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因”不如“理解”

2022-06-29李蕙君

科教新报 2022年23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虚拟空间归因

李蕙君

“简单归因”是指,把显现出的“问题”,视为某一个特定行为或者某单一现象的结果。

“简单归因”现象并不陌生,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常归因为贪玩;中学生成绩下降,多半是谈了恋爱;孩子沉迷网络,就去指责游戏开发商,认为是游戏给了孩子沉迷于网络的机会,并由此声讨游戏厂商毁掉了下一代……

“简单归因”往往可以让问题看上去显得可控。一个孩子学习不好或者不爱学习,如能归因为“贪玩”,那么家长似乎只需要禁绝其玩耍,就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了。家长因而获得了某种掌控感,不必在复杂的家庭情境或学校环境里,面对纷繁的多种可能性,当然也就不至于陷入一筹莫展了。“简单归因”还有利于“回避责任”,针对沉迷于电视或游戏的孩子,专注于指责孩子的失当行为时,不免有意无意地回避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然而,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我们会选择“理解行为”,采用另一种视角去看待“问题”:孩子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获得自我价值感、成就感、快乐感,是虚拟世界里的真实体验,才真正促使孩子沉迷其中;并由此推想,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相应领域里,是否常常体验挫败,才“不得不”在另一个空间追求基本的心理满足。

做到“理解行为”,需要教師和家长学习交流技巧,端正对话态度,和孩子耐心沟通,陪伴着孩子一道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虚拟空间归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浅谈室内设计中虚拟空间的表现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