的心灵。
③能深刻揭示小说主题,“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不仅是爱情的象征,而且凸显了主题,“蒲公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战胜困难,有情人最后终成眷属。
我们仔细思考题目要求,琢磨答案,我们就能看出,第一个题目考查结尾的作用;第二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样的题目应该是很容易答出来的。
二、弄清题干的提示,找出关键词语,然后在文本中筛选信息作答
有一类题目,它要求你理解文本中某个句子,或是引用某个名人对文本或某个人物的评价,要你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这类题目,你仔细弄清题干要求,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要求体会文本特点或者某个人物、事物的特点。做这类题目,只要找出这个特点在文本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就行。例如:
1、《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军人的冷峻”,请简要分析。(《赵一曼女士》)
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過人;
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两个题目都是从原文中选一句话,要你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对这篇文章或者里面某个人物的评价,要我们谈它的特点,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弄清楚文章哪些地方表现出这个特点,只要从文本中把信息准确找出来加以概括整理即可。
三、通过文本二理解题干中一些“术语”的意思,再从文本一中寻找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材料有时不止一则材料。它常以一则材料为主,其它材料为辅,但是,其它的材料对于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有重要的作用。可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却忽视了这一点。其实,我们只要全面把握材料,我们就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那把钥匙。
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一的“活趣”之美。(《渔风渔俗渔家乐》) ①文章的写作源自真心,是由对舟山纯天然野态产生兴奋和好奇而激发的,是散文“活趣”的基础。 ②注重在真人真事中挖掘沈家门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作者的真情真意、真思真感,是其“活趣”的前提。 ③文章旁征博引、虚实相生,语言精练,描写生动,在文学层面上表达优美,是其“活趣”的保障。
文本二:
我为什么写散文?
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便写散文。 散文凭借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 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 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 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 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
要做好这个题目,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活趣”,“活趣”有什么特点,这些方面在文本二中进行了的介绍。面对这样的题目,文本二就是我们解答这个题目的钥匙。通过这把钥匙,我们弄清楚题目中的“术语”的含义、特点等,结合文本一就能比较容易找到题目的答案。61A70FDC-A326-47A8-AEFB-1ADEDED50F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